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penAI對中國“斷供”,新任高層為退役美軍将軍

作者:吳曉波頻道

“這種改造也意味着OpenAI放棄了‘平台中立’的原則,而這個原則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OpenAI對中國“斷供”,新任高層為退役美軍将軍

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号:吳曉波頻道)

“整個晉西北亂成了一鍋粥。”

這句影視劇《亮劍》裡的經典台詞,放在這兩天的AI界,可謂極其貼切。

攪動這一切的源頭,是6月25日淩晨一則來自OpenAI的彈窗消息(下圖為翻譯版)。

OpenAI對中國“斷供”,新任高層為退役美軍将軍

OpenAI一直力圖讓GPT在對話中表現得更有溫情,然而在這份彈窗中,它“冷漠”地表示抱歉,并“遺憾”地通知對方,自7月9日起,所有未列入支援的國家和地區将無法使用API傳輸。

據悉,OpenAI支援數十個國家/地區通路其服務,但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俄羅斯、北韓、叙利亞、伊朗等地均未在列。根據該公司的指導方針,來自上述地區的開發者通路其産品可能會被封鎖或暫停賬戶。

熟悉對外貿易的朋友可能會發現,OpenAI的支援名單與美國政府一直強調的“友好國家”名單如出一轍。

砰,這個深夜,大家都聽到了重重的關門聲。

正如大家對這個新聞的第一反應一樣,FutureLabs未來實驗室首席專家胡延平表示:“這顯然是一個地緣政治話題。”

出人意料的是,這次站在台前的會是OpenAI,維基百科上,至今還寫着有關于它的創立願景:“OpenAI進行AI研究的目的是促進和發展友好的人工智能,使人類整體受益。”

這群人類裡,不包括那些“不友好國家名單”裡的人麼?

“基因突變”的OpenAI

盡管各路媒體都沒有提及促使OpenAI做出這一突然決定的原因,但其實答案不難猜測。

就在“關門”前一周,6月13日,另一則并不起眼的OpenAI新聞,不免引發人們的遐想:

OpenAI在官網上宣布,正式任命了美國陸軍退役将軍、前網絡司令部司令和國家安全局(NSA)局長保羅·中曾根(Paul M. Nakasone)為其董事會成員。

官方的表态是,保羅·中曾根将幫助OpenAI“加強AI應對日益複雜的網絡安全威脅的能力”。

OpenAI對中國“斷供”,新任高層為退役美軍将軍

據官網介紹,保羅·中曾根在陸軍軍官生涯中,為美國網絡司令部的成立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是美國網絡司令部任職時間最長的上司人,還曾上司國家安全局,負責保護美國的數字基礎設施并提升該國的網絡防禦能力。他曾在美國陸軍各級擔任過指揮官和參謀職務,并被派往美國、南韓、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精銳網絡部隊。

與此同時,6月22日,美國釋出一份規則草案,要求對美國在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某些投資進行監管,禁止或要求限制中國在AI和其他技術領域的投資。

是以,一個有着重量級軍方背景的成員進入公司核心層+一個剛出爐的針對性極強的法案,一切不言而喻。

據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介紹,保羅·中曾根的加盟說明OpenAI的角色和目标已經發生了變化。當下的OpenAI除了更加注重商業利益,也會更加注重國家安全的考量,這個公司不再僅僅是純粹的科學研究。

OpenAI對中國“斷供”,新任高層為退役美軍将軍

與最初的非營利機構相比,現在的OpenAI可能更加關注其技術的商業應用、安全性和對國家戰略的貢獻。

張用一句話“狠話”定義了它的新角色:一個穿着商業公司外衣的美國國家情報機構。

換言之,OpenAI以及它手中的大模型,已經不單純是一個商業工具,也是政府所希望掌握的戰略資源。

胡延平則認為,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斷供”,他并不意外。随着GPT從3.5發展到4再到4o,馬上又快進階到5,它的能力每出現一次飛躍,就意味着OpenAI會更在意自己的能力是否會被它所不願意的使用者所“濫用”,是以出手限制是遲早的結果。

他說其實自6月中旬開始,OpenAI就已經“不裝了”,即不再假裝是非商業機構的角色,而決定以盈利性為目的去調整它的體系和結構。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和股東提出:正在考慮改變OpenAI的治理結構,轉變為不再受董事會控制的營利性企業。

據猜測,成立營利性公司可能是在為了給OpenAI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鋪平道路。

關于到底要不要轉型,OpenAI内部依然争論不休,但“對中國關上大門”這一舉措本身,或正是OpenAI刀刃向内,進行大面積的基因改造的例證。

胡延平感歎道:“更重要的是,這種改造也意味着它放棄了‘平台中立’的原則,而這個原則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OpenAI對中國“斷供”,新任高層為退役美軍将軍

友誼的小船要怎麼翻?

