天天看點

新四軍為何與日軍岡村甯次總部接觸,真相如何?親曆者楊帆如是說

作者:韓韓談曆史

抗日戰争時期,戰火硝煙籠罩着華北大地,而在敵後地區,卻發生了一段令人費解的往事。新四軍與日軍岡村甯次總部之間曾經發生過一次秘密接觸,這個看似平常的事實背後,卻隐藏着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一個叫紀綱的人物,突然被日軍從南京監獄釋放,随後出現在新四軍軍部面前。他口中所言,讓人不禁對日軍的真實意圖生疑。難道是敵人的一次僞裝?亦或是求和的信号?親曆者楊帆将為我們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道出當年的真相究竟如何?

新四軍為何與日軍岡村甯次總部接觸,真相如何?親曆者楊帆如是說

一. 戰火紛飛中的秘密接觸

1944年春,正當全民族抗戰進入緊要關頭,新四軍正奮勇殺敵,與日寇周旋厮殺。這時,一個不可思議的消息在軍中傳開,引起了重大關注。原來,新四軍接待了一位從南京日軍監獄獲釋的人員紀綱。此人自稱是中共地下情報從業人員,奉日軍總部之命前來與新四軍接觸。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新四軍軍政委饒漱石親自過問此事。

經審查核實,紀綱的确是在南京從事情報工作的黨員幹部。他手下有兩位重要線人,一位是汪僞政權秘書汪錦元,另一位是通訊社采訪主任陳一峰,兩人均為地下黨員。通過他們,中共黨中央曾獲得過不少珍貴情報。但不料,一個進步記者西裡龍夫被日方發現,供出了與紀綱等人的關系。紀綱等人為此遭到逮捕,受盡酷刑。

新四軍為何與日軍岡村甯次總部接觸,真相如何?親曆者楊帆如是說

這次日軍突然釋放紀綱顯然另有陰謀。當新四軍審問紀綱時,他禀報說日軍希望與新四軍秘密接觸,商議"議和"的可能性。随着盟軍對德日的壓力越來越大,戰局對日寇越發不利,日軍心知大勢已去,才萌生了這個荒謬想法。

面對日寇的陰謀,新四軍決不能掉以輕心。中共中央華中局經過審慎研究,準許了與日軍接觸,以窺探其陰謀。紀綱随即被派回南京,向日方通報中共方面同意接觸的意向。短短幾日後,一支神秘的日軍代表團,就被引導進入了新四軍的陣地,雙方就此展開了一場緩兵之計。

二. 新四軍與日軍的舌戰

1945年6月,經過幾個月的周旋,雙方的秘密會談終于開鑼。根據事先安排,3名日本軍官來到蘇北新四軍駐地附近一座村落,他們已換上中式便裝,目的是為了掩人耳目。新四軍方面派出幾位要員出面與之接觸,包括時任宣傳部長、精通日語的彭康,保衛部長梁國斌,以及此行的總負責人揚帆。

首先到場的是那3名日本軍官。其中"立花"據稱是日皇親信,曾任憲兵隊長,後擔任岡村甯次總部參謀。另外兩人分别是"原"和"梅澤"。一開始,他們試圖用些許甜言蜜語來拉攏新四軍,誇獎新四軍作戰英勇、令人欽佩。但很快,他們就切入正題,提出了日方的陰謀目的——向新四軍提議"局部和平"。

面對日軍的無恥提議,揚帆等人理所當然地表示堅決拒絕。日軍見計謀初現端倪,急忙改口,聲稱他們隻是些低級人員,建議新四軍方面派更高階代表前往南京,與岡村甯次本人直接會談。為了證明誠意,日方甚至願意留下幾人作"人質"以示誠意。

新四軍為何與日軍岡村甯次總部接觸,真相如何?親曆者楊帆如是說

日軍的謊言行為再次暴露了他們的險惡用心。此時的日本可謂是窮途末路,已經難以招架盟軍的壓力。他們唯有想方設法拉攏中國抗日力量,暫時緩解壓力。而以蘇北新四軍為首的華中根據地,正好位于日軍侵略中國的腹心要地,一直是他們心頭一根刺。日軍妄圖通過"局部和平"的詭計,将新四軍從抗日大軍中分化出去。

