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作者:非正常曆史研究室

曾經的南斯拉夫有多強大呢?七十年代時期,就有四成家庭擁有小汽車,幾乎每兩個幾天就有一台電視機和電冰箱,且娛樂業和旅遊業極為發達。

兩千萬的人口,卻有年均出入境一千六百萬次的記錄,更别說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經有人均3200美元的個人所得,為當時美國的四分之一,遠遠高于一幫社會主義兄弟國家。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鐵托

而且當時的南斯拉夫還有一支雄師,武器也相當先進,素有“巴爾幹猛虎”之稱。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區域性的強國,卻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内解體,更讓南斯拉夫成為一個曆史名詞,令人唏噓。

當然,南斯拉夫解體其實從一開始就注定的,強人鐵托雖然帶着南斯拉夫走向了強大,卻也埋下分類的暗雷,加上美國在背後不斷推波助瀾,本來就内部不穩的南斯拉夫不解體才怪。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八十年代南斯拉夫街頭

可以說南斯拉夫的解體過程,對于世界各國都有重要的警示意義。

初期的南斯拉夫,就是美蘇眼裡的棋子

1945年11月29日,鐵托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鐵托本能的想要和蘇聯保持友好關系,依靠蘇聯的幫助進行戰後經濟重建,讓多災多難的巴爾幹半島人民過上好日子。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1946年的南斯拉夫街頭

但現在蘇聯的日子也不好過,想要恢複戰前的經濟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資金。

早些年,蘇聯工業得以高速發展,都是通過向西歐出口大量小麥等農産品擷取的,但現在西歐也是一片廢墟,也急需恢複經濟,因而蘇聯想到了美國,希望美蘇友好,從美國那裡獲得資金。

眼看美國提出馬歇爾計劃,蘇聯眼巴巴等着美國将其納入其中,隻是蘇聯人沒想到的是,二戰的本質就是美國利用德國來打殘英法和蘇聯的,最好讓他們同歸于盡,而自己則打殘日本,成為藍星上唯一的強國,然後利用霸主地位壟斷全球的市場。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馬歇爾計劃宣傳

是以美國會援助蘇聯嗎?撇開意識形态不談,美國從利益上考慮也不會援助蘇聯。

而之是以援助西歐,其實就是掐斷蘇聯與西歐的貿易往來,活活餓死蘇聯,另一方面,援助也不是免費的,被援助的國家隻能用援助的資金購買美國貨物,徹底淪為自己的市場,這就是美國援助的實質。

是以不管蘇聯怎麼示好,美國都不會援助蘇聯的。

隻是斯大林一開始沒想通,還想方設法和美國搞好關系,在地中海問題上不斷向英美妥協,甚至同意多瑙河國際化自由航行。

這關南斯拉夫什麼事呢?還真有,因為斯大林也想讓南斯拉夫妥協,讓南斯拉夫自己手上控制的裡雅斯特(位于意大利東北部)問題上讓步,甚至不和鐵托商量,将的裡雅斯特分為A區和B區,其中A區包括城市和港口,B區為郊區。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A區和B區

而南斯拉夫隻能得到B區,A區歸英美管轄。

這讓鐵托怎麼想?自己把蘇聯當大哥,蘇聯卻把自己當砝碼,隻要條件合适,直接賣給歐美,這引起鐵托的不滿,也是鐵托和蘇聯決裂的根本原因。

隻是南斯拉夫還不夠資格在談判桌上談判,隻能捏着鼻子,繼續維持和蘇聯關系。

随着1947年冷戰的開始,鐵托認為斯大林會鞏固和南斯拉夫的關系,但斯大林認為,既然和西方決裂了,地中海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沒法和西歐産生經濟聯系,南斯拉夫地位也沒那麼大了。

隻不過鐵托卻不滿自己的地位,想要聯合其他東歐國家建立一個聯邦大國,引起斯大林的不滿。

趁着南斯拉夫現在勢力弱小,斯大林狠狠敲打了一番鐵托,希望讓鐵托完全聽命于蘇聯,别看隻是簡簡單單的敲打,但實際上是把鐵托放在火上烤。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鐵托

如果鐵托屈服?那麼必然會損害南斯拉夫一些利益,也必然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一旦反對勢力做大,且比鐵托更加聽命于蘇聯,那麼鐵托随時可以抛棄。

為了保住自己位置,鐵托隻能和蘇聯徹底決裂。

和蘇聯決裂,隻能向美國示好

和蘇聯決裂後,鐵托隻能自己想辦法重建戰後經濟了,蘇聯沒了西歐,卻可以和一幫東歐國家形成貿易圈,但鐵托沒有,因為他被踢出去這個貿易圈了。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1953年,出訪英國

