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作者:不吃糖糖的球球aa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夏至以後的江南,仍然雨意融融,仿佛這是獨屬于江南水鄉的特産。在朦胧幽軟的境地裡,人也沾染上了“江南味”。大部分人對江南的初始印象,是從文人雅士的筆下窺見到了一抹痕迹,于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溫婉氣息便深深植入了人們心裡。

從烏鎮的枕水人家到“中國第一水鄉”的周莊,下江南一直存在于人們的旅行目光中,更是一份對江南水鄉的美好想象。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繁花書房 | ©蘇州吳江釋出

今年五月初,作家金宇澄将自己故鄉的金家古宅,打造成為“繁花書房”,重述“中金家弄”的故事。

當“繁花書房”具象在巷陌之間,也讓黎裡古鎮這個隐藏在蘇州的小衆目的地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在江浙滬地區,江南水鄉處處見真,至于哪一樁古鎮留有不同的江南風味,則留給看客一一細數了。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黎裡古鎮位于蘇州市吳江區,處于江蘇、浙江、上海交彙的金三角地區,與浙江嘉興隔水相望。黎裡之名的由來也寫就了浪漫的詩性。因為古鎮四面梨花常開,起初得名梨花裡,後來古鎮裡有一位姓黎的官員,為古鎮修路添磚,久而久之,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将原有的梨花裡改為“黎裡”。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黎裡古鎮的古建 | ©圖蟲:劉劍偉

古鎮中的明清建築儲存完好,“含橋量”極高,其中有8座古橋都來自明清時期。橋的設計形态各異,拱形與平橋都各有特色。不同于商業化的修舊如舊,黎裡古鎮是與歲月一同生長起來的小鎮。明清時代的建築和遺迹被很好地儲存下來,人們來到這裡,仍然可以近距離感受河埠頭與纜船石上留下的曆史痕迹。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黎裡古鎮内的橋梁 | ©圖蟲:高可愛Betty

當地人形容古鎮“晴天不打傘,雨天不濕鞋”,這是因為黎裡古鎮廊棚相連,從元代開始,江南一帶的商鋪在河兩岸日益增多,往來貿易衆多,商家們便紛紛搭起廊棚,既為了遮風擋雨不影響正常營業,也寄希望為自家門面“打廣告”招攬生意。是以,在黎裡古鎮,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廊棚,它們皆是曆史的産物,刻畫出一幅古代商賈雲集的繁華畫卷。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臨河的街上都帶着廊棚 | ©圖蟲:傑PHOTO

江南水鄉,離不開與河流之間的連接配接。在此地生活的居民,以水為媒,撐蒿而行。在水船的搖搖晃晃間,也與外面的商賈、布坊、酒肆有了往來貿易。一進入古鎮,有一條約六千米的河流,這便是當地人的母親河——黎川。直到現在,大家還能看到沿河漿洗衣服的村人,她們或是拿着棒槌搗衣,或是在河邊擰曬衣服。這是屬于江南的生活圖景。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黎川将整座古鎮一分為二 | ©圖蟲:劉劍偉

古鎮一共有115條弄堂,以黎川為軸,呈現魚骨般的形狀,第一次來到這裡,在交錯的叙事空間裡,會捕捉到不一樣的江南景色。由于這裡鮮少人知,商業氣息并不濃烈,甚至走在巷子深處,清幽感十足,會給人一種時空交疊的混合感。但反而是以,更能像一個當地人一樣在這裡citywalk,一步一景。逛累了倒也不急着傳回,随意選一個河邊的亭子坐下來,看搖橹船從面前緩緩劃過,“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畫面在這裡就有了憑證。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江南人的飲食習慣多以清、鮮、淡為主。黎裡古鎮這座在歲月裡留存下來的古城,卻在低調含蓄的背後,擁有自成一派的獨特氣質。就連這裡的道地美食黎裡辣腳,隻是聽名字就讓無數遊客心下起疑,辣意似乎與江南風味很難銜接起來。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黎裡古鎮辣雞腳 | ©江蘇微旅遊

走進任意一家古鎮的鹵味店,碩大一盆的雞腳最為出衆。雖名字有辣,但從配料裡又能讀出江南人的口味偏好。隻需要簡單的四樣配料,糖、醋、小蔥、老姜,這是江南人舌尖上笃定的鮮甜之味———縱然有辣椒、大蒜頭、鹽為佐料,仍然以甜為勝,在黎裡人家,沒有純粹的辣與酸,它們總伴随着若有似無的甜味,交織其間。這下便對了,雖辣尤甜,是江南人對辣的口味折中。黎裡古鎮的辣雞腳Q彈軟嫩,走在兩側的小巷中,常能聽到“阿要買黎裡辣腳呀”的叫賣聲。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黎裡辣腳 | 蘇州吳江釋出

