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沒想到!袁亞湘院士發聲。姜萍決賽難不難?64人得零分。

作者:大千世界

導語

“看着全是0分的結果好心疼,哎。”

阿裡第二屆全球數學競賽決賽中,有64名孩子的答卷是0分,這些人中甚至還有北大碩士,并且在70分之上的題目上,隻有3個人拿到了滿分。

并且像南科大教授、北大博士等人,竟然也沒有拿到70分以上的分數。

如此難度,這就讓有些人懷疑起來了,到底這次的比賽有沒有水分?

難度至此,要知道南開大數學博士僅僅拿到50分,而中科院院士卻拿到了60分,顯然,這個難度有點過大,但是親臨現場的袁亞湘并沒有說這個題目太難,而是對于有一名17歲的中專女生望着考完試的成績好着急。

這是誰,她又取得了什麼樣驚豔的成績?

而且為何又讓袁亞湘院士感到心疼?

難題百出 卷面為0。

2019年阿裡舉辦了第一屆阿裡全球數學競賽,并被冠以“飛哥杯”的稱号,這個競賽的初衷不是讓孩子們非常理論的研究數學,而是像馮老師所說,讓孩子們接觸到數學,播下一顆數學的種子。

年紀小的孩子對于數學的抗拒性要遠比年紀大的人要高,是以要培養孩子們對于數學的興趣。

這個競賽物有所味,馮老師也提了一個例子,當年高等數學考試分數的平均分數大概在30分左右,也是他發現了這一點,教育部門引起了重視,是以馮老師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全民參與的數學競賽賽制。

這種賽制不是說有很多難度很高的題目,你這種對于特别會同類題的人來說是有利的,但是對于這些難題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因為對于一些古稀老年人們來說,他們對于當下的難度是比較抗拒的,他們這一輩的年紀都60多上70的人了,他們大多數都是屬于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哪怕沒有高等教育,他們的高中教育也比較完善。

他們對于數學知識是非常熟悉的,是以難度高,對他們就是一個極大的折磨。

于是馮老師就想讓他們按照他們所學的知識點去進行考試,後來阿裡和馮老師聯系在了一起,進行了一次合作,推出了這個“飛哥杯”的數學競賽比賽模式。

第一次出來,模式新奇,引起了廣大人民的關注,有許多人為了争奪冠軍,用了一個個通宵,遨遊在數學的天空中。

但是,在2019年的第一屆決賽中,盡管有很多人是很認真的,正是這個決賽題目的難度非常高,導緻了比賽的參與者一下子就驟減了一大半,從最開始的十萬人到最後隻剩下一萬多人,經過一年的沉澱,第二年的報名人數滿足了馮老師的要求。

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的阿裡全球數學競賽,以第一屆決賽的難度為基礎,增加和删減了一部分題目,然後才釋出了第二屆決賽的題目,讓有着數學基礎的人趨之若鹜,但是剛剛決賽題目一釋出,就有很多人發現,這個題目太難了。

真沒想到!袁亞湘院士發聲。姜萍決賽難不難?64人得零分。

但是也有很多有着極高數學造詣的人,針對于題目進行了破解,大部分是阿裡的員工,因為上一屆的比賽,在決賽的題目釋出後,有很多人拿到了48分的滿分,是以人們都以為這一屆的比賽的難度會下降。

但是經過全新的算法程式和更加難的題目,這一屆的題目難度居然提高了15%。

把原本已經很難的題目,變得更加難以解決了。

阿裡第二屆全球數學競賽的決賽題目幾乎沒有人在24小時内完成的,而且在20分以下的題目中,在參賽人數占比超過一半,有64人拿的卷面都是0分,且在70分以下的題目上,隻有三個人的分數是滿分,剛剛還說難道在場的人都是從前三天的洗澡上來的。

原來有一名17歲的中專生,一出成績,在衆人的驚歎聲和懷疑聲中,引起了參賽的袁亞湘關注。

難不住大科學家。

這一名中專生叫做姜萍,陝西的中專生,原本是在家鄉的一所中專學校,學習會計專業的,但是她一直對程式設計感興趣,後來聽說了計算機專業比較好的學校都在北京,在家人的支援下,她報了一個程式設計的教育訓練班,她在這裡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後來在17歲的時候,聽說了阿裡辦了一場全球性的數學競賽。

