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花15年把兒子養成“仇人”,家庭可怕的不是窮,而是内耗太多

作者:百合讀書

這兩天幫父母解決孩子厭學問題時,聽到父母跟兒子時常會因為學習而打起來,我有點難受,似乎看到了很多年前的自己。

但作為一個解決問題父母問題的陪跑老師,我不能太感情用事,也不能拿自己的直覺感受來評判父母跟孩子之間相處的模式。

因為深知父母跟孩子“仇人”般的關系背後都是愛與恨鐵不成鋼的糾纏。

正因為父母對孩子有足夠的愛,才會有超高的要求,才會在孩子擺爛、厭學甚至叛逆的時候,更加焦慮,盯着更嚴,吵得更多,關系也就更糟糕了。

這時,親子關系進入了一種無法調和的惡性循環。

父母問我:有什麼方法,能讓孩子不再擺爛,能讓他好好學習,認真聽課。

我讓父母不再過多關注孩子學習,往回退一步,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先将自己的焦慮值降下來,先将自己的内耗解決,再來說管孩子的事。

父母花15年把兒子養成“仇人”,家庭可怕的不是窮,而是内耗太多

這樣的建議給了好幾次,可問題的終點還是被父母繞回了最初:我不管孩子,不就是放棄他,任他擺爛,到時候上不了高中,考不上大學,最多上個中職,找份不起眼的工作,然後渾渾噩噩過完他的一生。

無論我解釋多少次,退一步并不是放棄孩子,也不是放任孩子擺爛,但父母還是過不去自己内心的那道坎。

在父母看來,不管孩子,孩子就意味着擺爛更狠,玩遊戲更徹底,躺平得更直接,然後他的人生就會走向一個無法預估的黑暗旋渦,孩子的一生就完了!

而且父母的理由看似也很充分:孩子馬上就要快考高中了,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再擺爛一年,真的什麼都無法挽回了。

我隻能苦口婆心地開導着父母,是咱們此時的焦慮和内耗,擴大化了恐懼,事情不會那麼快變好,但也不會像咱們所像糟糕到徹底。

咱們先退回一步,不去關注孩子,不去盯着孩子的學習和作業,一次又一次崩潰,避免一次又一次跟孩子的肢體沖突和情感沖突,興許孩子就變好了。

父母花15年把兒子養成“仇人”,家庭可怕的不是窮,而是内耗太多

可是,無論溝通多少次,隻要父母看到孩子不寫作業,心中的焦慮和崩潰就會再一次襲來。

内耗和焦慮,已經讓父母無法回歸理性思考,或者說在冷靜與崩潰中來回拉扯。

突然間,我特别心疼這個被父母盯得“冒火”的孩子,我眼前的浮現的都是孩子被斥責、被推搡、被否定、被像賊一樣盯着學習的場景。

孩子但凡有一點反抗或跟父母對着幹,父母都會拿着道德來綁架孩子,要麼是“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卻沒良心”,要麼是“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15年拿命來愛你”,要麼是“學習不好,你啥都不配得到”。

同時,我也特别心疼父母,同樣作為一個媽媽,我知道沒有一個父母不是拿生命的全部在愛着孩子,可是當内耗的父母拿着全部的愛賦予孩子時,孩子的感受不是溫暖,而是窒息。

父母的愛太過于偉大,偉大到以至于可以忘記自己,但父母的愛又過于狹隘,狹隘到隻看到孩子的成績和孩子沒有做到的一面,想要拼命糾正過來。

父母花15年把兒子養成“仇人”,家庭可怕的不是窮,而是内耗太多

我時常在想,父母愛的到底是孩子本身,還是一個成功的孩子?

如果愛的隻是孩子本身,那麼孩子就是天使,他的每一次開心,每一次笑容,每一次看到他矯健的身影,每一次跳躍,每一個聲音,每一天的留下的痕迹,都是珍寶一樣的存在。

因為愛他,是以他的一笑一颦,一次皺眉,甚至貪玩遊戲時的專注,都顯得可親。

但如果你愛的隻是孩子身上的附加值,愛他的聰明,愛他的努力,愛他的勤奮,愛他的成功和優秀,自律與閃閃發光。

那麼,孩子成功時,你會十分愛他,而當孩子失敗時,他在你眼裡就是個“廢物”,會後悔生了他,會覺得他不配得到你的愛。

退回一步,退回到自己的内心,放下父母自身的焦慮,放下父母做不到或做得到後的高要求。

孩子他隻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炫富的資本,更不是你的面子和成功複刻。

父母花15年把兒子養成“仇人”,家庭可怕的不是窮,而是内耗太多

想通這一點,父母也許就會更好的愛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在孩子失敗或厭學以及躺平時,那麼的痛心疾首,那麼的無法容忍。

有時候,并不是孩子真的擺爛的,而是父母傷了孩子的心而不自知。

父母總是習慣拿“我為你好”來賦予孩子很多愛,有些愛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有些愛會讓孩子窒息,有些愛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是個廢物一般的存在。

退後一步,再退後一步。不要過于關心孩子,不要過于關注孩子,這時父母的内耗就變少了,家庭氛圍也變得和藹可親。

這時的孩子,也會朝着一個積極、樂觀、向上、自驅的方向發展。

願父母後退一步先解決自己的内耗,先放下自己的焦慮,用父母的改變影響孩子的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