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金橋:帶着數字人“小初”作報告

作者:長江網
王金橋:帶着數字人“小初”作報告

長江網記者萬淩 通訊員張珊妮 李一帆

城市觀察團:去年的ChatGPT,今年的Sora一經釋出就引發熱議,也掀起了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潮流。想問問小初,你覺得你和他們有哪些關聯和不同?

數字人“小初”:這兩位小夥伴的橫空出世驚豔了很多人,也包括我。ChatGPT是人工智能聊天機器,Sora是視訊生成模型,說到相同點,我們都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我們的目标也一緻,都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便捷。不同的是,我是既可以聊天,也可以生成視訊,集合了兩位小夥伴的優點,還可以支援3D了解、信号分析等全面的問答任務。今年我還會進一步更新,成長為3.0,到時候再和你詳細說說。

王金橋:帶着數字人“小初”作報告

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金橋介紹紫東太初大模型。長江網記者彭年 攝

這一問一答發生在6月27日舉辦的“加快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主題報告會之“武漢新城·世界光谷”專場報告會上。當時,負責現場示範的是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簡稱武智院)院長王金橋,他是唯一帶着數字人作報告的嘉賓。

王金橋:帶着數字人“小初”作報告

城市觀察團成員薛紫杉向數字人“小初”提問。長江網記者彭年 攝

“小初”是紫東太初大模型孕育的一款數字人。王金橋介紹,紫東太初大模型從2008年的圖文音單獨攻關,到多模态聯合攻關,不斷突破技術壁壘,完成了從1.0到2.0版本的疊代更新,在語音、圖像和文本三模态的基礎上,增加視訊、信号、3D點雲等模态。

繼開發“紫東太初”多模态大模型2.0版和紫東太初人工智能開放服務平台,武智院又釋出了《多模态基礎大模型技術白皮書》以及“江城太素”“江城洛神”“百變悟空”等人工智能應用産品。“未來,人人都是内容創作者,人工智能将賦能千行百業。”王金橋說。

本月,由武智院和華工科技聯合開發的智能焊縫引導與識别檢測系統入圍武漢市首批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轉型更新典型案例。王金橋說,智能焊縫引導與識别檢測系統以“紫東太初”多模态大模型為智能底座,幾秒鐘就完成焊材資料的采集工作,并以每分鐘10米的速度将一道不規則的不鏽鋼焊縫“縫合”完畢。

“紫東太初大模型的攻關曆程也是我們踐行科技自立自強使命的展現,這源于紫東太初的全棧國産化基礎軟硬體體系。在目前國際競争格局激烈的背景下,這為大陸人工智能産業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堅實基礎。”報告會上,王金橋說到這裡話語铿锵有力。

王金橋:帶着數字人“小初”作報告

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金橋在報告會上作宣講。長江網記者彭年 攝

回想2022年夏天,武智院在光谷生物城的臨時辦公點挂牌成立,初創團隊不足50人。經過兩年發展,武智院的辦公面積增加了7倍,研發團隊壯大至160人,組建多模态人工智能産業聯合體,吸收成員機關百餘家,引進和孵化人工智能初創企業10家。團隊負責人王金橋也是以榮膺“武漢楷模”稱号。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在國家、省市和東湖高新區的政策支援下,武智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将相繼轉化落地。

“光谷作為武漢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核心集聚區,積極搶抓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機遇,緻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光谷’。”王金橋認為,光谷已經初步建構了人工智能産業的完整鍊條,在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機器視覺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國内領先的核心技術和特色産品,而武智院有能力為光谷夯實數字經濟的算力底座。随着人工智能産業在光谷聚企成鍊,一個以武智院為圓心的大模型創新應用生态已然形成,一系列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也正從光谷走向全國。

(值班總編輯 陳志遠 值班主任 王沖 值班編輯 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