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訪華拿到成果就翻臉,德國稱不承認中國對仁愛礁的主權,并支援菲

作者:蘇浩教授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訪華期間,中國發改委主任鄭栅潔同其會見,兩人共同主持中德氣變及綠色轉型首次高層對話,對話在5個領域形成成果。中方在會晤中當面向德方指出,指責中國産能過剩的論調有違市場規律,有違經濟學常識,有違歐盟自身舉起的綠色發展旗幟。中方将實施各類舉措,確定中企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中方指出,新能源汽車領域産能并非過剩而是不足,中企還需擴大産能推進全球的綠色低碳轉型事項。

中德雙方在此次會議中,形成的五點成果包括。一,圍繞綠色産業啟動中德地方合作。推進中國江蘇省-德國巴符州、中國四川省-德國北威州間的交流合作。二,中德能效工作組2024年工作計劃得以建立。

訪華拿到成果就翻臉,德國稱不承認中國對仁愛礁的主權,并支援菲

三,确認了中德循環經濟和資源效率對話的相關近期活動安排。四,中德工業減碳工作組得以建立。五,提升雙方合作重點領域能效。這五點成果,基于氣候變化與産業轉型這一中德共同認可的立場,使中德政府、地方間就綠色産業轉型,有了更多接洽、對話路徑。是中德對氣變相關共識仍存,并有所深化的展現。不過相比于哈貝克此行訪華在電動汽車關稅上的焦點事項,五點成果起到了氛圍上的緩沖作用,而未能取得雙方協商上的可見實效。

哈貝克行前對其此訪也坦言,不可能通過此訪解決中歐電動汽車關稅紛争問題,他也無法代表歐盟與華談判。此訪期間,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同哈貝克會見,也與歐盟貿易專員舉行視訊會晤,啟動中歐關稅問題首輪磋商。

訪華拿到成果就翻臉,德國稱不承認中國對仁愛礁的主權,并支援菲

這是哈貝克此訪的積極意義,談好過不談,至于談判的結果,則顯然取決于中歐在談判桌下的實體交鋒博弈。哈貝克此行,一面強調加征關稅為最壞結果,反對加稅尋求中德、中歐對話的積極資訊。一面涉及對中國電動汽車産業的偏見,将中國基于市場競争的系統技術孵化,簡單粗暴歸咎于補貼。對中俄合作發聲幹涉,鼓吹供應鍊上減少關鍵原材、産品對華依賴,發聲推動與中國競争的德國長期戰略。哈貝克的相關表态,是中西方合作對話與交鋒對抗并存局面的展現。

中德聯系主要基于經濟利益紐帶,雙方對實體工業體系的共同重視,使得雙方在工業建設上具有一定的戰略一緻性。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保持每年訪華的頻度,見證中國發展變化的同時,增加中德産業合作次元。德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廣泛投資、收益,使中德合作,構成了中國-歐盟經濟合作的主要基石。

訪華拿到成果就翻臉,德國稱不承認中國對仁愛礁的主權,并支援菲

當下中德關系遭受挑戰的原因,同美國裹挾西方各國與華實施的經濟、金融、地緣對抗直接相關。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及被美軍駐軍國家,其在主要國際事項上的話語權不足,更多充當美國的附屬、順從方。附和美國通過G7機制等方式,屢屢對華指責構陷,為中德關系帶來負面影響。

近期南海局勢中,中國海警船6月17日對擅闖菲船登臨執法、繳納菲方人員所持武器、強制驅離,確定中國主權、落實中國執法權。事件發生後,美國、英國、日本等外部幹涉,均發聲指責中方,德國外交部随後加入這一行列。以所謂南海仲裁為由,不承認中國在仁愛礁的主權,助長菲方侵權做法。中國駐德使館發言人6月24日就此向德方表達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态度,并對德方言論一一做出駁回。德方在涉華事務上應當謹言慎行,以免損傷雙方互信,損傷德方自身利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