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作者:史墟
【開篇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公元263年,蜀漢在魏國的強大攻勢下轟然倒塌,三國鼎立的格局就此打破。然而,東吳卻在這看似必敗的局面中,頑強地延續了整整17年之久。

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如同長江上一葉孤舟,在驚濤駭浪中搖曳前行。

大陸古代造船技術的巅峰之作,以及東吳将士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共同譜寫了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篇章。

讓我們一同追溯這段峰回路轉的往事,探尋東吳如何在風雨飄搖中守住最後一方淨土。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一、暗流湧動:蜀漢覆滅後的局勢變化

蜀漢的隕落猶如晴天霹靂,震動了整個三國格局。魏國大将軍司馬昭志得意滿,已将目光投向了長江以南的吳國。他胸有成竹地制定了一個三年滅吳的宏偉計劃,準備乘勝追擊,一舉蕩平東吳。然而,曆史總是充滿戲劇性的轉折。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打亂了司馬昭的部署。魏國名将鄧艾和鐘會在内讧中雙雙殒命,這對魏國的軍事實力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更重要的是,這一變故讓司馬昭意識到,魏國内部的沖突遠未解決,貿然南下恐怕會引發更大的動蕩。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于是,司馬昭不得不暫時擱置了滅吳的計劃,轉而專注于鞏固自身的統治基礎。然而,命運似乎跟司馬昭開了個玩笑。就在他剛剛穩定局勢,準備重新啟動滅吳計劃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卻奪走了他的性命。

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了父親的遺志,迅速完成了魏晉政權的更替。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的政權,晉朝面臨的挑戰遠比想象中要多。朝中大臣們對于是否立即南下滅吳存在分歧,有人認為應該先穩固内部,有人則主張趁東吳立足未穩之際發動進攻。

在這種紛繁複雜的局勢下,東吳獲得了喘息之機。他們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加強防禦,積蓄力量,為即将到來的生死存亡之戰做着充分的準備。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二、江河為屏:東吳的水上防線

東吳之是以能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堅持17年之久,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他們獨特的地理優勢和高超的造船技術。長江天險成為了阻擋北方軍隊南下的天然屏障,而發達的造船業則為東吳打造了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水上力量。

在武昌、建業、荊州等戰略要地,東吳建立了規模宏大的造船基地。這些基地日夜不停地建造着各式各樣的戰船,從輕巧靈活的小型快船到威武雄壯的大型戰艦,應有盡有。東吳的造船工匠們不斷改進船隻的設計,使其更加适應長江水域的特點。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最引人注目的是東吳戰船上的"碇石"裝置。這是一種巧妙的穩定系統,能夠有效減少船隻在波濤中的搖晃。有了這個裝置,士兵們就能在颠簸的江面上如履平地,極大地提高了作戰效率。

東吳的水軍不僅數量龐大,品質也相當優秀。他們精通水性,熟悉江面的每一處暗流和淺灘。在多次遭遇戰中,東吳水軍憑借其精湛的技藝和對地形的熟悉,屢次挫敗了來犯之敵。

這支強大的水上力量不僅是東吳的保護傘,也是他們進行反擊的利器。在陸地上處于劣勢的東吳,往往能夠利用水軍的優勢,給敵人以緻命一擊。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三、内憂外患:晉朝的困境與東吳的機遇

晉朝雖然表面上勢如破竹,但實際上卻面臨着諸多棘手的問題。新朝初立,百廢待興,司馬炎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來穩定内部局勢。朝中各派系之間的沖突和權力争鬥此起彼伏,讓這位新君疲于應付。

曹魏舊臣與司馬氏集團之間的沖突尤為突出。雖然司馬炎已經成功篡位,但曹魏遺老們并未完全臣服。他們暗中結黨營私,處處與新政權對抗。司馬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勢力,以防内部出現大的動蕩。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與此同時,晉朝的軍事實力也并非外界想象的那般強大。連年征戰已經極大地消耗了國力,糧草補給成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特别是在荊州地區,甚至出現了"軍無百日之糧"的窘境。這不僅影響了軍隊的士氣,也嚴重制約了晉軍的行動能力。

為了解決糧草短缺的問題,晉朝不得不在全國範圍内加征賦稅。這進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引發了不少地方的民變。雖然這些叛亂規模不大,很快就被鎮壓,但卻消耗了晉朝大量的人力物力,分散了他們南下的力量。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正當晉朝忙于應付内部問題時,北方又起波瀾。270年,河西鮮卑部落首領秃發樹機能率衆起兵反晉。這支叛軍不僅人數衆多,而且骁勇善戰,給晉朝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秃發樹機能善于利用河西走廊的地形優勢,采取遊擊戰術,不斷騷擾晉軍。晉朝派出的讨伐軍屢屢失利,不僅折損了大量兵力,還嚴重打擊了軍心。

