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複市場欲超2000億!需求高缺口大,為什麼依舊這麼難?

作者:診鎖界
康複市場欲超2000億!需求高缺口大,為什麼依舊這麼難?

人才供需間的鴻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愈發擴大,形成了康複醫療行業發展中的一大痛點,也打擊了新血液想要投身康複領域的積極性。

康複市場欲超2000億!需求高缺口大,為什麼依舊這麼難?

來源:診鎖界

作者:棂星

封面來源:pixabay

康複市場欲超2000億!需求高缺口大,為什麼依舊這麼難?

6月22日,大陸第一是以康複命名的大學——康複大學正式揭牌。

公開資訊顯示,康複大學為公辦普通大學學校,由山東省政府上司、省教育廳主管。定位為新型研究型大學,着重開展基礎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10000人。目前,康複大學設有康複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社會發展學院、臨床醫學院、公共教學部等5個學院(部)。

中國在龐大人口基數之下,殘障人士總數估計達到了8500萬,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接近4400萬,而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攀升至全國總人口的21.1%,中國社會已經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這些資料的背後,潛藏着巨大的康複服務需求。

康複大學的設立不僅是國内首例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創舉,更是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培養康複醫學人才的重要舉措,對于中國康複醫療行業而言是一個積極信号,預示着國家層面對康複醫學的重視。

然而,康複的未來果真如此一片向好嗎?

康複市場欲超2000億!需求高缺口大,為什麼依舊這麼難?

從康複大學看中國康複醫療

中國康複醫療行業正乘着社會發展的快車,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新階段。其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7.1%,有望于2025年達到2207億元的市場規模。現階段,大陸約有1/3的人可能在患病或受傷期間接受并受益于康複治療。

這一飛躍的背後,是多股力量的彙聚:

老齡化社會加劇,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成為康複醫療市場的一大推手。随着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和慢性病患者數量的增加,康複醫療行業的需求日益旺盛,社會對康複醫師和康複治療師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根據《柳葉刀》的研究統計,就人數而言,中國已成為全球康複需求最大的國家(4.6億),其次是印度(4.11億),接着是美國(1.49億)、印度尼西亞(7600萬)和巴西(7000萬)。

其中,中國的慢性病患者群體呈現不同水準的增長趨勢。預計到2030年,大陸慢性病患病率将高達65.7%,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複治療,特别是對醫療保健和提升生活品質的康複服務需求激增,畢馬威預測,2020-2025年期間,大陸康複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将達20.9%,至2025年,市場規模将突破2000億元。

康複市場欲超2000億!需求高缺口大,為什麼依舊這麼難?

圖源:畢馬威《康複醫療趨勢引領新藍海》

政策層面的支援同樣不可或缺。國家層面的重視,不僅展現在資金投入上,更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強力推動和醫保政策的變革為康複醫療服務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保障了行業的健康成長環境。例如,《“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明确提出要以老年人健康需求為導向,優化供給側改革,推動老年健康服務高品質發展。以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将預防和康複相結合,進而實作“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此外,《綱要》還表達了對心理健康和殘障人士健康的關注,指出要分别通過“推進精神障礙社群康複服務”和“精準康複”政策,為心理疾病患者和殘障人士提供康複服務。

康複醫學,是幫人病後恢複、提高生活品質的一門醫學學問,和預防醫學、臨床醫學、保健醫學一樣重要。不過,在大陸,康複醫學這塊起步得比較晚,發展也沒那麼快。

首都醫科大學席家甯教授在去年接受采訪時說,主要原因是康複醫學還沒被當作一個獨立的大類别來對待,管理和制度建設都沒跟上。比如,預防疾病有專門的疾控中心管,看病治療有醫政醫管局,保養身體中醫管得比較多,但康複醫學就少了這樣一個專門的“大管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院士建議,國家老年人越來越多,心髒病、中風這些病也常見,病人治好病後怎麼恢複得好、怎麼重新過上正常生活,康複醫學特别關鍵。應該把康複醫學提到更重要的位置,成為一個大的學科類别。這樣不光能培養更多康複方面的專業人才,還能提前做好準備,讓全國人民将來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複服務,為我們的健康生活打個好基礎。

康複大學的建立并開始招生是為了滿足社會對康複服務的需求,輸送大量急需的專業人才,填補國内康複教育體系的空白,培養高水準的康複專業人才,并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和國際合作推動康複事業的發展,其目标是培育既掌握先進康複知識,又具備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然而,巨大的需求下,也隐含困難。

康複市場欲超2000億!需求高缺口大,為什麼依舊這麼難?

