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6-23 20:40釋出于江西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431位真人故事

在學術與事業上,我專注于每個當下,清醒地知道我要去的高度,一步一蓮花,至此,領略到了登上高處的風光無限。

在與之相随的生活上,當我3歲的兒子被台灣前夫偷走,至今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這種剜心之痛來得猝不及防。熬過無數個午夜夢回淚流滿面的夜晚,我意識到歲月靜好隻是片刻,一地雞毛才是日常。

生活給予我的鞭撻和磨砺不會比任何人少。我從殘酷的現實中醒來,為母則剛!于是,我與前夫開啟了跨越兩國三地、經年累月的奪子之戰,裂變成高知鬥士拼盡全力,為自己,也為兒子。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在哈佛大學)

我,80後,心理學博士,哈佛大學通路學者,昵稱:梅知道,出生在諸葛孔明的故鄉—河南南陽。

因曆史原因,曾祖輩有人經商和從政俱成功,但最終并無好的結局,由此祖傳家訓:後代子孫要麼從醫,要麼育人。于是,我的父母均是老師。

媽媽對我一直的鼓勵支援,養成了我自信獨立的性格,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我要在這個世界留下我自己的痕迹。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應似飛鴻踏雪泥,我要留下自己的痕迹)

高中時,收到男生寫的情書時,也難免少女懷春,但我在日記裡提醒自己:“我的白馬王子會在北大的未明湖畔等着我。”可萬萬沒想到的是聯考失利,僅因幾分之差,抱憾就讀了北京師範大學資訊學(電子計算機相關專業)。

大學期間,一直熱愛文學的我,專注于辦系刊雜志,體育系的男孩被我吸引,而我也被他的活力魅惑。

一年之後,我回歸理性,清楚地知道我要去北大,開始呆在圖書館裡用功發力,終于在大學畢業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大研究所學生,專業:情報學。而初戀畢業後當了一名警察,在他向我求婚時,我提出了分手。

隻要你敢想,就一定能實作,我果真在未明湖畔遇到了賽艇隊身高1.9米的校草,他是我第二任男友。身邊美女環伺的他,鐘情于我的靈氣。我經常坐在他運動自行車的前杠,他馱着我滿校園瘋逛,惹眼地飛揚着青春。

一年熱戀後,我冷眼旁觀他為了留校與上司暧昧。我人間清醒地知道我們不是一路人,我以作妖的方式和他分了手。他也如願做了官,而我早已對他無感。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北京大學研究所學生畢業)

北大畢業後,我的興趣一直都是寫文章,而不喜程式設計和代碼。我先後拿到了深圳中興通訊和新華社的錄取通知單。

年輕時,意氣風發,總想着能當上調查記者,替人仗義執言,我選擇了去新華社當記者。實際上的新華社,有嚴格的模式,并沒有太多個人自由發揮的空間。

在這三年的工作中,接觸到很多政商界的成功人士,了解到他們即便已經達到那樣的高位,其實内心并不快樂,我萌生了學心理學的想法,這更符合我幫助别人的初衷。

于是,我自學了三個月,備考心理學博士。雖然我知道跨專業申請博士很難,但我相信自己強大的學習能力。

天公作美,恰好這時中科院有個中德聯合的項目,我考試成績優異,被中科院錄取,來到德國讀兒童心理學博士,在國内學一年,德國學二年。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中科院心理學博士畢業)

