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嘀嗒出行IPO:四年五戰,價值縮水近一半|钛度車庫

作者:钛媒體APP
嘀嗒出行IPO:四年五戰,價值縮水近一半|钛度車庫

圖檔來源:嘀嗒出行官網

四年五次沖擊IPO,嘀嗒出行終于得償所願。

6月28日,嘀嗒出行在港股上市。截至發稿,嘀嗒出行的市值為53.87億港元(約為50.15億人民币)。

上市之前,嘀嗒出行先後經曆了5輪融資。招股書顯示,遞交招股書前,嘀嗒出行總股本約29.55億股,按最後一輪融資價格計算,嘀嗒出行估值約93億元。這也就意味着與上市前估值相比,上市後的嘀嗒出行價值縮水了近一半。

成立10年,多家明星機構加持

嘀嗒出行的前身為嘀嗒拼車,于2014年成立,是順風車行業最早的玩家之一。

2014年5月1日,嘀嗒拼車APP正式上線。2017年9月,嘀嗒拼車宣布進入計程車領域,成為一個囊括計程車、順風車的移動出行平台。随後,嘀嗒拼車進行了品牌更新,正式更名為嘀嗒出行。

嘀嗒出行的創始團隊共有五人,其中創始人宋中傑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随後在惠普任職長達12年時間。2006年,宋中傑加入谷歌中國,成為當時谷歌中國本地唯一的總監級商務高管。

也是在谷歌期間,宋中傑認識了另外三位重要的創業夥伴—— 時任谷歌中國進階管道經理的李金龍、時任谷歌中國項目拓展經理的朱敏和時任谷歌中國管道客戶經理的李躍軍。第五位創業夥伴則是宋中傑曾在百度任職的愛幫網老同僚段劍波。

招股書中顯示,宋中傑等五位聯合創始人通過5brothers Limited持有公司34.43%,為嘀嗒出行大股東。

在機構投資部分,陣容也頗為豪華——不乏IDG資本、高瓴、京東等身影。招股書顯示,蔚來資本持股為21.60%,IDG資本持股為10.23%,崇德投資旗下Eastnor Castle Limited持股為7.15%,易車持股為4.95%,高瓴資本旗下HH SPR-IV Holdings Limited持股4.14%,京東旗下Sumptuous持股4.14%,攜程持股2.86%,Trustbridge Partners V, L.P.持股1.47%。

引人關注的是,作為行業内公認的“出行教父”,截至目前,李斌已經收獲了易車、易鑫、蔚來三家上市公司,此次嘀嗒成功IPO,也意味着李斌收獲了第四家上市公司。

闖關成功,但業務藏憂

雖然順利IPO,然而,從近三年的财務資料來看,嘀嗒出行仍然存在隐憂。

一般來說,四輪出行歸為網約車、順風車及計程車三大類别。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屬于網約車範疇,而嘀嗒出行不擁有租賃車隊車輛,而是通過整合社會閑置的私人乘用車資源,為使用者提供順風車服務。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中國366個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順風車服務。

招股書中顯示,嘀嗒出行将其業務劃分為順風車平台服務、智能計程車服務、廣告及其他服務三大闆塊。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收入分别為7.81億元、5.69億元、8.15億元。其中,提供順風車平台服務的收入分别為6.95億元、5.15億元、7.74億元,收入占比從89%提高至95%。

與網約車相比,順風車是輕資産營運,不需要承擔繁重的資本投資和汽車持有成本,是以從嘀嗒出行的招股書中能夠看到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營收分别為7.81億元、5.69億元、8.15億元,上述三年淨利潤分别為17.31億元、-1.88億元、3億元,已經實作正向盈利。

不過,對順風車業務的過度依賴也是嘀嗒出行的增長前景被诟病的一個原因。

雖然順風車的業務營收占比進一步提升,但其盈利能力也在近三年中出現下滑的趨勢。招股書顯示,2021-2023年,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業務的毛利率分别為85.4%、79.5%、75.9%,三年内下滑接近10%

對此,嘀嗒出行解釋稱,順風車平台服務成本增加較快,由于加強了技術及基礎設施及安全措施,導緻營運及維修服務費增加,以及保險成本增加相對較快。

從整體的順風車業務來看,按搭乘次數計算,2019年嘀嗒出行占據了順風車市場66.5%的市場佔有率,是中國最大的順風車平台。但到了2023年,嘀嗒出行變成了中國第二大的順風車平台,占比僅有31%。換句話說,四年時間,嘀嗒出行的市場佔有率已經縮水一半以上。

下一個IPO會是誰?

嘀嗒出行IPO背後還有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就是今年以來出行平台的IPO熱潮。

2024年開年以來,包括嘀嗒出行在内的多家網約車平台都開始紮堆沖刺港股。

3月,背靠廣汽集團的如祺出行向港股IPO發起沖刺,并在近日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如祺出行作為廣汽集團旗下的出行平台,于2019年6月在廣州上線營運。其業務覆寫三部分:出行服務、技術服務以及生态服務。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出行服務的Robotaxi服務。

與嘀嗒出行類似,這并不是如祺出行第一次遞表,去年8月如祺出行便曾向港交所遞表。首次遞表的招股書失效後,今年3月25日如祺出行二次遞表,最終通過聆訊。

4月,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曹操出行則是首次沖刺IPO,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和廣發證券(香港)為其聯席保薦人。

翻看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的招股書,如祺出行2021年至2023年營收雖然穩步擴大,分别為10.13億元、13.68億元和21.61億元,但其歸母淨利潤在上述報告期内分别虧損6.85億元、6.27億元以及6.93億元。

曹操出行同樣面臨一樣的窘境。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分别實作營業收入71.5億元、76.3億元和106.7億元,但年度虧損分别為30億元、20億元、19.8億元,三年合計虧損約69.8億元。

另外,上汽集團旗下享道出行CEO倪立誠在去年底時也曾表示,享道出行将在2024年下半年籌備并啟動IPO計劃。

這一波IPO熱潮的背後,一方面是網約出行市場競争日趨激烈的現實;另一方面,虧損仍然是這些出行平台共同的難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家網約出行平台不約而同尋求資本市場的支援,通過IPO籌集資金,加速擴張步伐,也不難了解。

而下一個成功IPO上岸的出行平台會是誰,值得期待。(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韓敬娴,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