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作者:要文追蹤摘選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圖檔來源于網絡

客戶信任流失,團隊穩定性受挫,市場謠言四起。 作為全球會計界領航者、被譽為資本市場守護神的普華永道,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與行業挑戰,猶如步入了一場山雨欲來的風暴中心。 在正式的監管裁決尚未塵埃落定之時,普華永道已先行遭遇信任滑坡的重擊,多家企業紛紛撤銷合作,上演一幕幕“信任退潮”的戲碼。 具體而言,6月21日晚間,上海電氣對外公告,鑒于近期審計領域新情況需深入核查,公司決定撤回原計劃在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審議的關于續用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為2024年度審計服務商的提案,此舉無疑為普華永道的未來蒙上一層更深的陰影。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圖檔來源于網絡

耐人尋味的是,僅在三個月前,上海電氣本應按規輪換審計服務商之際,卻毅然決定續簽普華永道,延續雙方長達十年的合作關系。 公告中,上海電氣透露其2023年度向普華永道支付的審計費高達2450萬元,并預計在2024年審計範圍不變的情況下,費用不會超過今年水準。這意味着,普華永道此番失去的不僅是一份長期合約,更是價值超兩千萬元的項目。

而這隻是普華永道近期業務流失的冰山一角,預示着更多合作可能面臨的變數。

緣何至此?答案指向一場由審計疏漏引發的信任危機——恒大地産的财務造假風波。

自恒大地産2009年上市至2023年,普華永道作為其審計方,連續多年為其出具無異議審計報告,即便是在恒大被曝出2019與2020年存在重大财務造假的時期。

直至2024年5月31日,中國證監會對恒大地産的《行政決定書》公之于衆,揭露其2019年虛增收入達2139.89億元,占當年營收半壁江山,2020年更甚,虛報收入3501.57億元,占比接近八成,且利用這些虛假資料進行公司債券欺詐發行,徹底點燃了這場審計信譽危機的導火索。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圖檔來源于網絡

普華永道理應扮演的角色是在其間作為公正的第三方,借助審計報告的出具,在股東與企業之間構築信任的橋梁,同時警醒可能潛藏的财務風險,確定市場秩序的穩定。

目前,普華永道面臨的危機根源在于其未能及時向公衆披露存在的風險資訊,其注冊會計師依舊出具了表明“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一行為違背了其應承擔的責任。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圖檔來源于網絡

公衆不禁對這家審計巨頭的專業判斷産生質疑,進而推測其審計流程是否存在缺陷。對于普華永道而言,一個依賴信譽立足的企業,如今正深陷信譽危機的泥潭,不幸地成為了财務造假事件餘波中的焦點之一。

重大損失:普華永道痛失超七成大型審計合約

同在6月21日晚,普華永道遭受的打擊遠不止于此,除了已知的損失,還有一筆來自甯波銀行的價值約323萬元的合同也告吹。甯波銀行在官方公告中明确表示,鑒于近期某些情況有待進一步查證,基于謹慎性原則,決定撤銷在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通過的《關于聘請外部審計機構的議案》。這一變動,無疑又給普華永道的未來業務版圖蒙上了一層陰影。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圖檔來源于網絡

更為巧合的是,甯波銀行與上海電氣如出一轍,同樣在僅僅兩個月前确認了與普華永道的合作延續。這一夜的雙重失利——兩大重要客戶的相繼流失,無疑是普華永道當下困境的真實寫照。

自今年5月起,普華永道就開始遭遇客戶解約的連環沖擊。 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普華永道負責審計的A股上市公司共計107家,審計服務總費用估算約為8.8億元人民币。其中,中國銀行作為其最大的客戶,支付的年度審計費高達1.93億元。 轉折點出現在6月7日晚,中國銀行釋出公告,調整了與普華永道的合作計劃,由原本續聘其進行2024年度全面審計服務,變更為僅委托進行中期财務報告的審閱,相應費用縮減至3500萬元,并透露已啟動新一年度外部審計師的甄選程式。 據鹽财經記者的不完全統計,至2024年6月23日,普華永道在2023年度的十大客戶中,已有七家企業公開聲明不再續約或改用其他審計服務商,直接導緻超過4億元的收入流失。這意味着,僅在前十名大客戶層面,普華永道就幾乎喪失了其一半的市場佔有率。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圖檔來源于網絡

