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麼樣的

作者:Ofthewind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讓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麼樣的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一日經過功臣閣,風吹起帳幔,露出一張畫像,趙匡胤立刻整衣向畫像行禮。周圍的侍臣感到不解,因為畫像上的人隻是一位前朝的大臣,何以勞動當今聖上向他行禮?趙匡胤對此倒是直言不諱:如果這個人還在,我穿不上這件黃袍!

趙匡胤如此敬畏的人名叫王樸。

讓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麼樣的

1.

王樸是山東東平人,後漢的進士,一開始投靠在樞密使楊邠的麾下做校書郎。這樣的聰明人對形勢看的都很準,後漢高祖劉知遠去世後,王樸敏銳地看出後漢将相失和是亡國之患,于是很快就離開了楊邠,回到了山東的老家。

後來漢隐帝果然聽從文官的建議,一舉将楊邠、史弘肇等武将全部誅滅,王樸因為離開的早,得以幸免于難。

後周建立之後,朝廷重新征召王樸為官,正好後周世宗柴榮鎮守澶州,王樸被派去做他的掌書記,兩人由此開啟十餘年的君臣故事。

柴榮是個勵精圖治的君王,一上台就廣開言路,鼓勵大臣們就後周接下來的國策提建議。王樸此時已任比部郎中,也應诏上了一篇平邊策。這道平邊策不僅得到了柴榮的全盤采納,也成為後來宋統一全國的路線圖。

這道平邊策的要點有三條:

第一,反思後唐、後晉、後漢等滅亡的原因,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待國力大增之時,其他小國自然不戰而降。

第二,統一華夏之道,應該先難後易,南唐地域廣闊,可突破點很多,最容易拿下。北漢地少人窮,必然拼到魚死網破,是以最不容易打,應該放在最後。

第三,具體到戰術而言,南唐江北的淮河流域無險可守,可以優先拿下,采用切香腸的戰術,隔三岔五襲擾一下,如果南唐派兵救援,可以讓他們疲于奔命,勞民傷财。如果不救,則可以乘機蠶食領土。

這一戰略與柴榮自己的想法非常契合,與朝野上下占多數的休養生息、不要輕啟戰端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柴榮更加欣賞王樸,決定委以重任。很快,就任命他為左谏議大夫、知開封府事。不久,再遷左散騎常侍,充端明殿學士。

讓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麼樣的

2.

王樸的厲害還不僅僅在于戰略能力,他幾乎是個全才。

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柴榮讓王樸“校定大曆,乃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經之學,設通、經、統三法,以歲軌離交朔望周變率策之數,步日月五星,為欽天曆。”這套曆法也是兩宋一直實行的曆法。古代能編訂曆法的人,妥妥得算是理科生,必須對天文、數學都有一定的研究才行。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柴榮又讓王樸整肅音樂規範:“又诏樸考正雅樂。樸以謂十二律管互吹,難得其真,乃依京房為律準,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長短寸分設柱,用七聲為均,樂成而和。”我不太懂古音樂,但從這番描述看,似乎可能确定了樂譜的表述方式和音準。無論如何,這也展現出了他在音樂方面也是有相當造詣的。

王樸并非武将出身,擔任樞密使時,像趙匡胤這樣的大将對他都非常敬畏,一方面是柴榮确實信賴他,諸将不敢得罪。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他性格非常剛烈,眼裡揉不得沙子。

柴榮攻略攻取淮南時,讓王樸留守汴京。當時因為街巷狹窄,照例要拓寬。王樸不滿負責城市治理的廂校行動遲緩,在大街上鞭打了數十下,那人憤憤不平地歎息說:“我是宣補廂虞候(候補城管負責人),怎能就這樣被處刑!”王樸聽到後,命立刻令左右将其擒拿處死。柴榮聽說後,笑着對近臣說:“這是個大愚人,敢在王樸面前誇耀自己是宣補廂虞候,該死啊。”可見王樸的剛直已然深入人心。

顯德六年,王樸在巡視完黃河堤防回京的路上,路過退休在家的老丞相李谷的府邸,順道探望,結果在席間突然暴斃而亡。從現代的角度看,王樸可能是突發心髒病或者腦溢血而亡。但時人卻有着很多神秘主義的解讀,其中之一就是王樸“洩露天機”。

讓宋太祖敬畏有加的狠人是什麼樣的

3.

據《默記》記載,柴榮伐契丹前,有一天王樸谒見,長籲短歎,說馬上要有災禍了。搞得柴榮莫名其妙。王樸說,我看天象有大變化,不可不向你彙報。柴榮繼續問怎麼了?王樸說,這事關系江山社稷,我也會先一步遭報應,今天晚上陛下可以親自去看。

當天夜裡,王樸陪柴榮微服出行,在五丈河畔待到半夜,問柴榮看沒看見一對岸那個像燈一樣的東西。柴榮一看确實有一盞燈一樣的東西,慢慢向他們靠近,到很近的地方時看起來大如車輪,中間有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孩。王樸說陛下快拜一拜,于是柴榮下拜,這這盞大燈又飄飄忽忽地消失不見了。此事過後沒多久,王樸就暴病而亡,柴榮沒多久後也在伐契丹途中病亡。

這件事的描述沒頭沒尾,也沒看出來有什麼天機被洩露。根據宋人解讀,大概的意思是,這個大燈暗喻着宋朝的火德,意味着後周即将滅亡,宋朝當立。這個說法聽起來更像是後世宋人的附會,但把這件事情扣在王樸的頭上,展現出王樸确實已經“近乎妖”的名聲,以及柴榮确實對王樸有超出正常君臣關系的信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