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作者:豁達熱情的幸運星

2024年,全國聯考報名人數1342萬人,創曆史新高。

因為對投檔規則和專業的不熟悉,近兩年,圍繞聯考産生的“志願填報行業”也如火如荼地發展,由此衍生了新的職業:“高報師”。

我們和兩位高報師聊了聊,高報師參考的不僅僅是考生的成績,還有他們的性格、興趣、家庭經濟情況、專業未來的可能性等等,将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置于360度打量,但即使給出一個較完善的方案,很多時候,現實才是他們繞不開的問題。

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高報經常踩坑,太可惜了”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紀錄片《聯考》,一個高中女生在晨讀

‍‍‍‍‍‍‍‍‍‍‍‍@志願填報王老師,河南,從事高報近10年

我原本是高中英語老師,2014年開始接觸聯考志願填報這件事,斷斷續續做了快十年了。

高報師入行基本沒有什麼職業門檻,但要真正做一個高報師,要掌握很多的知識。比如批次概念、劃線率、錄取率、位次、等效位次、等效分、同分人數、大學線的劃定,招生計劃等等,很多家長研究了幾個月,依然像是盲人摸象。志願填報這件事很重要,但你又不清楚,肯定會焦慮。

舉個例子,原來提前批都是“順序志願”也叫梯度志願,現在為了防止有一些學生低分撿漏,或者學業水準達不到,有一些提前批的專業中,順序志願和平行志願規則都有,導緻家長特别容易産生誤解。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王老師正在辦公室講解高報規則

還有一些院校會将這些錄取規則混着用,比如有些專業是看單科成績的,比如你總分比我高,但是我的英語比你高,可能就排在前頭錄取了。還有各種各樣的低級錯誤,比如不服從調劑導緻滑檔,色盲色弱誤報到限報專業,女生報考到采礦工程這樣限男生的專業等等。

高報的規則非常繁雜,不是上網查一查就行,普通家長和高報師掌握的資訊差,就是馬裡亞納海溝和珠穆朗瑪峰的差别。

就連高知分子,有時候也是束手無策的。

我之前碰到一個教授,孩子到報考的時候,那位教授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很強,連續突擊了幾天,了解了各種報考資訊,最後給孩子報了計算機專業,但沒想到沒弄清投檔的規則,最後被調劑到了護理專業,那是一個男孩子,真的非常遺憾。而這就是80%的家長可能會碰到的問題。

這幾年,就業形勢不是特别好,對很多中低分段的考生來說,情況是更不利的。每個家庭、孩子情況不一樣,選擇也都有差別。

比如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家庭,想法慢慢發生了變化。

我之前接觸到一個孩子,在大城市,家裡經濟條件不錯。現在預估分數在650分左右,選擇餘地很大。但他的眼睛近視800多度,還有些駝背,是以家長訴求也比較簡單,就是想讀最輕松的專業,未來能有一口飯吃就行,不圖孩子能飛黃騰達。最後選了一個比較輕松的文科專業。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咨詢機構和家長簽訂的合同部分内容

還有一些家庭資源、條件都比較好的家庭,孩子考了高分,原本可以選擇理科類的熱門專業,但是孩子覺得學理科很累,是以也會選擇去沖刺好的院校,選一個輕松甚至冷門的專業。其實有一部分家長已經開始意識到,人的幸福感才是第一位的,财富、地位,這些東西會比以前看得淡一些。

普通家庭則比較務實了。

我記得有一位農村家庭的孩子,聯考考了650多分,家長提出大學畢業就要就業,首選電氣工程,目标是國家電網,為保住專業院校,就算降檔也在所不惜。還有一個考生,超一本分數線40分,為了以後好就業,有編制,最後選擇去讀專科警校。

我當時想要從事高報這個行業,是因為看到太多學生家長踩坑了,大家寒窗苦讀十幾年,因為志願填報走了彎路,太可惜了。

比如說,提前批裡軍警類的專業,有的考生家長隻看到了優勢的一面,沒有考慮是否适合孩子的身體、心理素質等等,是以每年都有考上後又選擇退學的例子。

還有公費師範生專業,考生簽了三方協定後,得在定向地的中學服務6年,期間不能考研,而這6年又是個人成長的關鍵期,涉及戀愛,組建自己的小家庭等等。如果不出意外,有些人大機率就留在當地了。也有人嘗試違約,但經濟和誠信方面的代價有些大,是以我通常建議慎報,尤其是高分考生。