人設說崩就崩,友誼的小船也是說翻就翻,國内不少AI大模型的開發者冷不丁嗆了涼水。

對過去的OpenAI而言,開放API的過程有點像普通人去餐廳,顧客告訴服務員要點哪些菜,服務員會告訴後廚,然後後廚經過一系列準備食材、切菜備菜、煎炒烹炸煮後将菜交給服務員,服務員再把菜給到顧客。

在這一比喻中,相關開發者就是顧客,“菜”就是開發者所要的資料或者服務,而“服務員”就是API,後廚就是OpenAI的大模型ChatGPT。

由于這一“後廚”水準堪比米其林,是以全球開發者趨之若鹜。開發者點的菜,即GPT的大模型能力,被用來喂養各自開發的AI應用。尤其對一些從0開始的中國開發者來說是一個福音,而對于那些資金并不雄厚的開發者,也傾向于通過OpenAI的工具訓練人工智能系統和應用程式。

誇張時,還有的人直接把OpenAI做的菜換個包裝,轉到自家“餐廳”售賣,即所謂的“自研大模型”,其實就是套殼大模型公司。

據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介紹,這次“斷供”,首當其沖遭災的主要是那些依賴OpenAI技術的AI應用開發者和使用GPT模型來開發大模型的公司。

受影響的要點包括:

▶▷技術依賴:這些公司可能在技術上高度依賴OpenAI的API,一旦服務終止,他們的産品或服務可能無法正常運作。

▶▷市場調整:他們可能需要調整技術底座,尋找國内的替代技術或合作夥伴。

▶▷研發投入:接入新的大模型,需要增加研發投入,也會令某些公司加速開發自己的技術解決方案。

在胡延平看來,直接套殼者損失最大,其次是依托OpenAI的API來做一些不同特色的應用開發者,比如說知識管理、對話、機器人、客服等,這部分人群的能力與OpenAI綁定越深,損失越大也越難掉頭。

OpenAI對中國“斷供”,新任高層為退役美軍将軍

搭救落水者

單純從實際應用情況而言,張孝榮并不認同所謂“斷供”的表述。在他看來,OpenAI從ChatGPT上線以來,就沒有宣布對中國區域的開放,是以也沒有産生過“供應”。

從技術上看,據澎湃報道,一些開發者會通過代理伺服器或在海外部署反向代理機制,國内的使用OpenAI的API接口,這并不“合規”,也一直存在被斷掉的隐患。

還有一些之前給國内開發者提供API的中轉服務商,在消息曝出後,為了穩定軍心,直接喊出“我們的源伺服器本來就架設在OpenAI支援的地區,是通過中轉請求後,來實作國内使用ChatGPT的效果,大家放心,現在可以照常使用。”

能不能照常使用不知道,由于這樣的操作可能涉及資料出境問題,其存活時間依然難以預料。

有人關門,有人落水,對一些國産大模型廠商而言,卻是極大的利好。據媒體報道,OpenAI的新聞一出,許多大模型廠商都開始了自己的宣傳計劃,力圖争取被前者拱手讓出的市場。

比如阿裡雲、百度智能雲、智譜AI等都表示,可以給OpenAI API使用者提供專屬的遷移服務。與此同時,還有豐厚的優惠政策,例如,對于從OpenAI遷移的使用者,百度承諾免費提供人工智能模型微調和旗艦Ernie模型的專家指導,以及5000萬個token,開發人員可以使用這些代币查詢機器人。

阿裡和騰訊共同支援的百川智能提供了1000萬個免費token。商湯科技則提供了5000萬個token。智普則提供了1.5億個token和一系列教育訓練課程來緩解過渡。就連OpenAI最大的支援者微軟也在微信上釋出了分步指南,指導如何遷移到由當地合作夥伴營運的本地服務。

*在大模型中,“token”通常指代文本中的最小機關,可以是一個單詞、一個字元或其他子字元串。對于英國文本,通常以空格分隔的單詞作為token。

沖擊之後

然而,盡管技術上的沖擊最直接,但人們擔憂的是更為長遠的事。張孝榮表示,這一事件可能會在中國AI行業和輿論中引發一定程度的擔憂和不安,他們擔心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技術封鎖和限制。

對于這樣的轉變,胡延平則有些“樂見其成”。

他認為,這一波心理沖擊和技術沖擊,有助于激發所有人的思考,即“到底如何才能發展AI?”“到底如何才能讓中國的AI更有競争力?”

OpenAI對中國“斷供”,新任高層為退役美軍将軍

近兩年來,業内主流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即許多人強調中國的AI發展應該重視應用層面,這沿用了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慣例——美國研發,中國應用。

受此心态主導,國内的AI開發多少有些“以偏概全”,不重視研發,更緻力于跑出一個殺手級應用。

在這樣的基礎上,依靠OpenAI“搭便車”便成了常态,本次事件中損失最大的恰好也是這類群體。

OpenAI的“斷供之舉”,令人嗆水的同時也使人清醒。它提醒開發者回歸到核心能力的開發,回歸底層研發中,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胡延平表示,在人工智能領域,長期主義者關注的是智,短期主義者關注的是能。

實際上,不少AI行業的觀察者,并不一邊倒地認同此舉會拉大所謂的技術差距中,從經驗看,此類事件最終的鞭策作用遠大于打壓作用。

“對于中國來說,本次事件可能有助于在ChatGPT于2022年底首次亮相後,讓許多在‘百模之戰’期間建立的小型初創公司脫穎而出。”

畢竟,如果我們一直盯着腳下的差距,就永遠不會有機會看向遠方。

本篇作者 | 和風月半丨梅浩宇 | 責任編輯 | 徐濤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