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幸得裘山山老師賜教點化,我從“武夫”變成了“書生”…

作者:雪域情懷吧

#頭條創作挑戰賽#

”武夫”怎樣變成了“書生” ?

一一我與軍旅作家裘山山老師的學教之緣

陳法鄰

本人拙文《邊關又見英雄花,古寨長頌軍民情》,承蒙茂戈總編擡愛刋發,得到藏中及内地諸多戰友的好評,川大同班女同學任萍熱情評價我:"感覺是文弱書生,文筆較好,未曾料竟與’活烈士'英雄排長梁峰(老部隊軍事尖子)是并肩戰鬥過的戰友",意即我本赳赳“武夫”,如今變成了“書生”。

諸多溢美之言,讓我誠惶誠恐之餘,又不禁感慨萬千。哲人言:人生三幸,得良師,遇益友,擁賢伴。良師擺在第一位。不由想起入藏後我的第一位良師——著名軍旅作家裘山山老師。

由于睽離多年,許多與之交往情形都已遺忘,唯有她的獨特名字及青春形象一直珍藏于腦海深處卻又難以浮面。直到茂戈總編獨具慧眼,在《雪域老兵吧》上刋出《愛西藏的女人》,文中有"能有詩讀,也是一種幸福啊”,引來陣陣喝彩。也正是這一句話,激起我強烈的人生體驗和情感共鳴,将塵封多年的記憶鏽鎖撞開,得以重拾41年前我與山山老師那一段影響我人生軌迹的學教之緣。

1983年12月。成都軍區在鳳凰山教導大隊開設高中國文教員教育訓練班。授課老師裘山山。我是她的學生之一。

論年齡與入伍先後,我應叫她軍妹,但"師者,是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它與年齡軍齡無關。同為WG後期高中畢業生,我是粵省文教落後小鎮農家子弟,她是從小在軍營長大的軍人知識分子家庭子女。當年,我雖持有成都陸校畢業中專文憑,其實論文化水準也隻不過是半年複讀了一遍新時期高中文化課程而已,而此時山山老師卻已從大學中文系畢業并發表了數篇文學作品。論文化素質與文學修養,我與她差距巨大。

當年全軍掀起轟轟烈烈的文化大建設高潮,成都軍區首長沙場點将,選中山山擔綱任全區包括西藏部隊的文化教員教育訓練班的國文教員,也是慧眼識才。

當年幸得裘山山老師賜教點化,我從“武夫”變成了“書生”…

(濃茶釀教案,倩影映心香。山山老師當年在鳳凰山教導大隊認真備課拟寫教案情形)

我能參加鳳凰山下這個教員教育訓練班,堪稱陰差陽錯,鬼使神差。

本來,山南軍分區中、大專甚至大學生,比比皆是,人才濟濟,若按正常舉薦程式,這參培名份大概不會也不該輪到我頭上的。人海茫茫,若按正常的人生命運軌迹發展,我與裘山山老師也許就無緣相遇相識,當然,除了可以繼續為國奉獻“武夫之勇”外,也就再無“教員”與"書生"之幸了。

人生禍福無常。1982年10月,我休假途中夜作噩夢,夢見年邁的父親頭破血流,向我泣訴。當我一躍而醒随即晝夜兼程趕回家時,"10.22慘案"已經發生。殘障人士胞兄被某場腐惡分子誣為偷盜林木,扣牛扣車扣人索要罰款不成,竟惱羞成怒,将前來解救的我父、叔諸人打成重傷。此案激起全鄉公憤,但在當時,法制缺失,再加多方掣肘,此案竟以不了了之作結。這對精忠報國的軍人及其親屬,真不啻一錘重擊。

1983年10月,帶着不幸與痛苦,郁悶與憤怒,我身心俱疲,歸隊回營。在向上級反映這些問題,尋求組織支援,為軍人及其親屬維護合法權益提供幫助時,因不善表達,情緒失控,與性格同樣率直火爆的營長羅某發生嚴重誤會和激烈争吵。他也失去理智,吼出"本營長鬥不赢你陳法鄰我不姓羅",我也放出狠話。雙方是以結怨。

