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保換“旗”

作者:帥哥帶你去看電影
人保換“旗”

導語:中國人保從形式上完成了“去羅熹化”。

01 抹去痕迹

6月21日,據媒體報道,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保,601319.SH/1339.HK)内部審批通過,決定恢複此前被改換的公司LOGO、公司簡稱、司慶日。

人保換“旗”

LOGO标志,曾與“新人保”文化一脈相承,在前任董事長羅熹一力主張下推行。

羅熹于2020年9月出任中國人保黨委書記。當年10月,羅熹獲批出任中國人保集團執行董事、董事長。

2023年1月,人保經曆了一場重大輿論考驗,旗下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人保壽險)和中國人民财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人保财險)分别曝出“學金句”和“禁酒令”事件,引發全網熱議。

半個月後,羅熹被免去中國人保黨委書記職務,後又辭去董事長職務。

而今,随着LOGO被改換,人保現任管理團隊“去羅熹化”的意圖,不言而喻。

02 被免職的一把手

羅熹是橫跨銀行與保險、金融與實業公司的複合型高管。

在加盟人保之前,羅熹30多年的履曆中,有26年與銀行相關。

17歲時,羅熹還隻是江西上高縣蒙山林場的一名普通知青。他于江西銀行學校信貸專業畢業,留校任教研室教師。

聯考十年後,羅熹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研究所學生部經濟學碩士學位,是正宗的“五道口出身”。

1987年,羅熹的“金融人生”正式拉開帷幕。其後,他曾任中國農業銀行(601288.SH/01288.HK)執行董事、副行長以及工商銀行(601398.SH/01398.HK)副行長等職。

如此在銀行工作26年後,羅熹轉戰保險。

他先是擔任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總經理。三年後,羅熹南下香港,接替退休的喬世波,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和總經理。

執掌人保前,羅熹曾是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太平)董事長。

2023年2月,在人保任職還不到三年,羅熹就辭任了董事長職務。

中國人保公告提到,羅熹辭任系年齡原因。

公開資訊顯示,羅熹出生于1960年12月,距副部級央企一把手63歲的退休年齡上限,僅有10個月。

但坊間傳聞稱,為繼續深化集團改革,當時羅熹正在申請延遲退休。加之上述人事任免事發突然,不少業内人士推測,導火索或為半個月前爆出的“學金句”和“禁酒令”事件。

2023年春,就在羅熹兼任中國人保子公司人保壽險董事長後不久,人保壽險内部下發了一則《關于開展“學習羅董金句,激揚奮進力量”學習活動的通知》。

該通知不僅要求公司全體幹部員工學習并背誦“羅熹金句”,還要在2月10日前完成全員閉卷考試。

人保換“旗”

同一時期,人保壽險官方公衆号多次釋出提倡員工學習“羅熹金句”的内容,并推送《首季峰啟動會上,羅熹董事長這些金句值得收藏!》、《以考促學,一套題帶你牢記“首季峰”金句》等數篇文章。

人保換“旗”

2023年2月5日,“學金句”活動在被媒體曝光後,“一央企要求全員背誦董事長金句”的話題,迅速引發熱議。

人保換“旗”

有人指出,這種做法涉嫌個人崇拜和媚權主義。

輿論持續發酵後,相關公衆号内容被删除,人保壽險此項學習活動戛然而止。

不料,僅一天之隔,人保另一重要子公司人保财險,又曝出了“禁酒令”事件。

“禁酒令”是一項内部管理措施,公司要求員工在工作日上下班時間内,也不能飲酒。

人保換“旗”

同樣,該通知再度引起了廣泛熱議。許多人認為它過于嚴苛,限制了員工的個人自由。

就在這兩起事件發生後不久,中國人保集團黨委擴大會議宣布了羅熹的免職令。

巧合的是,兩份檔案均釋出于2023年1月30日,一前一後登上熱搜,連環“爆破”引起輿論狂潮。

03 鐵面郎君,抑或治世能臣?

