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抗日聯軍(75)痛殲索旅 第一路軍走出低谷 風雲突變 老嶺突圍

作者:守護赤土

老嶺會議結束後,楊靖宇和魏拯民共同指揮了伏擊僞軍索旅和襲擊通輯鐵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現場的戰鬥。

老嶺會議期間,日僞加緊調集日軍守備隊、僞靖安軍索旅、僞奉天騎兵教導團等部隊,"圍剿"輯安抗聯武裝。

僞騎兵教導團抗聯第1軍的手下敗軍,領教過它的厲害。索旅不同,其自認為兵強馬壯,驕橫自負,沒有把抗聯放在眼裡。索旅是由僞騎兵第42團和步兵第32團組成的一個混成旅,由旅長索景清少将和日本軍事教官飯家中佐統領,原來駐防熱河。索旅士兵多系蒙古族人,擅長格鬥,裝備精良,行動快速,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僞軍,因鎮壓熱河的抗日活動"有功",被吹捧為"滿洲剿匪之花"。索旅于1936年被調到東邊道地區,參加對抗聯第1軍的"大讨伐",先駐通化,後移駐輯安,雖未與抗聯兵對兵、将對将地進行正面交鋒,但經常進山"搜剿",燒毀山寨,殘害群衆,氣焰嚣張。

于是,楊靖宇和魏拯民決定采取圍城打援的戰法痛殲敵軍。

1938年6月6日,魏拯民率第2軍一部襲擊了輯安縣蚊子溝,把二十餘名僞警察全部繳械。6月9日,楊靖宇又派出部隊,在輯安小青溝南坡綠水橋子截擊了僞警察大隊的給養車。6月11日,索旅聽說蚊子溝警察被繳械,給養車被截,便派出第32團1營和警察大隊一部共二百餘人向蚊子溝撲來。

聞知毒蛇出洞,6月10日這天,楊靖宇早早地率領四百餘名戰士進入了家什房子溝,在公路兩側一片狹長的灌木叢和雜草地段布設伏兵,十幾挺機槍分别架在溝口南坡和溝口對面小西溝兩側的山梁上,形成交叉火力網,與架設在溝口北崗的兩門迫擊炮相呼應,封鎖公路和溝口的木橋。整個口袋陣縱深長達1公裡,布置妥當了打蛇的口袋。

索旅第32團1營和僞警察大隊在蚊子溝撲了空,駐了一宿,于12日早晨傳回縣城。家什房子溝門是通往縣城的必經之路。驕橫跋扈的索旅部隊自命不凡,令僞警察先行一步,為他們開路。僞警察知道深淺,料想"開路"不會有好果子吃,便故意拖延造飯時間,讓索旅1營先走。僞軍回城心切,不待僞警察吃完早飯,便逼着一批抓來背給養的民夫上路,集合隊伍出發。僞警察畏畏縮縮,不緊不慢地跟在後面。僞軍警各有各的盤算,楊靖宇卻早就把他們都算計好了,長長的"口袋"夠把他們統統裝進去的。

待他們一頭紮進家什房子口袋陣,等到背給養的民夫剛過去,楊靖宇的指揮槍就響了。埋伏了兩天的"獵手"們,将一腔怒火噴向敵人,霎時,槍聲、炮聲、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公路附近地勢低窪開闊,敵人被抗聯戰士密集的火力壓得進退不得,亂作一團,轉眼死傷過半。部分殘敵鑽到木橋下負隅頑抗,終究敵不住抗聯居高臨下的打擊和随後發起的猛烈沖鋒。激戰一小時,二百多敵人除少數僞警察逃散外,基本上全部就殲,日軍顧問小越也被抗聯擊斃。這次戰鬥,抗聯繳獲機槍2挺,步槍一百餘支,手槍數十支,而抗聯僅傷亡2人,是一次以小代價擷取大勝利的漂亮伏擊戰。

