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作者:大坎曆史

(一)蘇聯廢除《日蘇中立條約》、對日作戰準備和對日宣戰

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許諾,在戰勝法西斯德國後3個月對日作戰。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布投降,5月9日為蘇聯戰勝德國勝利日。按三個月期限,8月9日應是蘇聯對日作戰日。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但是蘇聯在1941年4月與日本訂立了《日蘇中立條約》,按條約規定,蘇日之間不應發生戰争。1945年4月5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蘇大使佐藤,聲明《日蘇中立條約》簽訂在德國進攻蘇聯之前。德國進攻蘇聯之後,日本幫助了德國,并對蘇聯的盟國英美作戰,使《日蘇中立條約》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是以蘇聯宣布廢除《日蘇中立條約》。

蘇聯廢除《日蘇中立條約》是對日發出的即将對日作戰的強烈信号。中、美、英等同盟國極表歡迎,均已預計到蘇聯必将對日作戰。

但日本仍然錯誤估計形勢,認為蘇聯不會參戰,作最後垂死掙紮。日本新上台的鈴木政府,竭盡全力動員日本力量繼續進行戰争。5月10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德國投降、歐洲戰局的變化絲毫也沒不堪,原材料和能源極度匮乏,工農業生産持續下降,勞動力和兵源枯竭,人民不滿,但從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日本軍國主義仍然将軍隊人數擴充了幾乎兩倍,從1943年底380萬人的日軍,到1945年8月之前已經達到720萬人,其中主要是陸軍550萬人。兵源不足,日本就強征北韓、“滿洲國”和台灣青年充當炮灰。

4月8日日軍大學營制定在日本本土“準備決戰總方針”,以關東和九州地區為重點的日本本土以及中國東北和北韓被列為作戰重點區域。加強了對中國東北和北韓的防務措施。5月30日日軍大學營指令關東軍堅守長春一圖們鐵路以南地區和大連一長春鐵路以東的戰略要地。還通過了大陸作戰戰略計劃,關東軍應進行持久戰,并確定東北南部和北韓。

盡管蘇聯廢除了《日蘇中立條約》,但日本仍希望在外交方面得到蘇聯的幫助。德國投降後,日本最高戰争指導會議的6名成員,舉行秘密會議,會議認為隻有蘇聯做日本與美英締結和約的調停人對日本最有利,全體一緻通過了《意見一緻事項》:①防止蘇聯參加對日作戰;②争取蘇聯對日采取友好态度;③在結束戰争問題上讓蘇聯做出有利的調處。與會成員還一一簽字。為使蘇聯重新恢複中立條約,作為交換條件,日本準備将南庫頁島以及對旅順口和大連的租借權歸還蘇聯,放棄捕魚租借合同和對“滿洲國”内兩條鐵路的權利,在中國東北和内蒙古解除軍備,對蘇聯艦船開放津輕海峽。在極端必要的情況下,日本最高戰争指導會議同意将千島群島北部轉交給蘇聯。這些交換條件與雅爾塔協定給蘇聯的條件所差無幾。

日本政府努力加強對蘇外交攻勢,前首相廣田弘毅多次會見蘇聯駐日大使馬立克,表達了日本政府願與蘇聯政府加強互相了解的意願,試探蘇聯對簽訂日蘇共同扶植東亞和約的态度,也就是對日停戰的态度。蘇聯沒有同意日本停戰要求,廣田的企圖落空。7月12日昭和天皇根據最高戰争指導會議的建議,決定派遣近衛作為特使前往莫斯科。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尚武緻函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洛佐夫斯基,并轉交日本天皇的信,說近衛是天皇的特使,前往請求蘇聯作調停人,關于條件,近衛面談。正在出席波茨坦會議的斯大林,非但沒有答複,而且還将日本天皇要求将近衛作為和平使者加以接待的電報拿給杜魯門看,表明自己忠于履行雅爾塔協定的盟國義務。但為了麻痹日本,蘇聯對日本的要求不答應、也不斷然拒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友善。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7月26日晚9時20分,美、英、中《波茨坦公告》發表,這是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出于即将突然對日作戰的軍事原因,蘇聯暫時沒有在公告上簽字。這使日本政府對蘇聯産生了幻想。27日上午收到《波茨坦公告》的電訊後,日本政府接受外相東鄉茂德的建議,等蘇聯對日本派遣的特使做出答複,再對公告正式表态。但在軍部的逼迫下,鈴木于28日宣布,公告隻不過是《開羅宣言》的翻版,無任何價值,“我們唯有堅決地把戰争進行到底”。這就注定了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彈襲擊和關東軍被徹底消滅的命運。

