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法森:用腳步丈量鄉村振興路

作者:黑龍江新聞網

□本報記者 劉曉雲

向下紮根,向上生長。七年前,他走出大學校園,背起行囊走進省級貧困村;四年駐村扶貧,三年留任鄉鎮,一步一個腳印地踏遍村裡的每寸土地;與村民寒暑并肩、晨昏相伴,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他将青春熱血化作滴滴汗水,揮灑在鄉村這片熱土上。

他叫梁法森,201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2017年6月畢業于東北石油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同年9月考錄到海林市國土資源局,同年11月派駐海林市三道河子鎮工農村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2021年9月任海林市三道河子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

胸懷熱血,奉獻青春,毅然奔赴駐村一線

“小梁,可要多回來看看我們,咱可是一家人。”6月初的一天,工農村脫貧戶孫長富拉着再次回村的梁法森的手依依不舍,他說:“村裡有現在這些變化,離不開你們的真心幫扶……”

看着眼前的鄉親們,梁法森的思緒被拉回到七年前開始駐村的時光,那段與村幹部群衆在一起,幫助工農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流金歲月。

2017年9月考錄到海林市國土資源局公務員的梁法森,入職兩個月後,正趕上機關有選拔駐村幹部這項工作。他主動申請到距離海林最遠、基礎條件最差、扶貧任務最重的三道河子鎮工農村參加定點駐村扶貧工作隊。

三道河子鎮位于海林市東北部,距市區160公裡,工農村距離三道河子鎮85公裡,全村地貌地形以丘陵漫崗淺山區為主,屬于深山區,交通不便,是2015年認定的建檔立卡省級貧困村。

“把工農村當成自己的家,把年長的村民當成長輩,把同齡的村民當成朋友,多為他們着想,把村民遇到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去解決。時間長了,也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梁法森說,為了快速适應農村工作環境,融入駐村角色,他走遍了全村236戶人家。

為了盡早融入工農村這個“大家庭”,駐村的800多個日夜,梁法森與村民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向緻富能手學習生産技術,向村幹部請教工作經驗,始終同群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他認真标記道路、住宅、農田等具體位置,加班加點繪制出工農村村民和貧困戶分布地圖,為駐村扶貧不落一處、不丢一人奠定基礎。

協調資金修複受損橋梁、道路,修繕村民房屋,改善村裡宜居環境,改造入戶自來水……駐村扶貧近四年,梁法森讓工農村舊貌換新顔,讓貧困戶穩定脫貧、貧困村摘帽出列。

因地制宜,發展産業,幫解難題服務百姓

梁法森有三本駐村日記,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他與貧困村的點點滴滴。第一篇日記,他寫道: “黨的幫扶政策如同陽光,我要讓它照耀到每一位村民!”

隻有把扶貧工作的每一件小事辦好,群衆才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正因為梁法森在駐村工作中的不懈努力,村民們認識了這個文質彬彬的小夥兒,他也得到了大家的一緻信任。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總要來找梁法森聊一聊。

在不斷的走訪中,梁法森對村裡的情況有了基本了解:工農村面臨着基礎設施落後、缺乏集體産業、因病緻貧較多、人口流失嚴重等問題。盡管問題多,難度大,但梁法森沒有退卻。

針對村裡存在的問題,梁法森依次捋順、解決。工農村幹部服務群衆能力弱、工作效率低,他就對村“兩委”班子進行了優化調整;村子基礎設施落後,他就積極對上協調,争取資金,改善村容村貌;為了讓村民在家附近務工就業,他抓住工農村毗鄰荒溝電站這一地域優勢,積極開展對接服務,促成企業與村民簽訂用工協定,輸送村内富餘勞力76人到電站務工。僅此一項就帶動村民年增收17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青壯勞動力返鄉就業難題。

工農村脫貧戶吳桂華告訴記者:“駐村工作隊幫我在六局安排了務工活,我一年光務工收入這一塊就有6萬多元。”

工農村地處深山,氣溫偏涼,水質優良。梁法森經過調研走訪,廣泛征求意見,确定了發展冷水魚養殖的幫扶思路。目标定了,說幹就幹。他主動為冷水魚養殖合作社跑辦手續,聘請專家為社員教育訓練養殖技術,2018年5月,海林市雨露淡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他利用休息時間到魚行、商戶聯系訂單,打開銷路,通過“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淡水魚養殖合作社帶動15戶困難戶增收20萬元、村集體增收15萬元。

2020年底,工農村摘掉了困擾5年的貧困“帽子”,梁法森也是以獲得省扶貧開發上司小組授予的2020年度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選擇留任,從“心”出發,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2021年9月,連續兩輪駐村期滿的梁法森在組織上征求意願時,再次放棄了回到市區工作,選擇留任三道河子鎮從事黨建工作。

從村到鎮,角色轉變,初心如磐,梁法森用行動證明了扶貧工作者的苦幹實幹。他先後完成全鎮三個軟弱渙散村黨支部整頓工作,打造牡丹江市級黨建示範點一處,發展16名黨員緻富帶頭人,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制定“黨建引領三産融合”發展措施,争取産業項目資金450萬元,以“支部+公司”“支部領辦合作社”為經營方式,重點扶持東升村食用菌、木蘭集村龍豐果、振興村漁業等優質第一産業,加快落實工農村素食代餐、振興村湖魚加工等第二産業,積極投入邊安村農機服務、木蘭集村旅遊民宿第三産業建設。全鎮農村産業項目多點開花,村集體收入逐年遞增20%以上,2023年全鎮更是突破了200萬元村集體收入大關。

植根基層,服務為民。七年來,梁法森堅守在駐村脫貧和鄉村振興的一線崗位上,他用青春韶華換來了村子發展越來越好,換來了村民幸福的微笑。在這片鄉村振興熱土上,他用初心和行動踐行着一名共産黨員的使命擔當,用奉獻和汗水譜寫着黨員幹部無悔的青春。

◎記者手記

跟梁法森走進工農村,平坦光滑的水泥路,整齊劃一的路燈,枝繁葉茂的綠化帶,寬闊的文化廣場,整個村子呈現出幹淨整潔、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人心曠神怡。

遇上脫貧戶宋文軍,他熱情地握着梁法森的手告訴記者:“脫貧以後小梁還經常來看我,給我拿東西。”現在的梁法森依然一如既往地每周去農戶家裡問困難講政策,用實際行動守護群衆的幸福感、獲得感。

望着熱情的鄉親們,他感慨道,能在脫貧攻堅一線揮灑汗水,這才稱得上不負韶華。

“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負重任。青年人的志向應當與時代脈搏相呼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是廣大高校畢業生實作理想追求的廣闊舞台。”梁法森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去最邊遠的地區,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到最艱苦的基層,用實踐錘煉意志。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貢獻力量,是挑戰,是磨練,更是無悔青春的生動注腳。梁法森讓自己閃耀的青春和國家命運發展同頻共振,将滿腔熱血奉獻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脫貧攻堅一線。他用行動踐行了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大愛。诠釋了“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