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的解剖

作者:全科學苑

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和白質

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由髓鞘的軸突構成的區域稱為白質,主要由胞體構成的區域稱為灰質。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元間的局部突觸傳導多發生于灰質,而信号經位于白質内的軸突遠距離傳遞。

大腦皮質是覆于大腦半球表面一層特殊的灰質,進階哺乳動物的大腦皮質比其他物種要發達得多。皮質下面是白質,負責向皮質傳入或由皮質傳出信号(圖1A)。

大腦半球和腦幹深處的由細胞聚集形成的核團也屬于灰質,如基底神經節、海馬和腦神經核(見圖1A,B)。

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的解剖

圖1 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和白質

在大腦半球中灰質位于外面,白質位于裡面。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白質位于外面,灰質位于裡面(見圖1C)。在腦幹,雖然大部分外表面屬于白質,但内外均有灰質和白質分布。

中樞神經系統的白質纖維用不同的名稱表達相同的意思,如束(tract,fascicle,bundle)和丘系(lemniscus)。聯絡中樞神經系統左右兩側的白質纖維稱為連合纖維。周圍神經系統中,軸突形成的神經束稱為外周神經,簡稱神經。胞體聚集形成的結構稱為神經節。

一般而言,向某一結構傳入沖動的神經稱為傳入神經,而從某一結構傳出沖動的神經稱為傳出神經。是以,外周神經将對環境的感覺資訊傳入中樞,同時将運動資訊由中樞傳向外周。

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

與低級生物(如分節蠕蟲)的神經系統一樣,人類神經系統也分階段。如前所述,頭部各節段膨大并互相融合,形成大腦半球和腦幹,并發出12對腦神經。脊神經發自脊髓的相應節段(圖2A)。每一節段均在兩側發出感覺神經根和運動神經根(圖2B)。

在整個神經系統中,運動神經系統多位于腹側或前面,感覺神經多位于背側或後面,在脊髓也如此。是以,背側神經根主要将感覺資訊傳入至脊髓背側,而腹側神經根主要将運動資訊由脊髓腹側傳出至外周。脊髓節段和神經根是根據它們離開椎管的平面來命名的。是以,它們分别稱為頸神經根、胸神經根﹑腰神經根和骶神經根(見圖2A)。

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的解剖

圖2 脊髓

(A)與椎骨相對應的頸、胸、腰和骶髓節段與脊神經。(B)每一節段發出的背側感覺根和腹側運動根。

在發育過程中,骨性椎管的生長速度快于脊髓。是以,脊髓下端與第一或第二腰椎(L1或L2)平齊。此節段以下,各神經根形成馬尾(cauda equina,拉丁語意為“馬的尾巴”),于椎管内下行直至從相應的孔道離開脊柱。

感覺神經根和運動神經根在離開脊髓一段距離後合并,形成含有感覺和運動成分的混合型脊神經(見圖2B)。支配四肢比支配胸腹部需要更多的信号。是以,支配四肢的神經形成精細的叢狀結構,如支配上肢的臂叢和支配下肢的腰骶叢(見圖2A)。另外,在這些節段,脊髓因含有較多的灰質成分而增粗。這些區域分别稱為頸膨大和腰骶膨大。

除了已叙述的感覺和運動神經,周圍神經系統還包括一些控制自主功能(如心率、胃腸蠕動、出汗、血管平滑肌收縮、支氣管收縮、性器官活動和瞳孔收縮等)的特殊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是自主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

自主神經系統由兩大部分組成(圖3):交感神經系統,起源于T1至L3的脊髓節段(胸腰部),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至靶器官,參與應激反應,如加快心率、升高血壓﹑舒張支氣管及擴瞳。相反,副交感神經系統起源于腦神經和S2至S4骶髓節段(顱骶部),釋放乙酰膽堿至靶器官,使機體處于靜息狀态,如促進胃腸蠕動和腺體分泌、減慢心率及縮瞳。

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不僅受下丘腦和邊緣系統内的進階中樞控制,而且受外周傳入的感覺資訊的影響。

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的解剖

圖3 自主神經系統

左圖顯示交感神經部分,右圖顯示副交感神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