在戰勝法西斯德國之後,蘇聯立即開始全力以赴地投入對關東軍作戰的準備。

為應對日本突然發動進攻,幾乎整個對德作戰期間蘇聯在遠東總是保持着32-59個陸軍整編師,10-29個航空師和國土防空軍的6個師又4個旅,總計100多萬官兵;8000一16000件火炮和迫擊炮;2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000-4000架戰鬥機和100多艘主要級别的戰艦;在戰争的各個階段共占整個蘇聯武裝力量15%一30%的兵力和物資。戰争期間,統帥部從以上軍隊叢集的陸軍中調到預備隊的部隊有39個師、21個旅、10個團,總人數為40餘萬人,5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3300輛坦克。随後又向該軍隊叢集調入數量大緻相等的新兵補充空額。1944年夏秋戰役期間,最後一次從遠東調集了1個旅和4個重型榴彈炮團後,不再抽調遠東的的兵力。相反,開始從西線向東方運兵。到1945年1月在遠東的蘇軍總數已達75萬人以上。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當時關東軍有近70萬人。為保證戰略進攻絕對勝利,蘇聯統帥部從西線抽調大量武裝力量以加強遠東軍隊叢集,使己方總兵力達到敵方2倍以上。是以,從1945年5月-8月初蘇聯在東西相距1萬餘公裡的距離内進行百萬大軍以及相應軍事物資的大運輸。到對日戰争開始之前,外貝加爾方面軍人數582516人,第1遠東方面軍531005人,第2遠東方面軍264232人,空軍113612人,防空部隊78705人,海軍177395人,總兵力為1747465人;共配備步槍和卡賓槍984800支,沖鋒槍316476支,重機槍和手槍67944挺、支,火炮和迫擊炮29835門,坦克5250輛,飛機5171架,主要級别的戰艦93艘。蘇聯遠東武裝力量統一編為三個方面軍:外貝加爾方面軍、第1遠東方面軍和第2遠東方面軍。

1945年6月28日蘇聯最高統帥部下達對日作戰任務: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外貝加爾方面軍以三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一個坦克集團軍擔任主攻,将主要突擊力量集中在外蒙古向中國領土的突出部分,從南面迂回阿爾山築壘區向長春方向進攻。主攻部隊的作戰行動由南北兩翼助攻部隊保證。其右翼(南路)突擊部隊以蘇蒙聯合騎兵機械化軍隊叢集組成,其中有外蒙古4個騎兵師,1個裝甲旅,1個坦克團,1個炮兵團,1個飛行師和1個通訊團,總計為42000官兵。方面軍司令為馬林諾夫斯基元帥,軍事委員為傑甫琴科夫,參謀長為紮哈羅夫大将,蘇蒙聯軍司令為普利耶夫将軍,副司令為勒哈格瓦将軍(蒙方)。

第1遠東方面軍以2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機械化軍和1個騎兵師的兵力,負責突破牡丹江戰場邊境築壘地域,粉碎敵軍後轉進勃利、牡丹江、汪清邊界,随後在吉林和長春戰場展開進攻。方面軍司令為梅列茨科夫元帥,軍事委員為什推科夫将軍,參謀長為柯盧季科夫将軍。

