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校園風采展⑤】南下冶國小:小葫蘆讓非遺在校園生根發芽

作者:幸福鋼城

種下葫蘆苗,收獲小葫蘆,加工成烙畫,吹起葫蘆絲。近年來,南下冶國小圍繞葫蘆開展系列特色課程,通過讓孩子親自動手、親身體驗,感受勞動和非遺的樂趣,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審美情趣。

【校園風采展⑤】南下冶國小:小葫蘆讓非遺在校園生根發芽

在南下冶國小,有一條長長的“葫壹文化”長廊,夏秋時節,一個個葫蘆挂滿藤架,成了校園裡一處吸引人的風景線。在這裡,孩子們練習葫蘆絲、閱讀書籍,踐行葫蘆文化。此外,學校還結合勞動實踐,把葫蘆文化融進勞動、科學、寫作、音樂等課程中,創新編輯了校本課程《葫蘆文化》。

【校園風采展⑤】南下冶國小:小葫蘆讓非遺在校園生根發芽

每年四月,南下冶國小的孩子們都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種下葫蘆苗,開啟一段别開生面的勞動教育之旅。在葫蘆種植的實踐課上,孩子們興奮地挖土、播種、澆水,每一個動作都非常認真,每一步都凝聚了孩子們的汗水和期待。

【校園風采展⑤】南下冶國小:小葫蘆讓非遺在校園生根發芽
【校園風采展⑤】南下冶國小:小葫蘆讓非遺在校園生根發芽

九月,收獲的葫蘆作為教具發放給學生制作葫蘆烙畫。制作過程中,孩子們将心中的夢想和創意刻畫在這些親手種植的葫蘆上,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充滿了孩子們的童真和想象。“烙畫葫蘆,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具有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孩子們在烙畫的時候,不僅能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和繪畫技巧,更能充分感受非遺的魅力。”南下冶國小校長鄭華說。

【校園風采展⑤】南下冶國小:小葫蘆讓非遺在校園生根發芽

在南下冶國小,非遺課程不止有烙畫葫蘆,還有皮影戲。走進皮影戲社團,同學們正在表演《葫蘆娃大戰蛇精》劇目。“學生在學習制作和表演皮影戲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讓課本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任教老師任宏偉介紹說,“2019年我們對跨學科教學進行了探索,利用光影知識創造性地把皮影戲搬進了課堂。結合學校的葫蘆文化,用廢舊材料的邊邊角角制作了葫蘆人物皮影,雖然學習的隻是皮影戲的冰山一角,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校園風采展⑤】南下冶國小:小葫蘆讓非遺在校園生根發芽

五年級一班的段蕙馨說,“從設計人物,到圖案上色,再到剪開後組裝,最後了解光、影原理,在課上表演。整個過程鍛煉了我們的專注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表演結束特别有成就感。”

除此之外,音樂課上,學生用葫蘆絲吹出快樂的音符;“每日一辯”活動中,學生圍繞葫蘆文化辯題你來我往……

【校園風采展⑤】南下冶國小:小葫蘆讓非遺在校園生根發芽

家長們對學校的這一系列舉措贊不絕口。紛紛表示:“孩子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樣的教育才是我們真正期待的。”

南下冶國小通過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充滿歡樂與探索的學習環境。“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們會繼續以校園文化為核心,開展‘泉閱讀’‘泉書寫’‘泉運動’‘泉勞動’系列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鄭華說。(鋼城融媒:李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