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年前744分考上清華,入校時被校長親迎的寒門學子,如今怎麼樣了

作者:楠木有聲

命運的選擇隻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局。

每當聯考放榜,人們往往會回顧那些因為聯考分數而改變命運的學子。

龐衆望是一個令人動容的例子,他以744分的高分考入清華大學,成為了河北滄州理科聯考狀元。

7年前744分考上清華,入校時被校長親迎的寒門學子,如今怎麼樣了

他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奮鬥,更是寒門學子的奮鬥與堅韌的寫照。

時隔7年,如今他怎麼樣了?

01 寒門初長成

龐衆望1999年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母親因為先天性脊柱裂而雙腿截肢,無法自理日常生活,靠在家做刺繡勉強維持家用。

父親因精神分裂症時常需要治療,隻有在清醒的時候才能外出打工,每年的收入不過四五千元。

家中的重擔壓在年邁的外婆和外公身上,他們不僅要照顧全家,還得靠拾荒來補貼家用。

在龐衆望的記憶中,新衣服是奢望,零食、炸雞、漢堡更是從未嘗過的美味。

童年的他,唯一的娛樂就是跟着家人撿瓶子,生活的重壓讓他早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

與同齡人四五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龐衆望卻是那個從小就肩負起家庭重擔的孩子。

7年前744分考上清華,入校時被校長親迎的寒門學子,如今怎麼樣了

面對艱難的成長環境,他從不抱怨,反而以樂觀的态度面對生活。他認為自己的家庭并不值得羞恥,相反,他以自己的家庭為榮。

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我的家庭沒有什麼拿不出手的,我媽媽那麼好,我外婆外公那麼好,我的每一個家人都那麼好,我覺得他們應該羨慕我的家庭。”

2014年,龐衆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北滄州吳橋中學。班主任李瑩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這個瘦小的男孩特别愛笑,陽光開朗,和其他孩子并沒有什麼不同。

可當龐衆望申請貧困生補助時,李瑩決定親自去他家裡看看。第一次走進龐衆望家,她才真正明白這個家庭的艱難遠比文字材料描述的還要糟糕。

正如尼采所言:“那些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龐衆望在困境中鍛煉了自己,成為了一個堅韌不拔、充滿希望的少年。

在吳橋中學的日子裡,龐衆望不僅在學業上名列前茅,還以樂觀向上的精神感染着周圍的同學和老師。

7年前744分考上清華,入校時被校長親迎的寒門學子,如今怎麼樣了

他的堅強和勇氣讓人想起梭羅的一句話:“生活不是一連串的冒險,而是一場充滿勇氣和毅力的旅程。”

龐衆望的生活正是一場充滿挑戰和毅力的旅程,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堅持證明了,即使出生在貧困家庭,隻要擁有自信和堅韌的品格,就能走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02 母愛堅韌

命運對龐衆望的考驗,并不止步于父母疾病纏身與貧苦。

七歲那年,他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髒病,需要手術治療。對于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來說,這無異于一個巨大的打擊。

面對高昂的手術費用,鄉親們紛紛勸龐衆望的母親放棄治療,畢竟日子已經難以維持,如果手術失敗還會背上沉重的債務。

可母親從未動搖過,她坐着輪椅,挨家挨戶地募資,最終籌集了四萬多元的手術費。手術非常成功,龐衆望順利出院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7年前744分考上清華,入校時被校長親迎的寒門學子,如今怎麼樣了

龐衆望的故事最令人動容的,莫過于他和母親之間那深厚的感情。母親不僅在物質上無私付出,更在精神上給予了他無盡的支援和鼓勵。

如羅曼·羅蘭所說:“世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龐衆望的母親就是這種英雄,她用自己的樂觀和堅韌影響着兒子,讓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陽光和希望。

龐衆望的母親雖然沒有接受過多少正式教育,卻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她一直教導兒子:“你要好好讀書,盡量讀好書。”

龐衆望也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從來沒有上過補習班的他,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7年前744分考上清華,入校時被校長親迎的寒門學子,如今怎麼樣了

有人問他秘訣是什麼,他回答道:“是我媽媽教我的,她說過,你面對什麼,就去解決什麼。”

龐衆望做題時喜歡鑽研,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他相信困難是用來克服的,而不是用來逃避的。

正如美國積極心理學開創者馬丁·塞利格曼所言:“影響孩子是否具有積極的解釋風格,和母親的影響力有很大關系。”

龐衆望的母親用自己的樂觀和堅強,教會了他如何以積極的态度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進入高中後,龐衆望考上了離家50多公裡的重點高中,每個月隻能回家一次。遠離家庭的他,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母親。

為了讓母親不感到孤單,他在開學前悄悄寫了30封信,告訴母親每天讀一封,就能感受到兒子的陪伴。

信中有對母親的生活安排,有笑話,也有他在學校的故事。整個高中三年,龐衆望以這種特殊的方式陪伴着母親。

每次難得回家,龐衆望從不選擇外出娛樂,而是靜靜地陪伴在母親身旁。推着母親去曬太陽,到村口散步,與鄉親們閑聊,還給母親講解社會上的熱點新聞,背誦幾首古詩文。

7年前744分考上清華,入校時被校長親迎的寒門學子,如今怎麼樣了

龐衆望的母親雖然天生殘疾,半生困苦,但她有這樣一個孝順懂事的兒子,也算是上天的恩賜。

如蒙田所言:“最堅韌的品格總是在逆境中成長。”龐衆望和他的母親,用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麼艱難,隻要保持樂觀和堅強,就能迎來陽光和希望。

03 不負衆望

“既然苦難選擇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龐衆望在日記中寫下這句話,他深知命運有時無法選擇,但微笑卻是可以選擇的。

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龐衆望迎來了他的高光時刻。

2017年,龐衆望聯考取得了684分的優異成績,再加上清華大學“自強計劃”的加分,順利被清華大學錄取。入校時,他受到了校長的親自迎新。

7年前744分考上清華,入校時被校長親迎的寒門學子,如今怎麼樣了

龐衆望也并沒有是以驕傲自滿,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和生活。他婉言謝絕旁人的資助,堅持靠自己的勤工儉學和政府的補助過日子。

七年後,龐衆望再次走入公衆視野時,已是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三年級的博士生,專注于光網絡資訊感覺研究。

自入學以來,他多次獲得清華大學獎學金,并在2022年被評選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剛進入大學時,龐衆望非常在意别人的目光。他并不是害怕被看不起,而是擔心别人對他的期望會給他帶來壓力。

他坦言:“我害怕辜負衆望。”這種無形的壓力曾一度困擾着他。清華的同學和老師也幫助他克服了這種恐懼。

正如史宗恺老師所說,“在清華最重要的任務是發現自己,發展自己。”龐衆望逐漸明白,未來要更多地關注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2021年,龐衆望大學畢業後,繼續留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讀博階段,他迎來了許多科研上的突破。

7年前744分考上清華,入校時被校長親迎的寒門學子,如今怎麼樣了

有一次,他在洗澡時靈光乍現,解決了系統高精度定位的問題,這一成果成為了他第一篇SCI論文的基礎。

在博士研究所學生期間,龐衆望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多篇SCI論文,并獲得了三項國家發明專利。

龐衆望始終保持着一種淡定的心态,他說:“但問耕耘,不問收獲。”他相信,值得他驕傲的成就還在未來等待着他。

龐衆望用七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并未辜負衆望。他将于兩年後博士畢業,聯考的輝煌已成過去,現在的他依然閃閃發光。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