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楊二冉三典韋,四邱五太六甘甯!楊繼周太史慈冉闵等,誰更強?

作者:俠歌快看

一楊二冉三典韋,四邱五太六甘甯!指的是演義評書中的六位擅長使用雙鐵戟的高手楊繼周、冉闵、典韋、邱彥臣、太史慈和甘甯,以及他們武力值由高到低的排名順序。

他們六位可不簡單,一位打殺金國第一猛将,一戰揚名;一位連勝名将慕容恪十次,威震一方;一位為保護曹操拼死,勇猛異常;一位人稱“八馬将”,力大無比;一位單挑孫策一百多合,後來被稱“東吳戰神”;一位率“百騎劫曹營”,沖得曹營東倒西歪卻不折一人而回,令主公孫權盛贊不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們具體的排名是怎麼樣的,為何這樣排名?

一楊:指排名第一的是楊繼周

一楊二冉三典韋,四邱五太六甘甯!楊繼周太史慈冉闵等,誰更強?

在九龍山之巅,他如往常一樣,迎着初升的朝陽,開始揮舞手中的亮銀槍。他的槍法很是娴熟,一看就是練習了許多年的樣子。但見銀光閃閃,猶如山間流水,連綿不絕;又似狂風驟雨,迅猛無比。

他身形矯健,步法靈動,時而如猿猴攀樹,時而如猛虎下山。手中的亮銀槍,随着他的動作,時而如龍蛇飛舞,時而像星光閃耀,時而化作一道閃電,時而仿佛風雨大作……

在朝陽的映照下,他的每一次出槍,都顯得淩厲非常。

突然,他身形一頓,手中的亮銀槍猛地向前刺出。隻見槍尖如流星劃破天際,帶着呼嘯的風聲,直刺前方的一棵大樹。

隻聽“噗”的一聲,那棵粗壯的大樹竟然被他一槍刺穿。等他收槍在手,那樹幹上留下了一個深深的槍洞!

他收回銀槍,輕輕吹去槍尖上的木屑,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但誰也不知道,他心中其實并不滿意,因為他覺得手中的亮銀槍太輕了,遠達不到他想要的境界。

就在這時,山下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他眉頭微皺,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不一會兒,一名滿身塵土的喽啰躍馬出現在他的眼前。

“少主,不好了!大王他……他……”那喽啰氣喘籲籲,馬未到他身前,已經大聲哽咽着喊道。

楊繼周的心猛地一沉,他快步迎了過去,聲音顫抖地問道:“我父親怎麼了?阿慶哥,你快說!”

那喽啰正是楊再興的忠心跟班阿慶。此時,他已跳下了戰馬,艱難地咽了口唾沫,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大王,不,将軍!将軍……将軍在追殺金軍的時候,誤入小商河,被金軍萬箭齊發,射成了刺猬,英勇犧牲了!”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瞬間擊碎了他心中的甯靜。他隻覺得一股熱血直沖頭頂,眼前一片模糊。他怒吼一聲,銀槍往前狠狠地一擲,正中前面那棵大樹的樹幹,“咔”一聲巨響,樹幹應聲而裂。

“我要下山!我要為父親報仇!”他的聲音在山谷中回蕩,震得樹葉簌簌落下。

然而,就在他準備沖下山去的時候,一道身影迅速擋在了他的面前。那是他的母親,一位溫婉而堅韌的女子。她的眼中同樣充滿了悲痛,但更多的是對兒子的擔憂與勸誡。

“繼周,你不能沖動!”母親緊緊抓住他的手,聲音雖然輕柔但堅定,“你父親他一生光明磊落,英勇無畏。精忠報國也是他所願,他雖然死了,但他肯定希望你能夠繼承他的遺志,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但你現在還年輕,武藝尚未大成,若是貿然下山,隻會白白送命。”

不錯,他正是楊再興的兒子楊繼周。楊繼周心中雖然悲痛欲絕,但母親的話卻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他的頭上,讓他瞬間冷靜了許多。

楊繼周擡頭望向母親,眼光中充滿堅定:“母親,您說得對。我不能讓父親失望。我要更加努力地練功,我一定會為父親報仇的!”

從此,楊繼周如同變了一個人。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練一段時間武藝,就玩一會兒,而是沉下心來,一心一意地勤學苦練武藝。他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在九龍山上留下了無數汗水與足迹。他的武藝日益精進,力氣也越來越大。後來,他覺得亮銀槍非常不稱手,太輕了。卻在這時,他有了奇遇,在一個地洞中得到了一對雙鐵戟。他拿在手上,不重不輕,仿佛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你說奇怪不奇怪?

