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麥增儲收購穩定市場預期

作者:張掖農業農村

夏糧收割已近尾聲,眼下正是夏糧歸倉時。在新季小麥大量上市、價格弱勢運作之際,作為國家政策性糧食收購執行主體,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儲糧”)在啟動中央儲備小麥輪入收購的同時,在小麥主産區全面增加2024年産小麥收儲規模,積極發揮對市場引領帶動作用,助力牢牢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日前,記者前往河南、安徽、山東三大糧食主産區,探訪小麥輪入和增儲收購情況。

  增儲收購有序展開

  在中儲糧菏澤直屬庫外的公路上,售糧車排成長隊。中儲糧菏澤直屬庫總經理胡良宏表示,今年來庫點售糧的農戶比以往都要多。近期平均每天來到直屬庫點出售小麥的大卡車超過200輛,最多的時候甚至能達到300輛。為了友善農民售糧,中儲糧推出“惠三農”售糧預約APP,縮短農民排隊等待時間。

  在中儲糧開封直屬庫,記者看到一輛滿載小麥的卡車駛入庫區,司機先登記資訊,并領取一張售糧卡,然後駕車緩緩駛入扡樣檢驗區。車輛停穩後,扡樣器緩緩插入小麥堆中開始取樣,再把樣品自動輸送到檢驗室,扡檢人員對樣品進行檢驗。中儲糧開封直屬庫倉儲管理科質檢員彭田園說,以往手工分樣一般需要10多分鐘的時間,整個過程的工作強度很大,檢驗室飛滿灰塵。現在使用智能化扡檢分離系統,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分樣。分樣完成後,裝置通過氣動傳輸裝置将樣品傳輸到指定位置。糧食自動檢驗儀、不完善粒自動檢驗儀、水分容重自動檢驗儀等多個智能化檢測裝置,隻需要10分鐘就能對一份糧食樣本的容重、水分、雜質、不完善粒等名額進行一體化自動檢測。檢驗的資料會自動生成、彙總并上傳到收購系統中,同步推送給送糧客戶,避免了人為偏差,確定檢驗結果的客觀公正。

  檢驗完畢後,售糧車過磅稱重,駛入糧庫前卸糧。在卸車現場,液壓翻闆卸糧機将大卡車輕松舉起,将糧食倒出,既節省了人力,又提升了效率。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使用該裝置,解除安裝一輛裝有30噸小麥的大卡車所用時間能夠從原先的1.5個小時縮短至30分鐘。

  各地新麥陸續上市後,中儲糧在小麥主産區及時啟動中央儲備小麥輪入收購,并全面增加2024年産小麥收儲規模,三等及以上小麥收購價格為每斤1.25元。“中儲糧收購價格高,面粉加工廠給不了這麼高的價格。”前來中儲糧菏澤直屬庫庫區售糧的糧食經紀人林浩說,現在農民的售糧積極性很高。

  國家增加小麥收儲規模,與各級儲備糧輪換有效協同,對小麥價格形成支撐,提升了農民售糧積極性,也吸引了更多加工企業、貿易商入市收購。山東菏澤華瑞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偉表示,增儲啟動後,小麥價格平穩上漲,穩定了企業預期。作為下遊加工企業,心裡感到踏實。目前,企業日均小麥收購量在1000噸左右。

  讓農民賣好“舒心糧”

  夏日炎炎,高溫難耐。走進中儲糧泰安直屬庫甯陽分庫的一處休息室,記者看到前來售糧的幾位農戶手拿綠豆水坐在椅子上休息,惬意地享受着空調。牆上的大螢幕直覺顯示着每一輛車的檢驗進度和檢驗結果。

  “客戶能夠及時了解辦理流程走到了哪一步。”甯陽分庫的負責人張斌說,檢驗公示闆原本是中儲糧員工内部使用的系統功能。在發現該功能對農戶了解辦理進度有用後,甯陽分庫主動将内部資訊共享公開,供司機檢視。

  中儲糧菏澤直屬庫周邊飯店少,一到飯點運糧司機就餐便成了問題。針對這一情況,中儲糧菏澤直屬庫主動聯系附近的一家飯店,為客戶提供午飯。從中午11點半到下午1點之間,運糧司機都能來庫區免費領取午餐券,前往飯店就餐。中儲糧菏澤直屬庫輪換購銷科科長趙西永說,“午飯一般是20元标準套餐,有葷有素。午餐券會發放到夏收結束”。