外貝加爾方面軍和第1遠東方面軍在長春、吉林地區包圍關東軍的主力。在徹底扭轉戰争方向後,迅速進入遼東半島和北北韓境内,以粉碎那裡的敵軍。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第2 遠東方面軍向哈爾濱方向進攻,并協助外貝加爾方面軍和第1遠東方面軍作戰。該方面軍第15集團軍和第5獨立步兵軍擔任進攻松花江和饒河戰場的任務,粉碎同江、饒河、富錦敵軍,之後配合紅旗阿穆爾區艦隊沿松花江向哈爾濱方向進攻。方面軍司令為普爾卡耶夫大将,軍事委員為列昂諾夫将軍,參謀長為舍甫琴科将軍。

太平洋艦隊負責破壞敵人的海上交通線,確定日本海和鞑靼海峽的水上交通。在時機成熟時占領北北韓的港口城市,并登陸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

航空兵負責偵察敵情,轟炸敵軍陣地和交通設施,掩護地面部隊,摧毀敵軍車站、橋梁、軍用列車、車隊,消滅敵人後備軍和阻止敵人後備軍進入戰區。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早在1945年5月最高統帥部就決定成立遠東軍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和參謀部。6月底以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為首的将軍和軍官集團到達遠東。遠東軍總司令部設在赤塔,開始協調各部隊和艦隊行動。7月30日遠東軍總司令部正式成立。總司令為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軍事委員為希金上将,參謀長為伊萬諾夫上将。協調太平洋艦隊和紅旗阿穆爾區艦隊與各部隊行動由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負責。空軍作戰由空軍司令諾維科夫元帥指揮。

到8月8日,蘇軍按計劃做好了發動進攻的一切準備。

8月8日晚,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請其向日本政府轉達蘇聯政府的如下聲明: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希特勒德國被擊敗并投降之後,日本成為仍堅持繼續戰争的唯一大國。本年7月26日美利堅合衆國、大不列颠和中國關于日本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已遭日本拒絕。進而日本政府向蘇聯提出的調停遠東戰争的建議失去一切根據。鑒于日本拒絕投降,蘇聯參加波茨坦宣言并接受盟國參加反對日本侵略者戰争的建議。蘇聯政府宣布,自明天,即8月9日起,蘇聯進入對日本的戰争狀态。這一聲明就是蘇聯對日本的宣戰書。

當天晚上7時30分,莫洛托夫将正在莫斯科談判的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和外交部長王世傑請到他的官邸,當面告知蘇聯明日對日宣戰,并宣讀了聲明。中國是最早知道這一重大消息的國家。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蘇聯參加對日戰争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8月9日蔣介石緻電斯大林說,“蘇聯向日本宣戰,中國全國人民深為振奮,餘謹代表中國政府及全體軍民,向閣下及貴國政府暨英勇之蘇聯軍民表示誠摯之佩慰……敝國軍隊能與貴國軍隊比肩作戰,至為榮幸”。毛澤東和朱德緻電斯大林說:“我們代表中國人民,對蘇聯政府的對日宣戰,表示熱烈的歡迎。中國解放區的一萬萬人民及其軍隊,将以全力配合紅軍及其他同盟國軍隊消滅萬惡的日本侵略者。”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在8月10日-11日連續釋出七道指令,指令總部所轄各部向其附近各城鎮敵軍及其上司機關發出最後通牒,指令敵軍限期交出武器,接受投降;拒絕繳械投降者,予以堅決消滅。八路軍和新四軍各部受命對敵軍舉行全面反攻,配合蘇軍對日作戰。随後派出李運昌率領的冀東部隊出關,先機進入東北。

蔣介石則根據中國代表團與蘇聯達成的諒解(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尚未簽署),電令宋子文和王世傑,就地與蘇方商讨運送中國政府派往東北的行政與經濟人員的具體辦法,并提議是否先從蘭州運往赤塔或滿洲裡,然後轉運東北,以便随同蘇軍接收東北行政。