近兩年,還有很多高報的直播間經常推薦航海類的專業。因為對很多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中低分考生來說,這個專業未來相對好就業,工資待遇也很好,很多高報師都是非常推薦的。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紀錄片《聯考》裡毛坦廠中學的送考車隊

但我通常會慎重建議。因為航海類的專業,如果不是研究性質的,未來大機率要出海。工作環境可能帶來一些職業病,比如風濕。還可能和家人兩地分居。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該本末倒置。但是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很多人想不到這麼多。

是以這也是一個現象,大家選擇專業會有些功利化,家長和學生隻關注眼前,隻看到好的一面,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具體的工作内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如果參加工作後覺得不喜歡,可能就處于半躺平狀态了。

是以我會在前期,先把這些可能的情況都告訴他們,但不幹涉。好的壞的,還是讓他們自己做選擇。因為無論怎麼選,遺憾是永遠存在的,人隻能在單次元裡生活。

對于專業選擇,我不會強勢推薦,都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看。

但有時候父母會對某些專業有執念,比如有個湖南的考生,父母在銀行系統工作,就希望孩子學會計學,但孩子想讀應用心理學。我了解完才知道,這個孩子從高一開始,一直斷斷續續受抑郁症困擾,是以他一方面是對心理學感興趣,其次也是一種自愈的需求。

我詳細地把大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還有一些心理學流派都介紹了一下,最後他發現如果出于治愈自己的需求,是沒必要考這個專業的。

而且因為應用心理學涉及到統計的内容,大機率還要接着學數學,但他數學成績一直不太好,最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選專業的時候,我經常能聽到父母說,“我是為了你好”,其實你隻能陪孩子一個階段,孩子不是替你實作理想的工具,也不是你未來生活的保障,更不是一個還債人。對孩子來說,有理想是好事,但一定要建立在切實了解過的基礎上,不能建立在空想上。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北京街頭的都市白領

很多人對專業也有些誤解。比如大家更傾向于理工科,對文科望而卻步。但其實文史哲是人類文明的精神土壤。就像鄧曉芒教授講的,現在不僅文科學生難招,老師也難聘。文史哲的人才不旺,赓續無繼,總歸不是好事。

之前大家讨論某老師,他的影響力實在太大,直播間一句話,可以讓某院校某專業團滅,也可以因為一句話,讓一個院校或某個專業火到爆。

大家曾讨論新聞學專業是否有必要學。我覺得新聞傳播學不應該沒落,因為傳播學依然有很強的實用性,它産生之初,就是為了讓大家有知情權,這是社會運轉的基本,我覺得這個專業是不可能消失的。

現在有些高報機構對于選專業的引導性過強,比如非常建議大家選工科類的熱門以及新工科,例如柔性電子學,微電子光電資訊等等。導緻現在很多高分段的考生都卷進了這幾個專業裡。

而其他理學類的專業,像地理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報考人數銳減,但理學是國家科研實力的基石,有太多的統一指導,就容易造成這樣的結果。

我覺得應該把高報師的責任,限定在解釋架構性的報考規則上,對院校和專業客觀評述就行,個人主觀傾向減弱一些,讓家長們用腳投票,因為每年各院校各專業招生人數相對固定的,捧高踩低某些院校或專業隻會導緻内卷,存量博弈而已,這就是典型人為制造焦慮。

“高報是一項複雜系統的工程”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子夏老師幾乎每天都要直播,平均每場有上千人觀看‍

@子夏老師,福建廈門,從事高報兩年

其實高報相當于将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前置了。經常有家長找到我說,希望孩子選個好專業,分數一分都不要浪費,每一分都能用上。他們在選專業上,是非常認真和計較的。

外界可能認為,高報師就是根據成績推薦合适的學校和專業,不是那麼簡單了。

我覺得填報志願有點像找對象,結婚是目的,有感情才是基礎,是以我在給孩子建議的時候,也會看孩子和專業之間的比對度,因為這決定了TA進入大學之後,到底能投入多少。

具體來說,我們在前期溝通的時候,就會了解考生的興趣是什麼,此外還會讓TA做性格測試,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看看大概能夠比對哪些職業,比如有一個孩子很外向,屬于社交型的,就比較适合教育類等一些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測出來性格比較嚴謹,我們就會推薦會計、金融這一類。

之前有一個家長跟我說,他的孩子是個男生,不愛說話,不愛社交,就想安安靜靜做自己的工作,我就建議讀機械類、電子類的專業。這些資訊都會提前被整理好歸檔,等分數出來之後再結合成績來看。