消滅了索旅第32團1營後,楊靖宇和魏拯民商量,要對通輯鐵路工程發動新的攻勢,重點破襲陽岔至輯安的工事區,讓通輯鐵路工程進一步癱瘓。

陽岔工事區是輯安工事第八區,由日本今井組負責施工,施工地段從陽岔村北直至土口子嶺前,全長10公裡。除了陽岔村附近地勢稍微開闊外,其餘地段都是深山峽谷,老嶺河從谷底蜿蜒流過。第11号和第12号鐵路橋梁及土口子隧道工程,都在這一段工事區以内。自從3月13日楊靖宇率兵炸毀、燒光老嶺隧道工程以來,日僞軍加強了陽岔至輯安工事區的警戒,日軍守備隊和僞軍騎兵一百多人駐守這一帶鐵路沿線,并配備了精良的武器裝備。

1938年6月19日傍晚,楊靖宇、魏拯民指揮抗聯第1軍教導團、第2師張團和第2軍教導團共七百多人,兵分三路,進入陽岔西山和土口子附近的密林中,準備同時對陽岔工程分區、第11号和第12号老嶺鐵路橋梁、土口子隧道工程以及陽岔工事區今井組宿舍區發動襲擊。午夜23時許,三支隊伍同時向各自的打擊目标發起猛烈進攻。陽岔至土口子鐵路工地,槍聲火暴,殺聲震撼山谷。

第一路抗聯勇士沖下山坡,切斷敵人鐵絲網,迂回到東山腳下,包圍了今井組事務所和宿舍。戰士們猛打猛沖,擊斃了頑抗的日軍和僞警察,縱火焚燒了今井組事務所辦公室、宿舍、僞警察分所,以及工地倉庫、廠房,并将陽岔工事區的對外通信聯絡設施全部搗毀。

第二路抗聯勇士,向陽岔村南3公裡的第11号和第12号鐵路橋梁工地發起猛烈進攻。他們炸開鐵絲網,擊斃8名日軍哨兵,沖進工地,俘虜90名日僞人員,其中有日本工程師竹内和小林,解放中國勞工七百餘人,然後,将橋梁工地燒成一片火海。

第三路抗聯勇士,擊潰了守衛土口子隧道的日僞軍,破壞了一些工地設施,将工地一些建築材料和"東亞土木株式會社"值班室一把火燒成灰燼,把燒不掉的水泥、石灰都掀到河裡去。

三處戰場,全線告捷。這次破襲行動,是抗聯繼奇襲老嶺隧道以後,給予通輯鐵路工程又一次沉重的打擊,使陽岔至土口子地段的施工足足癱瘓了兩個月,經濟損失在20萬日元以上。日寇哀歎:"6月19日,是通輯線建設史上用血染成的最悲慘的日子。"

5天以後,6月24日晚,楊靖宇又指揮部隊,再一次襲擊土口子隧道工程。連續襲擊土口子隧道,是因為它是通輯鐵路的關鍵工程之一,隧道工程量之大,僅次于老嶺隧道,要将它來個徹底的破壞。在楊靖宇正确決策下,攻擊土口子隧道的部隊發展順利,一舉攻殲了守備工地的日僞軍,擊斃日寇鈴木一雄、橫田警一等多人,解放了二百五十多名中國勞工,俘虜了一批日方施勞工員。這次對土口子隧道的破襲持續了三個多小時,該燒的燒了,該炸的炸了,将施工現場砸了個稀爛。

後來,據日本"滿鐵"編寫的《通輯線建設工事志》記載,通輯鐵路施工期間,"以楊靖宇為首領的約六百人的集團","無休止地幹擾工程,緻使工程遭到數十次襲擊,受害很大"。從抗聯破襲老嶺隧道以來,日寇在通輯鐵路工程各段采取了增調和緊急招募警備人員,增加警犬、警鴿等各種手段,仍然無法抵禦抗日聯軍的不斷襲擊,以緻工程被迫停工兩個月之久。直到8月,在抗聯第一路軍向輯安以北山林地區轉移以後,通輯鐵路才恢複全面施工。按照原來的計劃,通輯線應該在1939年3月完工,結果直到這年9月末才最後修成這條鐵路,工期整整拖後了半年時間。

