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壽螺食用争議和隐憂,監管現空白

作者:深圳新聞網
福壽螺食用争議和隐憂,監管現空白

記者在重慶某市場買到的福壽螺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夏如初圖(另外署名者除外)

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能否如小龍蝦一樣端上餐桌尚存争議。

泛濫成災的福壽螺因攜帶的寄生蟲種類廣、數量多,食用不當或危及人體健康,近年來多地疾控部門和專家們也不斷呼籲,不建議食用福壽螺。

但受利益驅使,令不少人聞之色變的福壽螺已被一些商販悄悄“送上了”餐桌,去殼加工後冒充田螺肉銷售,讓人難以分辨。

澎湃新聞在《湃調查|暗訪福壽螺産業鍊(上):商販大量收購野捕福壽螺,冒充田螺銷售》一文中揭露,福壽螺因價格極為低廉,與田螺等常見淡水螺的價格相差數倍,被一些商販去殼加工成螺肉,流入市場。

福壽螺和田螺的生物特征差異明顯,但加入調料并經熟制等複雜工藝後,卻讓人難以分辨。有眼尖的消費者發現後進行投訴,但維權成功的情況很少。記者在随機購買的多款螺肉産品中,均發現福壽螺的蹤迹。而涉事店鋪均以第三方質檢“合格”,宣稱不是福壽螺,僅提出退貨退款,或自行送檢的處理結果。

福壽螺食用争議和隐憂,監管現空白

潼南區水磨村的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稻田裡有福壽螺卵。

目前大陸尚未禁止養殖、銷售和食用福壽螺。但近年來,随着大陸本土淡水螺的人工養殖産量下降,加上不少省份實施禁捕退捕政策,田螺市場缺口顯存。

受訪專家均向澎湃新聞指出,福壽螺絕不能簡單歸入田螺類處理。從不同受污水體中取得的福壽螺,除可能存在寄生蟲問題外,還有重金屬、新污染物等其他潛在風險,或将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有專家指出,近五年,福壽螺在長江流域一帶,處于“爆發狀态”。綜合考量農業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以及福壽螺生長的水質狀況等因素,現階段放開食用福壽螺“不妥”。有關部門要加強螺肉來源的審查、螺類原料種類的控制和監管。

能否食用存争議

外來入侵物種,一般具有“傳入、定殖、潛伏、擴散、爆發”這樣一個變化過程,時間可長可短。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員褚世海告訴澎湃新聞,早在十七八年前,他就在湖北英山發現并監測到福壽螺的蹤影,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蔓延擴散範圍。

但近五年,福壽螺在長江流域一帶,特别是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處于爆發狀态”,種群數量、侵入面積急劇增長和擴大。

華中農業大學水産學院、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威鋒、宋烨佳等人曾在《養殖與飼料》期刊上發文指出,福壽螺體内的纖維素酶和澱粉酶等消化酶,“是中國圓田螺的2倍左右”,還具有獨特的“鰓肺”呼吸系統,與田螺、石螺競争食物。

褚世海指出,福壽螺食性廣、食量大、繁殖快,适應性極強,有競争優勢,擠壓包括本土淡水螺在内的其他水生動物生存空間,可能會導緻本地水生物種種類和數量減少,甚至瀕危或滅絕,影響水生生物多樣性。

福壽螺食用争議和隐憂,監管現空白

岩汪湖鎮黃蘆山村裡的福壽螺加工廠,勞工們正在搬運福壽螺肉。

近年來,各地疾控部門呼籲,建議不要食用福壽螺,若要食用,務必煮熟煮透。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生态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飲江教授指出,從不同受污水體中取得的福壽螺,除可能存在寄生蟲問題外,還有重金屬、新污染物等其他潛在風險,或将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今年5月,長沙網紅餐廳笨蘿蔔承認使用福壽螺,引發熱議和關注。近期,有人因不戴手套清理福壽螺卵而感染寄生蟲的消息再次登上熱搜。

事實上,十多年以來,福壽螺曾引發過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據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2006年,北京蜀國演義酒樓兩家餐廳經營的涼拌螺肉中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造成食用者患廣州管圓線蟲病。該事件成為北京市的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共造成160例感染,全國多地一度叫停銷售福壽螺。

此外,2017年,一姑娘在蜜月時誤食了小吃攤上的福壽螺,導緻寄生蟲入侵腦部。此事經社交平台披露後,多家媒體進行了關注,并作了進一步科普,提示生食或半生食福壽螺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寄生蟲的風險,且不限于福壽螺這一個物種,部分淡水水産也可能存在。

