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要摘帽了?

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要摘帽了?

市值觀察

2024-06-27 12:31财經領域創作者

全文2579字, 閱讀約需8分鐘,幫您劃重點如下

劃重點

01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康美藥業有望摘帽,因2020年度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觸及的其他風險警示情形已消除。

02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487401.61萬元,同比增長16.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252.12萬元,實作扭虧為盈。

03由于過往的造假行為太過惡劣,康美藥業已經傷筋動骨,陷入了無休止的訴訟案件之中,其中最重要是與渤海信托的債務糾紛。

04然而,在廣藥集團的支援下,康美藥業逐漸走出困境,以中藥飲片為核心産品,實施中醫藥全産業鍊一體化的經營戰略。

05盡管如此,康美藥業目前仍面臨主營業務完全康複需要時間的問題,過往造假案的餘波還未停止。

由騰訊混元大模型提供技術支援

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要摘帽了?

作者:泰羅,編輯:小市妹

事發幾年後,A股最大造假案的主角康美藥業,似乎出現了反轉的迹象。

6月26日,ST康美釋出了關于公司股票申請撤銷其他風險警示的公告,公司因2020年度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觸及的“其他風險警示”情形已消除,渤海信托案件已判決生效并進入執行程式,公司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487401.61萬元,同比增長16.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252.12萬元,實作扭虧為盈。

次日,ST康美開盤即以數十萬手封單封住漲停。

自财務造假東窗事發後,康美藥業2019-2022年已經連續4年扣非後巨虧,雖然2021年因為重整收益獲得一筆175億元的巨額收益,導緻當年大幅盈利。但實際上,康美仍然在刮骨療毒的過程中。

早在2018年,康美模式就遭到媒體質疑。當年底,證監會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康美藥業财務報告涉嫌虛假陳述等,當即立案調查。

次年4月,康美藥業主動“揭醜”,承認公司在2017年虛增貨币資金299億元。8月,證監會查明後的真相更讓整個資本市場咋舌,康美藥業在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分别虛增營業收入89.99億元、100.32億元、84.84億元,虛增金額高達約300億,累計虛增貨币資金886億元之巨,創下A股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造假紀錄。

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要摘帽了?

要知道,康美藥業曾是A股知名的千億“白馬股”,自2001年上市至2016年,公司業績穩步增長,股價(後複權)至2018年的曆史頂峰漲幅超過30倍。

誰曾想到,這些輝煌都是建立在謊言和欺詐之上的海市蜃樓。

康美案震驚A股,并成為新《證券法》确立中國特色證券特别代表人訴訟制度後的首單案件,也是迄今原告人數最多、賠償金額最高的上市公司造假案。

最終,康美藥業原實控人馬興田及多名責任人受到嚴厲懲處,馬興田數罪并罰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120萬元;康美藥業因機關行賄罪被罰500萬元。

對于被坑慘了的5萬多名投資者,法院要求康美藥業賠償24.59億元,且馬興田夫婦及邱錫偉等4名原高管人以及審計機構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都要承擔100%連帶賠償責任。

如此巨大的财務造假,無異于毀滅性的打擊,由于影響太過深遠,康美藥業自此跌入了冰窖。

經過三年重整後,2023年以來,康美藥業在新的話事人廣藥集團治下,營收有所回暖,但主營業務扣非後依然虧損。可見其自身造血能力并未完全恢複,重回健康成長的軌道還需要時間。

康美藥業曾是A股第二大市值的醫藥股,2018年市值最高時達到1390億元。如今,僅剩260多億元市值,相當于1130億元市值灰飛煙滅。

2020年9月,原控股股東康美實業及實際控制人已無力管理上市公司,是以将康美藥業29.9%股份的表決權委托給易林投資行使,并放棄剩餘8.38%的股份。易林投資接管康美藥業生産經營以及資産債務處置。

易林投資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股東均為清一色的國資,揭陽城投持有40%股權,廣東金服股權托管中心、廣州神農氏中醫藥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分别持有30%股權。

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要摘帽了?