1938年,抗聯第一路軍移師老嶺之後,其抗日鬥争走出低谷,再次達到高潮,戰果輝煌。春、夏兩季,第一路軍頻頻出擊,連打許多勝仗。迄8月底,第1軍的人員有所增加。根據地範圍也進一步擴大,東從陽岔小青溝,西到雙岔河鄉、台上鄉,南起大路鄉、榆樹林鎮、太平鄉,北到清河鎮,總面積達到六百多平方公裡。這一切表明第一路軍在曆經兩次西征嚴重損失之後,再次走上振興之路。

然而,第1軍第1師師長程斌叛變投敵,使得第一路軍風雲再起,處境不利。

第1軍第1師師長程斌,于1938年6月29日,在遼甯本溪附近的堿場叛變投敵。程斌的叛變,對第一路軍危害甚大,不僅使第1軍第1師基本上瓦解,更可惡的是,程斌将其所熟知的第一路軍上司人的行蹤、所屬各部隊的番号、活動規律、戰略部署、戰術原則、密營設施等重要機密,皆向敵人暴露,因而給第一路軍帶來極大危害。尤其令楊靖宇感到痛心的是,剛剛走上重振之路的第一路軍今後的戰略發展部署全部被打斷。老嶺會議剛剛開過,第一路軍部隊連續破襲通輯鐵路工程,重新赢得了戰場上的主動。他和魏拯民都希望能以老嶺山區為依托,逐漸向西、北、東南三個方向開展,重新打開南滿抗日遊擊戰争的局面,同時準備第三次西征,打通與關内八路軍的聯系。程斌的叛變将這一切都破壞了。

鑒于這種情況,為了應付這突變的形勢,儲存實力,粉碎敵人新的進攻,第一路軍總司令部決定采取緊急措施,改變部隊的編制和重新制定戰略部署。1938年7月中旬,第一路軍主要上司人再度于輯安老嶺召開緊急幹部會議,即第二次老嶺會議。會上,根據程斌叛變後的形勢,重新研究了第一路軍各部遊擊活動的方向,決定取消原定的第1軍再度西征的計劃,并對第一路軍實行改編,取消軍和師的番号,在總司令部上司下組成1個警衛旅和三個方面軍,各部隊實行分區作戰。

第一方面軍于當年8月在金川縣的黑瞎子溝首先正式編成。曹亞範任指揮,伊俊山任政治部主任,尹夏太任參謀長,下轄1個團和1個機槍班,兵力約二百五十人,拟活動在輯安、通化、臨江及輝發河南、北諸縣。

1938年11月25日,第2軍第6師改編為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金日成,有350人,活動在長白、撫松、濠江、臨江及東滿四縣。

1939年7月,第2軍第4師、第5師改編為第三方面軍。總指揮陳翰章,共300人,活動在東滿四縣和綏甯地區。

第一方面軍編成之際,日僞為實行其"三年治安肅正計劃",又開始對第一路軍進行第三次"大讨伐"。這次"讨伐",日僞調集了一萬五千餘人的兵力,并利用剛投降過去的程斌等叛徒為鷹犬,編成各種類别的"讨伐隊"、"宣撫班"、"工作班"。敵人采取"跟蹤追擊,四面包圍,斷其糧道,絕其補給,逐漸壓縮包圍圈"的手段"圍剿"抗聯,并在天空派遣飛機對抗聯監視、跟蹤、偵察。敵軍還提出了"專打楊靖宇,不打抗聯小部隊"的口号,散布"楊靖宇已經投降"等謠言來蠱惑、動搖抗聯軍心。

面對敵人的瘋狂"讨伐",楊靖宇和魏拯民決定率剛編成的第一路軍警衛旅和第一方面軍一部共四百餘人,離開老嶺根據地,向北方的通化、臨江一帶山林實施機動,提前跳出日僞軍尚未形成的合圍圈。8月2日,兩人率隊出發,第一路軍曆史上氣壯山河的老嶺突圍戰就此打響。

1938年8月2日下午,抗聯先頭部隊剛剛出發,就在廟嶺附近發現了敵情:進駐老嶺的"滿洲剿匪之花"-﹣僞軍索旅的騎兵第42團和步兵第32團各一部共計三百餘人,出輯安趕往廟嶺來堵截抗聯。接到敵情通報,楊靖宇指揮部隊第一方面軍四百餘人在老嶺山區的通(化)輯(安)公路長岡地區的埋财溝設伏,準備伏擊前來"讨伐"的僞靖安軍索景清旅。

