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作者:大宇時文431

在我們每天匆匆忙忙的生活中,很多人或事情往往被忽視或遺忘。

尋常百姓家,朵朵花開盡。——這詩句出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篇《賣炭翁》,用質樸的語言描繪了勞動者的辛勤與幸福生活。

如今唱響這壯闊詩篇的不隻有普通農人,還有一大批默默耕耘在科研一線的"賣炭翁"。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專注一生隻為育"金谷"

"糧食是天下第一大事",這是古訓千載不朽的哲理。守護祖國的"米袋子"重于泰山,也正是無數農業科研工作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河南科技大學,就有這樣一位操守樸實、畢生執着于小麥育種事業的農學家——王林生教授!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筚路藍縷兢兢業業幾十年

說起王林生教授的成長經曆,别有一番滋味。他1962年出生于河南一個普通農村,從小就對麥田有着特殊的情結。童年的記憶,便是跟随父母下地勞作、遠眺麥浪藍了藍了平鋪向遠方。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大學畢業後,王林生考入河南農學院攻讀農學專業,開啟了自己育種事業的道路。那個年代科研條件并不算優渥,裝置陳舊、場地狹小,甚至連肥料都儲備不足。但他絲毫沒有被這些艱辛打垮,反而愈加努力鑽研。慢慢地,他的操守和成績博得導師的器重,被選拔成為河南省農林廳的一名科研骨幹,成為王牌育種專家。那年他才24歲。一步一個腳印,王林生就這樣走上了育種之路。當時流傳一句話"種出新品種就是建國功",他深有感觸,于是下定決心要造福國家農業。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苦無怨言育壯志,夫妻攜手創佳績

也許沒有王林生個人的出色能力,科研之路不會走到今天。但沒有妻子張雅莉作為生活中的堅強後盾,王林生更難以如此專注投入。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張雅莉大學畢業後,便與王林生結為夫妻,從此與他相攜相伴。王林生的工作時間異常繁忙,常常通宵達旦地埋頭于實驗室。張雅莉無怨無悔一人獨挑家務重擔、照顧年邁雙親,從未向丈夫訴過苦。就算王教授把家當成小麥場妻子也大力支援。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張雅莉是王林生最堅實的靠山,更是他事業上的貴人。出于紀念和激勵,她時不時用鏡頭記錄下王林生工作的身影,當成最珍貴的财富。有一次王林生在家中的客廳曬麥時,張雅莉偷偷拍下來上傳到網絡,沒想到立刻引發轟動。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網友們被這赤膊工作場景所打動,紛紛稱贊王林生勤懇務實、一絲不苟。事後張雅莉謙遜地解釋:“丈夫一直很勤奮,我隻是想給他留個紀念罷了。”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這一對恩愛夫妻用行動诠釋了什麼是"堅韌不拔、含辛茹苦"。就是靠着這股韌勁兒,王林生才能攻克重重難關,一路高歌猛進。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三大國家級貢獻彰顯功勳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切成就的背後,都凝聚着無數普通人的汗水和心血。王林生便是這樣一位值得銘記的育種專家。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穩紮穩打育新苗,品種遠播圓夢想!

王林生育種幾十載,為國家培育出10多個優秀小麥新品種。其中"科大1026"品質最為優異,獲得國家審定權威部門認證,成為河南、山東等小麥主産區的主導品種。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培育該品種之初,王林生花了10多年時間反複選育、試驗,直到滿懷信心地推廣應用。多年來它一直在産量、抗病性、綜合适應性等幾大名額中領先同類,也是以備受種植戶的青睐。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科大1026"自問世後,就已在河南等地累計種植面積超過500萬畝。依托這款國産品種強勁的生命力,曾經貧瘠的黃土地蓬勃複蘇,産量節節攀升。可以說河南等地區邁向糧食豐收,有王林生和他團隊的重要功勞。這既是個人理想的展現,更為祖國的"米袋子"作出了實在貢獻。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國家人才稱号彰顯價值

王林生無私奉獻、争創佳績的精神,早已獲得國家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他先後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等光榮稱号;被評為"河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河南省種子專家"。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關乎國計民生。能夠脫穎而出在這個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已然見證了王林生對農業事業的熱忱與執着。評委們由衷表示:"王林生教授立足農村、服務農業,在育種技術創新上做出了巨大貢獻,是農業科技發展中的傑出楷模。"

曾幾何時,國家對農業科研投入有限、條件艱苦。但是王林生和他的團隊無怨無怼、兢兢業業,終于憑借信念和毅力鋪就了一條坦途。如今,他們已成為全國農業科研隊伍中的佼佼者。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人生不負年代,育桃李鑄師恩

除了親力親為,王林生在傳揚學術思想、培養新一代人才方面亦貢獻良多。作為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他每年都要帶領一批學生紮根實驗田,從事田間實踐。

"授之以漁"固然值得推崇,但書本之外的知識往往來自直接指導。王林生明白這一點,是以經常帶領學生們親身前往試驗田間,身教示範施肥、澆水、采集樣本等各環節,讓學理與實踐完美結合。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每逢麥收季節,王林生會把實驗搬回家中,與學生們一同耐心篩選種子資料。有時他們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直至深夜才能停歇。休息時王林生又會與學生們面對面探讨心得、啟發思維。正是這份情懷,才讓他在後學心目中樹立起"小麥教授"的良師形象。

這些科研人員尤其是農林科研人員是最讓人敬佩的!民以食為天,為接地氣身體力行的專家點贊!

農學教授客廳篩選麥種走紅,妻子: 他要求删除, 丈夫隻願一心搞研究

步入花甲之年的王林生,已然成為一代農學家的傑出代表。但他并未因成就而止步,反而懷着一顆學祖心來培養學生,将火種傳承下去。這份以身作則、薪火相傳的精神,正是農業科研事業昌隆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