(二)蘇軍粉碎日本關東軍與占領東北

1945年8月9日黎明,蘇聯外貝加爾方面軍和第1遠東方面軍主力部隊按預定作戰方案對關東軍展開進攻。

按本土決戰方案的規定,關東軍主要防守地區設定為遼東半島和與北韓接壤地帶,防備盟軍登陸。蘇軍主攻方向準确地選在東北西部與外蒙接壤地區,同時采取四面突破,分路合圍的戰略,關東軍防守失誤,彼此不能相顧。蘇軍大規模的調動和在作戰地域展開進行得非常隐蔽,日本完全沒有察覺。加之,蘇聯政府對日本關于調停的請求從未予以拒絕,總給日本留下一線希望,有效地麻痹了敵人。日本設想,蘇軍即使發動進攻,至早也得到1946年春天或者初冬,沒有進行防衛。是以蘇軍的進攻對日本來說完全是突然性的。

首先出擊的是外貝加爾、哈巴羅夫斯克、濱海邊疆區的邊防部隊,他們分别強渡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裡江,出其不意地消滅了敵人的邊境警察部隊、邊防哨所和據點,保障了野戰部隊的進攻。僅外貝加爾方面,邊防軍就消滅了紮赉諾爾一滿洲裡築壘區的5個邊境警察中隊和4個據點,6個區中隊,38個邊境警察小分隊,3個邊境哨所和敵軍的27個班。接着,外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第1方面軍發動強大的攻勢,從東西兩個方向攻人中國東北境内。各方面軍的空軍主力對哈爾濱、吉林、沈陽、長春和海拉爾等地區的道路、鐵路樞紐、車站、機場以及敵軍縱隊實施連續不斷的、密集的轟炸,日軍在許多交通線上動彈不得;東北日軍與華北日軍之間的聯系也被切斷了。

突破邊境築壘區域之後,外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第1方面軍擊潰了日軍掩護部隊,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進人中國境内。與此同時,第1遠東方面軍主力部隊在紅旗阿穆爾區艦隊的協助下強渡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第2遠東方面軍則在11日渡江,攻擊敵軍河岸工事。艦隊航空兵和魚雷快艇編隊對敵人在北韓港口的軍艦、船隻和其他目标實施打擊。這樣,在軍事行動的最初幾天,在“滿洲國”邊境和北北韓沿岸地區的日軍目标都處在蘇軍的陸地、空中和水上的打擊之下。

外貝加爾方面軍主力部隊第19、39、53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以及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向大興安嶺一沈陽方向發起了主攻。右翼蘇蒙聯軍機械化騎兵叢集和左翼向海拉爾方向進攻的第36集團軍保證了主力作戰。

8月9日當天傍晚,第17集團軍的主力向赤峰方向推進了50公裡。第39集團軍包抄阿爾山敵軍築壘區的同時,向前推進60公裡,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向長春方向推進150公裡。蘇蒙聯軍向多倫方向突進了55公裡。

在蘇軍的突然打擊下,日軍大學營決定将主力部隊撤到東北腹地,在圖們一長春和長春一大連的鐵路線上進行抵抗。是以蘇軍突破築壘地帶時,比較順利通過了,但在個别地區仍然遇到激烈抵抗。8月9日深夜蘇軍占領海拉爾火車站後就被日軍兇猛的火力所阻止,激烈的戰鬥在該市築壘區展開。蘇軍調配後備兵力突擊,占領該市南郊之後,就再也無法前進了。盡管6000餘名日軍被消滅,但敵人殘餘部隊仍然進行垂死掙紮。

蘇軍将海拉爾緊緊包圍,日軍死守,直到18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三天之後,該市守軍才放下武器。另一個頑強抵抗地點是索倫。第39集團軍分出部分兵力包圍阿爾山之後,将主力部隊轉攻索倫。敵軍憑借長達40公裡長的永久工事群進行頑強抵抗,随後又退據索倫城作垂死掙紮。12日下午第39集團軍消滅了3000餘名日軍官兵,俘虜了“滿洲國”軍指揮官,占領了索倫。在戰鬥中蘇軍也付出了重大傷亡,出現了蘇軍戰士以身堵住敵軍槍眼的壯烈情景。