澎湃新聞在社交平台檢索發現,越來越多的網友加入“曝光”行列,但維權成功的案例很少,大多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商家也多以退貨退款,作為和解的方式。

張飲江認為,綜合考量農業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以及福壽螺生長的水質狀況等因素,現階段放開食用福壽螺“不妥”。

冒充田螺銷售亟須遏制

接受澎湃新聞采訪的多位專家均指出,福壽螺和田螺屬于不同科屬,其作為外來入侵生物,嚴重影響本土生态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及生物多樣性,絕不能簡單歸入田螺類處理。

澎湃新聞記者調查期間,根據多位網友釋出的線索,澎湃新聞在抖音、淘寶、拼多多、小紅書平台上的旗艦店等店鋪,購買了“豆大亨”爆爽螺蛳醬、“抓貓的魚”麻辣味吮指螺肉、“辣岚格”牙簽田螺肉、“燈泡廠孫姐”螺蛳粉、“沅江市野食神食品有限公司”生産的臘肉螺肉醬,根據生物特性和經不願具名專家識别,在這些産品所用螺肉中,均發現與福壽螺高度相似的螺肉。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涉事店鋪回報該情況,并索要螺肉品種鑒定報告。但對方均表示無法提供,僅能提供第三方質檢報告,部分顯示“螺肉”等字樣。上述“豆大亨”螺蛳醬已銷售12萬餘件,官方客服給記者發送的檢測報告截圖上,沒有任何有關螺肉的字樣。客服反複強調,産品質檢合格,不信任可以自行送檢證明。

北京市中聞(長沙)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凱對此指出,質檢報告主要用于證明産品的安全性和衛生狀況,通常不包括産品品種的鑒定資訊。如果需要證明産品的具體品種,應進行專門的形态學鑒定或分子生物學檢測,并結合不同類型的報告全面證明産品的品種和安全性。作為食品生産廠家,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以及依據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标準和法規,有義務在配料表中清晰且明确标注出産品的具體品種。如果使用“螺肉”“螺蛳肉”等寬泛定義,不能充分反映食品的真實屬性,且“具體品種對消費者有重要資訊價值”,那麼有必要進行更詳細的标注。

劉凱稱,對于生産經營的食品标簽、說明書不符合相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産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并可以沒收用于違法生産經營的工具、裝置、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産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産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同樣強調,食品生産廠家要明确标注原材料細分。其稱,如果商家實際提供的是福壽螺,卻使用“螺肉”“螺蛳肉”“田螺肉”等表述欺騙或誤導消費者,那麼商家的行為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還可能構成消費欺詐。

對于澎湃新聞調查發現的冒充亂象,褚世海指出,在目前廣泛宣傳福壽螺危害性的情況下,福壽螺的市場價值極低,絕大多數消費者不會主動選擇福壽螺,基本都是被動接受,是以更要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加強水産品源頭的監管和打擊力度,遏制福壽螺冒充田螺情況的發生。

張飲江也表示,市面上的螺肉産品琳琅滿目,經過複雜的加工工藝後,消費者很難直接從螺肉形态上進行判斷,是以要進一步提高對螺肉來源的審查,加強螺類原料種類控制和監管。

他建議,未來的工作重點應建立健全福壽螺防控與監管機制。加強農業農村、水務環保、市場監督、食品衛生、衛健委等跨部門協作,強化聯防聯控和聯合治理措施,實作對福壽螺的全面監管。繼續加強科普教育的力度。通過教育活動,提高群眾對福壽螺危害的認識,增強對食品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普及如何識别福壽螺與常見田螺之間特征的知識,幫助消費者準确區分,避免誤食可能受到污染的福壽螺,確定飲食健康和安全。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金武指出,目前,福壽螺的防控是一個世界難題,缺乏隻針對福壽螺不危害其他生物種的高效安全措施。未來,如果能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通過食品加工工藝,改善福壽螺肉口感,将其資源化利用,或将變廢為寶。

田螺養殖之困

福壽螺泛濫成災的同時,大陸本土淡水螺的人工養殖也面臨諸多難點。

淡水螺,為生活在淡水中腹足類的總稱,其隸屬于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大陸本土常見品種包括環棱螺、田螺、中國圓田螺等。常栖息于湖泊、池塘、水田和緩流的河溪底泥中,采用濾食或刮食的方式攝取食物。