此時,西藏軍區要求所屬部隊推薦具有中、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幹部,赴蓉參加教育訓練,為即将全面鋪開的全區幹部文化大補習儲備教員。我被羅營長"強烈推薦",成為山南軍分區第一也是唯一參培者,來到了鳳凰山下,成了山山老師的學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場飛來橫禍,一次兩犟對撞,竟無心插柳般促成了我從“武夫”之身到“書生”之心的最初轉折。雖是短短一個多月的教育訓練,"近朱者赤",拜她所賜,我竟然也做到了"有詩能讀",由此萌生出了"能有詩讀,也是一種幸福啊"這種讀書興趣和文學感悟,并漸漸養成了與詩書為友的習慣,從中大受裨益。我常常在夜半轉輾反側時,起身捧卷而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一切都終将過去",幫助我從家庭的不幸與個人的痛苦中解脫;辛棄疾的詞,讓我從沉淪無助中奮起;屈原,杜甫,李白,白居易,蘇東坡,陸遊,李清照……這些詩詞大家,都給我以莫大的精神補鈣與文學澆灌,滋潤心靈,開闊胸襟,陶冶情操,拓展眼界,磨砺筆力……

如今41年過去,教導大隊在鳳凰山哪個方位?教育訓練班裡與我同學的還有哪些人?許多都模糊不清了,但我仍能清楚地記得山山老師給我授課時那矜持優雅,從容大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形象。有一堂課,學習辛棄疾那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山山老師當時結合詞人身世所做分析和解讀,尤其對詞作中"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及"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精妙評析,有如醍醐灌頂,讓我感同身受,激起強烈的情感共鳴。此時于我而言,這堂課不僅是一盤文化知識上的大菜,更是一碗療傷的心靈補湯,讓我從痛苦、困惑和消沉中振作和堅強起來,開始正視自身的弱點和不足,自覺反思、提升和改造。

鳳凰山教育訓練,還有一次草地散步情形,至今難忘。當時我們這批學員中,年齡有大有小,大多數與這批精英教員屬于同齡人。有一天晚飯後在空曠的草地上散步閑聊,看見山山老師與幾位女教員從我們不遠處翩翩而過,望着她們娉娉袅袅的背影越走越遠,有人就對她們評頭品足起來,有一好事者竟然說山山老師是不婚主義者,我抨之曰:你不會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吧!現在想來,這不又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山山老師的志向遠大與嚴謹的人生(婚戀)态度了嗎。

鳳凰山是福地,"裘教員"從這裡調入了軍區創作室,在《西南軍事文學》任編輯,一直幹到主編,并擔任創作室主任。自此大展身手,從蓉城走向全軍、全國。現在她的作品,甚至傳到國外,被譯成英文,日文,韓文,越南文。

山山老師是駕馭漢語言文字的高手,她的創作靈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作品構思巧妙,立意新穎,文字直白顯淺卻又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她的作品内容給人以向善向美的追求,在情感上邏輯上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讀山山老師的書,滿滿都是正能量,如沐春風,如飲甘醇,令人陶醉。

山山老師更是勇立時代潮頭的弄潮者。她的作品曾獲第八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等獎項。她還曾是全國人大代表,多次赴京參與商讨國是。"纖纖細筆,勝過三千毛瑟精兵",她用一個軍人的責任和正直作家的良知為軍隊國防建設需求,為我們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作出了特殊貢獻。

鳳凰山教育訓練,我也算沾了福地之光,沾了軍中才女之光,開啟了本人從戍邊“武夫”向"陳教員"之變,繼之又成"文弱書生"的人生奮鬥新旅途。

記得1984年下半年,西藏軍區幹部高中文化補習班開學在即,上級通知我到拉薩接受合格教員面試考核。軍區政治部路統信幹事(豫籍,1970年入伍老兵)主持該項工作。現場坐滿了軍區機關上司和行家。最先進行的是國文課試講,當路幹事宣布有關程式規定及注意事項後,問:誰先來?我舉手回應:我先來。随即從容登台,講的就是山山老師給我重點解析過的這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其中滲入了我的一些個人認知和心得,并非完全照搬。當我講畢回到原位端坐,繼續聆聽第二、第三名面試者開講,大概10:30左右,路幹事來到我面前,說:“首長們訓示,你已被正式聘用。5營路途較遠,你現在就可回去速辦交接與借調手續,盡快出藏,到成都八一校報到!”正是仗此面試經曆,給了我當好文化教員的自信和勇氣。赴校簽到後,我一心一意投入備課教學準備工作中去。所謂給人一碗水,自個先備一桶水。帶着壓力和動力,我與我的學員(他們大多是軍中履曆豐富,軍事,政治,道德素質都非常優秀的營、團級幹部)互教互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學工作結束,我被評為優秀教員,獲得學校嘉獎。

