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壽王凱:根植灣區推進高品質發展 強化擔當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作者: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王凱:根植灣區推進高品質發展 強化擔當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根植灣區推進高品質發展

強化擔當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學習《習近平關于

金融工作論述摘編》

作者:中國人壽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廣發銀行黨委書記、行長 王凱

在中國人壽集團黨委的堅強上司和統籌部署下,廣發銀行黨委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下文簡稱《論述摘編》)精髓要義和實踐要求,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結合總部位于廣州的區位優勢,将學習貫徹《論述摘編》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重要講話、重要訓示批示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根植灣區”定位推進高品質發展,圍繞金融強國建設目标牢記使命,奮發有為、銳意進取,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

深學細悟

認真領會加快金融強國建設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标,為新時代新征程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金融機構一員,要胸懷“國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朝着金融強國建設奮勇前行。

建設金融強國必須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個首要任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産黨的使命任務。這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需要适應社會主要沖突變化,更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需要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需要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需要應對氣候變化等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有這些都需要推動大陸金融高品質發展。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國家核心競争力的組成部分,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在建設金融強國過程中,金融機構要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為引領,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建構新發展格局,着力為新質生産力發展和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有效“輸血供氧”,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注入金融活水,為滿足人民群衆差異化多樣化的金融需求豐富金融供給,不斷開創金融工作新局面。

建設金融強國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用“八個堅持”闡明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科學回答了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障、價值取向、根本宗旨、永恒主題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确了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麼看、怎麼幹,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戰略和戰術相貫通、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交彙,構成了一個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來之不易,是我們黨立足當代中國實際,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金融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和弘揚、對全球金融發展經驗成果的借鑒和超越,是新時代中國特色金融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現和寶貴經驗。金融機構要堅定信心和決心,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錨定金融強國目标走好走實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始終保持正确的發展方向,并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使這條路越走越寬廣。

建設金融強國需要金融機構強化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用“六個強大”總結金融強國應具備的一系列關鍵核心要素,明确了建設金融強國的具體目标和努力方向;用“六個體系”系統概括加快建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明确建設金融強國的中心任務和實作路徑。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上司下,大陸金融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銀行體量世界第一,債市、股市規模世界第二,保險規模名列前茅。推動大陸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新跨越,金融機構責無旁貸。金融機構要圍繞金融強國目标,立足主責主業,不斷提升核心競争力、金融服務能力、抗風險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紮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要堅守初心、回歸本源,結合自身禀賦,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滿足實體經濟和人民群衆多層次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援,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各司其職、各展所長。特别是國有大型金融機構要知重負重,擔責盡責,遵循市場規律,提升綜合服務水準,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

融會貫通

充分認識金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對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實踐要求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品質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全新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有力金融支援是推進金融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推進金融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

金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要緊盯“走在前列”新标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強國應當基于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對廣東提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粵港澳大灣區是大陸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廣東是大陸人口大省,經濟大省、科技創新大省,2023年廣東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連續35年排名全國第一,每天約1.5億實時在粵人口,市場經營主體超過1800萬戶,7.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七年居全國首位。金融機構可以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自身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充分依托廣東龐大的市場空間和廣闊的發展潛力,以“走在前列”總目标為引領,豐富金融供給、傾斜金融資源,支援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的大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助力“再造一個新廣東”。

金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要為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提供新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大陸金融必須守好服務實體經濟本分,在廣東視察時要求廣東始終堅持以制造業立省。廣東是制造業大省,工業制造增加值占全國的八分之一,擁有制造業全部31個大類,其中15個規模居全國第一,完善的配套、細密的分工、成熟的産業叢集和高效協作的制造網絡,塑造強大的綜合制造業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大陸産業鍊最重要的節點之一。金融支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必須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突出服務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紮根廣東這片沃土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廣東建設更有國際競争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讓廣東的産業根基夯得更實、築得更牢。

金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要為改革開放注入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擺在重中之重。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香港是大陸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澳門在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近年來,随着“灣區金融30條”“橫琴金融30條”“前海金融30條”等重要政策相繼釋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大陸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高地,“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财通”、本外币一體化賬戶、貿易外彙收支便利化試點等系列創新舉措走在全國前列。金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在市場化法制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積極參與高水準對外開放,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形成一批先行先試成果,助力改革開放不斷引向深入,通過金融供給持續激發現代化建設的活力和動力。

知行合一

根植灣區為金融強國建設作出廣發貢獻

廣發銀行是唯一一家總部在廣州、機構和業務覆寫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廣東21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目前全行40%的機構、50%的員工、50%的貸款、60%的稅收在廣東。近年來,廣發銀行明确把“根植灣區”作為戰略定位,把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特色經營的重要選擇。在新征程上,廣發銀行将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訓示批示精神,扛起作為央企成員機關和總部金融機構的雙重職責,與灣區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同步前行,為金融強國建設的廣東實踐作出廣發貢獻。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上司,在強化黨建引領發展上下功夫。黨的上司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最本質的特色,也是廣發銀行改革發展三十六年的深刻體悟,“黨建強、廣發興”已經成為了全行上下的共識。在新征程上,廣發銀行要把黨的上司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治理效能,以高品質黨建引領保障高品質發展。一是加強政治引領,認真落實“第一議題”機制,規範“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流程,確定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把黨的上司貫穿于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各方面、全過程。二是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強根鑄魂,黨的創新理論作為各級黨員幹部教育訓練的首課、主課、必修課,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做好學習的内化、轉化、深化。三是加強幹部人才隊伍建設,按照“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标準選優配強各級班子,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隊伍,提升隊伍純潔性、專業性、戰鬥力,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四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突出加大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等重點領域監督,一體推進“三不腐”,全面強化從嚴治黨嚴的氛圍。

