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營散記|堪稱神醫的“衛軍醫”,偏方專治“不巴滑”

作者:彩色港

偏方,治“不巴滑”

▓ 徐曉冰

“副政委說你這幾天有點不巴滑,叫我過來看看。”劉醫助對我說,并随手遞過來個半個巴掌大的紙藥袋:一頓吃三顆,第一天吃三頓,第二天開始每天吃一頓,連吃五天。見我有點莫名緊張,他笑笑:這種情況新同志來隊初期都會發生的,水土不服嘛,适應了部隊生活和訓練強度就沒事了。你千萬别亂猜想。

适應性強訓,終于結束,我們這批新同志個個活蹦亂跳地回營了。

四十天強訓,完成了會走、能跑、敢跳、善睡、肯吃這些基本課目,從體質、體能、毅志上才算是真正地融入了心儀已久的老部隊——水陸兩栖偵察隊。開始在營區内随隊進行攀登爬牆、擒拿格鬥、偵聽識圖等基礎技能訓練,為夏訓做準備。

“回家”的感覺真好!

老部隊的飯菜真好!

僅一個星期,我飯量就從兩大碗減到老同志的标配飯量:一平碗。副政委頓頓盯着,各小隊的小值日不得“偷工減料”。飯盛進碗,他就不煩了:誰敢不吃完,浪費糧食,罪過就老大了。他還規定不允許湯泡飯,說是傷胃。聽老同志說,在遊泳訓練期間,午、晚兩頓副政委都會在餐廳門口,守着飯桶,為每人狠狠地加一勺大米幹飯。全隊人概不能免。

軍營散記|堪稱神醫的“衛軍醫”,偏方專治“不巴滑”

為了不吃貓食,也不傷胃,大家硬壓也要把這大半碗幹飯幹壓下肚,才能喝湯。幾十年後,老戰友聚會,交流後才曉得:居然沒誰胃不适。謝謝他老人家。

飯量減少了,菜量卻猛增了。副小隊長老阮在和我談心時說:其實光吃菜就夠了,大半碗幹飯,是上司的關懷,一片心意呀!飯是鋼嘛。

歸隊後,強度減少了很多,最主要的是晨晚跑距離、強度降低,“會走課”暫時也不上了。每頓五菜一湯,吃個精光,個個都精力過剩,走路帶風。

“家裡”的日子就是舒坦,三天下來,我滋潤了很多,最明顯感覺是長肉了。美中不足的是,油水大了,肚裡存不住貨,每天要跑廁所三四趟,太難堪了。

“你這個小家夥,長了個狗肚子,腸胃不巴滑,盛不住二兩闆油!吃什麼都不長肉。”副政委說。

嘿嘿嘿,學着老同志的樣子,一本正經敬個禮:謝謝首長表彰,一定努力吃,争取多存一兩闆油。

“滾!給我滾遠去!”

我到泗陽插隊時十六歲,知青雖不缺糧,卻“不會過日子。”(貧下中農都這麼說)。天天苞蘆、山芋稀飯,喝得倒胃嘔酸,開春抖峭時,又因下水築埂受寒,冷熱間,猛吐了幾口……村裡離休的老軍醫(新四軍的軍醫)先祥伯把脈後笑着說:冷熱沖撞,腸、胃受了點小傷,先讓家裡寄十塊錢來買肉蛋;再注意帶暖别貪冷,養半月就好了。入伍時,因我這一批是“政策兵”,體檢隻簡單地走了一下過場。“新訓團”複檢了兩次,都“蒙混過關”了,但自己的身體自己還是知道的,油水不能太大。現在問題是部隊駐海傍山,好吃的東西太多,炊事班能變着法子燒,特别是紅燒肉,頓頓都有一大勺絕不能少了,專治嘴饞。

“他吃不得好東西,上邊吃,下邊漏,大魚大肉的可惜了。”劉醫助說。

“他是直腸子!隻要吃進嘴,就不是糟踏。總歸能挂點油水。能過過嘴瘾也行。”副政委一口定調。

沒成想這也成了“革委會”月會的一個話題。

放心了,小毛病,慢性腸炎,胃沒事。事情總有規律,兩周後,我發現“巴不住”的時間點,總在飯後一個90分鐘左右。這就行了,辦法總比困難多。

小隊提前一周出發,對戰備點例行巡查,結束後趕赴溫溪鎮彙合。出發前我最抖呵的是“巴不住滑”咋辦?劉醫助及時送來一小瓶黃連素,吞服三粒,走起。

軍營散記|堪稱神醫的“衛軍醫”,偏方專治“不巴滑”

走着,走着,每天四五十公裡,都是大海大山風光,好極了,來勁;

走着,走着,浙南好吃的,管飽塞,爽極。

走着,走着,走進了溫溪造紙廠(夏訓住地),任務結束。半夜醒來,似有缺失感,少做了啥呢?睡意襲來,不煩了,睡覺。

夏訓,整的就是全套,120天,全天候,10課時,是人都脫了一層皮。我跟着老同志一道,嘴裡罵着司務長、給養員和炊事班,心裡卻非常佩服他們:每天六頓(三頓正餐,上下午加餐和宵夜),從早到黑,忙得不歇氣,還“罵不還口”。

九月上旬,回營剛休整了才五天,肚子就開鬧,闊别四個半月的老朋友“不巴滑”又來了。

這次,老隊長把守備團的衛生員孫涪陵挖來了。這位次年就被老百姓敬為神醫的“衛軍醫”,針對我情況指出:這是淺油性腸炎,吃不得好東西,在偵察隊是絕症,無藥可治!在其他任何連隊,不治即愈,因為,吃不到我們這麼多油水。

“算了,是藥三分毒,總吃黃連素也不是個事。我有一個密不傳人的偏方,傳給你吧,就看有沒有毅力了。三個字:刮油水!”

你不是“跑不死”嗎?你去跑哇;聽老百姓喊你“小白皮”?你去曬哇;每天一場籃球,你去拼去搶哇……撩腿的任務你不是會争嗎?反正不能歇。兩年就保證斷根。

我點頭,喏喏!

兩年後,我基本上不和老朋友“不巴滑”來往,身體壯實了許多,雖仍然清瘦,但我知道肉,都長在骨子裡頭去了。

軍營散記|堪稱神醫的“衛軍醫”,偏方專治“不巴滑”

【作者簡介】徐曉冰,1952年生,網名冰尕。下鄉插過隊,當兵打過仗,做過鹽水鴨,當過工會幹部, 南師大中文系畢業。最後公職是雜志編輯。

軍營散記|堪稱神醫的“衛軍醫”,偏方專治“不巴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