  在小麥運往庫點之前,家庭儲糧十分重要。家庭儲糧的好壞直接影響糧食品質。農戶該如何安全儲糧,保持糧食品質、減少儲糧損失?為此,中儲糧菏澤直屬庫通過向農戶發放宣傳手冊,指導農戶科學儲糧。打開宣傳冊,從糧食收割要求,到新收獲糧食暫存注意事項,再到家庭儲糧小妙招,字裡行間透出對農戶的關心。

  糧出手,錢到手。售糧款的到賬速度影響着群衆售糧的積極性。在中儲糧商丘直屬庫的财務辦理視窗,記者遇到了前來售糧的李柱軍。來自商丘市梁園區謝集鎮的李柱軍包了600多畝地種小麥,今夏收成300多噸,分6車運到商丘直屬庫售賣。“中午售出糧,下午就能收到錢。”李柱軍表示,從卸車到銀行卡收到錢隻需要2個小時。

  “銀企直連”機制保障售糧款的快速到賬。“為了讓農民賣舒心糧,農發行和中儲糧開展合作,確定專款專用,讓錢等糧。”中儲糧商丘直屬庫财務科結算員劉恒宇表示,夏收期間,财務人員加班加點,每天都等到為最後一位客戶結算好才下班。

  推廣綠色儲糧科技

  糧食要收得好,也要儲得好。糧食入倉後,要及時做好通風降溫和蟲黴防治,確定糧食儲存安全。中儲糧在全國近千個直屬庫全面推廣科技儲糧、綠色儲糧,目前中央儲備糧科技儲糧覆寫率超過98%,糧食儲藏周期内綜合損耗率控制在1%以内,確定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品質良好。

  今夏,河南持續高溫。走進中儲糧鄭州直屬庫的高大平房倉,記者頓感清涼。在6米高的小麥堆上,倉内溫度計顯示25攝氏度。“糧食住的條件比人都好,現有的綠色儲糧技術能夠保障控溫儲糧的要求。”中儲糧鄭州直屬庫倉儲管理科科長康經偉打趣說。

  内環流控溫技術是糧倉時刻保持适宜溫濕度的秘訣。河南四季分明,冬天,從業人員利用風機将自然界的冷空氣通過管道灌入糧堆内部,等到夏季再将糧堆内部儲存的冷空氣抽出送到倉内空間,以此降低倉溫、倉濕和表層糧溫,均衡各層間糧溫,實作常年準低溫儲糧。由于夏季蟲害主要發生在糧堆表層,該技術可以有效防止蟲害的發生。“使用内環流控溫技術的一大好處是節約成本。相較于用空調降溫,使用内環流控溫技術給糧食降溫,1個7000噸倉容的小麥倉每天能省電大約200千瓦時。”倉儲從業人員告訴記者。

  在中儲糧鄭州直屬庫中心監控室,從業人員向記者展示了如何利用智能化糧庫內建控制平台對糧情進行實時監測。倉儲科監控員張永青操控起一處高大平房倉内的攝像頭,随着焦距拉大,監控畫面上的顆顆玉米粒越發清晰。張永青告訴記者,目前直屬庫庫區共有153個攝像頭,其中倉内32個,倉外121個,基本實作了庫區全覆寫。該系統還具備AI(人工智能)功能,能夠通過分析畫面實作預警。在庫區,食指和中指的夾起動作都會被系統識别為吸煙。靈敏的AI功能為倉儲安全上了一道保險。

  中儲糧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中儲糧努力提升綠色儲糧科技水準,二氧化碳氣調儲糧新工藝是由中儲糧銅陵直屬庫研發的創新做法。“使用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殺蟲更為徹底。”中儲糧亳州直屬庫倉儲管理科科長張鲲鵬表示,不同于傳統化學藥劑熏蒸的殺蟲方法,該方法的核心優勢是低碳高效。二氧化碳作為化工企業副産品市場供應充足,成本較低,目前,安徽正逐漸推廣該殺蟲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