為阻止日軍主力部隊進入滿洲縱深組織起有效抵抗,蘇軍必須加快進軍速度,提前出現在哈爾濱、長春、沈陽等中心城市。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發揮了巨大作用。其突進速度之快,以至于不得不抵達魯北和突泉地區之後停留兩個晝夜,以等待後續部隊。燃料和補給品一時供應不上,空軍為其空投了940噸的燃料和潤滑油,以及大量其他補給品。該集團軍得到補充後,繼續前進,其先頭部隊于14日占領洮南。

從8月9日到14日,外貝加爾方面軍向前推進了250-400公裡,出現在東北平原,插入日軍大後方,對東北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城市沈陽、長春、齊齊哈爾以及張家口和承德進行進攻,準備包圍并殲滅關東軍的基幹力量。

8月12日-14日日軍在林西、索倫、王爺廟進行反擊,但遭到失敗。日軍第3方面軍司令部在失去對軍隊的控制後,胡亂地把部隊投入戰鬥,未能阻止蘇軍進攻。從12日起日軍急忙加強對長春、沈陽的地面與空中防禦,并調來步兵和高炮部隊增援。

與外貝加爾方面軍相比,第1遠東方面軍遇到了很大困難,在發動進攻時天降大雨,炮兵行動受到了限制。方面軍派出先頭部隊,從敵人築壘區的結合部實施突擊,迂回到敵人後方,發動攻擊。先遣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間,冒着滂沱大雨,穿過了國境線,挺進敵人腹地縱深3-10公裡。先遣隊還負責開路架橋的重任,以保障主力部隊通行。主力部隊按預定方向展開攻勢。

第1遠東方面軍兵分兩路:一路向珲春方向,經圖們、汪清、延吉向吉林進攻,切斷由北北韓港口通往東北的交通線。一路從綏芬河入境,向穆棱、牡丹江方向進攻。從8月9日到14日,第1遠東方面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14日傍晚,蘇軍突破日軍築壘地帶,進入中國腹地120-150公裡,在林口、牡丹江與負隅頑抗的敵軍作戰,激烈的戰鬥已經在牡丹江市内環形防禦線上展開,為進軍哈爾濱、吉林、長春創造了良好條件。方面軍還與太平洋艦隊登陸部隊一起攻占了北韓境内的雄基港和羅津港,使關東軍與日本本土失去了聯系,并切斷了日軍通向北北韓的道路。

第2遠東方面軍主力部隊從松花江口進入東北,經同江、富錦,向佳木斯方向發動主攻。輔攻分為兩路,一路渡烏蘇裡江,攻饒河、虎林、密山,進擊牡丹江;一路從布拉格維申斯克強渡黑龍江,向黑河方向進攻。

主力部隊在8月9日當天晚上登上黑龍江南岸,10日進入同江,同江居民打着紅旗歡迎蘇軍到來。蘇軍在松花江口建立基地,為迅速向哈爾濱推進創造了條件。

饒河方向的輔攻部隊第5獨立步兵軍渡過饒河附近的烏蘇裡江,并占領了饒河地區。黑河方向的輔攻部隊在戰鬥開始的第2天,渡過了布拉格維申斯克區段的黑龍江,占領了兩個登陸場。随後,阿穆爾區艦隊将大批兵員和作戰物資運到對岸。第2遠東方面軍與紅旗阿穆爾區艦隊、邊防軍密切合作,用了3天時間掃清了烏蘇裡江、黑龍江江岸敵軍據點,保證這兩條大河航行的暢通,保證了蘇軍人員和大量作戰物資的供應。