在德國讀書時,經曆了迄今為止記憶深刻的一段戀情,他是歐洲一位相當成功的商人,大我十多歲,事業遍布全球。當時慕強的我,深深地被他吸引。

和他在一起,我開闊了視野,同時他對我潛質的認可,也拔高了我對自身的認知。

五年間,我們相約在世界各地一起旅行,用完了兩本護照。但他始終把工作放在首位,開完商務會議後才會陪着我,他明确地表達他是不會安定下來的,也不願意要孩子。

我在他的世界裡永遠隻能排第二位。如果繼續下去,除了能陪他滿世界旅遊,享受生活以外,無法從事我自己想做的事。

自我定位甚高的我,不願做任何人的附庸。當遇到了這樣優秀得足以讓我仰望的人,要狠心離開确實很是不舍。

直到那次我們約好了在莫斯科會面,我在那裡獨自逛了三天,他卻在鄰國為了政要而推遲會議,無法如期赴約。

我改簽機票直接飛回國,我考慮得很清楚,哪怕我再愛他,我也不能失去自我。我還是要繼續我的學術。我向他提出了分手,他甚感遺憾。

從這段關系裡,他教會了我像個男人般的思考,獨立自強,始終以自我為中心規劃将來,事業擺在首位。

我深知女子應懷木蘭心,唯有獨身登昆侖,黃金亦可換夫君。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陽光沙灘下的青春飛揚)

博士畢業後留在中科院做研究工作,期間我去香港工作了三年,先在香港教育大學合作項目,繼而去香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在香港工作期間,有位開朗的台灣同僚總是帶着另一同伴來約我,而這位同伴個性内斂,沉默但五官清秀,私下也會發資訊給我,一來二去,反而是這位同伴勝出,不可否認他對我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這時,我也認為自己到了适婚和生育的最佳年齡,我内心渴望有個自己的孩子。

我理性地衡量了彼此的學識背景、外貌智商,都算比對,雖然他的性格差強人意,但我認為雙方優秀的基因對後代是更重要的。當他不顧媽媽的反對意見,反對他與大陸女孩交往,而堅定地選擇我的時候,我也接受了他。

我們于2015年先在北京結婚,又在台灣登記。我為了家庭辭去了中科院的工作,也收到了深圳大學副教授的聘書, 婚後的生活還算是歲月靜好。直到2017年孕晚期,一切的平衡才逐漸被打破。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和台灣前夫及寶寶)

起初我和台灣婆婆相處得還不錯,她時常向我傾訴,當年她家裡條件并不差,但因為重男輕女,隻考慮兒子的前途,作為女兒的她中學畢業就隻能留在家裡幫忙做生意,她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而且父親去世後家裡分财産也沒有她的份。

但當我生産前兩個月,去台灣嘉義待産時,她卻重複了家裡歧視女性的模式來對待我。

生産前兩周,她讓回來陪産的兒子上樓幾次催促我洗碗,我質疑他:“與其跑這麼多次催一個孕婦洗碗,為何你不能自己洗呢?”他竟然理直氣壯道:“那樣我媽會更生氣。”

我無法容忍這樣的不尊重,看清他骨子裡的薄情和軟弱之後,我當即挺着孕肚搬去酒店,直到生産。出了月子中心後,直接帶着兒子飛回了娘家。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們在孩子百天的合影)

我們在對兒子的教育觀念上,也大相徑庭,沖突變得頻繁爆發。

我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也會鼓勵兒子這樣做,但他對兒子過度保護,對安全範圍内的“冒險”也零容忍。

時常因為一些小事,即便是當着兒子和其他朋友的面,他也會情緒失控,口不擇言。

在我們去挪威奧斯陸大學訪學期間,有次臨時起意在外面就餐,因沒帶兒童餐具,我用刀叉喂兒子,他在兒子面前直接對我爆粗口,氣得我當時差點就訂機票回國。

在喂孩子東西時,會不小心灑落,當着台灣朋友們的面他大聲叱責我,以至于朋友們都無法忍受:“你自己不做,就沒有理由指責她。”

為了孩子,我一直選擇妥協和忍耐,嘗試着與他溝通,提出去做婚姻咨詢。但同樣作為心理學博士的他,竟屢次拒絕,堅決否認我們之間存在問題。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和兒子的幸福時光)

2020年1月,他拿到台灣師範大學的教職,我帶兩歲的孩子陪他回台灣過春節,這是自孕晚期離開後首次回婆家,我和婆婆盡量維持着表面的和諧。

好景不長,兩周以後,婆婆就開始幹涉我們育兒的分工:前夫隻負責替兒子洗澡,其餘全部由我來負責,可婆婆來指責我:“怎麼能讓爸爸每天幫兒子洗澡呢,為何你不洗,這樣不公平!”