本來南斯拉夫也是采用斯大林模式發展經濟的,但如今因為農業集體化導緻糧食的産量下降,沒了糧食,又沒法發展工業,長期下去,連群眾最基本的糧食供給都無法滿足了。

沒有吃的,怎麼還重建?沒辦法,鐵托隻能找來美國,和美國緊急簽訂了一份軍事協定,這才換來了寶貴的援助,美國也樂意在巴爾幹半島上制衡蘇聯,爽快的給了援助,當然還可以通過經濟滲透南斯拉夫,這才是美國的根本目的。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南斯拉夫位置

但本質上這次援助,其實就是将貿易圈從原先的蘇聯-東歐換成了美國-西歐罷了,也是以,鐵托必須依賴美國。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美國援助的F86噴氣式戰鬥機

隻是長期依賴美國,必然會讓接觸美國的一些經濟官僚們權勢上升,搞不好最後會奪權,這也是美國一貫的手段,為了避免這些官僚做大,鐵托想了一個辦法,這就是采取社會所有制,它還有另外一個名稱:無主所有制,看名字就知道了,企業員工處于一個無組織無管理狀态。

此舉加強了地方自治的權力,雖然一些官僚還會獲得一些權柄,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他們。

而這個思路,也是鐵托加強各個加盟共和國權力之始。

壓制塞爾維亞,本質上維護自己地位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資金到了,還需要發揮重用,鐵托選擇的是發展農業,取消農業集體化,如此一來,退出農業集體化的小農們生産積極性得到了提高,讓糧食短缺問題得到了緩解。

而後利用農業來反哺工業,故意提高工業産品的價格,讓他們可以買到更多的糧食,相當于在農業上割肉。

為了保證政策的順利,鐵托又加強軍隊建設,建立一支強大的南斯拉夫軍隊,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經濟官僚們可能得叛亂,一方面就是壓制塞爾維亞。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1968年南斯拉夫的戰鬥機和女飛行員

為何壓制塞爾維亞呢?倒不是塞爾維亞人太多,而是當時的塞爾維亞和馬其頓都是南斯拉最為主要的糧食生産基地,既然靠糧食反哺工業,自然需要徹底控制塞爾維亞,隻有控制了這裡,才能保證經濟的穩定。

靠着鐵托不斷靠重金砸,南斯拉夫軍隊成為當時世界上排名第四的軍事力量,隻要控制軍隊,既可以防止蘇聯和北約,又可以穩定自身地位,也是鐵托可以長期執政的底氣。

鐵托埋雷:提高各個自治共和國的權力

巴爾幹半島一直有火藥桶之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裡文化多元,民族衆多,沖突也非常多。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文化多元,民族衆多,沖突也非常多

鐵托以強人姿态整合了巴爾幹半島,但境内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早已積怨頗深,塞爾維亞自認為人口多,想要主導話語權,而克羅地亞認為自己經濟發達,塞爾維亞一直吸血,不公平。

而鐵托一直貫徹彈壓塞爾維亞人的政策,選擇拆分塞爾維亞,在一北一南分别設立了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其中科索沃除了塞爾維亞人之外,還塞入阿爾巴尼亞人,至于伏伊伏丁則塞入匈牙利人,避免塞爾維亞人一家獨大。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一南一北,拆分塞爾維亞

除此之外,鐵托還強行劃分塞爾維亞這個民族,本來隻是一個民族,卻根據信仰和文化不同,将信仰穆斯林的稱之為波斯尼亞人,讓他們建立黑山共和國,講馬其頓語的分為馬其頓族,建立馬其頓共和國等等,人為降低塞爾維亞人的人口占比。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南斯拉夫民族分布

而後提高這些自治共和國的權力,南斯拉夫作為整體,隻保留國防、外交、司法和内政等必要的權力,地方權柄過大,顯然要出問題的,比如“薩格勒布之春”,聽名字就知道,和“布拉格之春”是一樣的。

而在六七十年代,歐美一直在東歐搞事情,這股風潮也傳到了南斯拉夫。

1967年,一部分克羅地亞人宣稱克羅地亞人應使用自己的語言,随後一股獨立風潮開始湧動。

到了1971年,這股風潮終于爆發,一些人聲稱克羅地亞應該獨立,然後加入聯合國,這就是“薩格勒布之春”。

顯然這是要分裂南斯拉夫,鐵托立馬派大軍平叛,這才平息了風潮。

這件事顯然是給鐵托提了一個醒,就是得收攏地方權力了。

但鐵托卻不以為意,反而在1974年,再次提高各個自治共和國的權力,甚至允許地方自建軍隊,這就是邊防軍。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表面看是鐵托的“糊塗”,但本質上還彈壓塞爾維亞人

