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才共育,産業共榮:廣工大“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啟航

作者:佛山新聞

6月27日,廣東工業大學“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在佛山西站深科創智谷正式啟動。此次活動集結了首發團約200名師生,圍繞“三高四新”現代産業和校地合作發展成果,深入瀚藍綠電、一汽大衆-佛山分公司、廣工大數控裝備研究院等企業及嶺南金融博物館、千燈湖創投特色小鎮等地,實地領略南海産業、科技、藝術、文化的魅力。

人才共育,産業共榮:廣工大“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啟航

200名廣工大師生通過廣東城際鐵路來到南海。

領略産業魅力,校地交流開啟新篇章

廣東工業大學“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是南海區與學校構築校地合作新生态、開啟人才共育新篇章的重要舉措。

今年年初,南海區政府與廣東工業大學簽訂了佛山廣工大研究院三期建設合作協定,攜手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這一舉措不僅将廣東工業大學的科研資源、人才資源有效對接服務南海,為學校師生提供了産教融合的應用場景,更為南海企業嫁接了科研資源,有力推動了南海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5月31日,南海區與廣東工業大學舉辦了全面深化戰略合作交流會暨重點項目簽約活動,雙方就全方位合作的可能性進行了深入探讨。随後,一系列合作成果頻頻湧現,不僅彰顯了雙方合作的巨大潛力,也為校地合作樹立了新的标杆。

“這充分說明,南海與廣工大的合作是卓有成效的,南海傍廣工大這個‘大款’也傍對了。”南海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徐永強在會上向廣工大師生介紹了南海的區位、産業、科技和人文等優勢,“希望大家此次南海行能夠充分認識南海、了解南海,當然也更希望大家能夠留在南海。”

人才共育,産業共榮:廣工大“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啟航

徐永強将廣東工業大學到南海區的直通車票贈送給陳卓武,标志着廣東工業大學“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正式啟動。/李德文攝

啟動儀式結束後,“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首發團圍繞南海的“三高四新”現代産業和校地合作發展成果,深入南海企業、科創平台,進行了一場别開生面的實踐之旅。

在瀚藍綠電,師生們了解到了完整生态環境服務産業鍊領域的先進技術,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優化提升資源再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廣工大數控裝備研究院的參觀,則讓大家深入了解了科技成果轉化、初創科技企業培育發展及半導體産業生态概況,領略了先進裝備制造産業的魅力和挑戰;在一汽大衆-佛山分公司,師生們實地感受了汽車制造的先進工藝和高品質新能源樣闆基地的魅力。此外,師生們還參觀了南海的城市名片——千燈湖、金融博物館、創投小鎮和高校成果轉化中心,全方位探尋感受“水上南海”的獨特魅力和廣東金融高新區的發展。

人才共育,産業共榮:廣工大“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啟航

廣工大師生參觀瀚藍綠電固廢處理 (佛山) 有限公司。

廣佛交通再更新,校地融合走上新台階

随着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鐵路開通,佛山、廣州、肇慶、東莞、惠州城際“四線”貫通,廣佛交通再次迎來更新。這一重要交通節點的打通,将廣州大學城到南海工業重鎮獅山的車程縮短至20分鐘。廣州大學城的智力資源可通過廣東城際鐵路與南海産業資源有機關聯起來,加速了廣工大與南海在技術供給、人才流動、科技成果等要素的流動,使廣工大與南海在校地融合、産教融合、資源融彙上邁上了新台階。

人才共育,産業共榮:廣工大“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啟航

從區域發展的眼光來看,城際鐵路的通車,打通了南海與廣州、東莞的科創通道,建構了更加開放的科技創新環境,也讓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更加深度融合。

“我們作為省屬工科院校的長子,重點學科方向與南海區産業結構高度比對,在學科鍊、創新鍊、産業鍊上深度融合,雙方有着緊密的合作基礎。”廣東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陳卓武表示,學校将繼續深化和加強與南海區政府的戰略合作,充分将學校所長與南海産業所需相結合,積極對接優質企事業機關用人需求,組織學生赴南海參與實習實踐,促進産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

此次活動是南海與廣工大全面深化戰略合作的起點,接下來在廣東城際鐵路的串聯下,雙方将在城産人文多領域開展更加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校地合作新标杆。

人才共育,産業共榮:廣工大“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啟航

廣工大師生在一汽大衆佛山分公司參觀。

廣工大研究院院長楊海東也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繼續做好南海區與學校的“合作交流橋梁”這一角色,以“萬名師生南海實踐計劃”開展為契機,推動更多廣勞工才集聚南海、服務南海。

“我是三水人,近年來親眼見證了南海産業的更新轉型,尤其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顯著進步。”廣東工業大學光電資訊工程研究所學生甘世文在參觀企業後告訴記者,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半導體領域,與南海目前重點發展的産業領域高度契合。他表示,希望未來能留在佛山這片充滿活力和機遇的土地上,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家鄉的産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視訊加載中...

文、圖、視訊/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黃轶彤 通訊員李婧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