損失不止于大客戶。據不完全統計,普華永道2023年服務的107家A股年審客戶中,已有超過30家公司取消續聘或者改聘,其中不乏大型企業。

普華永道失去的這些訂單,大部分流向了德勤、畢馬威和安永三大會計師事務所,行業競争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對于普華永道内部員工來說,訂單丢失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有可能到來的無薪假和裁員,這是行業常态。

一位前“四大”(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員工告訴鹽财經,“沒有項目就是沒活兒幹,它會強制你‘no pay leave’(休無薪假)”。

這很好了解,在項目制的審計模式之下,當項目的絕對數量減少,審計機構所需要的流轉于項目之間的員工數量就會減少,那麼審計機構會相應地作出調整。員工如若不接受無薪假,便會有“被勸退”的風險。

但是即使接受無薪假,在沒有工資,自己交社保的情況,個人能夠堅持多久?

普華永道不是沒有先例。其在英國的辦事處曾在2023年末實施過一輪或波及600人的裁員計劃,要求收下遣散費的員工自願離開。而引發這一事件的導火索之一便是“業務增長疲軟”。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圖檔來源于網絡

别忘了,早在2023年,“四大”在中國的各分支機構已感受到了寒意,一位金融業人士向鹽财經透露,“實際上,從上一年開始,‘四大’的審計部門就已經步入裁員的軌道。”

在行業整體不景氣、客戶流失接踵而至,加之等待監管政策明确的背景下,普華永道内部彌漫着焦慮情緒似乎并不令人意外,盡管表面上仍維持着一種“風暴前夕的平靜”。

一位前普華永道員工向鹽财經分享道,“普華永道失去的訂單确實對審計部門造成了沖擊,但現存業務的持續運作仍需一定規模的員工隊伍。與此同時,咨詢和稅務部門目前看來所受影響相對有限。”

信任的價值衡量

在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和德勤這四家外資會計師事務所之間,誰更勝一籌? 從業内人士的回報來看,它們在核心競争力上并無顯著差别。鹽财經記者從多位相關從業者那裡得到的答案趨于一緻。相較于其他三家,普華永道昔日的最大優勢或許就在于其“品牌影響力”。 “我個人認為,在恒大事件之前,普華永道相比其他三家,最突出的優勢在于擁有最多的業務量。不過,該事件之後,其公信力确實有所下滑。”一位前普華永道員工向鹽财經透露。 曆史上,普華永道在中國市場的訂單量長期領先于其他三家,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佔有率。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23年9月釋出的《2022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百家排名資訊(公示稿)》,2022年度,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和德勤四家外資會計所的業務收入分别達到了79.25億元、66.46億元、51.17億元和51.5億元。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圖檔來源于網絡

過去,衆多股東對普華永道審計的公司抱有更深的信任;衆多尋求審計服務的公司堅信,普華永道能有效維護其聲譽于穩固地位。這曾是行業内廣泛認可的事實。 在這個依賴“信任維護”與“資訊高度誠信”來赢取市場的行業中,普華永道憑借龐大的業務量進一步擦亮了自己的品牌。 是以,此次事件首當其沖的是對普華永道“信譽”的重創,這也是觸發一系列解約風潮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與“信譽受損”相比,普華永道或許更應擔憂的是可能面臨的監管嚴厲制裁。 回顧2023年,财政部就嚴重審計失誤問題對德勤實施了嚴厲懲罰,包括暫停德勤北京分所業務營運三個月,吊銷兩名涉事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證書,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總計約2.1億元罰款。 這一處罰源于中國華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财務問題,盡管德勤一直堅稱其在工作中未曾有任何不誠信行為。

普華永道危機:客戶流失與内部動蕩并存

圖檔來源于網絡

反之,普華永道可能正面臨着較之德勤當年更為嚴酷的境遇。畢竟,證監會對恒大地産的行政處分已采取了頂格罰款措施,且财政部早前對德勤采取行動時依據的還是“存在嚴重審計缺陷”的理由。 相比之下,罰款數額或許并非首要問題,目前懸而未決的是,普華永道是否将面臨在中國内地業務活動受限制的更嚴峻挑戰。 此番風波不由得讓人回想起多年前,美國能源巨擘安然公司破産案,直接導緻了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的解體。 耐人尋味的是,安達信在坍塌前同樣是享譽全球的會計師事務所,其客戶群及大量員工在安達信垮台後,相當一部分被普華永道吸納。 不容忽視的是,一旦信任的多米諾骨牌開始倒塌,随之而來的将是不可阻擋的連鎖反應。即便是行業龍頭如普華永道,至今亦未能找到徹底擺脫“失職信任危機”的安全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