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暗藏“六個坑”,坑坑都害農(下)

作者:北方農村網

接上期:《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暗藏“六個坑”,坑坑都害農(上)》。

就像“武大郎”選擇了“潘金蓮”,就注定了要遭遇“西門慶”和“喝藥”——“武大郎”的選擇決定了他的命運。

第二個坑:籽粒小

上期說到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成穗率低+畝穗數少的問題。田間“稀不拉的”是你必須面對的第一個“坑”。這是所有人在抽穗之後都可以發現的(請注意:分蘖未必成得了穗子)。

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第二個坑在兩個時間你都可以發現:一是你看種子的時候,籽粒小(千粒重低,容重也低);二是你收獲的時候,“打不出産量來”,抓一把籽粒,非常醜(符合“武大郎”的醜)。

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矮稈小麥就像“小牛拉小車”一樣,本身不如“大牛拉大車”載的東西多(矮稈小麥品種需要非常多的畝成穗)。可是,你偏偏要“小牛拉大車”(矮稈再加上大穗)——它實在拉不動啊,“小牛拉的車”越大,載的東西越少(車子本身的重量就是負擔),這就是“矮稈大穗”小麥品種一定“籽粒小”:矮稈“載不動”更多的籽粒重(審定公告一定低于單穗籽粒重1.8克的,隻有審定公告的株高75厘米以上的小麥品種才可以實作單穗籽粒重1.8克以上或2克左右)。

籽粒小(千粒重低),根系不發達。

根系不發達,籽粒小(千粒重低且成穗率低)。

籽粒小(根系不發達)的弊端就接二連三的出現了。第三個坑:不抗旱,第四個坑:不抗幹熱風,第五個坑:“枯棵枯穗”嚴重,都和根系欠發達有直接關系(就像欠債累累的人,哪有能力投資幹事業呢?)。

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暗藏“六個坑”,坑坑都害農(下)

第三個坑:不抗旱

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沒有一個抗旱的。除了本身的根系欠發達之外,株高隻有60—70厘米,一旦遇旱再縮短株高15—20厘米,更沒有生物産量了。

第四個坑:不抗幹熱風

抗幹熱風,至少離不開根系發達。

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天生注定”的根系不發達(因為,但凡根系發達了,就成了【中等株高大穗型】的較好品種了,遠離了【矮稈大穗】的吹噓了)。

根系不發達了,自然不抗幹熱風。

因為不抗幹熱風,籽粒更小,更難看。甚至因為“枯棵枯穗”嚴重,籽粒小又“發黑”,醜的不行不行的。

第五個坑:容易根莖腐爛而“枯白穗”嚴重

小麥的“枯棵枯穗”嚴重,是根莖腐爛病害引發的多種土傳病害造成的(包括根腐病、莖基腐病、全蝕病、紋枯病等)。導緻或加重根莖腐爛的其中最重要一條:“根系分泌物”太少。

“根系分泌物”多=抗土傳病害。

“根系分泌物”少=土傳病害嚴重而“枯棵枯穗”嚴重。

根系越發達=“根系分泌物”越多=田間“枯棵枯穗”少。

=根系越不好=“根系分泌物”越少=“枯棵枯穗”越多。

科研結果來自《生物技術通報》方天一老師和嶽豔玲老師。

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暗藏“六個坑”,坑坑都害農(下)

第六個坑:容易引發下茬玉米“青枯”或“黃枯”或“苞葉枯斑”而減産

正是因為“第五個坑”——矮稈大穗小麥品種的“枯棵枯穗”嚴重,土壤中的土傳病害會危害下茬玉米(都是“禾大學作物”共生的病菌),小麥根莖腐爛嚴重,也會引起下茬玉米的“黃枯”或“青枯”或“苞葉枯斑”,隻要下茬玉米不是“莖葉青綠+苞葉白淨+果穗金黃”,至少減産20%,甚至下茬玉米會因為根莖腐爛而引發倒伏或倒折,就像有些“壞人”或“小人”那樣【害人害己】。

隻有前茬小麥品種籽粒大+審定的千粒重高+容重820克/升以上+成穗率高,就是根系發達的品種,綜合抗性也強,也相對抗耐“枯棵枯穗”,也會利于下茬玉米高産和增産,就像大智慧的人做事“利人利己”一樣。

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暗藏“六個坑”,坑坑都害農(下)

#小麥真科技##農業真科技##揭露農業僞科學#

矮稈大穗型小麥品種:暗藏“六個坑”,坑坑都害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