壓在康複行業頭頂的三座大山

01|缺口大卻就業難

專家估算,大陸現有康複治療師約5萬人,與國際标準每10萬人口擁有50名康複治療師相差超過10倍,是以存在巨大的缺口。

盡管康複行業急需更多的人才,但仍有大量的康複醫學畢業生難以找到與行業相關的工作。

2024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為1179萬人,比2023年的1158萬人增加了21萬人,同比增長了1.81%。

面對目前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承壓,就業壓力陡增,據資料顯示23、24年康複類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康複醫學逐漸起步,并初步建立了三級康複醫療體系。然而,盡管這一體系在架構上已初具規模,但是康複醫療資源仍然配置設定不均,康複人才依舊嚴重短缺。

根據教育部釋出的資料,截止2021年,大陸開設康複治療專業相關的高等學曆教育院校約有849所,其中大學303所,專科546所。

如果按照每年畢業50-100人推算,國内每年大約有42000-85000名康複治療專業的畢業生進入臨床工作。但請注意,這隻是一個基于假設的估算範圍,并且主要指的是專科和大學層次的畢業生,中專畢業生未納入統計。這導緻人才市場供過于求,學曆價值有所下降,崗位競争加劇。

根據中國就業研究所釋出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的求職人數對比去年底增加了34.64%,但招聘需求卻隻增加了5%。

盡管康複大學擁有三所附屬醫院(康複大學青島中心醫院、康複大學青島醫院、康複大學青島康複醫院),但這些醫院是否能夠滿足每年大量學生的實習需求仍是一個值得觀望思考的問題。

02|行業調整延伸後的考驗

在《國家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的公示稿中,康複治療師和康複輔助技術咨詢師被歸屬于康複矯正服務人員大類,并且對其歸屬、分類和工作任務進行了全新定義:

康複治療師和康複輔助技術咨詢師,歸屬于康複矯正服務人員大類;心理治療師歸屬于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大類;呼吸治療師歸屬于醫療輔助服務人員。

康複市場欲超2000億!需求高缺口大,為什麼依舊這麼難?

圖檔來源:動脈網

這對于康複從業者而言,職業身份的明确無疑是一大利好,有助于提升職業認同感和專業度。

以前,康複專業人員通常被看作是醫療隊伍裡的技術人員。重新調整後,其擴充到了更廣泛的健康、體育和休閑領域。這變化意味着康複服務不僅僅局限于醫院裡,它還在向着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比如幫助人們通過運動、休閑活動來提升健康。

但将康複治療師等職業歸類于健康、體育和休閑服務人員,可能在公衆認知中模糊了康複醫學的專業邊界,導緻康複治療師的專業性被低估,削弱康複服務在醫療體系中的地位。

有的康複治療師在學習和工作中常常自嘲,他們經曆了像醫生那樣繁重的學習和考試,結果在實際工作中卻常被誤解為簡單的“服務員”。但實際上,康複治療領域遇到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目前高校培養的康複專業學生往往不能立刻勝任複雜的康複工作需求。

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普遍現象:許多學生在完成康複治療的學習後,往往僅限于掌握基礎的操作技能,而未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康複治療的整體流程和其背後的科學原理。雖然能夠確定學生在短時間内掌握實際操作,但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康複場景時,卻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國内也有一些學校,如同濟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和昆明醫科大學等,已經在康複治療教育上邁出了國際化的步伐。它們不僅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更強調對康複理論、患者心理以及跨學科知識的全面把握。這種教育模式下的學生,往往能夠在畢業後更快地适應工作環境,成為獨當一面的專業人士。

然而,這樣的教育模式在國内仍屬少數。大多數康複治療師在畢業後,仍需經曆一段較長時間的規範化教育訓練,才能逐漸将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這段教育訓練期不僅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檢驗,更是對其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的磨練。

康複治療的核心在于治療師能夠獨立判斷病人的狀況,并據此設計個性化的康複方案。僅僅能執行預設的康複練習或輔助病人鍛煉是遠遠不夠的,治療師還需要有能力根據病人恢複的實時進展靈活調整訓練強度。缺乏這種核心能力,不僅可能耽誤病人的康複程序,還可能引發醫療糾紛,給康複機構帶來麻煩。

鼓勵更多的高校和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共同建構一個更加完善的康複治療教育體系是重中之重

分類調整後康複行業的職業路徑延伸到了更廣泛的領域,包括體育、休閑等非傳統醫療環境,康複大學的課程設定是否也能盡快跟上新的職業分類呢?