報考名校四川大學,又是一個偶然機遇。我是在教學工作即将結束,臨近招考前一個星期,才偶然得知此訊,之前軍區與學校包括機關都沒有人告知我也可以報名應考。我是全區最後一個報名被允準,搭上了這趟招考末班車。雖然備考時間短促,但我自認考分過線達标沒問題,唯一擔心的是怕會不會還有人從中作梗。是以應考一畢,我就趕緊排隊侯機,飛赴拉薩求助。軍區路幹事說:"全區考生近300,招生60多人,你考績排名第33位,已被錄取,請放心,讀川大沒人能敢阻擋你,這我保證。"聞聽此言,我非常高興,随即将身着的那套新買的米紅色西裝脫下,換上軍裝,對他說:我将此西裝送你,請試穿一下看是否合身?他一試,也很适體,立刻轉身從書架上取下一本厚厚的《中國書法大字典》,說:來而不往非禮也,随即翻開扉頁,掏出鋼筆,工工整整寫上:"送陳法鄰戰友:锲而不舍,胸懷若谷,永遠奮進。路統信一九八五年五月廿六日。"

當年幸得裘山山老師賜教點化,我從“武夫”變成了“書生”…

(聖城求助時,戰友贈良言。西藏軍區政治部路統信戰友贈書贈言)

其實我的擔心完全多餘,實在小肚雞腸,以己度人。路幹事贈言中"胸懷若谷",确是金玉良言,更是殷切期望!巳成為我一生之座右銘。我還未回到連隊,羅營長已接到上級通知,他向我表示了祝賀,并在離别臨行前一天設晚宴款待了我和楊榮福副司令員,他與我舉杯對碰,特别對之前的不當之言表示了歉意。刹那之間,所有的疙疙瘩瘩,恩恩怨怨,煙消雲散,兩條軍中硬漢,一對戍邊戰友,瞬間冰釋前嫌(羅營長後升任邊1團副團長,在87.4特别軍事鬥争行動中曾有上佳表現,我在《一個倒黴的司令員》一文中對其作過介紹。他轉業後不幸英年早逝。在此謹表哀悼懷念之情)。楊副司令是來5營檢查工作,第二天一早傳回山南,我就是這一天乘坐楊副司令的車子離開邊防5營,遠赴川大,開始了新的求學生涯。

兩年川大深造,主修課程24門,學海遨遊,又幸得名校鴻儒大師與專家教授悉心授業,學成歸隊。旋即被山南軍分區首長調至政治部宣傳科,一直從事部隊文化工作,并深受器重。個人職務也從1981年至1987年7年不變的副政指身份,到1990年3年4連跳,任邊2團邊防營政教。之後又平調重返機關,直至忠孝不能兩全,多次強烈要求轉業被準許,于1994年8月退出現役。我能為國盡忠20年,為父母盡孝30年,于此無怨無悔矣。當年的戰場英雄"活烈士"梁峰,得知我與他國中發小任萍又系川大同班同學時,一邊感歎世界太小,一邊調侃:"不錯嘛,讀了名牌大學,讓女生都以為你是‘文弱書生’,不料原來是‘武夫’出身。”

說到“武夫”,老戰友這個“揭短”,我心悅誠服,甘拜下風,的确無法與他這個早在”活烈士"之前就名揚師團的精武标兵相比,但在老連隊,我還是頗有一點自得與自負的。我是110團2機連優秀射手,投彈能手,軍體标兵,1976年37師臨峰山教導隊全優集訓隊員,對越作戰,殺敵俘寇榮立二等功-----在西藏邊5營非正式随機性比試中,還曾有過手槍射擊5發49環,對海拔3500米山地700米活動目标(獐子),隐蔽跟跑追至350米時立姿追随射擊一氣呵成一發中矢。我作為政工幹部,卻"不務正業"竟毛遂自薦擔任全連軍體與投彈訓練組織者兼教練員,并率隊奪得當年全營大比武軍體項目團體第二名,受時任連長邱錦國等同僚盛贊。記得1989年分區大比武發生啞彈爆炸事故,造成不良後果,我就曾坦言:讓我組織,決不會發生此類事故,有人說我太狂,其實我有此自信和底氣,皆緣于有内地野戰軍多年嚴格的軍訓實踐與個人經驗。但心直口快,心急偏執,也不善交際與表達,常讓人誤會乃至不快。這是人生一憾,責任在我。好在自鳳凰山山山老師點撥開竅,又經川大兩年修煉,初成“文弱書生”,鄙陋"武夫"性格從此改變了許多。