明擺着,她是希望無論大小事情都必須是我全包。

這樣的日子實在是沒辦法過下去了,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沖突,我催促着前夫搬去了台師大宿舍居住。

也正在這時,疫情洶湧而來,我被滞留在台灣做遠端教學,直到8月初才找到航班帶着兒子回到深圳。

而前夫直到一年後的2021年7月,才飛來深圳看兒子。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心向遠方)

我在深圳大學任職心理學副教授已5年,遇到事業瓶頸,有了職業倦怠感。恰好這時收到了哈佛大學通路學者的邀請。我跟前夫商量,打算8月底帶兒子去哈佛上幼稚園,前夫也很高興,幫兒子辦理了護照。

當我們收到幼稚園的郵件,第二天需要支付每月2300美金的學費時,我提出讓他支付。他沒有回應。

第二天上午,如往常一樣,他帶兒子出去玩,直到晚上7點也沒有回家,我開始感覺有些不對勁,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聯系到他。

我頓感頭皮發麻,心慌不止,一個小時後,我選擇了報警,警察查到他于上午11點已從深圳機場出了海關。

就這樣,他私自将未滿四歲的兒子偷走,而且百般阻撓我與兒子的聯系,還申請了兒子的出境管制。我清醒地知道彼此之間,昨夜溫情已逝,滿眼青山漸遠 ,到了徹底結束的時候了。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聰明開朗的帥氣兒子)

2021年9月初,我來到哈佛大學訪學,新的學習生活對我起到了一些治愈作用,沖淡了和兒子無法相見的焦慮和憂傷。在哈佛大學受到女性主義啟蒙,讓我内心充滿了力量,我知道必須拿起法律武器捍衛我作為母親的權利。

在孩子被偷走的當天,我請求警察看能否在海關攔截,警察回複說,孩子爸爸帶走孩子并不違法,即使尚未出境也無法攔截。

而在美國,parental abduction(父母誘拐)是刑事犯罪,略誘的父母要馬上送孩子回到原生活地,不配合的可能被處以兩年監禁。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哈佛大學,我來了)

兒子被拐帶到台灣既成事實,也沒有法律條款勒令他送回孩子,疫情之下我又無法到台灣,時代的洪流中我渺如微塵、身不由己。無奈之下,我隻能決定在台灣法院提起訴訟。

孩子被帶走的前幾個月,前夫經常不接電話,但我堅持每天在孩子睡前一小時持續撥打電話,過程相當煎熬,但也成了有力的呈堂供證。

2022年1月台灣法院經過4個月調解期後,才受理了我的離婚及撫養權訴狀,通過法院的臨時處分,才保障我每天有半個小時和兒子視訊的權利。

可前夫卻屢次阻擾我和兒子團聚,最可惡的一次是在我被迫和兒子分開長達9個月後,2022年5月,我終于可以入境台灣去看兒子,結果他竟然鑽法院臨時處分措辭的空子,隻允許我在周六接孩子,周日晚上送回。

我從美國飛到台灣,先在昂貴的防疫酒店裡隔離了14天,又住在旅館18天,竟然隻有4天2晚能和孩子在一起!

其他的時間,他夥同家人竟将兒子藏匿,即便我和兒子近在咫尺卻無法相見。我每天在旅館的房間裡無助到傷心欲絕。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奔赴萬裡,和兒子重聚)

跟兒子重逢的第二天是個周日,前夫要求我将兒子送回,但兒子死活不願意離開我,哭着鬧着要跟我睡。

誰料到晚上10點多,他帶着警察敲開酒店的房門,要将已睡下的孩子強行帶走,4歲的兒子哀求警察說:“我要跟媽媽睡。”

