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

作者:達西愛分享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在1979年那場轟轟烈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們的解放軍勇猛無畏、英勇頑強,最終赢得了戰争的勝利。然而,在這場戰役中,我們的軍隊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戰術布局的散亂、僞裝防護的疏忽等等。這些問題的根源,不僅在于訓練上的欠缺,更源于當時特殊曆史時期下形成的一種文化心理因素。那麼,我們的戰士們為什麼會在清楚明白的情況下,仍然抱着那種"昂揚奮發、高亢激越"的英雄主義精神而忽視了實戰的一些基本要求呢?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

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那會兒,我們國家的文化氛圍中就彌漫着一股子英雄主義的味道。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戲曲,描繪的主角形象簡直就是一個個标準的"英雄人物"。他們統統是眉清目秀、骁勇善戰的形象,做啥事都挺拔着胸膛、昂首闊步,簡直就像雕塑一樣,一副扭不過來的英氣逼人模樣。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

當時嘛,這種塑造英雄形象的做法,是有政治和文化目的的。我們黨就是想通過這種"雕塑化"的描繪方式,來激發大家的愛國熱情和英雄情結。希望能在觀衆和讀者心中播下英雄主義的種子,繼而培養出集體主義精神。

這股英雄主義浪潮,不啥地方都蔓延到了,不光是文藝作品,就連機關、軍隊、學校,甚至連家庭幼稚園裡,那麼個英雄形象和故事都無處不在。通過各種文藝活動、報告會、園内環境等,每天都在給大家"英雄灌輸"。尤其是對年輕一輩,這種影響更深。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

後來嘛,大夥兒的價值觀念自然也就受到了影響。當時的軍人,也難免被這股英雄主義浪潮傳染,腦子裡對"勇敢"和"英雄"的概念也就了解偏了。他們認為,作為一名軍人,在戰場上就得英勇無畏、勇猛直搗,哪怕前方有狙擊手就是防守火力,咱也得昂首闊步沖鋒上去,一副不驕不躁、坦蕩蕩的英雄形象。任何表現出謹慎猶豫的行為,都會被視為懦弱無能。

于是乎,當時我軍一些戰士在實戰中,往往會忽視一些生存原則。比如趴下、利用掩體、靈活機動等等,可能會被認為是"怯懦"的表現。反而更注重維持一副無所畏懼、英姿勃勃沖鋒的英雄形象。殊不知嘛,在那種恐怖的炮火面前,稍不留神就會送了小命。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

是以咧,英雄主義精神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了解和執行有偏差,就會給實戰帶來麻煩了。這也是為啥我軍在79年對越戰中,雖然打赢了,但也付出了一些不必要的代價。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

除了英雄觀念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當時大家對紅星帽徽那玩意兒太過珍視。紅色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政治和文化象征,意味着革命、光榮和犧牲。是以我們軍人在頭盔上加個紅星,也是想彰顯這種理念和精神。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

可是老鐵們你想想,深夜潛入林區、埋伏軍陣的時候,頭頂上那麼一個醒目的紅星标記,一下子就把你們的位置給賣了。這不是給敵人遞把槍麼?但當時大夥兒全然沒這個意識,依舊一個個扭着腰杆、高揚着紅星,豪情萬丈地出征,誰也不信對方會借此瞄到目标了。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

唉,這就是了解有誤的英雄主義精神,加上對象征标記的過度珍視,是以才讓我們在那次戰役中付出了額外的代價。不過,事後我們可是深有體會,果斷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都做出了糾正。整頓軍紀,強調智勇雙全,重視靈活機動和地形利用,還有對于僞裝的重視,不再"高揚紅星"了,而是盡量不露馬腳。這種轉變可謂是刻骨銘心啊!

對越還擊細節檢讨:“一顆紅星”帽徽顯眼,為什麼不僞裝?

通過這次戰役的教訓,意識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被口号或者思潮蒙蔽雙眼。縱然精神面貌很重要,但戰争的殘酷現實才是最應該面對的。英雄氣概固然可嘉,但如果缺乏穩紮穩打的智慧作為依托,終将付出沉重代價。是以說,在現實的殘酷性和理想的英雄觀之間,必須時刻保持理性的平衡,這才是擺脫幼稚英雄主義、成為真正英雄的根本所在。我軍經過這一次的沉痛教訓,終于認清了這一點,進而在今後的曆次戰役中,才能遊刃有餘、赢得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