埋财溝是長岡地區一條由西北伸向東南的小山溝,溝的兩邊和上掌全是高山。長岡公路在溝東側的山坡上蜿蜒到溝掌,與通向八寶溝的山路交會,交會處的地勢比較平展。往下是一條小河的源頭,兩岸繁生着灌木叢,是宜于部隊隐蔽和起而向公路沖殺的有利地形。楊靖宇派一個連控制東南方制高點,在長岡公路兩側的草木叢中布置了伏兵,安排好機槍火力點,在北面山腰建立了臨時指揮所。一切布置就緒,已經是午後兩三點鐘了。

這時正是盛夏季節,烈日當空,一絲風也沒有。索旅經過一上午行軍,個個汗流浃背,氣喘籲籲。僞軍順長岡公路進入埋财溝,休息打尖,僞兵們脫了上衣、白襯衫,晾在路旁小樹上,抹着汗水,随便抓個什麼東西忽達忽達地扇風,滿口粗言穢語地罵娘。敵人不知道,埋伏在近旁的抗聯戰士,早已用黑洞洞的槍口瞄準着他們。

"啪"的一聲脆響,楊靖宇的指揮槍發出了攻擊的指令。

埋伏在草棵、樹叢中的抗聯戰士一躍而起,用密集的火力抵近射擊,當即撂倒敵人一片。僞軍疏于防範,在抗聯第一波突然打擊下,傷亡慘重。但索旅畢竟經過嚴格訓練和實戰鍛煉,應變能力強于别的僞軍。當抗聯戰士端上刺刀向他們沖殺時,他們已開始組織抵抗,一面發揮僞兵善于格鬥的特長,頂住抗聯戰士第二波打擊;一面分兵奪取制高點,企圖改變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

盡管索旅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抗聯戰士銳不可當的士氣,是索旅僞兵望塵莫及的。索旅第42團原是騎兵,改為步兵時間不長,爬山鑽林的本領和山地作戰的經驗,也遠遠比不上抗聯。是以,經過一番拼殺,索旅又有重大傷亡。"滿洲剿匪之花"遇上了最為強勁的對手,叫苦不疊,亂哄哄地向山林裡逃散。索景清和日本軍事教官聲嘶力竭地在一旁督戰,也無可奈何,難以挽回頹勢。經一小時激戰,長岡公路和兩側山坡,橫躺豎卧着許多敵人的死屍和傷号,被遺棄的槍支彈藥散了一地。正當抗聯戰士準備打掃戰場、肅清殘敵的時候,東南山頂突然響起激烈的槍聲。機槍發射的一串串子彈,在溝底抗聯戰士腳下擊出一簇簇塵灰。抗聯部隊遭受這意外的打擊,發生了傷亡。原來,控制東南方制高點的某連連長陳秀明見敵人大勢已去,便帶着戰士下山繳槍抓俘虜。一股敵人便乘機爬上山頭,搶占了制高點後組織新的反撲。

楊靖宇指令部隊立即奪回制高點。敵人居高臨下,用密集火力阻止抗聯的反沖擊,抗聯組織幾次進攻都未能成功。這時,天色已近黃昏,戰鬥不宜久拖不決,參謀長楊俊恒親自率領戰士,向山頭發起又一次沖擊。突然,敵人扔出的一顆手榴彈在楊俊恒身邊爆炸,他和身邊的幾個戰士不幸被彈片擊中要害,壯烈犧牲。楊靖宇頓時怒發沖冠,要親自率隊拿下山頭,身邊警衛人員将他死死拽住。楊靖宇再次組織沖鋒隊,增調機槍加強火力掩護。丢失制高點的陳秀明連長十分懊悔,要求參加沖鋒隊,立功贖罪。他和沖鋒隊的戰士們一道,高喊着"向敵人讨還血債""為楊參謀長報仇"等口号,奮不顧身,向制高點發起更猛烈的進攻,終于一鼓作氣奪回了山頭。敵人大部分被擊斃,隻少數跳崖逃走。

