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最大的遠見:要讓孩子,去見這幾種“大世面”

作者:舒山有鹿
父母最大的遠見:要讓孩子,去見這幾種“大世面”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沒有見過世面,那他就容易活成“坐井觀天”的樣子。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

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般都是遠離現實的。要想得知一件事的真相,就需要去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教育的問題也是如此。孩子沒有見識過這個世界,那他就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孩子沒有見識過人性,那他就不知道人性的本質。

有的年輕人,一眼就能看透事情的真相,因為他們見過世面。而有的年輕人,糊裡糊塗地活着,渾渾噩噩,因為他們沒有見過世面。

父母最大的遠見,要讓自己的孩子,去見這幾種世面。

父母最大的遠見:要讓孩子,去見這幾種“大世面”

一、要讓孩子,去嘗試“賺錢”的苦。

接觸的年輕人多了,我逐漸發現,不少大學生,或者剛畢業的年輕人,對于“錢”這個概念,依舊不太明确。

有的年輕人認為,身家過億很平常;有的年輕人認為,自己也能年入百萬;有的年輕人認為,别人能夠成功,自己也能成功。

可見,這些人是“網絡劇”或者“短視訊”看多了,根本分不清楚網絡和現實的差距。要想搞清楚“錢”的概念,就需要去嘗試“賺錢”的苦。

村裡邊有一戶人家的孩子,出生在富貴家庭,從小就衣食無憂,花錢如流水。在他聯考結束後,就嘗試自己打工賺錢。發現,賺100塊都困難。

吃過了賺錢的苦,他整個人都變了,不僅不再花錢如流水,還深感父母的不容易。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靠自己賺錢,是一飯一粥來之不易。

沒吃過賺錢的苦,就不會有金錢的概念,更不會有珍惜一飯一粥的心性。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最大的遠見:要讓孩子,去見這幾種“大世面”

二、要讓孩子,去接觸各地的“人文風俗”。

前些年,有一個報道,一對父母帶着兒子,走遍了全中國,接觸到了不同地方的人文風俗。在這對父母看來,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走遍天下,去不同的地方看看?

因為人生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圈,一個無限度擴大的圈。你的人生之圈有多大,那你的眼光就有多廣闊,閱曆就有多豐富。

沒有去過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就不知道北上廣深的生活節奏有多快;沒有去過貧窮鄉村,就不會知道普通人有多不容易;

沒有去過曆史名城,就不知道曆史的痕迹,也不知道曆史到底發生了什麼;沒有見識過北國風光,就不會知道什麼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趁孩子有時間,還年輕,父母最好帶孩子到處走走,去見識不同的風景。總是窩在一個地方,沒接觸過這個世界,終究會活得無知。

父母最大的遠見:要讓孩子,去見這幾種“大世面”

三、要讓孩子,去認識“人性”的本質。

談到世面,就不得不談到“人性”。構成這個世界的主體,是人,注定一切的問題,都跟“人性”有關。

何謂人性?比較單純、天真的孩子,随口就會說,人性本善。剛畢業的孩子,由于遭受挫折,就會感慨,人性本惡。

不論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都是有失偏頗的。因為真正的人性,非善非惡,它隻有“自私”。所謂“人性本私”就是這個道理。

央視某白姓著名主持人,提出過一個觀點:這個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隻是一道精緻的灰。

這位白姓主持人,可謂是老江湖中的老江湖了,那他對于“人性”的了解,絕對比普通人更上一個層次。因為,别人見識過大風大浪,以及波瀾壯闊。

年輕的孩子,就該去見識這“一道精緻的灰”的世面。有些道理,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父母最大的遠見:要讓孩子,去見這幾種“大世面”

四、要讓孩子,跟這個世界“和光同塵”。

一個人,不論他的本事有多大,才華有多突出,他都需要跟這個世界握手言和,跟這個世界融為一體。

老子在《道德經》中就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和光同塵。跟所有的光彩混合在一起,跟所有的人與事和諧相處。

有人就疑惑,我排斥所處的環境,為什麼要和光同塵呢?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改變不了現實,就隻能接受現實。

年輕人,都有一定的傲氣和熱血,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一切。現實,終究會給他們一個重重的耳光,讓他們明白什麼是“現實比人強”。

試想,一個普通人,連自己是否失業,都無法改變,那他能改變什麼呢?可見,和光同塵,與環境交融,才是真相。

不要排斥這個世界,不要排斥所處的環境,不要排斥所遇到的人。凡所相遇,皆是緣分,不妨淡然處之,盡力而為。如此就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