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月球背面“挖土”和正面“挖土”有何不同?

作者:今瓜州

今天(6月28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國家航天局向中國科學院移交了嫦娥六号樣品容器,交接了樣品證書。經初步測量,嫦娥六号任務采集月球樣品1935.3克,在樣品安全運輸至月球樣品實驗室後,地面應用系統的科研人員将按計劃開展月球樣品的存儲和處理,啟動科研工作。

這标志着嫦娥六号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此前人類對月球進行了十次采樣傳回,但都是在正面。此次嫦娥六号選擇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采樣的原因是什麼?從月球背面“挖土”和在月球正面“挖土”有何不同?6月27日,嫦娥六号任務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春來在國新辦釋出會上,對此問題和諸多細節進行了解讀。

嫦娥六号任務總設計師胡浩也對此作出解釋,采樣過程中感覺月球背面與正面的月壤不太一樣,正面的月壤比較細膩、松散,背面的狀态似乎不太一樣。“是以我們有更高的期待,希望科學家們有新的發現。”他說。

揭秘!月球背面“挖土”和正面“挖土”有何不同?

嫦娥六号傳回器準确着陸 實作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傳回

揭秘1:這次月背采樣任務遇到了哪些挑戰和困難?

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号傳回器準确着陸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作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傳回。

胡浩表示,嫦娥六号任務和嫦娥五号任務一樣,目标是兩公斤月壤,“我們容器就設計到這麼大,再多也裝不下”。談到這次月背采樣任務遇到的挑戰和困難,胡浩指出,為了完成好這次任務,在嫦娥五号備份件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更換,保證上天産品的可靠性。

他介紹,航天是大系統,天上、地面要協同工作才能完成任務。地面裝置的品質也影響着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很多裝置是嫦娥一号的時候已經生産了,是以嫦娥六号執行任務之前,把上天産品和地面産品的品質和可靠性的工作又深入梳理,使整個系統能夠更健全、更健康、更可靠。

胡浩表示,要在月球背面着陸采樣,就要增加很多相适應的變化以及适應月背條件的一些改變。月背不能直接通信,要增加中繼星,探測器就要适應中繼星的要求,這也帶來了很多挑戰。技術狀态的變化帶來的這些挑戰性是工作當中十分重視的,經過了充分驗證和充分準備,來保障這些改變的狀态能夠适應月球環境要求,能夠适應整個系統要求。

“再一個挑戰是國際搭載,我們向國際上承諾拿出來着陸器10公斤、軌道器10公斤的重量餘量,開展國際搭載,我們踐行了諾言”。胡浩介紹,嫦娥六号國際搭載開展得不錯,國際搭載的項目也都是研制項目,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要和團隊融合,共同完成任務,挑戰性很強。語言不同、工作習慣不同、研制程式的标準不一樣,都要在這一年當中磨合,還要開展大量試驗。事實證明嫦娥六号團隊圓滿完成了任務,也為後續完成更複雜的任務積累了經驗。

揭秘!月球背面“挖土”和正面“挖土”有何不同?

嫦娥六号探測器發射

揭秘2:從月球背面“挖土”和在月球正面“挖土”有何不同?

此前人類對月球進行了十次采樣傳回,但都是在正面。這次嫦娥六号選擇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采樣的原因是什麼?李春來解釋道,這次嫦娥六号選擇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着陸,主要是基于科學技術的綜合考慮。

技術方面,在月球背面無法直接跟地球通信,在月球背面采樣和着陸就必須克服這個障礙,必須要發射中繼星才能在月球背面進行采樣和着陸。這對深空通信技術是一個重要的驗證和提升。另外一方面技術上要克服的是,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要比正面複雜得多。

“是以在這樣的地方成功着陸、采集樣品要克服很多困難。但也有助于提升月球探測任務的技術水準,為未來在複雜的探測任務條件下開展工作奠定基礎。”李春來說。

據介紹,在科學研究方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是現在發現的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研究這裡的地質構成、物質組成、演化曆史,有助于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質演化曆史。迄今為止,人類采集的十多份月球樣品,包括嫦娥五号樣品,都是在月球正面采到的,嫦娥六号首次實作月球背面樣品采集,有望為研究月球的二分性,完整了解月球的曆史提供機會。南極-艾特肯盆地采集的樣品還有可能采集到月球深部甚至月幔的樣品,将為研究月球内部物質成份提供寶貴資料。

是以,選擇在背面着陸采樣,能夠實作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也推動月球探測技術的進步,展現出嫦娥六号任務的多重意義。

李春來說,從月球背面,尤其是我們選擇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采集樣品,在礦物化學成分上可能與正面樣品有非常大的差别,不久就會見分曉。研究這些樣品有助于揭示月球背面特有的地質構造和物質成份的差異,更全面的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曆史。

也就是說,以往采集的樣品,我們隻認識到半個月球。嫦娥六号采樣點位于巨大的撞擊盆地裡,它受到早期撞擊事件的抛射,很可能可以挖掘到深部物質,深部物質是非常珍貴的,也是很難有機會獲得的,這為我們了解月球内部結構和物質成份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南極-艾特肯盆地是一個巨大的撞擊坑,可以為早期的撞擊曆史,甚至地球的早期撞擊過程研究提供機會,有助于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演化曆史和判斷曆史,推動比較行星學的研究。

揭秘!月球背面“挖土”和正面“挖土”有何不同?

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務有關情況舉行釋出會

揭秘3:嫦娥六号任務又創造了哪些世界航天紀錄?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表示,嫦娥六号任務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技術水準最高的月球探測任務,實作了“三大技術突破”和“一項世界第一”。

卞志剛回顧了嫦娥六号任務從3月20日鵲橋二号中繼星發射到嫦娥六号傳回地球的53天曆程。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号傳回器攜帶人類首份月球背面樣品,精準着陸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卞志剛表示,這是一次探索之旅、創新之旅、合作之旅。

此次嫦娥六号選擇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東北部阿波羅撞擊坑邊緣,這是月球上已知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擊坑,科學家将對從此處鑽取和表取的月球樣品開展研究。由于月球背面的地質結構、物質組成以及宇宙早期環境充滿神秘,有望發現更多太陽系和月球演變等重大科學奧秘。

同時,嫦娥六号任務也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技術水準最高的月球探測任務,實作了“三大技術突破”和“一項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月背智能采樣技術、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作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動采樣傳回,再次創造了中國航天的世界紀錄。同時,月面展示國旗所用的“玄武岩纖維”新材料、智能移動相機等新技術,也可廣泛應用于國計民生領域。

在合作方面,此次任務與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開展了4個科學載荷合作,擷取了珍貴的第一手科學資料。任務成功後,多國航天機構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國際同行和友人發來祝賀,并期待深化合作。卞志剛表示,中國鼓勵國内外科學家聯合開展月球樣品與資料的科學研究,力争獲得更多原創性成果。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