不難發現,易林投資就是為了專門解決ST康美遺留問題而成立的,并且通過“托管”穩定了公司生産經營的基本盤,順利挺過了動蕩期。

次年4月,揭東農商行向揭陽中院申請康美藥業破産重整,7個月後,揭陽中院裁定準許康美藥業《重整計劃》。

這時,易林投資股東之一的神農氏企業走到台前,作為廣藥集團的代表,其和康美藥業具有天然的業務協同性,且屬地都在廣東。廣藥集團出面作為重整人,也是順理成章。

按照重整計劃,神農氏企業以54.19億元現金和資産為對價,獲得35.09億股的轉增股票,占重整後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5.3134%,成為控股股東。

神農氏企業背後是廣藥集團,廣藥集團在重組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是康美能夠涅槃重生的關鍵。

相比易林投資其他兩大股東,廣藥集團具備醫藥産業基因。自托管起,廣藥就組織近百人的團隊支援康美發展,并發揮自身産業優勢,以及在粵東市場的地位,主導康美藥業與廣藥白雲山進行協同融合。

而且,為償還債務,康美藥業在重整過程中處置了部分資産,重整後雖然資産規模大幅減少,但負債規模也同樣大幅收窄,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後股東權益增加。

就像鳳凰涅槃一樣,康美藥業在财務造假後,勢必要經曆一段極為慘烈的陣痛期。但剜出毒瘤後,在廣藥集團的支援下,康美藥業寫好“後半篇文章”也有了底氣。

康美藥業要想絕處逢生,除了基于自身的底子,還離不開廣藥集團的助力。

重整之後,公司仍然以中藥飲片為核心産品,并繼續實施中醫藥全産業鍊一體化的經營戰略。

目前看,中藥産業正處于黃金年代,“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中藥産業受到頂層政策的大力支援。

與此同時,疫情提升了群眾對中藥的使用需求,而2022年貴州等地的大旱,導緻多種藥材大幅減産。再加上中草藥種植成本連年上漲,供需錯配愈演愈烈,引發中藥材迎來史無前例的漲價潮,白術、黃連、當歸等多個品種的售價重新整理曆史新高。

天地中藥材綜合200指數、康美中藥材價格總指數均在2023年8月前後均創下曆史最高紀錄,即使之後有所回落,但整個中藥材價格依然居于曆史高位。

華潤三九、同仁堂等中藥企業股價都走出了一波史詩級别的牛市,太極集團、達仁堂、昆藥集團、九芝堂、江中藥業等在2023年股價站上曆史巅峰。伴随着業績增長股價同頻振動,實作了戴維斯輕按兩下。

行業走牛,康美藥業迎來外部環境的巨大利好。公司是國内最大的中藥飲片生産商,雖然上遊漲價對中遊飲片生産帶來成本壓制,但康美以中藥飲片為根基,布局了産業鍊一體化格局。

基于規模優勢,和上遊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同時建設康美中醫院打通下遊産業鍊,還與全國1100餘家醫療機構及4萬餘家連鎖藥店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上下遊一體化,有助于公司平抑上遊藥材價格的周期波動。内部看,公司背靠廣藥集團,而廣藥的實力已經無需多言,集團是全球首家中醫藥世界500強企業,旗下擁有A股中藥行業營收排名第一的白雲山。

自重整之日起,廣藥就不遺餘力地支援康美的發展。2022年新一屆康美管理團隊亮相,廣藥集團品質副總監、技質部部長、安全生産發展部部長賴志堅被任命為公司董事長。此外,總經理、監事會主席等都來自廣藥集團。

派駐團隊人才,加上品牌背書和産業資源協同,從收入來看,康美藥業有回升的态勢。

隻不過,由于過往的造假行為太過惡劣,公司已經傷筋動骨,更是陷入了無休止的訴訟案件之中。其中最重要是與渤海信托的債務糾紛,法院一審已經判決要求康美藥業賠償其28.2億元。

總的來看,康美藥業走出了ICU,且并未退市,整體上處于向好的趨勢中。隻是目前身體仍舊虛弱,過往造假案的餘波還未停止,主營業務完全康複還需要一段時間。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内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産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檢視原圖 114K

  • 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要摘帽了?
  • 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要摘帽了?
  • 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要摘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