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作者:怔怔說

來源:中國知網

雲南大理城外西北的古廟中,矗立着一根始建于公元8世紀的南诏年間的鐵柱。

重達5000斤的鐵柱,千年來不鏽不倒,其中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大理鐵柱,來源成謎

從大理的彌渡縣出城,向西北而去,有一座仿唐建築風格的古廟。走入其中,能看到一根直立的鐵柱。

鐵柱的直徑約為33厘米,高為330厘米,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從建成起屹立至今。盡管大理曾經曆過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都對這根鐵柱沒有造成任何損害。

這也不禁引人猜想,鐵柱為何會至今不倒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不少考古學家來到了鐵柱處進行考察。

從柱身上,他們找到了一行文字,講述的内容是鐵柱于建極十三年歲次修建而成。

建極,是南诏王朝的國号,是在公元8世紀活躍在中國雲南一帶的少數民族政權,對應此時的中原王朝是唐。

看到這裡,考古學家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了一個猜想,這根鐵柱會不會就是古籍記載中的“唐标鐵柱”?

中原政權的統治者通常在收複平定完邊疆地區之後,會在這裡樹立一根用于标榜自己文治武功的“鐵柱”。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自漢代以來,中原帝王在雲南地區開疆拓土的事迹,都被收錄在了滇池的“天下第一長聯”中,其中絕大部分的事件都得到了證明,隻剩下了這“唐标鐵柱”還未有定論。

《舊唐書》中載,公元621年,唐在雲南設定了姚州,派京官就任,對這一帶實行“羁縻統治”,也就是聯合當地的少數民族首領一同管理此地。

公元680年,吐蕃壯大,入侵了雲南洱海,對應了史書中“西洱諸蠻皆降于吐蕃”描述的曆史事件。征服了滇西的部落後的吐蕃,準備繼續南下。

唐朝在得知雲南部分地區已經淪陷後,便遣了唐軍,迎戰吐蕃。于是,唐軍與吐蕃在西洱河處相遇,爆發了激烈的對戰。從唐史的記載中可知,這一戰,唐朝勝了。

為了紀念此功和震懾吐蕃,唐朝就在雲南樹立了鐵柱。

是以,不少考古學家在看到大理城外的鐵柱時,就将其認定為這是古書中的“唐标鐵柱”,也就是唐朝的紀功柱。

但當這個說法被提出之後,卻也遭到了一些考古學家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是南诏國的鐵柱,與唐朝無關。

倘若是少數民族建成的鐵柱,那“它”就不是一根用以歌功頌德的紀念物了,而是用來祭祀神明的祭祀柱。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南诏王朝,建此鐵柱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些考古學家同樣也去翻閱了古籍畫卷。終于,讓他們找到一幅《南诏圖傳》。

圖傳中畫的9人,正在一根鐵柱下舉行着祭天儀式。

從題記中可知,他們都是雲南的官員,其中一人還是唐封的雲南白子國首領張樂進求。

圖上的鐵柱是建于三層台之上,頂部的鐵蓋與柱身上的三根木杈相連,鐵蓋之上還立有一鳥。

雖然這幅圖與現實中的雲南鐵柱在設計上有些出入,但大體還是相似的,因為這根鐵柱的上方也有着三根樹杈和金翅鳥的裝飾。

鐵柱的上方會呈樹狀,是源于雲南彜族的信仰崇拜。

唐朝初年,雲南大理城中的主要民族是白族和彜族,他們皆為古氐,羌族的後裔。

這個少數民族認為,山是撐着天的支柱,是以時常會登山燃柴,以祭天神。此外,他們也相信山中的草木皆有神靈,為山神所統轄。這讓他們生出了對山中生靈的信仰崇拜。

而在這些生靈中,他們認為樹尤為重要,是連接配接天的通道。是以,在大理城中才會出現大量以“樹”為圖騰崇拜。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看到這裡可能也會有人提出疑問,現實中的鐵柱明明沒有鐵蓋的,也沒有三層祭台,為什麼考古學家還會将它說成是《南诏圖傳》中的鐵柱呢?

其實,鐵蓋象征的是籠罩着大地的蒼穹,三層台代表的是大地,這是取“天圓地方”之意。

這一點也與中原古人的宇宙天體觀相似,在科學理論還不完善的古代,人們覺得天是圓的,地是方的。

之是以會設定三層,也是融合了中原的道家學說。在道家祭祀時,多用三層祭壇,第一層代表的是天,中層是人,最下層是地。

是以,大理城外的這根鐵柱不是唐标鐵柱,而是南诏鐵柱。

從建柱的時間來看,是在公元872年,距離南诏國政權覆滅隻有30年了。不難猜到,當時的南诏王室一定出現了統治危機,才會想到用修柱祭祀,求救于天神。

是以,這根南诏鐵柱現世的主要目的是,祈求神明庇佑南诏王朝的江山永續,同時也有向臣民宣傳南诏政權是天授的政治意圖。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千年不倒,依舊成謎

解決了這根鐵柱的出處後,考古學家又遇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這根鐵柱為什麼會千年不鏽不倒呢?