表面看是鐵托的“糊塗”,但本質上還彈壓塞爾維亞人,畢竟南斯拉夫軍隊又有大量的塞爾維亞人,彈壓非塞族還可以,讓他們去彈壓本族人,搞不好會嘩變,這才讓鐵托有了設立邊防軍的想法,當然名義上是防禦外來幹涉。

隻是這種方式無異于埋雷,畢竟一個正常的國家,不會過分強化軍方的勢力,而且這個勢力還分散給各個自治共和國,這就要了老命。

這麼一來,地方不可避免的做大,最終埋了一個分裂的大雷。

鐵托是“糊塗”嗎?并不是,他的所作所為純粹是自保罷了,其實就是變相削弱南斯拉夫這支正規軍的實力。

也直接導緻了魔幻的結果:克羅地亞叛亂,不僅毫發未損,甚至還擴充了掌握軍隊的權力。

如此一來,雖然各個自治共和國有了軍隊,但都沒有絕對的優勢,隻能讨好比他們強勢的鐵托,這樣才能避免權力被剝奪或者獲得更多利益,鐵托就可以穩坐釣魚台,這就是鐵托的初衷。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沒有人可以長期執政

隻是這樣制衡的前提就是鐵托可以長期執政,但可能嗎?顯然不可能,人總要死的,一旦鐵托之後沒有強力的人上台,各個自治共和國必然要搞事。

說實話鐵托看到這個隐患嗎?肯定看到,但他沒辦法,首先他要穩固自己地位,其次,利益發下去了,收回了是非常難的,更何況這個權力實在太大了,貿然收回,萬一地方集體叛變,他沒辦法鎮壓。

是以隻能一意孤行,哪怕自毀長城,但為了自己穩定,也必須這麼做。

美國的推波助瀾,南斯拉夫解體成為定局

1980年5月4日,鐵托去世,伴随着他的去世,世界局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鐵托葬禮,全球128個國家208個代表團前來參加

六七十年代,蘇聯在冷戰裡占據上風,但在八十年代,形勢陡轉急下,蘇聯進入守勢了。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鐵托死後,南斯拉夫形勢急轉直下

原本南斯拉夫左右逢源,靠聯美抗蘇,大搞平衡外交,現在蘇聯勢弱,隻能支援蘇聯來抑制美國的威脅,雖然南斯拉夫一度在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時期有了短暫的恢複期。

但鐵托卻搞了一個“不結盟運動”,不僅美國不喜歡,就連蘇聯也讨厭,畢竟不結盟運動成為蘇聯向非洲、西亞擴張的一個阻礙。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不結盟運動

況且此時的南斯拉夫在蘇聯眼裡沒有多大的利用價值,沒法成為自己和西方世界談判的大籌碼,是以蘇聯對南斯拉夫有一股愛搭不搭的心思。

而南斯拉夫看到蘇聯先後派兵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如此粗魯對待盟友和交好的國家,讓南斯拉夫對雙方的安全同盟關系保持擔憂。

如此一來,曾經左右逢源兩頭通吃的手段不靈了。

至于美國?如今東歐和西歐的力量對比已經失衡了,美國也沒必要拉攏南斯拉夫對抗蘇聯,況且南斯拉夫看上去就是一個小号的蘇聯,自然成為美國肢解的試驗對象了。

不過相比于美國,西歐顯然更想立即肢解南斯拉夫,畢竟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必然會威脅到法國和德國的地位,是以南斯拉夫必須解體。

說實話,美國本來還想将南斯拉夫當做制衡法德的支柱的,但法德居然讓步,甯願讓諸多小國加入北約,也要肢解南斯拉夫,這麼一來,美國還有什麼話說?直接安排,鼓動南斯拉夫内戰成為當時西方陣營裡共同的話題。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德國剛剛統一,就迫不及待想要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

其中最迫切的莫過于剛剛統一的德國了,其目的就是想在瓜分中東歐的餐桌上分得更多的利益。

至于此時的南斯拉夫,現在也自身難保了,因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南斯拉夫的經濟一年不如一年,嚴重的經濟危機又導緻了嚴重的政治危機。

而後塞爾維亞出身的米舍洛維奇又大力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最終導緻了1989年的塞爾維亞對阿爾巴尼亞人的清洗活動,加劇了聯盟内部的對立,這也成為南斯拉夫解體的導火索。