8月14日淩晨,第2遠東方面軍摧毀了日軍在黑河地區的永久工事,越過了小興安嶺,先頭部隊抵達從北方通向齊齊哈爾的最後兩個要沖——嫩江和龍鎮。此前,第2遠東方面軍的主力叢集已經與集結在佳木斯和寶清地區樞紐部位的日軍展開了膠着戰,這一地區是從東北方向通向哈爾濱的要沖。

這樣,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前,除了東北幾個大中心城市之外,關東軍在東北邊境地區的防禦體系全部崩潰。在6天的作戰中,蘇蒙軍隊使關東軍遭受重大損失,他們在16個築壘區擊潰敵軍。外貝加爾方面軍前進了250-400公裡,出現在多倫、林西、王爺廟一線;第1遠東方面軍推進了120-150公裡,出現在林口、穆棱、南岔一線;第2遠東方面軍推進了50-200公裡,出現在黑河、郝李鎮、寶清一線,都提前完成了大學營預先制定的任務。

戰争開始後,盡管日軍在海拉爾、索倫、富錦、佳木斯、綏芬河、東甯和牡丹江地區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由于指揮系統一開始就被打亂,在8月15日之前,日軍在各個方向都未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軍心大亂,但并沒有放下武器。蘇軍乘機加快進軍步伐。

從8月15日起蘇軍對關東軍作戰進入第二階段。

8月15日外貝加爾方面軍主力部隊已經轉入在東北平原全面作戰。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開始進攻沈陽和長春。騎兵機械化軍隊叢集打響了張家口戰役。第17集團軍在赤峰一線的進攻順利展開。第39集團軍完成了在王爺廟地區的集結。第36集團軍在通向紮蘭屯的要沖部位作戰,并以其部分兵力殲滅了海拉爾地區的日軍。日本第3方面軍被一塊塊地分割開來。這時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下達了對日軍發起迅速進攻的指令。

8月15日,蘇蒙聯軍在張家口方向消滅了築壘區一些敵軍獨立部隊,向前推進了80公裡,其主力部隊第27摩托化步兵旅已在張北城下開戰,第二天早晨之前占領了張北。在張北和張家口之間的老北台溝和黃花坪有日軍完備的築壘區,8月21日第27摩托化步兵旅占領了該築壘區通向張家口的公路,日軍撤入張家口。方面軍司令為了不越過長城,指令該旅撤出奪取張家口的戰鬥,傳回到出發地點。騎兵摩托化叢集8月18日到達豐甯,第二天抵達承德。

第17集團軍于8月18日占領赤峰,随後占領了平泉、淩源和綏中,已經抵達華北邊境。第6坦克集團軍于8月15日發起攻取沈陽的作戰,其餘部隊進攻長春。由于燃料不足和道路情況不佳,集團軍不得不暫停進攻。空軍第12集團軍為集團軍運送了2072噸燃料和186噸彈藥。8月19日傘兵部隊分别在沈陽和長春降落,20日11時30分坦克部隊開進沈陽。同一天坦克部隊也開入長春。

8月15日,第39集團軍沿鐵路線向長春展開進攻之後,于8月17日得到指令,不遲于8月23日占領撫順、沈陽、營口、安東和遼陽。該集團軍的主力部隊集中在洮安,以便随後沿鐵路線向旅順和大連進發。這個集團軍随後成為旅順口海軍基地的常駐部隊。

第36集團軍作為左翼軍在8月17日-18日繼續對海拉爾築壘區敵人作戰,8月18日敵人停止反抗,3823名日軍官兵在司令官的率領下繳械投降。

第1遠東方面軍在蘇聯元帥梅列茨科夫的指揮下,8月15日一16日,在各個作戰方向上進展順利,但在牡丹江地區遇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為奪取牡丹江地區,第1紅旗集團軍進行了艱苦的戰鬥。在牡丹江地區集中了日本第1方面軍約5個師的兵力,以及敢死隊。他們炸毀城郊橋梁,憑借兩道鋼筋混凝土築造的環形永久工事死守。在15日的戰鬥中,蘇軍被打退後,撤到牡丹江的東岸。