其實,黎裡辣腳并非原創,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在外做生意的黎裡人偶然吃過一次川渝地區的泡椒鳳爪,大呼過瘾。于是回到古鎮後,便按照泡椒鳳爪的做法如法炮制,雖然複刻成功,但在以口味鮮甜為勝的江南一帶并沒有打出聲響,感受到泡椒鳳爪明顯水土不服,老闆便及時更新了口味。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将雞爪倒進調配好的醬料中腌制 | ©汾湖釋出

順應着本地人的飲食習慣,融入甜酸的口感,原本濃烈的辣意得到了稀釋與緩解,反而多了甜中帶酸,酸裡含辣的豐盛口感,從此屬于黎裡口味的辣雞腳便應運而生。随着生意越來越火爆,這道外來小吃已經成為了黎裡人心裡的心頭好。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改良後的黎裡辣腳還能看到四川泡椒鳳抓的影子 | ©蘇州微生活

如果去到黎裡古鎮,還有一道不得不吃的美食:套腸。作為這裡的特産,套腸從明末時期就已經成為一道名菜,當地人基本上都會制作。先将大腸清洗幹淨,把内壁上的油脂剔除,再用酸醋和面粉反複揉搓,再将七八根煮熟的小腸塞進大腸之中,用細線系住兩頭之後再放入鍋中慢煮——大腸套小腸,這便是套腸。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黎裡套腸 | ©蘇州吳江釋出

煮熟後切成片狀,淋上醬汁加上蔥花香菜,口感勁道回香無異味。怪不得清代文人袁枚品嘗了套腸之後贊不絕口,大筆一揮寫下“年來傳得老街上,更為黎裡腸套腸”。如果袁枚再來黎裡,他必奉套腸為必吃榜榜一。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黎裡古鎮的另一大特色是文化氛圍,這裡既浸潤中國的古韻曆史,亦能在古鎮裡找到西方文明。古鎮上有一個很有趣的藝術館,“洋為中用藝術館”,在黎裡古鎮中心街哺坊弄(又名東邱家弄)和西邱家弄,在清代屬于邱家産業,是以這裡也被本地人稱為邱宅。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邱宅中的古典家具 | ©文明吳江

資深古董收藏家林明洋來到黎裡古鎮,租下邱宅,便将它改為“洋為中用藝術館”。江南人家的樓台亭閣、水墨丹青,在西洋家具與繪畫作品中,互相迸發出審美的多元價值。走進這個古色古香的庭院,中式器具、裝飾、書籍在這裡一一盡顯,而同時,充滿西方色彩的藝術品與家具也在這裡呈現。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邱宅内的裝飾設計頗具古典藝術美感 | ©文明吳江

東西方的交融在這座小鎮裡開啟,的确像一場尋常巷陌裡藏着的彩蛋。再将時間往前推一些,西方文化在黎裡古鎮開花遠不止這一座藝術館。

2018年,黎裡古鎮開了第一家民間博物館“六悅”,主理人來自一位名叫杜維明的美國人。主要展示杜維明從中國各地收藏來的民間藝術品。雕花門窗、刻着個人書法風格的牌匾,19歲的杜維明第一次看到這些具有中國古韻的物品時,驚喜不已。從此以後,他開始了在中國遊曆與收藏的生活。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六悅博物館 | ©汾湖釋出

最開始杜維明的藏品都放在租用來的倉庫裡,後來在不斷采風、遊曆的過程中無意走入黎裡古鎮,他便決定在這裡開一間博物館。“六悅”的寓意是“眼、耳、鼻、喉、身、心愉悅”,這是杜維明對來到這間博物館參觀的人群的期待與祝福。是以在博物館裡,大家是可以進行互動交流的,比如中藥館的櫃子可以随時打開,甚至能嗅到中藥味。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館藏的拔步床 | ©汾湖釋出

正所謂“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就在這樣的藝術館裡就此交融,兩種文明、不同時期的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也就是黎裡的豐富與多元了,讓來到這裡的遊客們在感受江南煙雨的柔情似水之外,又看見了跨越地域、文化與時代的文化碰撞。

不輸烏鎮周莊,第一次見這樣的江南古鎮!

黎裡古鎮的午後,遊船停駐 | ©視覺中國

為什麼是黎裡?想必答案已在衆人心裡。若把黎裡拟人化,它則像一個隐世高手,在寂靜無聲裡暗暗修行,穩如泰山。待到人們茫茫然突然闖進時,它又流露出大方的待客之道,讓座、帶路、參觀,人們對黎裡的喜愛,不僅僅是它的内斂與平和,更多時候,無意識的驚喜總值得讓人期待。偏偏是黎裡,如此多嬌。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