除了野外水域,目前人工養殖的主要模式有池塘主養、魚蝦混養、稻田套養等模式。

根據曆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統計顯示,自2012年始,全國淡水螺養殖産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6年以後下降明顯。2016年,全國淡水螺的養殖産量111879噸。2017年,98894噸。2022年,下降到94681噸。

2024年3月,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發文指出,目前,淡水螺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優質螺種螺苗仍難以保障,2023年以前大陸還沒有國家審定的淡水螺新品種;二是淡水螺養殖技術不成熟,淡水螺養成規格小、畝産低、周期長。

前述李威鋒、宋烨佳等人刊發的論文中指出,季節性變化、成本與收益的評估、螺種的來源等因素,已成為田螺、中國圓田螺等淡水螺養殖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金武是環棱螺“蠡湖1号”的研發團隊負責人。該品種于2023年通過國家水産新品種審定,已在全國多地推廣示範。

他告訴澎湃新聞,與福壽螺外形相似的中華圓田螺,受氣候變化,化肥、農藥使用等因素綜合影響,野外資源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資源出現波動。

大多數人對田螺最基本的生物學特點、生活史、生長規律、營養與病害、天敵防控等諸多方面和魚蝦蟹等經濟品種的研究仍顯不足,加上養殖田螺需要投入土地、人口、飼料等成本,客觀上限制了田螺養殖産業的進一步提高。

福壽螺食用争議和隐憂,監管現空白

河邊密集的福壽螺卵。

同時,圓田螺的銷售流通範圍比環棱螺要小很多,多數來自周邊區域或周邊省份,較難長距離運輸,其流通加工銷售也局限在一些具有吃田螺習俗地區。加上目前不少省份已全面禁止捕撈天然螺類,市場缺口較大。

水稻是受福壽螺危害的作物,一旦管理不當會造成10%至90%的減産。稻螺套養,經濟效應高,但也容易給福壽螺提供生長場所。

重慶市潼南區古溪鎮水磨村,水資源豐富且優良。2019年,當地成立潼南區潔螺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創新推出“稻-螺-魚”生态種養模式,放養中華圓田螺、環棱螺,水産養殖達476畝,發展至今,年産淡水螺83餘噸,曾被媒體多次報道。

記者走訪當地時,天氣炎熱,一些稻田水位尚淺,能夠清楚看到田螺的身影,數量不算多。部分稻田已有些發幹,空的田螺殼散嵌在泥濘的土地裡。水稻稈上,還挂着一串串福壽螺的粉色卵莢。合作社員工稱,天熱,田螺死了好多,近期都不賣了。

【科普】

福壽螺,隸屬于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屬,亦被稱為蘋果螺、大瓶螺等,原産于南美洲普拉塔流域、亞馬孫流域。20世紀80年代初作為食用螺被引入中國,後因其口感不佳、攜帶緻命寄生蟲等原因被棄養。憑借繁殖速度快、食性雜、可适應溫度範圍廣、具有較強的水污染耐受性等特點,福壽螺迅速擴散到江河、湖泊、稻田等水域環境,泛濫成災。

每年4月至6月,是福壽螺産卵、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齡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時期。褚世海介紹,一枚雌螺受精一次,就可以連續排卵多次,每次産卵幾百粒,乃至1000粒以上。一年内通常可産卵約1萬粒,且孵化率在90%以上。

200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将福壽螺列為世界100種惡性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種淡水螺。

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将福壽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國的16種外來物種的“黑名單”。

2013年,大陸農業部将其列入大陸首批《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2022年12月20日,農業農村部會同多部門組織制定的《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釋出,福壽螺再被列入其中。相關負責人曾介紹,這些入侵物種遴選依據,主要從危害程度重、擴散蔓延快、防控治理難和危害形式多樣這四方面綜合考慮。

其中,“危害形式多樣”指的是除威脅農林牧漁業生産和生物多樣性外,“本身含有毒素、或者通過叮咬等途徑對人畜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福壽螺是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攜帶的寄生蟲數量可達3000至6000條,包括卷棘口吸蟲等。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莫過于“廣州管圓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又稱鼠肺線蟲,其幼蟲可寄生在人類的腦部中樞神經系統,繼續産卵繁殖。最短潛伏期是1天,最長可達35天。感染者會出現頭痛、發熱等症狀,嚴重時會失明、癱瘓、癡呆,甚至是死亡。

福壽螺産下的粉色卵莢,含有一種名為PcPV2的蛋白質神經毒素,可能會刺激接觸者的皮膚或眼睛,引起皮疹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