羅熹素以嚴苛著稱。在任職過的金融機構裡,他一直是頗有争議的人物。

近距離接觸過羅熹的人都知道,他精力旺盛、記憶力強悍。下級“向上管理”并不容易,向羅熹彙報工作時,經常碰釘子。

人保員工提到,在“學金句”事件發生之前,羅熹在基層視察時,突然點名提問分支機構負責人,結果一問三不知。

為此,羅熹大怒,才有了後來的全員背誦。

2020年羅熹還是中國太保董事長時,已屆六十高齡。平穩度過三年,就能安然退休。

到了功成身退、即将享受兒孫承歡膝下時,羅熹老骥伏枥,接受了新挑戰。

彼時的人保,内有數起高層腐敗案連發,在外則承受着劇烈競争壓力。

2018年,中國人保原副董事長、總裁王銀成,因受賄罪被判處11年有期徒刑。

一年不到,人保旗下投資控股公司(簡稱人保投控)原黨委書記兼總裁劉虹,因收受賄賂3058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

緊接着,人保投控副總裁劉繼東,也因違紀違法“落馬”。

在這樣的背景下,羅熹“臨危受命”,接掌中國人保董事長一職,被視為人保重振旗鼓、尋求變革的關鍵一步。

于他自己而言,或許是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班崗,抑或人保近年表現難盡人意,更不容有失。

作為“新中國保險業長子”,中國人保一度在國内保險業遙遙領先。

随着保險改革和市場化發展,人保市場地位日益受到挑戰,僅财險占據優勢地位。

不料,2019年年報顯示,人保财險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出現了28億元巨額虧損。

進入2020年,盡管人保财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清理整頓風險,但上半年的信保業務綜合成本率仍然高達138.6%,承保虧損29.5億元,信保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9%。

在首次亮相業績釋出會時,羅熹直言不諱地表達了人保“重回行業C位”的決心:

“我們從原來的老大變成現在的老三,誰能服氣啊?不服氣。那怎麼能夠重回C位?”

他認為,除了能力、體制和技術等問題,最重要是思想和觀念,是以文化的改造不可避免。

為此,羅熹重新研究了人保文化體系,專門設計了中國人保新LOGO。

這一舉動,集團内部有不同看法。“老人保”認為,“PICC”是人保金字招牌,換LOGO更多屬形式主義,華而不實。

如果說LOGO改換屬于“壓力測試”,那麼組織結構變革,就是震動整個人保集團,人人自危的大事件。

這一變革,羅熹稱之為“三灣改編”。

他主持推出五項體制變革與五項配套機制,旨在重塑組織架構,重建作業規範,并推進數字化轉型。

在子公司人保壽險,羅熹同樣推動了名為“湘江突圍”的改革計劃。

這場改革重點,是以探索先進業務模式,壓降趸交保費,優化業務結構,清退低産能代理人。可以說,這是一場對傳統業務模式的深刻反思和大膽革新。

在上述變革下,人保的人事版圖,也經曆了一場大洗牌。

多位原高管被撤換,一線經驗豐富的管理人才被提拔。系統内的“關系戶”遭到“趕盡殺絕”,人保集團公司部門,也從19個精簡為14個。

與此同時,上班時間的變相延長以及績效考評制度的嚴格推行,激起了員工,特别是基層員工的不滿情緒。

羅熹這些舉措,動了不少人的蛋糕,被視為“鐵面郎君”。

不過,轉年就看到了成果。

2022年,中國人保保費收入6258.09億元,實作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4.06億元,同比增長12.79%,創下了曆史最好盈利業績。

對此,也有保險業人士指出,該年全行業賠付率普遍下降,盈利增長并不少見。

對比來看,羅熹被免職後的2023年,人保實作歸母淨利潤223.22億元,下降了10.23%。2024年一季度,這一數字又加速下降了23.50%。

人保換“旗”

随着LOGO撤換,人保已經從形式上完成了“去羅熹化”。

目前,中國人保官網、微網誌賬号、微信公衆号等線上管道的LOGO已經全面更換完畢,恢複了2021年經典樣式。紙質及樓體等實體LOGO恢複也在逐漸進行中。

人保換“旗”

但“前掌門”羅熹,在人保的功與過,現在評價還為時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