在康複服務向多元化擴充後,如何保證所有服務提供者的專業水準和服務品質成為一大挑戰。特别是在非醫療環境下,如體育俱樂部、健身中心等,缺乏嚴格監管可能會導緻康複服務品質參差不齊,影響康複效果和行業聲譽。

03|發展受阻,價值低估

一位業内從業者和記者強調,覺得:“職業認同感低、晉升路徑不通暢。”

康複治療師領域正面臨着一系列問題,包括執業資格認定機制不完善、專業技能和服務品質的顯著差異,以及缺乏明确的職業晉升通道。

她解釋道,由于康複治療師職業缺乏一套精細的專業技術職稱體系,這不僅限制了治療師的職業成長路徑,影響了他們對自己職業的認同和忠誠度,同時也對康複專業人才的職業規劃造成了障礙。更進一步,随着康複高等教育機構如康複大學的建立和康複學科的蓬勃發展,預計會有更多高學曆人才被吸引到康複領域。但若沒有一個國家層面認可的職業資格體系作為支撐,将難以激勵頂尖人才投身康複治療專業,進而在根本上加劇了康複服務領域專業人才供應與市場需求之間的不比對,制約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據了解,康複治療師的薪酬情況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和行業不均衡現象。全國平均月薪約為5000元左右。具體到不同城市,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的康複治療師月收入範圍在6000至15000元之間;二線城市(如杭州、南京)的月收入多在3000至6000元之間;而在三、四線城市則更低。

另一方面,根據畢馬威在報告《康複醫療-趨勢引領新藍海》中的分析,康複治療師的主要培養管道集中在高等院校,但這條培養路徑相當漫長。大學生要想成為具備執業資格的康複治療師,不僅要完成五年的大學學業,還需在專業領域累積一年的工作經驗,這無疑延長了人才進入行業的周期。

同時,康複醫療服務領域長期面臨着資金支援不穩定且不足的困境,這一問題在醫保支付體系的局限性中尤為突出。醫保是很多人擷取康複服務的主要支付手段。然而,目前醫保支付體系可能對康複服務的覆寫不夠全面或者報帳比例有限,這意味着患者需要承擔較高的自費部分,這直接限制了患者尋求康複服務的意願和能力。對于康複醫療機構而言,如果大部分潛在患者因為支付問題而不來就診,就會直接影響到機構的收入穩定性。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整體醫療資源就較為匮乏,加上醫保基金可能本身就緊張,對于康複這類需要長期投入、成本較高的服務,醫保的支援力度往往更加有限。這導緻康複學科在當地難以得到有效發展,患者難以獲得必要的康複服務。

即便是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醫保支付體系的改革更注重控制醫療費用的整體支出,康複服務往往需要患者長時間參與,過程中涉及多次治療、專業裝置使用及人力資源投入,這些都推高了服務成本。現行醫保支付模式可能更适用于急性病治療,對需要長期、持續性投入的康複服務的支援不足,使得康複醫療機構在高成本運作與醫保支付額度之間存在較大差距,難以平衡收支。

這樣一來,即使康複醫療機構能夠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也可能因為醫保報帳的限制而難以實作财務上的可持續,即盈利模式難以維持。

康複項目在醫保中的低定價,以及不合理的費用結構,直接拉大了康複治療師與臨床醫師之間的薪酬差距,加劇了行業内部的經濟壓力。

這些經濟層面的困境不僅促使康複專業人才頻繁流動,尋求薪資更高的就業領域,還導緻了行業内人才的大量流失。盡管自2019年起,部分區域嘗試通過醫耗關聯改革調整醫事服務費用,意圖緩解這一狀況,但遺憾的是,這些舉措并未觸及根本,康複從業人員的真正價值仍未得到充分認可。

人才供需間的鴻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愈發擴大,形成了康複醫療行業發展中的一大痛點,也打擊了新血液想要投身康複領域的積極性。

參考資料:

  • 動脈網《康複師變服務員?引發行業5大變革3點思考》-2022-07-24
  • 齊魯晚報《康複治療師人才短缺,職業認同感低?應将其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 看醫界《全國首個康複大學獲批!首屆大學計劃招生300人》

/ END /

// 本文來源:診鎖界

❖ 慎重聲明:本文内容僅供學習交流,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圖中圖檔基于CC0協定,已擷取授權,如有疑問請聯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