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000萬尾魚投放瀾滄江後集體失蹤,4年過去,6旬老人靠此“翻盤”

作者:完美夢想9

引言

每一個成功的人在創業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問題,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放棄,而是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今天給大家講述的就是一個養魚人,他的名字叫作何傑秋。那麼今天的主題就是何傑秋在瀾滄江投放6000萬尾魚,花700萬捕撈,如今年銷售額3000萬。

6000萬尾魚投放瀾滄江後集體失蹤,4年過去,6旬老人靠此“翻盤”

2006年左右,國家對鋼鐵行業開始大力整頓,在廣東從事了大半輩子鋼鐵生意的何傑秋意識到鋼鐵行業利潤越來越低,自己也幹不了多長時間了,于是他果斷的放棄了當時的事業前往全國各地尋找新的商機。

2008年前後,何傑秋從别人口中聽到一個消息:在雲南地區瀾滄江小灣庫區當地正在大力發展漁業,何傑秋尋找項目已經兩年時間了,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适的路子。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何傑秋立馬趕到了雲南。在經過實地考察後,何傑秋發現養殖業目前在國内還處于剛剛發展階段,從事養殖業在未來大有可為。

6000萬尾魚投放瀾滄江後集體失蹤,4年過去,6旬老人靠此“翻盤”

說幹就幹,何傑秋立即拉了幾個投資人并且找了一個團隊,再次實地考察瀾滄江的小灣庫區适不适合養魚,經過考察後,團隊一緻認為庫區周邊的地勢較高,水流量比較大,本來是不适合養魚的,魚苗的成長需要的時間較長一些。但是庫區内的藻類微生物環境對于一類魚的成長又非常有利,再加上當地對于養魚有很好的扶持政策,何傑秋還是大膽的做出了再創業的決定。

尋找了适合的魚苗之後,何傑秋在當地購買了6000多萬尾魚苗放到了江面寬500米、水深超過300米的小灣庫區當中。何傑秋同時也咨詢了當地的專家,專家初步認為在該庫區養出來的魚品質應該是上乘的,同時建議他有合适的項目也要盡可能的放手去幹。

6000萬尾魚投放瀾滄江後集體失蹤,4年過去,6旬老人靠此“翻盤”

何傑秋大為振奮,但是家人對何傑秋的創業行為不了解。家人們都覺得何傑秋已經60多歲了,和他同年紀的人有的都已經開始養老了,何傑秋還拿了這麼大一筆投資在陌生的行業瞎折騰,估計全國都沒有幾個人敢這麼幹。

不過何傑秋很相信自己的判斷,他覺得現在團隊都已經建立起來了,魚苗也已經打到水庫裡了,如果現在退出就等于所有的投資都賠進去了,堅持幹下去還有可能回本甚至盈利。很快一年時間到了,正常情況下,魚苗已經到了成熟期,可以捕撈投入市場了,何傑秋和幾個投資人就請了捕撈隊開始對投放的魚苗進行捕撈,想看看收獲怎麼樣。

6000萬尾魚投放瀾滄江後集體失蹤,4年過去,6旬老人靠此“翻盤”

但是捕撈隊連續多次下網一條魚都沒有撈到,何傑秋和他的團隊隻能幹着急。後來何傑秋又陸續請了17家捕撈團隊均一無所獲,這個時候6個投資人坐不住了,一看沒有收獲一下子走掉了4個。聘請了團隊員工也走了一多半,公司賬面上的債務也讓何傑秋和另外兩個投資人有些欲哭無淚。

就在何傑秋都認為自己這次投資打了水漂時,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餘建波教授給何傑秋打來了電話。餘建波教授認為自己有辦法能幫何傑秋把這些魚撈上來,當時于建波教授給何傑秋提出的條件很高,如果能将魚捕撈上來的話何傑秋就要支付給他700萬的資金。

6000萬尾魚投放瀾滄江後集體失蹤,4年過去,6旬老人靠此“翻盤”

這個讓所有人都認為獅子大開口的要求何傑秋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原來經過餘建波教授的研究,瀾滄江小灣庫區的水體結構比較複雜,他所放養的魚苗大都在水下160多米的深處活動。之前何傑秋所聘請的捕撈隊漁網最多能到達40米處,是以一無所獲自然也不難了解了。

果不其然,何傑秋專門定制了新的漁網聘請捕撈隊伍捕撈,這次真的從水底深處打撈上來滿滿一網的魚。捕撈上來的魚生長了足夠的時間個頭非常大,肉質鮮嫩細膩,屬于品質上乘的野生魚。在咨詢了懂行的人之後,何傑秋将魚的價格定在了20元一斤,要遠遠高于人工飼養的魚價。

6000萬尾魚投放瀾滄江後集體失蹤,4年過去,6旬老人靠此“翻盤”

沒想到在雲南當地以及周邊的廣東、四川多個省份很快有餐館上門找他合作了,就連不少批發市場管道都紛紛打來電話。何傑秋養的魚出名之後,很快出口到了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如今何傑秋所養的魚每年産量都能超過2000萬噸,銷售額最少也在3000萬元。

結語

何傑秋的成功不僅和他出人的商業天賦有關,更與何傑秋敢想敢幹、果斷決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性格有很大關系。當然,在關鍵時刻于建波教授的技術頭腦也起到了大作用,如果沒有知識與技術做支撐,相信現在的何傑秋或許又是另外一種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