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拿大準備跟進美國,對電動汽車下黑手,針對中國的事,從未缺席

作者:躬耕牛

加拿大既是美國鄰國,也是北約成員,雖然國土面積龐大,但在政治和軍事力量上的影響力都很一般,是以對外政策基本上以追随美國為主,特别是在對華政策上。據觀察者網報道,6月24日,加拿大财政部長弗裡蘭宣布,将從7月2日啟動為期30天的公衆咨詢期,決定是否要跟進美國和歐盟的政策,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進而“保護加拿大汽車勞工和電動汽車産業”。目前,加拿大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是6%的關稅,若效仿美國,将提高到100%。對此,我們聊三個話題。

加拿大準備跟進美國,對電動汽車下黑手,針對中國的事,從未缺席

第一,加拿大做決定前,美歐已率先對中國電動汽車下黑手。

一個非常搞笑的事情是,每年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時候,美國總會找着中國談,找着中國簽署協定,因為美國是發達國家的代表,而中國是開發中國家的代表,美國希望通過達成氣候變化協定,在“減排”問題上給中國設定名額,進而間接給中國經濟發展設阻,以達到阻止中國崛起的目的。

我們發現,協定簽署後,中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加大對清潔能源行業的投入,積極推進比如電動汽車、光伏業、風電、太陽能等行業的發展,中國不僅展現出了履行協定的誠意,也對全球控制“氣候變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中國清楚能源産品開始走向世界時,美國開始出面阻止了,甚至不理會世貿組織相關規定,也不管是不是公平競争,直接将關稅當成了武器。

此前,美國拜登政府已對外宣布,将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之後,歐盟選擇跟進,宣布将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最高加征38%的額外關稅。這就是美國,你跟它談生意時,它跟你談“氣候變化”;當你拿出行動,履行“氣候變化”承諾時,它又跟你談生意,而且是通過無理打壓強搶生意。

加拿大準備跟進美國,對電動汽車下黑手,針對中國的事,從未缺席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中國電動汽車目前出口較多的是歐洲和一些“金磚”國家,比如俄羅斯和巴西,但在美國市場,中國并沒有電動汽車輸入。美國此時就将關稅政令釋出出來,明顯是不希望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但是美國的電動汽車“特斯拉”,已經是中國市場的銷售大戶。這樣的做法,完全不符合世貿組織公平競争的原則。極端點說,美國堅持這樣做,中國也可以将“特斯拉”趕出市場。

第二個,加拿大說是“咨詢”,但最後大機率會追随美國。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無論在政治領域,還是軍事領域,甚至經濟領域,針對中國的事,加拿大從未缺席過,說加拿大是一個典型的“反華”國家,恐怕沒有人會反對,我們舉幾個事例。

加拿大準備跟進美國,對電動汽車下黑手,針對中國的事,從未缺席

一是,加拿大當年曾配合美國,無端扣押華為高管孟晚舟長達三年,希望借此給中國華為的發展造成打擊。因為當時美國剛剛下發對華為的制裁令不久,不僅美國自己針對,華盛頓還要求盟友國家也跟進,将華為裝置排除在各國5G項目之外,莫須有地稱其有“安全問題”,加拿大最後選擇了跟進。可笑的是,直到最後孟晚舟被釋放,美加也沒能拿出什麼指控證據。

二是,加拿大為挑釁中國,不惜将軍艦從北美開到亞太,并以所謂“監視北韓”為由,抵近活動到中國門前的黃海,結果遭中方警告後驅離,加拿大還不服氣。幾天後,加艦又與美艦一起,穿越台灣海峽向島内“台獨”分子發送錯誤信号。而且,加拿大學身就是針對中國的“情報群”五眼聯盟成員。

三是,加拿大不僅以莫須有的名義,驅逐中國外交官,還在明知美英澳組建AUKUS軍盟,意在應對中國的背景下,要求加入AUKUS。在南海,最近西方與菲律賓舉行的聯合演習中,也出現了加拿大的身影。菲律賓在仁愛礁發起挑釁,被中方海警管制後,替菲律賓講話的國家,也包括加拿大。如此,針對中國電動汽車,會缺得了加拿大?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加拿大準備跟進美國,對電動汽車下黑手,針對中國的事,從未缺席

第三個,中加關系想緩解,目前來看比較難。

資料顯示,今年頭四個月,加拿大從中國引進的電動汽車總額,同比增長超過1200%。盡管中國不是加拿大最大的汽車供應國,但中國是加拿大電動汽車電池行業的重要參與者。2021年,全球近80%的電動汽車锂離子電池,都産自中國。在2023年,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占到了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60%左右。加拿大想跟風美國,顯然是不希望西方國家給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留後門”。

為了制造對華電動汽車征稅更有利的輿論環境,弗裡蘭還跟風炒作所謂“産能過剩論”,聲稱加拿大汽車産業正面臨“來自中國主導的産能過剩政策的不公平競争”,導緻加拿大電動汽車在國内和全球市場的競争力被削弱。而這一套,也正是美國的說辭,美國财長耶倫曾表示,“中國産品不僅産能高而且價格過低,這讓美國企業無法競争,隻能面臨破産”。

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京都看不下去,稱“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都被其他國家給買光了,這到底是哪門子的産能過剩?”

加拿大準備跟進美國,對電動汽車下黑手,針對中國的事,從未缺席

由此可見,所謂“産能過剩”,不過是西方抵制中國電動汽車的一個借口,就像當年美國稱華為“有安全隐患”一樣。至于中加關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曾明确表示,“中加之間目前沒有和解的空間”。之後,加拿大外長喬利又喊話,希望中加之間能通過對話,消除兩國之間存在的問題。但是,中加關系并沒有出現什麼新動靜,目前仍處于下降通道中,如果加拿大最後跟進美國,也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課以征稅,恐怕兩國關系還将繼續下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