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闆橋鎮是個什麼“鎮”?

作者:青島資訊港

說來有趣,闆橋鎮這個名字,“重名率”很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地約有30個闆橋鎮。不過這回咱們要聊的,是個特别的存在。

今天,在山東半島膠萊平原南部、膠州灣的西北岸有一處闆橋鎮遺址,其建置于唐初,盛于北宋,大量錢币、瓷器等出土文物仿佛在訴說着那些遠去的故事。

闆橋鎮是個什麼“鎮”?

闆橋鎮繁華街區複原模型

與其他地方的闆橋鎮相比,青島的闆橋鎮有何不同?讓我們來一場“穿越之旅”,探尋闆橋鎮的前世今生。

一、何以為“鎮”

顧名思義,闆橋鎮大多因以石闆橋或木闆橋為地标而得名。現代意義的鎮,主要是指縣以下一級地方行政機關。在古代,“鎮”卻有着不同的地位與功能。

在唐代,鎮多是軍事要地。

公元623年,唐高祖決定在密州(治諸城)東部膠州灣北岸設立闆橋鎮。最初,闆橋鎮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對外用兵的軍港。唐代前期,北韓半島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彼此結怨、互相攻伐,新羅數度遣使入唐告急求援,唐王朝多次幹預無效,遂出兵北韓半島。後來,新羅統一了北韓半島,與唐王朝關系更加密切,闆橋鎮的商貿港口功能更為凸顯。

到了宋代,鎮要麼是有軍隊駐紮的戰略要地,要麼是人口相對稠密的富庶之地。宋《事物紀原·州郡方域·鎮》記載:“鎮,宋朝之制,地要不成州而當津會者,則為軍,以縣兼軍使;民聚不成縣而有稅課者,則為鎮或以官監之。”

在北宋前期,闆橋鎮就是長江以北的主要商貿港口。到了宋仁宗時期,萊州、登州(治蓬萊)兩港口因距遼國較近,被朝廷明令限制通商貿易,闆橋鎮由此一躍成為北方最大海港。

闆橋鎮是個什麼“鎮”?

北宋市舶司示意圖

宋哲宗時期,朝廷考慮到闆橋鎮自然地理條件的優越性和财政經濟地位的重要性,于公元1088年在此設立市舶司,相當于現在的海關。這是繼廣州、杭州、明州(今甯波)、泉州之後,全國第五大市舶司,也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同年,以“闆橋鎮為膠西縣,兼臨海軍使”。建市舶司的同時升縣設軍,奠定了闆橋鎮的重要地位,自此,闆橋鎮進入極盛時期。

二、重鎮繁華

估客骈集、千樯林立、貢艘浮雲、軸轳千裡……闆橋鎮的繁華,是有“畫面感”的。

“往來交易,買賣極為繁盛”——繁忙的商貿口岸。在衆口岸中,闆橋鎮距離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最近,與北韓半島、日本列島的貿易十分活躍,大食國(今阿拉伯地區)、印度洋沿海諸國、南亞諸國的商船也輾轉而至。同時,這裡也是南北貨物貿易的中轉站:“膠西當登、甯海之沖,百貨輻辏……時互市始通,北人尤重南貨,價增十倍……”

據有關統計,得益于海洋貿易,密州的商貿稅收額在1077年就居于京東路(大約為今山東省全部和江蘇省、安徽省、河南省的一部分)的17個州首位,約為登州的6.8倍、萊州的5.9倍、青州的1.8倍、徐州的2.3倍。闆橋鎮設立市舶司後,其進出口貨物的吞吐量遠多于杭、明二州市舶司口岸。

闆橋鎮是個什麼“鎮”?

闆橋鎮市舶司場景複原

“闆橋久為海舶孔道,朝臣與高麗往來由此”——熱絡的外交通道。唐時,新羅向唐遣使126次,唐向新羅遣使34次。在官方往來的推動下,新羅人僑居中國蔚然成風。當時,闆橋鎮、大珠山一帶有許多叫“新羅坊”“新羅村”的村落。

宋時,高麗共派遣宋使團57次,其中大多在闆橋鎮登陸。為接待高麗使臣,兼入宋留學生、留學僧、海商等,朝廷曾在闆橋鎮一帶建起幾處高麗亭館。

闆橋鎮是個什麼“鎮”?