因為我們有這麼多年工作經驗,知道同一個行業,能做到頂尖的永遠是極少數人,更大程度上是因為TA适合,以及感興趣,這樣才能有動力,有成就感,形成正向循環。

而且我們的資訊庫也是一直在更新,每一年我們都會去不同的高校,了解不同專業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就業情況,比如什麼專業,畢業後找到哪些工作,薪資水準是多少,工作環境怎麼樣......這些資料和資訊都會統計出來,給家長提供參考。是以高報是一個非常複雜、系統的工程。

現在家長最大的需求和焦慮是,迫切希望得知一些真實準确的資訊。

因為有太多專業都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前兩天有個家長跟我們連麥的時候,說孩子想去學制藥或者藥學,問我們意見,這兩個專業看上去都帶“藥”,但其實學習内容和就業方向是不同的。

還有個家長的孩子想報醫學影像,但是目标院校裡隻有“醫學影像技術”這個專業,他就誤認為畢業出來後是可以考執業醫師的,其實不行,醫學影像學才可以考執業醫師。細微的差别可能導緻他們未來走上截然不同的路。

此外,家長來咨詢的一個底層心理是尋求确定感,如果目标明确,就希望得到我們的專業認同,讓他更安心。不過更多時候,他們是困惑的,會一直提問。你能從他們的神情上看出來,我們填補了他很大的認知空白。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機構要求學生填寫的志願表‍‍‍‍‍‍‍‍‍‍

有時候,由于家長對專業不了解,也常常希望孩子選的專業能繼承家庭事業。

比如有一個家長來咨詢,說自己是軍人,孩子的爺爺也是軍人,他們希望女兒在選專業的時候也能選軍校,或者去當老師,希望孩子未來也能相對穩定。

一般來說,當孩子分數低,選擇少的時候,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分歧相對比較少。如果孩子分數高,加上家庭條件比較好,那大機率會有些沖突。

這個孩子就有些理想主義,她不想讀軍校,想去蘇州大學讀“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雖然在這所大學,這個專業算比較強勢,但其實“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就業方向是輕工業為主的,整體來說,在國内的發展行情不是很好。

這一類家長一般比較在意孩子未來的工作環境、壓力大不大等等,但是對于孩子真正的職業發展,志趣所在,了解很少。

還有些家長提出的需求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也會給一些建議。

我記得有一個家長來咨詢,自稱在工廠一線當生産勞工,一輩子都這樣這麼過來的。他不希望孩子畢業後跟他一樣去工廠工作,而是能掌握一項技能,畢業後自己做點小生意,去創業當老闆。

根據他的要求,我推薦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一類,雖然比較适合自由職業,但其實專業壁壘很低。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紀錄片《出路》拍攝了不同階層孩子的命運

左:甘肅女孩馬百娟在做完農活後讀書

右:北京女孩袁晗寒辍學後在父母資助下,遊曆歐洲

更多時候,高報不得不考慮一些現實的因素。

如果家庭條件好,分數高,那天高任鳥飛,國内985大學就那麼多,都可以去試一試。

但是如果分數比較低,未來也考慮可能回到老家工作,我們一般情況下都不建議考生報省外的學校。因為首先,分數低的話,很難選到比省内更好的學校。比如福建省,省外大學在福建的計劃招生人數有時就一兩個。很容易滑檔。

這就面臨一個問題,如果這個學校本身不是很好,專業也不是很好,未來畢業留在外省就業很難,你回到福建省,很多當地公司可能都沒聽說過這個學校,就業也會困難。都是很現實的。

不過現在已經不像前幾年,隻有少部分人重視大學學曆,對很多中低分段的考生來說,學費低,好就業的現實考量更多。

之前有一個媽媽來咨詢,說分數比較低,考生是個女孩子,基本上隻能上民辦大學大學,但是這些學校學費一般很貴,一年要3萬多到4萬左右,對他們來說,成本太高了。最後他們選擇了一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口腔醫學,未來不管是去醫院還是私立門診,會比較好就業。

聯考過後,他們3小時進帳上億

▲電影《墊底辣妹》劇照‍‍‍‍‍‍‍‍‍‍‍‍

‍‍‍‍‍‍‍‍‍‍其實我覺得作為高報師,應該向家長提供的是資訊資料的整合,不太适合輸出太多我們的觀點,改變家長選擇的方向,讓他們按我們的想法來,而是應該幫他們選擇最合适他們的一個方向。

此外,我們也沒權利去對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做蓋棺定論,任何專業和行業都會有更新疊代,這不代表它就完全被淘汰了。我們應該更辯證理性地看待一個專業和行業,包括高報這個行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