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約威脅制裁中國,不到24小時,中方反将一軍,要求北約自我反思

作者:楊門灼見劉楊

最近這段時間,針對俄烏沖突僵持的現狀,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明顯“跑偏了”。具體來看,就是G7聯合聲明之中,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和北約秘書長向中國發出的威脅。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揚言,如果中國繼續“支援”俄羅斯,北約成員國将考慮制裁,讓中國付出“經濟代價”

俄烏沖突發展到現在,西方國家絕對難辭其咎,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但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顯然并不這麼看,他們試圖把一切責任都歸咎于俄羅斯。

北約威脅制裁中國,不到24小時,中方反将一軍,要求北約自我反思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這也就罷了,畢竟俄羅斯和北約,立場不同,利益不同,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勉強算得上“各為其主”。

但中國跟俄烏沖突,完全沒有關系,不管是這場沖突的爆發,還是現在雙方長期僵持,都跟中國無關。中方從俄烏沖突一爆發,就公開表明了中立的立場,并且一直在勸和促談。

現在美國,乃至一些西方國家,卻莫名其妙的把矛頭指向中國,這背後有什麼樣的動機呢?

首先,從俄烏沖突自身的角度來看,北約在這個時候開始把矛頭指向中國,其實跟他們自身無法支援烏克蘭獲得勝利有關。

北約威脅制裁中國,不到24小時,中方反将一軍,要求北約自我反思

北約峰會

俄烏沖突一爆發,北約的戰略目的,是通過支援烏克蘭跟俄羅斯打代理人戰争,拖垮俄羅斯。但仗打到現在這個地步,烏克蘭在前線支撐不住不提,歐美想要通過經濟制裁俄羅斯,拖垮俄羅斯經濟的目的,實際上也沒有實作。

這個時候,不管是美國,還是想要向歐盟國家展示自己強大實力、進一步捆綁歐洲的北約,實際上都沒法交代了。

通俗一點說,北約這個組織,要為自己32個國家、經濟體量是俄羅斯20倍有餘,卻無法戰勝俄羅斯這件事,找到一個“背鍋俠”。

這個時候,北約就盯上了中國。這不是因為中國跟俄羅斯之間保持着正常的貿易,也不是因為中國在全球南方國家之中,擁有廣泛的影響力,而是全球範圍内,隻有中國“扛得起這口黑鍋”。

北約威脅制裁中國,不到24小時,中方反将一軍,要求北約自我反思

美國總統拜登

最簡單的道理,如果北約告訴世界,他們之是以無法拖垮俄羅斯,是因為北韓大力支援俄羅斯,那沒人信啊。

所謂懷璧其罪,從北約的角度上來講,中國之是以成為西方國家的甩鍋對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經濟實力足夠強,能扛得住他們甩過來的這口黑鍋。

其次,從美國的角度上來講,北約無理指責中國,當然是美國推動的,那麼美國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大肆地宣揚所謂“中國軍事支援俄羅斯”這個消息呢?

這跟美國的戰略目的有關。俄烏沖突的爆發,對美國來說最大的利益有兩塊,第一是借助俄烏沖突拖垮俄羅斯,徹底瓦解這個潛在的敵人;第二是借俄烏沖突捆綁歐盟,實作其“連歐抗中”的戰略目的。

北約威脅制裁中國,不到24小時,中方反将一軍,要求北約自我反思

俄羅斯總統普京

現在烏克蘭前線不利,俄羅斯越打越強,眼瞅着借俄烏沖突拖垮俄羅斯的目的,不可能實作了。美國當然得盡可能的謀求實作自己第二個目的,那就是捆綁歐盟對付中國。

可歐盟也并非不清楚這一點,尤其是西歐的幾個大國,他們并不願意被美國裹挾,俄烏沖突短期内加強了美國和歐盟的關系,但長期來看,實際上助推了歐盟想要戰略自主的趨勢。

法國公開号召歐盟尋求戰略自主就不提了,對美國軍事依賴最重的德國,這兩年也拼命的增加軍費,提升自己的國防實力。

眼下的德國,是美國在歐盟駐軍最多的國家,這一方面是因為二戰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德國作為一個大國,本身國防實力太拉垮了,隻能依賴美國的保護。

北約威脅制裁中國,不到24小時,中方反将一軍,要求北約自我反思

駐德美軍

可德國在短短兩年内,計劃投入超千億歐元提升自己的國防實力,要是這些資金到位,德國自己的軍隊和裝備體系建設起來了,還願意讓美國在自家駐紮數萬軍隊嗎?

答案是明擺着的。簡而言之,雖然俄烏沖突目前加強了歐盟對美國的軍事依賴,但也打醒了歐盟,使得歐盟對美國“連歐抗中”的戰略比較抗拒。

這個時候,美國大肆的鼓吹,說烏克蘭之是以打不過俄羅斯,是因為中國支援俄羅斯,相關的輿論經過美國媒體的助推,傳入歐洲國家人民耳中,自然而然地就會蠱惑一些歐洲民意,這些歐洲民意又會倒逼歐盟各國政府,跟美國一起針對中國。

是以說,從大國博弈的角度來看,現在北約之是以威脅中國,威脅本身不重要,也影響不到中國太多,但這種威脅背後的輿論鼓吹,卻非常有助于美國推動中歐對立,建構他們心心念念的陣營對抗格局。

北約威脅制裁中國,不到24小時,中方反将一軍,要求北約自我反思

美歐關系

最後,從中國的角度上來講,北約這種無理的指責,可以說既沒有力度,也沒有認可度。當天中國外交部就作出回應,發言人林劍指出,北約在烏克蘭危機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國際社會自有公論,北約應當自我反思,而不是抹黑攻擊中國。

從現實情況來看,斯托爾滕貝格威脅稱北約要讓中國付出經濟代價,但北約是軍事同盟,經濟上的事情不歸斯托爾滕貝格上司的北約秘書處管。

說的通俗一點,歐盟委員會一個專門管經濟的機構,都無法推動歐盟各成員國一緻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北約就更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了。

是以斯托爾滕貝格的狠話,就隻是狠話,現實影響力幾乎沒有。而從影響力上來看,西方到現在還沒有走出一個誤區,那就是全球輿論體系,已經先于地緣政治形勢,徹底形成多極化了。

北約威脅制裁中國,不到24小時,中方反将一軍,要求北約自我反思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以前國際輿論的确是美西方說了算,但現在美西方說了不算了,中俄等新興經濟體國家,對于美西方的輿論攻勢有了“抗體”。

這一點從本次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問題國際和會上,就能看出端倪。要放在過去,這個和會一舉行,保管有很多中小國家參與附和。但現在,瑞士對160個國家發出了邀請,結果隻到了90多個,還有13個國家拒絕簽署聯合聲明。

這就足以說明,美西方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漸漸糊弄不住人了,北約想要借助這種造謠抹黑中國形象,更是不可能得逞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