這場戰争持續了整整十年之久,耗費了晉朝大量的精力和資源。晉朝不得不将主要兵力用于平定叛亂,無暇顧及南方的東吳。每每晉朝準備南下時,北方就會傳來戰事吃緊的消息,迫使他們不得不放棄對東吳用兵的計劃。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大陸北方的其他少數民族也蠢蠢欲動。他們看準晉朝顧此失彼的局面,不斷在邊境騷擾滋事。晉朝不得不分散兵力,在各個邊境地區布防,以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

這種内憂外患的局面,無疑給了東吳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東吳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加強防禦,積蓄力量。他們在長江沿岸修建了一系列堅固的防禦工事,并不斷改進造船技術,打造出更加先進的戰船。

同時,東吳也沒有放松對北方局勢的關注。他們派出大量細作,潛入晉境,搜集情報。這些情報不僅讓東吳及時了解到晉朝的動向,還幫助他們找到了晉朝的薄弱之處。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東吳甚至嘗試與北方少數民族建立聯系,試圖在外交上孤立晉朝。雖然這些努力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晉朝的注意力。

四、生死存亡:東吳的最後時刻

随着晉朝逐漸平定北方叛亂,東吳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27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東吳的平靜。西陵守将步闡背叛投靠晉朝,這一舉動給東吳敲響了警鐘。

西陵地處長江上遊,是東吳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步闡的叛變不僅削弱了東吳的防禦力量,更嚴重動搖了軍心。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危急時刻,東吳名将陸抗挺身而出。他迅速調集水陸軍隊,親自率兵前往西陵。陸抗采取聲東擊西的政策,先佯攻其他地區,迷惑晉軍。當晉軍主力被調走後,陸抗突然發動猛攻,一舉奪回西陵。這次勝利不僅挽回了頹勢,還極大地鼓舞了東吳軍民的士氣。

然而,好景不長。274年,陸抗因病去世,東吳失去了最後一位能夠抗衡晉朝的傑出統帥。陸抗的離世給東吳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此後,東吳的軍事行動日漸保守,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加強防禦上。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東吳在武昌、建業、荊州等重要城市加緊修築防禦工事。他們利用長江天險,在沿岸修建了一系列堡壘和瞭望塔,形成了一道綿延數百裡的防線。同時,東吳還在這些城市附近建立了大型造船基地,不斷擴充水軍力量。

東吳還在建業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船塢,可同時容納數百艘戰船進行維修和建造。工匠們日以繼夜地工作,不斷改進船隻設計,使其更加适應長江水域的特點。他們還發明了一種特殊的"碇石"裝置,能夠有效穩定船身,提高作戰效率。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279年,晉朝終于平定了北方的叛亂,開始将全部注意力轉向南方。晉朝大将杜預提出了"鑿山破岡,通流江海"的戰略,計劃利用水路優勢攻打東吳。這個計劃得到了晉武帝司馬炎的準許,晉朝開始了大規模的備戰。

280年初,晉朝發動了全面進攻。他們采取多路并進的政策,其中最關鍵的一支,是由王濬率領的水軍。

王濬率軍從蜀地順江而下,利用水勢之利,一路勢如破竹。東吳水軍奮力抵抗,但面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晉軍,他們逐漸落入下風。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在江陵附近,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水戰。東吳水軍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和靈活的戰術,一度将晉軍逼入絕境。然而,晉軍的後續援軍及時趕到,最終以數量優勢壓倒了東吳水軍。這場戰役的失利,标志着東吳在長江上的優勢被打破。

随後,晉軍如潮水般湧向建業。東吳節節敗退,最後的希望寄托在建業城的堅固防禦上。然而,面對晉軍的猛烈攻勢,建業城的防線很快就被突破。吳主孫皓見大勢已去,最終選擇投降。

就這樣,維系了17年之久的東吳政權宣告滅亡。長江天險不再是阻擋北方軍隊南下的屏障,三國鼎立的局面徹底結束。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落幕與餘響

東吳的滅亡,标志着三國時代的正式結束。然而,他們在蜀漢滅亡後堅持了17年之久的頑強抵抗,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東吳的造船技術和水軍戰術,為大陸古代軍事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發展适合自身特點的作戰方式,這種因地制宜的智慧值得後人學習。

東吳的17年抵抗,猶如一首蕩氣回腸的英雄壯歌,在曆史的長河中久久回蕩。它不僅是一段波瀾壯闊的軍事曆史,更是一曲不屈不撓的人性贊歌。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參考資料:

[1]李程.三國東吳政權能夠長存的原因探讨[J].紅河學院學報,2007(03):17-20.DOI:10.13963/j.cnki.hhuxb.2007.03.005.

[1]林碩.海帆初揚:東吳時期的對外交流[J].世界知識,2022(14):66-68.

[1]袁源.蜀漢政權滅亡原因淺論[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37(04):172-174.

[1]寒鲲.三國時期的真實諜戰[J].廉政瞭望,2022(09):58-59.

蜀漢滅亡後,司馬家本計劃三年滅吳,為何東吳卻獨扛魏晉十七年?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