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大學》,治國之道,平天下之基:上司者的德行與責任

作者:真如鐵

職業的成功不僅取決于個人的才能和努力,更離不開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而這樣的環境,正是由良好的國家治理所奠定的。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意味着要實作社會的和諧穩定,首先必須確定國家的有效治理。

讀《大學》,治國之道,平天下之基:上司者的德行與責任

國家治理的基石在于上司者的德行。上司者若能尊老愛幼,群眾便會興起孝順和悌愛之風;上司者若能體恤孤寡,群眾便不會背棄道德。這正是“絜矩之道”的展現,即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為作為群眾行為的楷模。

讀《大學》,治國之道,平天下之基:上司者的德行與責任

《詩經》雲:“樂之君子,民之父母。”上司者應當時刻關注群眾的需求和喜好,以民之所好為好,以民之所惡為惡,如此才能真正成為群眾的父母官,赢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國家治理者必須謹慎行事,因為他們的行為将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命運。若治理者行為不端,便會失去群眾的信任和支援,甚至可能給國家帶來災難。《詩經》中的“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正是對治理者責任重大的生動描繪。

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得到群眾的支援至關重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是以,治理者必須注重道德修養,以德行赢得群眾的心。隻有有德行的上司者,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進而擁有土地和财富。

讀《大學》,治國之道,平天下之基:上司者的德行與責任

德行是根本,财富隻是枝末。如果治理者本末倒置,過分追求财富而忽視德行,那麼就會導緻群眾的争奪和社會的混亂。是以,“财聚則民散,财散則民聚”的道理應當時刻銘記在心。

《康诰》中的“惟命不于常”也提醒我們,治理者應當行善積德,以善行赢得天命和群眾的擁護。

讀《大學》,治國之道,平天下之基:上司者的德行與責任

《楚書》雲:“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這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真正寶藏是那些有德行和才能的人。治理者應當善于發現和培養這些人才,讓他們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秦誓》中的話也給我們提供了識人用人的智慧。一個優秀的上司者應當能夠容納和欣賞他人的才能和優點,而不是嫉妒和打壓。隻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為國家效力。

治理者在面對财富時應當有正确的态度。生财有大道,即通過勤勞和智慧來創造财富。仁者以财富來發展自己和他人的事業,而不是以身發财、貪婪無度。隻有這樣,才能實作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平天下在治其國”的理念強調了國家治理對于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