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作者:孟主任說小兒

最近好多孩子都上火了!有的嗓子幹、癢、痛,咳得撕心裂肺;

有的口腔潰瘍,吃東西就痛;

有的雙眼發紅,幹澀腫脹……

總而言之,就四個字:渾身是火!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其實不止是孩子,大人也好不到哪去,眼屎多、小便黃,就連脾氣都大了!

孩子上火,很多家長網上查了些清熱降火的辦法,就是不敢用!

很多症狀對上了,但是同時也有很多症狀對不上,怕用錯了傷孩子脾胃。

若是所有家長都能這麼想,那我真的會很開心!孩子畢竟脾胃嬌嫩,用錯了藥,問題确實挺嚴重。

是以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2個比較溫和的食療方,效果很不錯,家有“火娃”的寶媽寶爸們,可以用一用。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孩子上火,多是内熱太嚴重

最近上火的孩子,大多都是内熱引起的,熱是向上走的,會熏蒸到喉嚨和口腔,表現出來就是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症狀。

引起孩子内熱,常見的原因有兩個——積食和陰虛

由于内熱成因不同,是以用的食療方也不一樣。我總結了一下兩種内熱的差別,寫在下面,家長注意分辨:

積食内熱

體溫升高、面頰發紅、手足發熱:積食内熱是食物堆積化熱形成的,屬于實熱,要向外發散,是以會影響孩子體溫。

食欲差、腹脹腹痛、便秘或羊屎蛋大便:食物堆積在胃,影響腸道蠕動,是以孩子沒饑餓感,也拉不下大便。

口臭:食物積滞的時間長了,引起反酸、嗳氣等情況,導緻口臭,孩子早上起床時最為明顯

睡眠不好、趴着睡:積食會導緻腹脹腹痛,影響了睡眠,而趴着睡會舒服一點。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陰虛内熱

口幹、鼻子幹、喉嚨幹、皮膚幹、大便幹:陰虛的孩子,體内主靜主潤的陰液不足了,是以不能滋養皮膚髒腑,表現出各種幹的症狀。

盜汗:陰虛的孩子很愛出汗,而且多在夜間睡覺的時候。

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還是因為主靜的陰液不足,孩子不能安靜,感覺煩躁,影響睡眠。

2個食療方,告别内熱

如果孩子是積食内熱,家長應該給他健脾消積,清熱祛火。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楂術茶

材料:山楂、白術、神曲、花茶(金銀花或菊花)。

用法:用開水沖泡後當茶喝。

這個方子裡,山楂和神曲是消積食的老朋友了,我也經常用,一個消肉食,一下消面食,而且山楂還有健脾的作用;

這個白術不僅能健脾益氣,還有燥水利濕的作用。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這個“花茶”主要就是清熱祛火的,家長可以對症來選擇,如果孩子心煩、口渴、咽幹,可以用金銀花;

如果孩子煩躁不安、眼睛紅腫,可以用菊花。(具體用藥,家長最好能咨詢一下醫生)

如果孩子是陰虛内熱,導緻上火,家長要給孩子養陰生津,滋補肝腎。

蘋果瘦肉湯

材料:蘋果、無花果幹、豬瘦肉、麥冬。

做法:蘋果切塊,不要去皮;豬肉洗淨切大塊,焯水備用;

所有食材倒進砂鍋,大火燒開轉小火炖一小時,适量調味即可。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這個方子裡,蘋果能祛除孩子的煩躁,還能益胃生津;

無花果幹健脾、清熱兩手抓;

麥冬和豬肉都有滋陰的作用,可以潤肺、補腎、養血。

孩子内熱,根在脾胃

脾胃運化能力不足,孩子就容易積食;脾胃氣虛,孩子睡眠差、氣不固汗,就容易陰虛;是以說,不管孩子是積食内熱,還是陰虛内熱,其根源還是在脾胃。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我的門診案例

之前門診就接到一個7歲的小“火娃”,家長說他是隔三差五就上火,咽喉炎、支氣管炎不斷,還有過敏性鼻炎。

我看這孩子,不光積食,還有點陰虛,内火非常嚴重。是以我當時開的方子裡,用了焦三仙健脾消積,又用了地黃、麥冬這些滋陰生津的藥,最後還加了一些黃芪、白術等健脾益氣的中藥。

辯證準确,用藥精準,孩子果然好的快。用藥一周,孩子積食消了,睡眠也開始好了,上火的情況得到了緩解。考慮到孩子脾胃受損嚴重,我又開了些強健脾胃的藥,調養了一段時間,孩子鼻炎也好了,還長高不少。

孩子脾胃出問題,大多是喂出來的,是以家長要注意喂養孩子的方式方法: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飲食方面

孩子吃飯規律,不易吃太飽、太快,避免給脾胃造成太大的負擔。

不要讓孩子挑食、偏食,吃太過單一的食物。

冷飲、西瓜這些寒涼的東西,孩子還是要少吃。

及時疏肝

肝屬木,當肝出問題的時候,容易克制脾土,家長平時要注意孩子情志方面的變化,不要給他太大的壓力,及時疏肝。

孩子嗓子幹、口氣重?2個食療方,火滅了,胃口也好了,多長5cm

适當運動

運動有助脾胃消化,可以升發脾氣,提升孩子抵抗力,但也要注意運動适當運動,也不要有太多劇烈運動,輕松舒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