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信是教出來的,自卑是訓出來的

作者:袁大島
自信是教出來的,自卑是訓出來的

現在這個世道,管事越來越窄,管人倒是越來越寬。

管事越來越窄,倒不是說事情不用管了,而是需要管的事情越來越多,

因為多,就得明确責任,因為明确責任,就需要把該背的背上,該扛住的抗住了,

那誰願意背着事,扛着壓力呢?自然是沒人願意這麼幹。

是以,就得“走窄路”,

窄路效應告訴我們,有些事情隻要足夠窄,就可以變得足夠慢,

慢了,事情就好辦了,

那這些問題就跟這些窄路一樣,越來越簡化,越來越細。

至少,看起來确實是越來越細了。

有些人身上的負擔少了,責任小了,那另一些人身上的負擔就得加碼了,

可沒人願意加碼,沒人願意背着這麼多不該背的負擔,

那怎麼辦?

如果說管事的越來越窄,是想“減輕負擔”,

那麼管人的越來越寬,其目的就顯而易見了。

自信是教出來的,自卑是訓出來的

人要有自信,自信的人,生活會更美好。

人不能自卑,自卑的人,生活會很痛苦。

上面兩句話,稱之為“基于善意的廢話”在如今這個網際網路發達,資訊互動迅猛的時代而言,并不算是什麼過分的評價。

每個人都知道自信意味着什麼,也很清楚自卑會導緻什麼。

那麼,為什麼還會有人自卑,還會有人不斷地在自信這件事上,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即便理想再平庸,也會因為現實的慘敗而顯得“格格不入”,對于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自信是一種高增值的精神商品,每個人都想擁有,但每個人都知道擁有的代價如何。

反觀自卑,其實也有着殊途同歸的意思。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失望而放棄對自信這個問題的追求,接受自卑的過程,更像是找到了自己在如今這個世道之中的“非感性定位”,

這個世道教育了人們該如何生活,而人們也在按照這個世道所回報給自己的刺激,選擇接受,選擇妥協,選擇“唯一的答案”,

但是,有些人不高興了。

這些不高興的人,原本是高興的,他們因為自信而高興,他們因為不需要自卑而格外高興,高興到癫狂,高興到蔑視他人的不高興。

那這些原本高興的人,之是以變得不高興,其實道理也很簡單。

因為他們需要“追求自信”這個概念,被那些不高興的人接受。

生活總要有動力,眼前的好處則是最明确的盼頭,而這個盼頭與動力的價值,看似真實,但卻虛無缥缈。

如同綁在棍子上的胡蘿蔔,放在嘴前是不假,能不吃到嘴裡,

放胡蘿蔔的人,最清楚了。

此刻,我們把這東西換成“自信”,

似乎一切變得更好了解了。

自信是教出來的,自卑是訓出來的

為何自信要教,為何自卑要訓?

說到底,還是因為高興太久的人,開始不高興了。

教會了自信,才會有動力去成就高興,規訓了自卑,才能避免更多高興的機會,

落得個掃興的下場。

鋪天蓋地的指點迎面而來,面露難色的面具忽隐忽現,原本不高興的人不會因為這一切的到來而改變什麼,

因為他們的臉上,漸漸沒了表情,

冷漠不是他們的面具,

而是他們“被凍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