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慶除掉和珅時,和珅為何不反抗?

作者:咖啡曆史C

乾隆時期,和珅被稱為"二皇帝",權勢滔天,他靠着出色的理财能力和精明的經商頭腦,不斷為乾隆輸送财富,進而獲得皇帝的重用。但當乾隆去世後,嘉慶帝立即将和珅捉拿歸案,最終逼迫他自盡。一個曾經頂着"權相"光環的大員,為何臨終竟無一人為他呼冤?他的下場引發了人們的反思:權力到底來自何處,靠什麼維系?面對新君王的手段,他為何不反抗一搏?

嘉慶除掉和珅時,和珅為何不反抗?

你可别小看了和珅啊,他可是個狠角色,要說權勢的來曆,那就從他小小年紀開始說起。和珅自幼家道中落,父母雙亡,他靠着自己的智慧和野心,一步步在朝堂上混出了名堆。先是做縣官,後來入了京,憑借機敏的谄媚本領被乾隆賞識,獲準直接侍旁。從此,他就如魚得水,處處為乾隆營私舞弊,把皇帝當成了賺錢的重要管道。

你想啊,皇帝高高在上,啥都不幹,整天無所事事。和珅就給他開了條賺錢的新路子,叫做"議罪銀"制度,就是讓犯了事的官員們掏錢就能免去刑罰,真是個聰明絕頂的主意!從此,乾隆的荷包像是無底洞,永遠也裝不滿。而和珅,就成了乾隆身邊的"白手套",在暗地裡為皇帝賺錢。他還精于理财,做了大批生意經營碼頭、當鋪、銀号等等,利用乾隆的權勢橫行無忌。

嘉慶除掉和珅時,和珅為何不反抗?

乾隆上了年紀後,和珅更是成了他的"翻譯官"。那個時候,乾隆年事已高,說話口齒不清,朝中就隻有和珅能聽懂他的話。你想想吧,掌握着溝通的管道,和珅在朝中那是無往不利,說一不二!于是,大清朝政就這麼被他一手遮天蔽日,和珅成了真正的"二皇帝"。權力到手後,他當然要肆意妄為了,無惡不作!那些"衆籌"乾隆開銷的伎倆,還有強征"規費"之類的勒索行為,可謂是把百姓的血餒糖啃了個精光。

但是好景不長,乾隆一逝世,新君嘉慶就垂簾聿望,第一個動手就把和珅給拿下了。那可真是措手不及啊!本以為憑借乾隆的恩寵和親家關系,自己還能在新朝當家做主,誰知道嘉慶帝對他防範已久,根本就是要一鋤了之,掃清門戶。嘉慶下的那二十條大罪,無非就是在找和珅的把柄而已。就連那送玉如意試探嘉慶的小動作,也成了最大的一條罪狀。看來,嘉慶也是個精明老手,對和珅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

嘉慶除掉和珅時,和珅為何不反抗?

說實在的,就和珅那點小本事,根本也就是個民間騙術高手,在嘉慶帝面前,哪裡扮得了大戶人家呢?他手下那些黨羽,也都是些貪生怕死的小人物,見主子落難就四散而逃,當然不敢為他争一口氣了。更何況,和珅自己也隻是個文官,對朝廷的兵權根本沒掌控,就算想反抗,手中也無任何力量可使。面對嘉慶帝的強硬手腕,他們無一不是陰溝裡的老鼠,在皇權面前根本不值一哂。

嘉慶除掉和珅時,和珅為何不反抗?

和珅的慘淡人生說明,權力和财富并非自己法力無邊。他雖有理财本領,但所作所為卻是以損民利己為代價,從朝野上下積聚了太多怨氣。最後迎來的隻能是萬劫不複的下場。谄媚奉承固然能博得一時的寵愛,但眼前利益卻難保萬世。新君王即位後,便對那些阿谀奸佞心存戒心,對于和珅這等投機的小人物自然是虎口奪食,一錘子買賣。這就是所謂"朝權隻是朝權,更疊是常事"的深刻展現。即便是權力頂峰,也要慎之又慎,切莫妄自尊大,免招天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