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明國小黨總支書記鄧華香:36年耕耘将一代代光明娃育成棟梁才

作者:寶安日報

又到畢業季,光明區光明國小黨總支書記鄧華香,即将歡送又一批莘莘學子升學。這是鄧華香調任光明國小後的第十個年頭,也是她在光明從教36年的節點。回看往昔,她說,“在光明從教,是一場跨越36年的美好遇見。”

光明國小黨總支書記鄧華香:36年耕耘将一代代光明娃育成棟梁才

鄧華香在光明多所學校工作過,圖為在東周國小工作期間的照片。

熱愛與堅守

正值初夏,光明國小郁郁蔥蔥,大榕樹枝繁葉茂,教室裡傳來的朗朗書聲更增添了一份歲月靜好。看着眼前美麗的校園,鄧華香有些感慨萬千——變化翻天覆地。

鄧華香與光明教育的緣分,始于1988年。第一次踏上光明這片熱土,來到老鳳凰國小任教國文,映入眼簾的是黃泥地、低矮的瓦房。沒有教師宿舍,學校把一間教室隔成三間小房子,分别安排給了鄧華香等三個教師家庭,一共足足住了八個人。

光明國小黨總支書記鄧華香:36年耕耘将一代代光明娃育成棟梁才

鄧華香在上國文示範課。

“那時候,上山砍柴、燒火做飯、開荒種菜都得自己來。去學生家裡家訪全靠步行,一來一回滿身都是灰塵。”鄧華香說。但她始終對教學充滿熱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聽不懂國語,她就從拼音開始教,耐心引領他們走進知識殿堂。

已經在光明任教多年的潘寶嬌老師,是鄧華香1995年帶的學生。“我的字包括闆書能寫得工整清秀,得益于鄧老師指導。其實,我小時候寫字豎筆畫總是寫不直,她耐心地教過我寫字的章法。她對我說過,寫豎筆畫要寫直,就像人要立直一樣。”潘寶嬌老師說。

還有一件事,讓潘寶嬌老師至今印象深刻,“鄧老師帶着我們幾個女生出黑闆報,并不是隻吩咐我們做什麼,而是讓我們自由發揮但從旁給建議,而且一直陪我們到晚上六點多,全部完成後再一同走出校園。”

“辦學條件比較艱苦,但鄧華香老師的教學依然充滿激情,有聲有色!”老鳳凰國小的校長葉峰曾經這樣說。從老鳳凰國小到東周國小、老愛華國小、光明國小,無論環境變遷還是崗位變遷,對教書育人的熱愛,始終刻在鄧華香骨子裡。

光明國小黨總支書記鄧華香:36年耕耘将一代代光明娃育成棟梁才

鄧華香在光明多所學校工作過,圖為在東周國小工作期間的照片。

這種愛,讓鄧華香從不畏懼責任。2000年10月,深圳市國文教研員肖老師突然通知要來東周國小聽課。隻有兩三天時間準備,鄧華香主動提出“我來上”!她在課堂上将自主教學完美呈現,肖老師在評課時感慨,沒想到光明的國文教學改革走在了全市前列。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光明一直在變化,光明教育一直在變化,但鄧華香教書育人的初心從來沒有變過。在變與不變之間,她36年的堅守熠熠生輝。

辦學與成就

“在光明這些年,我得到了上級的支援和信任,以及同僚的支援和配合,獲得了很多成長的機會,收獲很多,這是一場美好的遇見。”鄧華香說,她先後被安排到上海、英國等地學習,專業不斷成長。

2004年9月,已經在教學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學副校長等崗位磨砺多年的鄧華香,調任老愛華國小擔任校長。

這是底子比較薄弱的學校,她從改變育人環境入手,争取上級管理部門支援,對教學樓進行翻新。

同時,鄧華香四處奔走,争取到石介頭村的支援,把校門口的倉庫拆掉,把校道兩邊的樹木移植别處,使單車道拓展為雙車道。三個月時間,她瘦下了四斤。

品質更是重中之重。鄧華香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讓孩子從這裡得到發展,讓教師從這裡走向成功”的“雙主體”育人辦學理念,驅動學校變革。

一方面,鄧華香倡導科研興校,帶領團隊采用多樣化的培養方式等,為教師發展賦能。另一方面,她提出“打造活力、有效的課堂,提高教學品質”,并增加校本課程、學生選修課程,為學生全面發展賦能。

幾年後,随着辦學品質和辦學硬體的不斷提升,老愛華國小獲評廣東省中國小校長教育訓練基地、廣東省優秀校本示範校、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獲得深圳市辦學效益獎等27項市級以上的集體榮譽,從薄弱走向優質。

熟悉鄧華香的同僚都認為,對教育,她的眼光放得很長遠。比如,2013年她就帶領團隊設計“周末快樂‘五個一’實踐作業”,将勞動教育列入其中。2014年調任光明國小後,她和團隊又建構了“八好”課程體系,堅持五育并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

鄧華香對教育的思考,也随着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地更新疊代。在光明國小,她帶着團隊學習、調研,提出“培育生命自覺,養育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以辦“校園美、特色精、品質高”的幸福學校為辦學總目标,推動光明國小從老校到現代化示範學校蛻變。

“站在前沿辦學,面向未來育人。”正因如此,鄧華香在履職正校長(黨組織書記)20年的生涯裡,屢屢帶領學校實作了新跨越新突破,她也先後被評為廣東省“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深圳市十佳優秀校長”“深圳市優秀班主任”等多項個人榮譽。

傳承與發展

“剛入職,鄧書記聽了我的推門課《荷葉圓圓》,沒什麼教學經驗的我上得并不好,場面一度失控。課後評課,她卻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而是肯定我課堂語言、肢體動作很有吸引力表現力,是個有靈性的老師。這讓我對自己有了職業自信。”光明國小國文科組長付娟老師說。

教育事業需要成事成人,需要一代代教育人立德樹人。20年來,鄧華香把幫助教師專業成長并獲得職業幸福感作為辦學追求。在老愛華國小,她積極為教師搭建專業能力展示成長的舞台,提出并實施了“星級教師”評審制度等,讓教師在研究中成長,在成長中享受成功、快樂、幸福。

在光明國小,鄧華香又提出了理念引領、常态研究、骨幹先行、整體推進的教師培養思路,建構了大小教研、三級關聯教研、三定三有教研、長城兩段式教研制度,打造了“五位一體”的校本研修範式和智慧教研平台,開展基于“生命自覺成長”理念的開放課堂探索,形成了教師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良好氛圍。

從一位新晉教師成長為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師”,溫國剛老師的成長與鄧華香分不開,“鄧書記倡導的‘培育生命自覺,養育幸福人生’的理念,已深植于學校每個角落。種種培養平台和方式,有力促進了我們專業成長,提高了我們的職業幸福感。”

“校長要能夠發現人之所長,發揮人之所長,為每個人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是助人成才的關鍵所在。”鄧華香說。是以,她經常走進教室聽課、參與評課,發掘老師閃光點。有時候,發現年輕老師哪裡上得不好,她還自己示範講。

20年時間,鄧華香為光明培養了多名校級管理幹部、中層骨幹、優秀教師。單單近三年,光明國小就為兄弟學校輸送了10名中層骨幹。

從教生涯裡,最讓鄧華香感到開心的是,她和同僚們培養出了一代代光明建設者,在不同崗位上為光明發展發出光和熱。走在光明,她也處處能聽到“鄧老師好”“鄧校長好”……

光明新聞全媒體記者 龍冠斌/文 盧正輝/圖

編輯 王雨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