索景清的最後一線希望破滅了,隻得領着一夥殘兵敗将,在蒼茫夜色掩護下向縣城方向逃走。抗聯共斃傷敵人六十餘名,俘敵三十餘名,繳獲機槍9挺,步槍一百三十餘支,手槍4支,望遠鏡2架,其他軍需品若幹。日本指導官騎兵中尉西田重隆和步兵上尉高岡武治被打死。第二天黎明,楊靖宇派一個連隊繼續搜尋,又捉拿了十幾個躲藏在樹林子裡的僞軍,繳獲1挺機槍,十餘支步槍。至此,長岡戰鬥勝利結束。

經抗聯在家什房子溝門和長岡兩次沉重打擊,索旅第32團和第42團主力基本上被抗聯殲滅了。"滿洲剿匪之花"抗不住淩厲的霜雪,從此委靡不振。據說,索景清後來隻帶了幾個随身侍從,是哭着離開輯安的。

戰鬥結束後,楊靖宇和官兵們裝殓了楊俊恒的遺體,将這位英勇善戰的抗聯将領安葬在楊家溝附近的崗梁上。

長岡之戰後,楊靖宇繼續率隊北上。10月18日,楊靖宇、魏拯民率領的抗聯第一路軍警衛旅及第2軍1個團共四百餘人的部隊,準備經過臨江、翻越四方頂子山,向金川方面轉移。但是,部隊行至臨江縣八道江附近闆石溝北部的岔溝地方時,突然遭到日僞軍一千五百餘人的包圍。敵參戰部隊有日軍中川、富森部隊,僞軍李佑等部,敵人布下了八道帳篷構成的所謂"鐵壁合圍陣"。敵我雙方對壘的最近距離隻有五十米遠。包圍圈上空,敵人的飛機不斷散發傳單,下有叛徒程斌等前來勸降喊話。敵聲言抗日聯軍"插翅難飛",還許諾:楊靖宇若投降便委予"東邊道司令"的頭銜。但是,敵人所得到的答複隻是抗聯戰士們的猛烈還擊。激戰終日,敵人始終未能突破我軍的防禦陣地。

天黑下來了,山下的敵人停止了進攻,用機槍構成嚴密的火力封鎖線,又燃起一堆堆大火,将山上山下照得通亮,防止抗聯突圍。

楊靖宇意識到增援的敵人第二天一定會趕到,這個黑夜是抗聯突圍的最後機會。他和魏拯民再次召開幹部會議,部署突圍。楊靖宇這時冷靜下來了,他對大家說:白天突圍是以不成功,主要是突破口沒有選對,抗聯容易沖出去的地方,也是敵人封鎖最嚴密的地方。我們必須選擇一個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突圍!接着,他起身察看敵情,發現西北火堆較為稀疏。原來那裡是一道斷崖,敵人顯然想不到抗聯會從那裡突圍。經過讨論,他下定了決心:選拔一支"沖鋒隊",就從那裡突破!突圍時間標明在拂曉:後半夜之前敵人肯定會十分警惕,抗聯抓緊時間休息;拂曉時對方已疲憊,抗聯突然行動,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19日淩晨,楊靖宇機智果敢地趁敵疲憊松懈之時,組成"沖鋒隊"出發。一小時後,"沖鋒隊"突然從斷崖下到山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上敵人據守的西北山岡。剛剛驚醒的敵人被迫與抗聯展開白刃戰。抗聯發揮善于近戰、夜戰的特長,打得敵人驚慌失措,亂作一團。最終,抗聯殺開一條血路,完全突出重圍。

因天色朦胧,難辨敵我,是以驚慌失措的敵軍在抗聯突圍之後,還在那裡交戰,待到他們發現是在自相殘殺後,抗日聯軍已經無影無蹤了,敵軍隻好自我抱怨。敵人在報紙上哀歎:"19日拂曉,敵向着北方牛天部隊正面,……拼命突破包圍陣","在大激戰中,楊等乘着夜陰而脫走"。岔溝突圍,斃傷敵軍七十餘名。這一戰鬥表明,任憑敵人布下天羅地網,也難以降伏大智大勇的抗日聯軍。部隊突圍之後,楊靖宇、魏拯民分别率部向北部和東部山區轉移,廣泛開展抗日遊擊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