16日,蘇軍重新部署兵力,發動集中攻擊,一個街區、一個街道、一棟房屋地與敵軍争奪,經過4個多小時的戰鬥,才将城内的敵人肅清。17日牡丹江城外敵人西撤,蘇聯第1遠東軍遂控制了牡丹江地區,在戰鬥中消滅日軍近4萬人。随後第1紅旗集團軍進入哈爾濱和吉林方向廣闊的區域作戰,其先頭部隊于8月20日進入哈爾濱,與前一天空降的傘兵部隊會合;同一天,進入吉林和敦化。第1遠東方面軍也提前完成了預定任務。

第2遠東方面軍在8月15日-18日期間也取得了重大戰果,在齊齊哈爾方向的作戰中,占領了紮蘭屯要塞和孫吳。在孫吳縣城俘虜了敵軍2萬餘人。在松花江作戰方向,17日早晨占領了佳木斯,18日占領三姓。随着紅旗阿穆爾區艦隊進入哈爾濱,松花江一線作戰宣告結束。

8月20日後日軍停止抵抗。蘇軍完成對東北全境的占領,全面開始接受關東軍的投降。

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始末

(三)關東軍投降

日本關東軍是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的部隊。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關東軍并沒有放下武器。蘇軍在8月15日-16日發動淩厲的攻勢,摧枯拉朽,殲滅了牡丹江、海拉爾、孫吳等地區負隅頑抗之敵,使關東軍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8月17日下午,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向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提出進行停戰談判的建議。關東軍司令部通過東京廣播電台播發聲明說:“為盡快實作停止軍事行動的指令,我關東軍司令部已于今晨釋出指令,我方代表在8月17日10時與14時之間(東京時間)乘飛機前往以下各城市:牡丹江、密山、穆棱(八面屯)……以便與紅軍司令部建立聯系。關東軍司令部希望,此舉不緻引起任何誤解。”這份聲明就是關東軍宣布投降,什麼停戰、不引起誤解雲雲,不過是關東軍想保持一點失敗後的“尊嚴”。

在釋出聲明的同時,山田乙三通知蘇軍司令部,他已指令關東軍立即停止軍事行動,放下武器。同日,蘇聯遠東軍司令部發報給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内稱:“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通過電台向蘇聯遠東軍司令部提出停止軍事行動的建議,但隻字不提在滿洲的日本武裝力量投降一事。同時日軍還在時起禁止對所有前線蘇軍的任何戰鬥行動,放下武器,繳槍受俘。以上期限是使關東軍司令部能夠将停止反抗、交槍受俘的指令下達到所有部隊。日軍一開始繳槍,蘇軍必将停止戰鬥。”8月18日清晨,山田乙三通過無線電電台對華西列夫斯基做出答複,表示接受關于投降的全部條件。

這樣,關東軍實際上從8月18日就開始了繳槍受俘。但在一些地區日軍拒絕接受最後通牒。例如在虎頭要塞,日軍軍官還劈殺了來自日軍俘虜的談判軍使,要塞日軍繼續進行反抗。蘇軍采取嚴厲手段,使用空軍和炮兵對虎頭要塞實施摧毀,至8月22日3000餘名日本守軍被全部殲滅,虎頭要塞遂被收複。

鑒于一些地區的日軍還在瘋狂反抗,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向長春關東軍司令部派出以阿爾喬緬科上校為首的特别全權使團,前往長春,勒令山田乙三接受投降條件,簽署投降書。8月19日8點鐘,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通過無線電電台通知山田:阿爾喬緬科上校使團已飛往關東軍司令部,遞交關于要求日軍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要求山田確定使團飛行安全。如出現破壞國際法的情況,他将承擔一切後果。兩小時後,阿爾喬緬科率領5名軍官和6名軍士,與扈進而來的3架殲擊機降落在長春機場。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抽調500名傘兵随後向長春進發。轟炸機群空中待命,時刻準備應付不測情況。11時,蘇聯英雄近衛軍少校阿符拉緬科率領30名軍人在長春同一機場降落,并占領機場。

