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三武一宗”4位皇帝,為何要滅佛,他們結局如何?

作者:小縣手表體育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大約在兩漢時期傳入中國。佛教傳入中國後,很快成為了大陸影響力最大的宗教之一。大陸古代的帝王大多很禮佛,為何“三武一宗”卻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滅佛呢?

一、北魏太武帝滅佛

拓跋焘,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第三位皇帝。

拓跋焘執掌北魏期間,強敵環繞,存在柔然、胡夏、北燕、北涼、劉宋等多個對手。北魏不滅掉他們,自己就可能被他們所滅,是以拓跋焘在位期間,兵戈不斷,需要大量的兵力。北魏實行全民皆兵的制度,每位成年男性都要服兵役,這讓百姓背負着沉重的兵役負擔,苦不堪言。

古代“三武一宗”4位皇帝,為何要滅佛,他們結局如何?

僧侶不需要繳納賦稅,服兵役、勞役,這使得很多百姓為了逃避賦稅、兵役和勞役,出家做了僧侶。

拓跋焘在位期間,佛教發展迅猛,僧侶人數急劇增加,導緻國家兵源減少,使拓跋焘在軍事行動中愈加感到人力匮乏。438年,拓跋焘直接下令讓全國50歲以下的僧侶全部還俗,服兵役,并跟随大軍西伐北涼。這之後,拓跋焘指責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緻妖孽,開始下令滅佛,焚毀全國各地的佛像、佛經,禁止佛教傳播等,讓佛教在大陸的發展一時陷于衰落。

古代“三武一宗”4位皇帝,為何要滅佛,他們結局如何?

拓跋焘大破柔然,攻滅胡夏、北燕、北涼,很有豐功偉績。與此同時,他連年征戰,導緻百姓負擔沉重,國内沖突尖銳,民族反抗和農民起義不斷。452年,拓跋焘被中常侍宗愛密謀殺害。

二、北周武帝滅佛

宇文邕,西魏權臣宇文泰的第四個兒子。

578年,宇文泰臨死時,讓侄子宇文護接替他做了西魏權臣,并囑托宇文護要照顧好自己的兒子。

宇文泰死後,大權在握的宇文護廢黜西魏皇帝拓跋廓,讓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覺當了皇帝,建立北周。

古代“三武一宗”4位皇帝,為何要滅佛,他們結局如何?

宇文覺不想做宇文護的傀儡皇帝,試圖反抗,被宇文護廢黜,改立了宇文泰庶長子宇文毓為皇帝。557年,宇文護殺害宇文覺、拓跋廓。宇文毓也不想做宇文護的傀儡。560年,宇文護殺害宇文毓,改立宇文泰第四個兒子宇文邕為皇帝。3個皇帝被宇文護殺害,這讓宇文邕因為忌憚宇文護而不敢和其對抗。宇文邕對宇文護言聽計從,也讓宇文護逐漸對宇文邕放松戒備。

572年,宇文邕以太後酗酒為由,勸說宇文護入宮勸勸太後。宇文護給太後朗讀《酒诰》時,宇文邕突然從身後偷襲,殺了宇文護。宇文護死後,宇文邕才将權力奪回到自己手中。南北朝時期,爆發過大乘起義、六鎮起義等多起僧侶起義事件。北周,當時全國有3萬多家寺廟,僧尼人數多達300多萬,占全國總人口的16分之1,他們勢力強大到足以威脅宇文邕的統治了。

古代“三武一宗”4位皇帝,為何要滅佛,他們結局如何?

與此同時,原屬國家的編戶群眾,為了逃避苛役重賦,紛紛遁入空門,這讓北周僧侶的數量不斷增加,國家編戶群眾越來越少,影響了北周的兵源和對外戰争。寺廟還享有免稅、田地等特權,導緻國家的财富集中流向寺廟,影響了社會的經濟發展,這最終讓周武帝下定決心滅佛。

574年,周武帝下诏“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并令還民。”一時間,北周全國各地“融佛焚經,驅僧破塔“,逼迫僧侶還俗。北周共計毀寺4萬,強迫300多萬僧、尼還俗,這讓北周的國力有了顯著增強,為北周滅北齊,乃至北周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78年,周武帝在讨伐突厥期間病逝。

古代“三武一宗”4位皇帝,為何要滅佛,他們結局如何?

三、唐武宗滅佛

819年,唐憲宗敕迎佛骨于鳳翔法門寺。他先将佛骨迎入皇宮,供養三天,然後送到京城各寺,供僧俗禮敬。此次事件,在唐朝全國掀起了宗教熱潮。一時間,“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弗及。有竭産充施者,有燃香臂頂供養者”,也讓佛教勢力在唐朝達到了鼎盛,信仰者衆多。

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繼續提倡佛教,導緻唐朝僧侶數量不斷增加,财富向寺院集中。寺院經濟持續發展,唐朝的經濟卻不斷衰退,這加重了國家的負擔。唐武宗繼位後,他整頓朝綱、收複失地、穩定邊疆的同時,又“懲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濟人利衆”,開始滅佛。

古代“三武一宗”4位皇帝,為何要滅佛,他們結局如何?

842年,唐武宗下令讓僧尼中的犯罪者和違戒者還俗,并沒收其财産。845年,唐武宗下令不允許各地寺廟建置莊園,又開始清點寺院、僧尼的财産。同年4月,唐武宗就開始了毀佛運動,他下令有牒或無牒的僧尼全部還俗,并開始摧毀寺廟。當年拆毀4600多座寺廟,逼迫二十六萬僧尼還俗,收繳财産無數。唐武宗滅佛給佛教沉重打擊,導緻“僧房破落,佛像露坐”。

820年,唐武宗被宦官陳弘志、王守澄等人謀殺,他們對外宣布唐武宗“誤服丹石,毒發暴崩”。

四、後周世宗滅佛

柴榮,是後周太祖郭威的侄子。郭威是後漢高祖劉知遠手下的将領。劉知遠死後,其子劉承祐繼位。

古代“三武一宗”4位皇帝,為何要滅佛,他們結局如何?

劉承祐不信任郭威,想要殺掉郭威。郭威得知此事後,為自保,隻能帶兵造反,奪了劉承祐的皇位。郭威起兵造反後,劉承祐殺了郭威的家人,導緻郭威無兒子,隻能将皇位傳給侄子柴榮。

柴榮在位期間,佛教經曆了唐朝時期的鼎盛,到五代十國時期已經衰落了。由于戰亂,佛教的大小各宗,皆湮沒無聞,隻有禅宗隐居深山,不受戰亂影響,發展較好。佛教僧侶不多,财富較少,對國家經濟,柴榮的統治構不成威脅,柴榮之是以還要滅佛,純屬他個人不喜歡佛教。

柴榮滅佛相對溫和,他沒有大量屠殺僧尼、焚毀佛經,而是禁止百姓私自出家,限制僧尼數量,還廢除無敕額之寺院三萬餘所,收購佛像鑄錢,這讓佛教遭受重大打擊,逐漸走向了衰落。

959年,柴榮北伐契丹期間病逝,他死後,手下大将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了其子柴宗訓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