堅定不移強化戰略執行,在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下功夫。在“根植灣區”戰略定位引領下,過去三年廣發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對公貸款合計增長65%,高于全行增速17個百分點,承銷廣東省地方債金額居股份制銀行首位,作為獨家銀行服務“澳車北上”,成為“跨境理财通”、“跨境保險通”等業務的首批試點銀行。在新征程上,廣發銀行将保持戰略定力,圍繞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努力成為金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堅力量。一是大力支援灣區硬聯通軟聯通,積極參與“軌道上的大灣區”相關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橫琴跨境資金“電子圍網”等創新試點準備,面向區内“北上”和“南下”居民跨境消費購物、休閑旅遊、留學就業、醫療養老等場景,不斷提升跨境支付結算、跨境财富管理、跨境保險保障等金融服務質效,促進三地融合發展。二是因行施策推進廣東省内分行梯次化發展,支援廣州分行發揮總部所在地分行優勢,總分關聯全面融入廣州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建設;支援深圳分行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大,積極參與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鼓勵東莞和佛山發揮重點分行支柱作用,在服務當地經濟提升能級的過程中實作市場佔有率和系統貢獻度“雙提升”;鼓勵省内其他分行在服務當地特色産業的同時,加強與廣州、深圳分行關聯,助力當地融珠入灣。三是加強全行整體資源統籌排程,探索建立“灣區呼叫、全國響應”的金融全境服務,更好響應灣區客戶在全國範圍内的金融需求,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協同。

立足服務實體經濟,在助力建構現代化産業體系上下功夫。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本宗旨,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是廣東經濟的脊梁。“十四五”以來,廣發銀行把實體經濟作為金融服務廣東的重點領域和優先方向,在廣東的制造業貸款、戰略新興産業貸款、綠色信貸三年複合增速分别達到31.1%、68.8%和75.8%。在新征程上,廣發銀行将積極服務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助力提高廣東制造的“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一是突出服務“制造業當家”,圍繞廣東二十大戰略産業叢集,持續加大對半導體與內建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精密儀器裝置等制造業支柱産業的信貸投入,推動制造業貸款在全行貸款占比穩步提升,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實作持續較快增長。二是突出服務“科技創新強省”,聚焦廣東五大未來産叢集,着力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從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差異化金融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提高,大力支援培育新質生産力,助力灣區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三是突出服務“綠美廣東生态建設”,強化産品服務創新,着力建構多元化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為環境權益交易提供配套金融服務,加大對綠色産業和高碳排産業低碳化轉型的金融支援。

厚植金融為民情懷,在提升服務民生福祉上下功夫。廣發銀行在廣東民生領域具有較好的基礎,發行國内第一張标準信用卡,配合發行國内第一張社保卡、為“新市民”提供專屬金融服務超過1000萬戶。在新征程上,廣發銀行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發揮在廣東的機構網絡優勢和産品服務優勢,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一是支援“百千萬工程”,認真落實《廣發銀行金融服務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行動方案》,加大對“三農”、“粵字号”特色農業、現代化海洋牧場等領域金融支援,通過定點幫扶、金融幫扶、消費幫扶、産業幫扶多措并舉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促進廣東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二是全力支援居民消費提質更新,緊跟大灣區居民“跨境消費”“跨城消費”的火熱趨勢,以信用消費貸為抓手,加大對數字消費、綠色消費、新能源汽車等重點消費領域的金融支援,發揮金融在擴大消費中的刺激作用,助力灣區建成世界級消費中心區。三是紮實做好民生金融服務,圍繞就醫養老等灣區居民急難愁盼的重點民生領域,主動對接市場主體和人民群衆金融需求,不斷開發豐富配套的社保卡、養老金等普惠性金融産品,增強人民群衆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改革創新,在有效釋放發展動能上下功夫。“為經濟社會服務、為金融改革探路”是廣發銀行成立之初的使命願景。在新征程上,廣發銀行繼承和發揚“敢為天下先”的優良傳統,将因勢而變、順勢而為,通過改革創新有效激發高品質發展的動力活力。一是全方位推進綜合金融提質增效,用足用好中國人壽《粵港澳大灣區及江浙滬改革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和《進一步支援廣發銀行高品質發展方案》“兩大政策”,認真履行集團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試點的牽頭職責,發揮中國人壽保險、投資、銀行各闆塊業務協同的綜合金融優勢,積極探索推動商業模式創新,開拓新領域新賽道、培育新動能新優勢。二是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以打造“數字廣發”“生态廣發”為目标,推進“金融開放平台+行業雲平台”建設,加快産品服務數字化更新,提升個性化、場景化的服務送達能力和智能化風控能力,讓科技賦能經營管理的全領域、全鍊條。三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堅持問題導向,以提升資源高效運用為重點,完善資源配置和激勵限制體系,進一步打通客戶服務的堵點,破解全行發展難點,将強化總行管控與有效調動分支機構積極性緊密結合起來,着力向集約化發展、特色化經營、精細化管理更新。

統籌發展與安全,在守緊守牢風險底線上下功夫。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在新征程上,廣發銀行統籌好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防和滅的關系,堅持遏制增量與化解存量并重,治标與治本一體推進,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突出防範重點領域風險,落實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助力房地産市場平穩發展;強化對分支機構、附屬機構、合作機構等的管理,建立完善風險“防火牆”。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加大業務全流程管控,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關鍵環節,開展全面風險排查,確定風險早識别、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推動資産品質穩步改善,持續穩固發展基礎,堅決維護好經濟金融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