新四軍自是看穿了日軍的陰謀。但為了更進一步窺探日軍的企圖,決定派遣揚帆親赴南京,直接會見岡村甯次本人。臨行前,新四軍軍政委會專門為揚帆舉行了歡送會,希望他謹慎行事,注意安全。揚帆深知身負重任,表示萬全準備,即使遇險也在所不惜。

三. 日軍妄圖收買操控新四軍

日軍對新四軍虎視眈眈,妄圖将其徹底收買操控并非無由。1944年底,美國航空隊飛行員羅傑斯在華東地區被擊落,臨時墜機在蘇北根據地附近。新四軍不僅将他救助出來,還秘密護送他安全脫離戰區,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此事彰顯了新四軍的人道主義精神,也讓國際輿論進一步對其投以厚望。

正是受此啟發,日軍才萌生了一個絕頂聰明的陰謀。他們意識到,隻要能拉攏或控制了新四軍這支抗日力量,就能在國際上獲得相當大的話語權,進而扭轉日漸被動的局面。于是,日軍的種種行為,其實都是為了将新四軍拉入自己的陣營。

在南京岡村甯次總部,揚帆作為新四軍的代表,首先就遭到了日軍上層的熱情"招待"。整座日軍大學營,從軍官到士兵,無不竭力表現出無與倫比的禮遇,讓揚帆對此感到些許驚詫。但很快,岡村甯次就親自會見了揚帆,向他闡述了日軍的謊言和詭計。

新四軍為何與日軍岡村甯次總部接觸,真相如何?親曆者楊帆如是說

岡村甯次首先就羅傑斯事件對揚帆表示了極大的贊賞和感謝。他還極力渲染目前的形勢對日本極為不利,已經處于絕境。接着,他提出了日本人的所謂"建設性主張"——希望新四軍能借此機會同日方達成和平協定,共同追求"東亞和平秩序"。

聽到這番話,揚帆置之一笑。他厲聲駁斥了日軍的陰謀,直言隻有日軍無條件投降,才是結束戰争的唯一出路。在場的日軍高層頓時啞火,面面相觑。岡村甯次見計謀不得逞,改換了一個新的誘惑方式。

他開始向揚帆大肆宣揚日本民族主義,稱頌天皇至高無上,把日本封建政權描述成高尚純潔、人民擁護有加。與此同時,他又對歐美列強橫加污蔑,将其妖魔化為野心勃勃、窮兇極惡的侵略者,妄圖在揚帆心中制造恐懼與仇恨。最後,岡村甯次露出了真實目的——希望新四軍能同日軍"手拉手",共同對抗歐美列強的"入侵"。

揚帆對岡村甯次的荒謬言論隻覺啼笑皆非。他坦白指出,抗日戰争的根源在于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争。正是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對中國發動武力入侵,才釀成了今天的慘局。新四軍與其他抗日力量并肩作戰,就是要把日軍這股罪惡之師趕出中國國土,絕非如岡村甯次所言要與其"手拉手"。

聽到揚帆如此直白的駁斥,岡村甯次終于失去了最後一絲理智。他開始咆哮怒罵,叫嚣着要痛打新四軍這班"亡命之徒"。眼見談判已經完全破裂,揚帆隻得黯然離開南京,重新傳回新四軍大學營。日軍的這一陰謀,也就此功虧一篑。

四. 雙方角力,談判一波三折

揚帆從南京歸來後,新四軍立即向中共黨中央彙報了與日軍接觸的經過。黨中央對日軍的陰謀更是防範萬分,決定繼續與之周旋,以徹底摸清日寇的底細。此後幾個月,雙方的談判就持續進行,沖突也愈演愈烈,出現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局面。

1945年初,随着戰局的發展,蘇聯宣布加入對日作戰,同時美軍也在太平洋地區節節勝利。面對強大的聯軍壓力,日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絕境。這使得岡村甯次對拉攏新四軍的企圖更加迫切。他多次以各種名義邀請新四軍代表團前往南京,企圖達成某種協定。

新四軍自然是斷然拒絕。但為了消弭戰火,中共黨中央仍然準許新四軍與日方繼續接觸。雙方的談判就此一波三折,出現了幾次突破口。比如,岡村甯次曾主動提議,願意在華中某一地區與新四軍停火,但未獲新四軍同意。再如新四軍要求日軍先行在一省份範圍内停火,以示誠意,但遭到岡村拒絕。