當年幸得裘山山老師賜教點化,我從“武夫”變成了“書生”…

(習武為打仗,峥嵘歲月稠。參加110團軍事骨幹集訓班留影,照片上這些原2機連的戰友後來全都成了對越作戰的戰鬥骨幹。後排左一陳法鄰。此照片提供者餘慶生,前排左起第3人。)

當年幸得裘山山老師賜教點化,我從“武夫”變成了“書生”…

(鐵軍書生多,永銘恩師情。西藏軍區川大政史專修班畢業師生合影照。前排左起第1人白自興,《雪域鐵軍》作者,本照片提供者,第7人任萍 ,第11人陳法鄰。)

有人說,不到西藏終身誤,一入西藏悟終身。此言不欺,我也深以為然。我在西藏跌跌撞撞的從“武夫“而“書生”之路,就是萬千執行個體中的一個。1981年成都陸校畢業志願入藏,邊關洛紮守土,培我愛國情懷;故鄉孤戰腐惡,養吾浩然之氣。八.一教學,夙夜為公,未曾懈怠。川大求知,如砌如磋,如琢如磨。脫胎換骨,化蛹成蝶,武夫書生,亦武亦文。澤當幹事,勒布效命,盡忠盡孝,甘之如饴。

當年幸得裘山山老師賜教點化,我從“武夫”變成了“書生”…

(盡忠也盡孝,家書映丹心。作者在勒布邊防營任職時于1990年10月25日寫的家書和在分區政治部工作期間為父母郵寄藥品時附寫的使用說明書,此二書系在5月21日母親100歲仙逝後清理她的遺物時偶然獲得)

從軍20載,雪域10多年,一路走來,一生需要銘記感念的歲與月,感念的人和事,感念的山和水,可以排一長龍。而山山老師鳳凰山的賜教點化之功尤為可貴,這是蔭及本人從一介武夫獲稱"陳教員"與"文弱書生"的肇始之舉,乃關鍵之關鍵。而且我還認為,西藏軍區自1984年開始至1987年結束的三年文化建設,部隊官兵文化素質得到大面積提高,促進了戰鬥力提升,雪域邊關勁旅,湧現出遍地英才,首席文化教員當推裘山山老師,她功不可沒。繼此之後,她還多次入藏,搜集和研究我軍進軍西藏,解放西藏,建設西藏,保衛西藏的光榮曆史。她的足迹遍布雪域高原,她也是老西藏精神的親身躬行者與發揚光大者。她與邊關将士同讀《家書》,同閱《我在天堂等你》,她是官兵們心中的缪斯女神。她是雪域軍人文化教員的教員。她和她的作品在雪域高原、在中華大地廣為傳頌,粉絲無數。

"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活到老,學到老,用到老,在學習人類公德心,學習中華優秀文化的道路上,我一生都在追趕,雖然永遠也無法達到山山老師的高度,但我也終于有了與山山老師"能有詩讀,也是一種幸福啊”這種相同的讀書體會和人生感悟。僅此一點,也足以為豪了。

武夫書生,我生有幸!

拜師山山,三生有幸!

(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陳法鄰:廣東省徐聞縣人,1974年12月入伍,1981年10月進藏,曆任邊防5營1連副政指,西藏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教員,山南軍分區政治部宣傳幹事,邊防2團邊防營政教等職,中校軍銜,1994年8月轉業,任建設銀行徐聞縣支行辦公室主任,已退休。現為廣東省徐聞縣詩社會員。

當年幸得裘山山老師賜教點化,我從“武夫”變成了“書生”…

作者:陳法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