于是她就參加了這場數學競賽,結果苦逼的數學老師都拿不到太高的分數,就她隻有17歲的小孩,居然拿到了十分多的分數。

于是老師就發起了比賽,她就想着玩一玩,結果還真的拿了一個優異的成績。

在全班120人中拿到了第二的好成績,原來她還是一個有着驚人數學天賦的學霸,從小就數學學的很好,原來她出生于數學世家,從小父母就希望她能夠繼承下他們的數學優秀。

可是姜萍并不想這樣,她從小就對于程式設計的世界很向往,因為她的哥哥就是一名優秀的程式員,從哥哥的電腦中,在展示給他的一系列的代碼中,姜萍就産生了學習程式設計的想法。

她的哥哥非常支援妹妹的學習,是以就親自教了妹妹很多的程式設計知識,可以說她的程式設計技術也是學哥的教學水準。

而在父親的激勵下,姜萍的數學學習也讓她分外的出色,姜萍的父親是一個當地有名的數學家,數學教授,數學高手。

可以說姜萍的成績是繼承的父親的優秀基因,是以在10月份的時候,姜萍報名參加了阿裡的全球數學競賽。

在這次的比賽中,姜萍獲得了第12名的好成績,一時間,姜萍的大名也在阿裡中傳頌開來。

真沒想到!袁亞湘院士發聲。姜萍決賽難不難?64人得零分。

在衆多的老師中,有一位北大的數學老師,也特地邀請了姜萍,到他們的學校進行學習,姜萍也非常樂意的接受了這個邀請,前去到北大進行高深的學習。

在這一次的決賽中,姜萍隻做出了三道題,但是在整個的過程中,她獨特的思路,和一般的正常人的思維截然不同,但是在她的答案中卻并沒有一個錯誤的。

如此神奇,正如馮老師所說:“解決問題是有很多種方法的,這是一種新的思路。”

而且他舉出了韋東奕的例子,他就是通過一種非正常的思維方式,解出了一個公式的數學問題,并且創造性的将這種解決辦法發揚光大,當年的雅典數學奧林匹克中,56%的研究成果就是通過他這種非正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

是以他認為,一個人對于數學的天賦可以不好,但是一個人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新的方法解決問題。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引起警惕,就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最好可以既得到非正常的想法,又要保證這個解題的過程是非正常的,但是結果是正規的。

就想當年韋東奕一樣,在他提出這一種非正常解題模式的時候,這一種模式也是非常的規範,可以用在今後的生活中,提高解決問題的方法。

真沒想到!袁亞湘院士發聲。姜萍決賽難不難?64人得零分。

潛力無窮 激勵萬人。

但是決賽中的難度确實比較大,不管是北大的博士還是有着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的老師,都沒有拿到很高的分數,而在現場的阿裡雲的開發總監周賽就直接說:“上司,這難度是不是有些大了。”

而馮老師和阿裡雲的開發總監之間,有着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後來,在第一屆阿裡的數學競賽過後,阿裡雲的開發總監拿到了一個總分超過150分的成績,這一成績是他拿到了比賽全場第一的成績。

當時的馮老師覺得他的成績有些怪異,是以就投訴了阿裡雲的開發總監,對他進行了排查,排查出來之後,才發現周賽竟然拿到了一個真實的高分,但是由于他的題目難度過低,是以有很大的嫌疑涉嫌作弊。

是以對于周賽的這個高分,馮老師的疑問沒有解開,但是後來在參加了比賽之後,馮老師才明白這個高分真實的原因,是以馮老師對于周賽是非常佩服的。

從決賽題目的難度上來看,這個難度是有點大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馮老師認為還是比較合适的,而且阿裡這場全球數學競賽的初衷,不是為了選拔數學大神。

而是為了播下一顆數學的種子,是以非常欣慰姜萍能拿到這樣的成績,這也是對她數學态度的一種肯定。

姜萍的老師,馮老師也認為,這樣的解題方式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是正确的,這也是另一種思路的探索方向。

真沒想到!袁亞湘院士發聲。姜萍決賽難不難?64人得零分。

在學習中,要是簡單的按照現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很難去突破自己,是以在學習中,思考問題的過程要是難的,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

否則,在成年之後才發現不會好,這個年紀學的東西更多,而這個時候突然打破規矩,學習起來會變得更加困難。

是以教育工作者要時刻注意,不要将自己的觀念強加于人,要多多的了解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給與他們在學習中展現自己的機會。

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的專注,才能更好的學到知識。

結語

姜萍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對這個領域的熱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能夠獲得别人的認可,也是應該的,我們要相信她能夠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數學的世界博大精深,不僅僅是在學習中,還有很多大家沒有涉足的領域,在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時候,要保持一顆謙遜的心态,這樣才能在未來的路上不斷獲得新的東西。

真沒想到!袁亞湘院士發聲。姜萍決賽難不難?64人得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