新四軍為何與日軍岡村甯次總部接觸,真相如何?親曆者楊帆如是說

在這期間,國民黨也開始插手幹涉。蔣介石得知新四軍與日軍談判的消息後,極為惱火,多次向中共方面施加壓力,要求立即中止一切對話。蔣介石是打算接收日軍在華投降的機會,借此一舉消滅共産黨在根據地的抗日武裝。新四軍對蔣介石的阻撓深惡痛絕。

最後一次重要的談判發生在1945年8月。這一次,岡村甯次等日軍高層親自來到新四軍駐地。雙方就是否由新四軍接收日軍在華投降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日軍企圖讓新四軍"插一隻腳",以增加在談判桌上的籌碼。

但新四軍堅持不渝,反對日軍的陰謀。揚帆等人一再聲明,隻有遵從中國政府的安排,接受中國政府代表的投降,才是唯一可行的辦法。日軍的任何私下交涉,都是毫無意義的。對此,岡村甯次又是抗議,又是咆哮,但最終無功而返。

很快,日本政府就宣布無條件投降。新四軍順理成章地開始集結力量,準備進駐大城市,正式接收日僞軍的投降。但國民黨當局又一次橫加阻撓。他們嚴令新四軍不準越權越域,必須由國民黨軍隊專權主導投降事宜。揚帆隻得黯然離開南京,投歸新四軍大學營。

五. 揚帆口述:日軍狼狽投降始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抗日戰争勝利結束。新四軍随即奉命行動,負責在蘇北地區接受日僞軍的武裝交出。揚帆作為負責人,親自見證并參與了投降的全過程。

8月中旬,揚帆率領新四軍先遣隊進駐了蘇州,随後不久即控制了整個江蘇省會區。當時江蘇駐防着日軍第十六軍約10萬人馬,外加大批僞軍和漢奸。他們的主力陣地就設在南京,整個江蘇一帶更是防禦森嚴。新四軍兵力雖少,但憑借英勇作戰和人民群衆的大力支援,很快就将日僞軍壓垮。

進入南京城後,揚帆第一時間就與日軍第十六軍司令官三木所見面,傳達了中國政府關于投降的最後通牒。三木滿懷惶恐,一開始竟然企圖和揚帆讨價還價,妄圖保留部分武裝。揚帆嚴詞斥責,再次重申中國政府的決定——日軍所有人員和武器必須無條件交出,才有第二次生存的機會。

新四軍為何與日軍岡村甯次總部接觸,真相如何?親曆者楊帆如是說

面對揚帆的堅決态度,三木無可奈何,隻得點頭接受。很快,新四軍全面接管了南京市區。所有軍火庫、車輛、糧食等一應物資全部歸新四軍所有。揚帆親自視察,看到滿目瘡痍的南京城,不禁感慨萬千。日軍曾在這裡制造了人類罪惡的最黑暗篇章,如今終于償還了應有代價。

接着,新四軍部隊沿江作戰,迅速掃蕩全省各地的日僞軍。揚帆負責主持大營、徐州、南通等地的投降儀式。所到之處,那些昔日驕橫跋扈的日軍,此刻無不狼狽不堪,如喪家之犬般逃竄投降。數次有日僞軍機關臨陣倔強,揚帆每每親自出馬說理,最終皆使其放下武器就範。

期間,常有日軍軍官出爾反爾的情況發生。他們或是抱有幻想,或是懷有叛逆,屢屢陽奉陰違,甚至暗中挑撥阻撓。揚帆為此多次嚴詞斥責,但多數最終仍是馴服。也有少數人堅持抵抗到底,不聽勸阻,最後隻能被制裁。

一次,揚帆在馬當路一帶時,遇到一支僞軍師團久攻不下。雙方陷入僵局,揚帆隻得親自回師視陣。經過反複斡旋,雙方終于達成協定,對方答應無條件投降。但當要進行交接時,僞軍團長竟然背信棄義,派人帶着槍支逃跑。揚帆大怒,當即指令新四軍将其全面包圍,經過半晝夜的周旋,終于逼迫其束手就擒。

"這就是當時的情景。"揚帆如今已是九旬高齡,但對當年的一切記憶猶在。"日軍曾經嚣張跋扈,殺人如麻,如今最終不得不在新四軍面前交出武裝,受盡屈辱。這不啻是抗日戰争的最後一個插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