經過與阿爾喬緬科簡短談判,山田于14時10分簽署了投降書。當天晚上,設在長春的關東軍總司令部大樓降下了日本國旗。山田和僞滿洲國總理張景惠被迫向中國東北居民發表廣播講話,宣布他們已經投降。長春15000人的日本關東軍繳槍受俘。

1945年8月19日進而成為具有曆史意義的日子。山田乙三和張景惠的廣播講話标志着在大陸盤踞40年之久、作惡多端的日本關東軍徹底滅亡了;而同時由日本炮制的僞滿洲國也随之灰飛煙滅。從19日起,蘇軍對駐紮在東北各大城市關東軍開始了緊張的受降工作。為防止日軍可能的破壞活動,運走金銀财寶,銷毀檔案檔案,蘇軍空降部隊開始降落在各大城市、港口和海上軍事基地。

哈爾濱是關東軍重要基地。8月18日第1遠東方面軍派出舍拉霍夫将軍率領第一批空降兵120人在哈爾濱機場降落,勒令關東軍參謀長秦彥三郎率領一些重要将軍和軍官乘坐蘇軍飛機到第1遠東方面軍指揮所接受投降條件。8月19日秦彥三郎接受投降條件,當天哈爾濱日軍交出了武器。

20日日本松花江艦隊向蘇聯紅旗阿穆爾區艦隊投降。8月19日外貝加爾方面軍空降兵在沈陽機場意外地俘虜了僞滿洲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日本第3方面軍司令後宮向外貝加爾方面軍全權代表普裡圖拉将軍交出日軍人數、兵力部署和武器彈藥等資料。第二天日軍被押解到沈陽城外,實行集中看管。8月19日,蘇聯空降兵降落在吉林、旅順、大連和延吉,并完成對所在地區日軍的受降任務。8月19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指令:“在日軍已經繳械投降的地區禁止軍事行動。”華西列夫斯基下達上述指令的同時,訓示各師旅指揮員在職責允許的範圍内自行決定接受日軍投降的方式。進而大大加快了日軍受降的程序。

在受降過程中,除虎頭外,東甯築壘區敵人也拒絕放下武器,進行垂死掙紮。蘇軍集中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榴彈炮旅和有特種火力的炮兵師參加戰鬥,還動用了兩個航空師實施轟炸。日軍殘餘部隊一直頑抗到8月26日之前才最後放下武器。至此約70萬人的關東軍,除了被殲滅者外,其餘全部向蘇軍投降。

蘇聯三個方面軍俘獲日軍和武器裝備數量為:外貝加爾方面軍俘虜日軍220135人;第1遠東方面軍俘虜107891人;第2遠東方面軍俘虜265964人;總計593990人。共繳獲飛機861架;各種口徑大炮1836門;自行火炮15門;機槍13099挺;步槍約300000支;迫擊炮2474門;火炮和迫擊炮彈774106顆;輪船和駁船121艘;汽車2321輛;各種倉庫722個。

(四)蘇軍在東北的黑曆史

蘇軍在中國東北期間,存在嚴重的軍紀問題。蘇聯紅軍士兵對戰敗的日本人進行搶掠施暴,屠殺日本戰俘和日本僑民,許多來不及撤回日本的僑民被蘇軍屠殺。蘇軍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洗劫來往中國行人,而蘇聯軍隊任意進入住宅,以刀槍威吓強奪物品與奸殺婦女。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司令員盧冬生也因制止蘇聯紅軍搶劫而遭槍擊緻死。蘇聯軍隊占領東北後,以‘解放者的姿态’在東北建立紀念碑,并掠奪中國的工廠設施做為日本賠款,運回蘇聯,據統計其金額高達80億美元,超過德境三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