楊繼周這個人很聰明,他将楊家槍的槍法直接使在戟上練習,在他舉一反三的總結和日以繼夜的勤練之下,他的戟法可謂是舉世無雙,因為誰也不會用練槍的方法練習戟法,但他卻偏偏這樣練了,而且還練得很好。最後,他擊殺金國第一高手山獅駝的那招“回馬戟”,就是他從楊家槍的“回馬槍”中悟出來的。

在這期間,曾有兩位高手在九龍山鬧事,他們是董先和耀宗和王橫的兒子“卷地虎”董耀宗和“搖山虎”王彪,兩人路經九龍山被喽啰攔下,他們很生氣,将喽啰打得鼻青眼腫。楊繼周為了給喽啰兄弟出頭,下山将董耀宗和王彪“兩隻老虎”打得連連求饒。直到他們互通姓名之後,才知道是自己人。

後來,楊繼周得知嶽雷掃北,覺得給父親報仇、繼承父親精忠報國精神的時候到了,于是,他帶了九龍山人馬前去“勤王”。剛到陣前,便遇到了金國的第一高手山獅駝逞威——接連打敗關鈴、王英、牛臯,正在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楊繼周見此,顧不上長途奔襲的勞頓,催馬上前便與山獅駝打了起來,兩人戟來镗往,打了超過一百多個回合,難分勝負。

再後來,界山之戰爆發,楊繼周被軍師安排對付最難纏的山獅駝,因為除了他,誰也打不過山獅駝。兩人第二次交手,大家都知道對方的實力不可輕視,是以一上來都用上了看家的本領。所經此次交手并沒有太久,特别是楊繼周太聰明了,兩人僅交手幾個回合,楊繼周就突然用“回馬戟”的絕技,将山獅駝給擊殺了。

山獅駝可是金國的第一高手,楊繼周到來之前,根本無人是他的對手。楊繼周能将其成功擊殺,他的厲害,可想而知。是以,在演義評書中的六位用戟高手之中,他排第一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二冉:指排名第二的是冉闵

冉闵,東西晉系列演義中的猛将,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冉良的兒子,十六國時期的著名猛将,在民間更有“十六國第一戰神”之稱。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很有争議的人——我們隻說他的武勇,不評論其他。冉闵身材魁梧,力大過人。他武藝高強,作戰之時非常勇猛,常常左手使矛,右手使戟,仿佛兩人同時與人作戰一般,難怪在演義中會演變成手使雙鐵戟的高手。他不僅個人武力值高,還英勇善戰,石虎曾派多路大軍征讨鮮卑慕容氏,由于慕容恪太厲害,各路大軍傷亡慘重,隻有冉闵所上司那路大軍得以保全,他本事之高,可想而知。

冉闵在戰場上就像一隻猛虎,曾大敗趙軍、晉軍和平定梁犢叛辭亂,特别是他十次擊敗慕容恪之舉,更是威震當世!很多勇猛無比的大将提到冉闵,心裡都會産生莫名的畏懼之心。

後來慕容恪采用鐵索連馬的方式,派出5000名精心挑選的騎士用陣圍殺冉闵。然而,冉闵在陷入包圍、部下全被殲滅的情況下,仍單人獨騎力殺對方300多騎,并成功突圍而出。其之厲害,可見一斑!

然而,也許是冉闵窮途末路之時到了,他在突圍後被追殺的過程中,座下的朱龍寶馬突然脫力而死,他是以被生擒活捉。

冉闵後來在遏陉山被斬殺,死後還被對手追加谥号為“武悼天王”。能獲得對手追加這樣好聽的谥号的,或許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綜合冉闵的個人武勇表現,他的能力肯定是在典韋、太史慈等人之上的,是以,他排第二,也是合适的。

三典韋:指排名第三的是典韋

一楊二冉三典韋,四邱五太六甘甯!楊繼周太史慈冉闵等,誰更強?

典韋,陳留豪傑,三國演義中的猛将。他長得虎背熊腰,力大無比,曾在山中驅虎過澗,讓夏侯惇驚歎不已。他擅使一對重達八十斤重的雙鐵戟,戟法超群。

後來曹操廣招人才,夏侯惇将其推薦給曹操。曹操見典韋雄姿英發,要他展示一下武藝,剛好風起,營外大旗被風吹得搖搖欲墜,好幾位壯士過去扶旗也扶不穩,典韋過去,單手便将大旗穩穩扶住,曹操一見,歎為天人,說,此真古之惡來也!于是,從此深得曹操器重,到哪都帶着他,俨然曹操之保镖也。