高麗亭館場景複原

“凡所入目,命為篇名”——繁榮的文化走廊。唐、宋時期,一批批來自北韓半島、日本列島的留學生、僧侶經由闆橋鎮、大珠山等青島沿海口岸登陸,來到中國求學、求法。

比如,被北韓和南韓學術界奉為漢文學開山鼻祖的大學者崔緻遠,在闆橋鎮上岸入唐求學。他往來于闆橋鎮、大珠山港灣與新羅之間,寫下了《海邊春望》《杜鵑》等一系列詩作,在詩作自注中提到:“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為篇名……”日本高僧圓仁入唐求佛法,寫下與《大唐西域記》《馬可·波羅遊記》并稱為“東方三大遊記”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述了晚唐時楚州-海州-密州大珠山-闆橋鎮-登州海路的繁忙景象。

三、千年回響

由于泥沙淤塞、海岸外移、海禁政策等因素,明清時期,闆橋鎮作為北方重要海港的優勢逐漸消失。但即使物是人非,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人文核心卻未曾改變。

“飄然渡滄海,不畏風波危”——敢闖。在距離闆橋鎮遺址不足4公裡的三裡河遺址,出土了大量藍點馬鲛魚(鲅魚)魚骨,也就是說,早在新石器時代,膠州人就掌握了出海捕魚的技術。向外、向遠、向深藍,這種向往刻在膠州人的骨子裡,塑造了那個敢于冒險、勇于開拓,闖蕩于江海、相會于碼頭的闆橋鎮。

在闆橋鎮遺址,出土了30多噸宋代鐵錢巨塊和10多噸瓷器碎片,昔日的千帆競發、乘風破浪猶在眼前。

闆橋鎮是個什麼“鎮”?

闆橋鎮出土文物

“北風航海南風回,遠物來輸商賈樂”——重商。曆史上,廣州、杭州、明州市舶司都曾被彈劾,而闆橋鎮設立市舶司後,一直穩定發展,從沒有因管理不善等緣故發生時罷時複的情況。

即使北宋滅亡後,闆橋鎮依然占據着重要地位,作為金代膠西榷場所在地,這裡成為金與南宋海運貿易的主要港口和雙方互市的重要場所。重商守信、民風淳樸,讓闆橋鎮成為中外海商向往之地。

闆橋鎮是個什麼“鎮”?

闆橋鎮碼頭場景複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放。千年之前,闆橋鎮就頗有“國際範”。操着北方話、吳侬軟語、高麗話、日本語以及其他海外諸國語言的人們進出酒肆、勾欄、店肆、街巷之間。異域文化與當地文化互相融合,形成了闆橋鎮開放包容的精神氣質。

四、盛景新篇

歲月輪轉,鋼鐵巨輪早已取代木舸帆舟。今天的闆橋鎮遺址,身處上合示範區核心區,正在曆史倒影中煥發新機,繁華更盛。

更多連接配接。今日,這片土地聯通世界的方式疊代為“海陸空鐵”四港關聯。在陸上,32條中歐班列線路通達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23個、城市54個;在空中,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開通261條定期航線,通達146個國内國際航點;在海上,青島港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通42條海運航線,海鐵聯運箱量連年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一……東聯日韓、西接歐亞、北達蒙俄、南至東盟,這片土地與世界更緊密地連接配接在一起。

闆橋鎮是個什麼“鎮”?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

更多暢通。千年前的闆橋鎮有着良好的營商環境,今天的上合示範區在推進貿易便利化、暢通物流通道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做了更多探索創新。比如,改革探索88項制度創新成果,首創實施“上合銀關通”關稅保函、“上合碼”企業征信辨別等創新業務;提升上合經貿綜服平台功能,探索開展新型跨境易貨貿易等,讓“你來我往、互通有無”更加暢通。

闆橋鎮是個什麼“鎮”?

參加上合組織青年交流營的外國青年深度體驗中國文化

更多交心。曆經千年,這片土地仍是思想碰撞、文化生花之地。“上合之夏”、上合組織國家媒體智庫論壇、上合組織青年交流營等商旅文交流活動,推動上合組織國家間民心相通、互學互鑒。更多外國友人在這裡遇見中國、暢想未來,感受機遇無限。

“你問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闆橋鎮的“少海連樯”盛景從未遠去,更精彩的故事正在書寫……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高齊 責任編輯:張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