不僅如此,本來聯盟裡,經濟發達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需要交錢支援不發達的地區了,現在這筆錢暫暫時不交了,既然這筆錢可以不交,那麼其他錢是不是也可以不交,其他自治共和國紛紛截留關稅和聯邦稅,甚至互相設定經濟壁壘。

為了妥協,南斯拉夫又被迫實行多黨制,歐美一看,肢解南斯拉夫的時機已經成熟了,趁着南斯拉夫危機,又推波助瀾了一把,帶頭沖鋒的就是德國。

德國通過奧地利向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運輸了足以裝備十萬大軍的軍火,并在這兩個自治共和國設立情報機關,派遣軍事顧問協助他們的叛亂,為了擔心這兩地人使用不好先進武器,還派遣了雇傭兵協助。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克羅地亞戰争

當然這些不是免費的,克羅地亞獨立後,需要将亞得裡亞海中的布裡俄尼島租給德國七十年,并且将曾經的鐵托度假地萬卡島送給德國總理科爾一家使用。

而執行這個計劃的就是克羅地亞總統圖季曼,他原本是一名曆史老師,早在七十年代就圖謀分裂,被鐵托關了三年,出獄後被德國看重,最終奪取了克羅地亞最高權力。

1991年3月,南斯拉夫内戰爆發,此時距離鐵托的去世不過才十年時間,但曾經的南斯拉夫軍已經不是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的對手了,兩國得以徹底獨立。

1991年12月23日,德國第一個宣布承認這兩個國家,這就是《科爾宣言》,算是蘇聯解體前的一個開胃菜。

既然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獨立了,其他自治共和國也不甘示弱,紛紛宣布獨立。

1992年,繼蘇聯解體後,南斯拉夫正式解體為南聯盟(塞爾維亞人為主)、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北馬其頓和波黑。

南聯盟成為歐美的角力場

本來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但實際上解體後的南斯拉夫依舊處于内亂裡,畢竟歐美各有小心思。

其中德國想以克羅地亞為跳闆,将波斯尼亞族為主的波黑并入克羅地亞,法國則不願意德國一家獨大,畢竟他們合作是因為對抗蘇聯,現在蘇聯沒了,自然想要主導歐洲話語權。

至于英美,同樣不希望法德主導歐洲話語權,想要削弱法德,尤其是美國,雖然支援德國肢解南斯拉夫,但他的目的想要建立一個聽命于自己的巴爾幹聯邦,而不是便宜法德。

而此時的沙特也想趁人之危,想要在巴爾幹半島分一杯羹,因而南聯盟成為歐美的角力場,最終促成了波黑的内戰。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波黑成為大國角力場

其中德國和沙特分别扶持了克羅地亞族與波斯尼亞族之間的戰争,但在英美的攪動下,克羅地亞族、波斯尼亞族和不甘心的塞爾維亞族誰也奈何不了誰,都沒法取得優勢,最終由美國出面調停,獲得了波黑的主導權,而後簽署了《代頓協定》。

美國自認為《代頓協定》阻止了克羅地亞整個地吞并波黑,南聯盟應該感恩戴德,然後借機提出了讓科索沃獨立,并且讓北約進駐科索沃,相應的美國會幫助南聯盟合并波黑。

但讓科索沃獨立,無異于再次分裂南聯盟,并且還允許北約駐軍,這誰也不會同意,南聯盟的拒絕引起美國的不滿,那麼隻能再次肢解南聯盟了。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科索沃戰争

至此科索沃戰争爆發,南聯盟知道這是一場必輸的戰争,但還是硬着頭皮打下去。

2003年,科索沃戰争後,南聯盟被迫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簡稱塞黑共和國。

但肢解還在繼續,2006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又各自獨立,而科索沃也在2008年宣布獨立。至此曾經巴爾幹猛虎徹底碎了一地。

南斯拉夫的大崩潰:鐵托埋雷在先,美國推波助瀾在後,不解體才怪

巴爾幹猛虎碎了一地

南斯拉夫解體始于蘇聯之前,雖說強人鐵托一手締造了強盛無比的南斯拉夫,但出于平衡和維持本身地位的考慮,鐵托并沒有将南斯拉夫打造成如蘇聯一樣嚴密的聯邦體制,反而給各個加盟共和國極大的自主權。

至此埋下了一些分裂的苗頭,隻是權力送出去容易,收回來難,自鐵托之後,沒有一個威望足夠的人帶領南斯拉夫,各個加盟共和國離心力自然大增。

加上八十年代世界風雲激蕩,各個勢力都在巴爾幹半島角逐,尤其是美國的推波助瀾,連老大哥蘇聯都要倒了,南斯拉夫豈能獨善其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