典韋也對得起“曹操保镖”這一稱号,他曾三次救曹操于危難之中。一次是濮陽之戰,曹操遇險,典韋如猛虎下山一般沖入重圍。隻見他短戟二十支,支支中敵将,殺得敵人膽戰心驚;短戟擲完,他又拿出雙鐵戟再出,殺上前去,殺得敵人連連潰退,成功救出曹操。

一次是曹操被呂布派兵困住,多得典韋沖殺三次,才殺出一條血路,救了曹操脫險。

還有一次是宛城之戰,也是典韋的謝幕之戰。

卻說曹操看上了張繡的嬸嬸,讓典韋在營内中帳宿衛。張繡知道後,非常生氣,找來謀士賈诩商量。

賈诩設計讓胡車兒請典韋喝酒,趁典韋喝醉偷了他的雙鐵戟。

後來,張繡趁機派大軍來殺曹操報仇,典韋驚醒,卻找不到雙鐵戟,隻好拿步兵的腰刀去拒敵。殺了一陣後,他發現腰刀不好使,就抓了兩個人當武器,擊殺了數人後,吓得他們不敢上前了,隻好萬箭齊發。但典韋仍冒着箭雨死守,好争取時間讓主公曹操從後寨逃跑。最後,典韋隻顧着抵擋身前的敵人,被人從背後一槍刺穿了他的身體,英勇赴死!

此外,典韋曾與許禇大戰一天,勝負不分;也曾與蜀漢五虎上将之一馬超,大戰二百餘合,不分上下。其之勇猛,可想而知矣。

四邱:指排名第四的是邱彥臣

邱彥臣,《明英烈》中的猛将,雁門關主将。他長得牛高馬大,擅使一對一百二十斤重的雙鐵戟,仿佛三國典韋重生,因為他的雙鐵戟比典韋的(典韋的雙鐵戟八十斤重)要重三分之一,故有“賽典韋”之稱。

邱彥臣的力氣很大,要不然,也不會有“八馬将軍”之稱了。說唐中的“八馬将”新文禮,那可是一位能橫推八馬倒的猛将,是以,他敢叫“八馬将軍”,估計力氣也不遑多讓。他的戰績也很不錯,曾與“懷遠黑太歲’常遇春大戰四十多個回合,不分上下。

五太:指排名第五的是太史慈

一楊二冉三典韋,四邱五太六甘甯!楊繼周太史慈冉闵等,誰更強?

太史慈,東吳戰神,擅使一對雙鐵戟,弓馬娴熟,精于騎射,箭術一流。曾為報恩,不遠千裡前去支援北海孔融,單人獨騎沖入黃巾軍中,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與孔融彙合後,又主動請命前去向劉備處搬請救兵。他憑借高超武藝和過人的箭術,再次突圍成功,并成功請來了劉備、關羽和張飛他們,成功解了北海之困。

後來,他與孫策之戰,更讓人印象深刻。面對有江東小霸王之稱的孫策。很多人都不敢前去挑戰,隻有太史慈和曲阿小将兩人敢前去。太史慈與孫策大戰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此外,在合肥之戰中,太史慈還曾與張遼大戰八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可見,他東吳戰神之稱,并非浪得虛名。

六甘甯:指排名第六的是甘甯

甘甯,甘興霸,東吳數一數二的猛将,他的實力在江東一帶,僅次于太史慈。甘甯精通十八般兵器,比如刀、鐵鍊、長矛等等,雙鐵戟也是他擅長的,在東吳宴會上,正如昔日霸王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般,淩統也要舞劍助興,其意在甘甯也——他是想借舞劍,殺了甘甯為父報仇。不曾想,甘甯手持雙鐵戟沉着應對,淩統根本不是甘甯甘興霸的對手。

甘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百騎劫曹營”的典故,曹操親領四十萬大軍來救合肥,孫權問大家:“曹操遠來,誰敢前去挫其銳氣?”淩統說:“我敢,而且我隻要帶三千人馬即可。”

甘甯說:“何須那麼多?如果讓我去,一百人就行!而且本人保證不損一人而回,折一人便不算我的功勞。”

是夜,甘甯率一百人去劫曹營,在曹營内亂殺一通,見人就殺,橫沖直撞,直殺得曹操大軍人心惶惶,驚慌不已,不知道敵軍究竟有多少,自相踐踏者不計其數。最後,他們從南門殺出,曹操還怕中計,恐他們是故意前來引他們到埋伏圈中,是以不敢派兵追擊。

甘甯帶隊回到營前,孫權親自出來迎接,見果然不折一人,不由連聲贊歎,說:“曹操有張遼,我有甘興霸。甘興霸之勇猛,足以匹敵張遼矣!”

張遼可是曹操麾下大名鼎鼎的猛将,孫權将甘甯與之相提并論,可見在孫權的心中,甘甯是何等厲害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