警察見狀心軟,反倒勸前夫離開,他不聽,當着孩子的面拉扯了一個多小時,在警察的堅持下,他半夜才離開。

受到驚吓的兒子無所适從,我隻能安撫:“爸爸太愛你了,也想跟你一起睡。”兒子心事重重,翻來覆去直到淩晨1點才漸漸入睡。

我發了資訊給前夫說明情況,讓他第二天向老師請個假,讓兒子睡飽了再去學校,可他早上7點多就打來電話,還不停指責我耽誤兒子上學。

母親節當天,我終于在學校見到孩子,孩子晚上哭喊着要跟媽媽睡,又一次被他強行帶走。在每天的視訊通話時,兒子說:“媽媽我要步行去找你。爸爸說你在忙,沒空。媽媽你什麼時候來看我?”

明明我和兒子在觸手可及的距離,明明我是專程為兒子而來,卻被他爸爸的謊言生生隔絕。為了保護兒子的感受,我無法拆穿謊言,心在滴血的同時安慰兒子:“很快,等媽媽忙完,就接你去哈佛讀幼稚園。”

從這些事,我看出作為父親的他,完全不顧兒子的感受,冷酷狠心至此,更加堅定了我拿到孩子撫養權的決心。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在哈佛大學的校園裡)

在法庭的離婚戰正式開始,因排期的問題,2022年5月才第一次開庭,可不負責任的台北女法官拖到10月第二次開庭時,才說這案子不歸孩子戶籍所在地台北管轄,要轉到孩子實際所在地嘉義。白白浪費一年時間。

2023年1月第三次開庭在嘉義,萬幸的是,嘉義的法官負責且公正,安排了家事調查官做三方訪談。

我和前夫分别被約了兩次訪談,每次三小時;又私底下單獨去幼稚園訪談了兒子;同時分别觀察我和前夫與孩子的互動。我的部分都隻能線上進行。

家事調查官最後得出公正的結論是建議媽媽擔任親權,更符合孩子的最佳利益。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在全國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大會演講)

在訴訟過程中,前夫和他的律師竟将孩子在深圳上幼稚園時,七一節的唱歌錄像送出法院,說大陸教育不适合孩子。

對這樣莫須有的抹黑,我無法改變他們的論調。這時我不得不考慮台灣律師的建議,将定居地點改到美國,并在附近的好學區買房安頓,作為孩子撫養權的目的地。

2023年5月第四次開庭後,7月一審判決我順利離婚,也取得了孩子的撫養權,一戰告捷。我幫兒子做了入學登記,買好8月去台灣的機票,準備接兒子到波士頓9月初入學。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自此鮮花獻自己,縱馬踏花向自由)

但前夫竟然提起了上訴!不能按計劃接兒子到美國,我和兒子都非常失望。

我和前夫擺事實講道理:我的經濟條件比他好,兒子在美國哈佛周邊上學比在台灣嘉義上學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也更适合兒子活潑好動的性格,從兒子的教育成長而言,百利而無一害。但他完全不回應。

8月我從荷蘭轉機到台灣,結果因台風滞留,無法兌現周四放學去接兒子的承諾,我隻得發資訊給前夫,請他代為轉達兒子實情,媽媽要遲一天去接他。

結果,待我抵達後,打到第十個電話,前夫終于接了,兒子在電話中張口就問:“媽媽你為什麼騙我?”果然,前夫隻會趁機離間我和兒子的感情!

自前夫把兒子帶去台灣後,兩年多時間我去看了孩子六次,每次都是一場艱難的鬥争。

他在孩子有出境管制的情況下,還要求我每晚把孩子送回他家。我每次都要花費五六千人民币的律師費向法院申請臨時處分,隻要有一次不申請就不能跟孩子同宿。

一審判決後他發資訊說讓我放棄撫養費,他就放棄撫養權。我恍然大悟,前夫搶孩子的目的隻是為了錢!搶走孩子期間,他還多次言語攻擊我“假裝愛孩子”,要求我彙錢給孩子來證明我的愛。