考古學家從過往的經驗中知道,鐵會和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鐵鏽”。如若沒有及時清理這些鐵鏽,會加快鐵的腐朽速度。

一般來說,古代遺留下來的鐵制文物,隻消輕輕一碰,就能讓其碎成渣滓。

但南诏鐵柱卻不同,因為它被當地人看作是祭天的神物。是以,在來此進行香火供奉時,他們總會用手撫摸着根鐵柱。

這就讓考古學家不得不懷疑,這或許根本不是鐵做的!

那麼,屹立在風雨中上千年了,還是能保持原貌,究竟其中暗藏了何種玄機?難道像當地民間傳言一般,這根鐵柱得到了神的保護?

這也讓考古學家想起了當地的一個民間傳言,相傳在古代白子國王的那個金尊玉貴的公主,愛上了一個貧窮的長工。

公主在和國王坦白了自己的心意後,遭到了反對。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在國王的刻意阻攔下,公主被迫和長工斷了聯系。就當兩人覺得此生再也無法相見之時,國王突然改變了心意。

這是因為有一天,國王聽到了一隻金翅鳥在樹梢上高聲叫嚷着公主和長工的名字。國王見此情景,領悟到了公主與長工的姻緣是天定的。于是,國王就把公主嫁給了長工,還将王位傳給了長工。

長工在登基後,命人修建了一根象征着大樹的鐵柱,用以紀念雞翅鳥。

但傳說畢竟隻是傳說,而且神也隻是存在于故事中的産物,用“神力”作解釋是無法讓所有人信服的。

為了找到真正的答案,考古學家邀請了冶金工業的學者,一同進行調查。

在經過專業儀器的檢測後發現,這鐵柱并不是由鐵澆築而成的,而是由一種不知名的冶金組成的。

但具體是什麼冶金,專家也不能确定,這或許是鐵柱不會生鏽的原因。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雖然鐵柱不鏽,但柱頂的三根木質的樹枝在2004年腐爛了。為此,文物修複人員做了三條鍍金的鐵龍來替代樹杈。

盡管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獸,可龍與彜族的文化其實是不搭的。彜族先民之是以會在柱頂安置三根樹杈,是因為他們覺得樹杈能起到驅邪避兇的作用,是神擊退穢物的法器。

用金龍是美觀大方的裝飾,但也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曆史文化原本的樣子。南诏鐵柱是用于祭祀的器物,代表的一個民族的信仰,還是應該尊重它原有的設計。

再經過更細緻的觀察之後,考古學者猜測到鐵柱應該在地底還有柱身留存。從鐵柱露在地面上的高度和直徑,專家推算出了它的重量應該達到了5000斤。

但一根巨重的鐵柱深插于地底時,或許這就是它千年不倒的原因。

否則,這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大理在經受地震災害,房屋和碉樓都是以轟然倒塌,這根南诏鐵柱會安然無恙。

從曆史文獻中可知,17世紀,大理城外出現了一場7級的地震,在官舍,城牆坍塌,地陷崩裂之際,南诏鐵柱依然巍峨不動。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

在20世紀初,這裡又發生過一場6級的地震,鐵柱還是沒有絲毫的損傷。是以,當地的人們才會覺得這根柱子真的是神物。

此外,從鐵柱高為九尺九的記載中也能看出,它在千年的時間裡沒有沉降分毫。這也讓專家更加好奇,到底是什麼穩定着這根鐵柱。

可好奇歸好奇,憑借目前獲悉的線索,他們還是無法解開鐵柱千年不倒的原因。

時至今日,還是沒有人能真正說清鐵柱不倒的奧秘,可能要等到未來科技再成熟一點,才能解開鐵柱的秘密。

從南诏鐵柱神奇地屹立千年上也能看出中國古人那非凡的智慧,在科技和建造水準還不甚發達的年代,他們居然就已經能造出一根讓現代人都無法破解其中奧秘的鐵柱。

1988年,南诏鐵柱已經被列為國務院的保護名單之中。

在國家的有意守護下,它能繼續長久地直立在這天地間,見證着世間滄海桑田的變幻。

參考資料:中國知網《南诏鐵柱祭祀文化曆史流變研究》——李曉玲
重達5000斤的南诏鐵柱,千年不鏽不倒,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