他将兒子留在身邊的目的就是為了錢,并用兒子要挾我給錢。另一個原因,作為媽寶男的他聽從母親的意見:長子長孫必須留在台灣。根本不顧及兒子的願望和感受,也不考慮怎樣才是給兒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為了達到他自私的目的,耍盡手段,毫無底線。

兒子五歲和六歲許下的生日願望都是“跟媽媽在一起”。孩子說“每次他們說媽媽不好的時候,我都不開心”“阿嫲經常跟阿公和爸爸吵架”。

看清楚前夫的為人,為了兒子成長的心理健康考量,我要拼盡全力,哪怕是要打到台灣最高法院,乃至國際法庭,我也不會放棄。

二審已于2024年1月10日在台南開庭,現在依然在等待審判結果。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穿着兒子選的戰袍在二審開庭的當天)

長時間的心靈折磨,所承受的苦難,都将變成盔甲,所有殺不死我的,終将使我變得強大。我從溫柔平和的性格,裂變成了“高知悍婦”、為母子的權利奮力拼殺的勇士。

不禁慨歎,我作為經濟獨立的高知女性,都難以避免地遭到男權社會遺毒的侵害,被媽寶男搶走作為他家“長子長孫”的幼兒,被重男輕女的台灣婆婆幹涉婚姻。

在這世界上,有多少弱勢的女性,在生活中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遭遇不公正的待遇?我希望為女性争取我們應有的權利。

去年,我兩次在國際女性主義論壇上演講。一次是線上的“國際女性上司者倡議”論壇,與美國和加拿大的女性主義專家一起,我做了主題為“對女性的刻闆印象束縛了女性自己”的演講。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再次開飛機上天,放飛自我)

第二次是在華盛頓,和聯合國女性組織UN Women的女官員一起,在“女性科技人才上司力建設”論壇上,為如何支援中國科技界的女性創業者提出了政策建議,中國駐美大使館的官員們來聽了論壇。

中國女性長久以來被要求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講究自我犧牲,三從四德,完全限制了女性自身的發展。

而現代社會,男人隻需要拼事業,其他的一切糟粕都是天經地義。對女性卻更為苛刻,女人既要有事業又要相夫教子,既要維系婚姻又要育兒有方。甚至在妻子能力和事業都比丈夫強的情況下,還常被要求犧牲自己、支援丈夫。

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展現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作為受過教育的女性,我們有義務打破偏見,勇敢替自己争取權益,維護女性的合法權利。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在哈佛大學創始人的雕像前)

被台灣前夫奪子的奇葩事件,是我的切膚之痛。這痛苦衍化成無邊的憤怒,憤怒又成為我鬥争的原動力,我會持續不懈地努力,為自己也為所有的女性發聲。

在美國,12歲以下的孩子,撫養權通常判歸母親所有,除非媽媽無意願無能力撫養孩子。這是基于長期研究而得出的合理結論。

權威的心理學元分析研究發現,單親媽媽帶的孩子在親子關系和主要發展方面,與雙親家庭的孩子幾乎沒有差異。而單親爸爸帶的孩子,各方面發展都受到負面影響,包含社交和認知的缺失。

基于大資料,單親爸爸搶奪孩子之後,很多會像我的台灣前夫一樣,都是扔給他們年邁的父母,而單親媽媽則會在情感和教育上更多為孩子付出。雙方投入的精力不一樣,自然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我在英文演講俱樂部練習演講)

如今我在哈佛作為通路學者,同時在為取得美國臨床心理咨詢執照而教育訓練和實習,也開始了新的戀情。

不破不立,困境之下開啟第二人生、開創新的事業。我深刻體知,中年危機,需要的是勇氣和突破。

心有半畝花田,藏于世俗人間,我堅信除了自己,無人可以阻擋我披荊斬棘的勇氣,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即使世界偶爾涼薄,我的内心依然繁花似錦。

【口述:梅知道】

【編輯:烽火燎原】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裡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選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号友情提醒:請自行辨識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 我,80後心理學博士,為學術果斷抛棄歐洲富豪男友,終成哈佛學者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