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找工作要躺平,南韓年輕人怎麼了?

作者:第一财經廣播

近些年來,在南韓充斥着一股“休息”的韓流,并且在年輕人群體中迅速席卷。所謂的“休息”是指有學曆,有能力的年輕人不願意找工作,反而選擇在家“躺平”。

南韓統計廳國家統計門戶網站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2月非經濟活動人口中原因為“休息”的青年層(15歲至29歲)逼近50萬大關,規模為2003年1月開始相關統計以來最大。

不找工作要躺平,南韓年輕人怎麼了?

青年層“休息”人口從2019年2月的38.6萬人逐年遞增至2020年2月的43.8萬人,2021年2月的44.9萬人,2022年2月的45.3萬人,2023年2月的49.7萬人,一直到今年突破50萬人。本次調查将近四周内積極求職且處于随時可以就職的未就業者劃分為失業者;将15歲以上非經濟活動人口根據原因劃分為育兒、家務、在校和聽課等、年老、身心障礙、其他等。“休息”屬于其中的“其他”情況,指不找工作單純休息,不同于準備就業、升學和等待入伍的概念。

個人所得已經達到3萬多美金的南韓,為什麼年輕人卻越來越苦呢?

南韓的教育體制

在南韓,聯考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但如今,即使通過聯考、進入大學,擁有光鮮的學位,南韓年輕人的生活也并不能一帆風順。根據南韓政府公開資料顯示,超過126萬南韓年輕人失業,其中一半以上擁有學士及以上的學位。

一方面,年輕人越來越難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危機;另一方面大量老年人湧入低薪工作市場。截至2023年 5 月,南韓 15 至 29 歲的人口總數為 841 萬人,其中452萬人已畢業或停止上學,有126萬南韓畢業生失業。在126萬失業人口中,53.8%(約67.8萬)年輕人擁有大學或更高學曆,46.2%(約58.2萬)年輕人擁有高中及以下學曆。

40.9%的失業人口正在準備職業教育訓練、雇用考試、州政府考試、公務員考試和公司招聘考試。另有25.4%的人放棄了求職。他們最常提到的不工作原因是“找不到提供理想薪資和工作環境的工作”。目前南韓有就業經驗的非在校學生人數為 394 萬。這些人平均需要花費10.4個月才能找到第一份工作。其中有8.4%(約32.4萬)人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才找到工作。而隻有50.6%的就業者表示,目前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密切相關。

勞動力市場與學曆市場極度不比對

南韓年輕人不願意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業所招聘的工作與年輕人有志從事或有資格從事的工作不比對。最近,現代汽車在10年來首次釋出了400個入門級藍領職位招聘,雖然現代公司沒有公布實際申請人數,但據估計有超過10萬人申請。這種激烈的競争緣于明顯的工資差異。據南韓就業和勞動部截至 2021 年 6 月的工資對比,大公司的非正式工作、中小型企業的正式和非正式工作的工資分别是大公司正式員工工資的 69.1%、58.6% 和 45.6%。

不找工作要躺平,南韓年輕人怎麼了?

随着經濟的發展,這種工資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許多年輕人甯願失業,也不願接受中小型公司的低薪工作。考慮到巨大的工資差距以及換工作的難度,他們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可以了解的。南韓社會學系教授李珠熙表示,高薪專業的工作機會減少,導緻了勞動力市場的兩極分化加劇。高流動性、低收入的工作不再僅局限于臨時工或兼職工,還包括自由職業及網絡工作等工作,這些工作往往都缺少基本的勞動保護。年輕人獲得體面工作的機會進一步降低,加劇青年失業。

李珠熙認為,相對而言,南韓的大學入學率超過了适合畢業生的高品質工作崗位的供應量。李珠熙将這個問題歸因于經濟的二進制結構,即大公司更願意雇用少數技能過硬的正式員工,而衆多中小企業(SME)由于不公平交易和技術水準較低,為大學畢業生創造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的能力有限。

此外,政府的财政限制也阻礙了公共部門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大約四分之三的南韓高中畢業生進入高等教育(兩年制學院或四年制大學)。根據一項政府調查,超過80%的南韓青少年計劃獲得至少一個四年制大學學位,90%的南韓父母也有同樣的雄心。

“教育泡沫”和“教育通脹”

一位前南韓教育部長稱,南韓面臨“教育泡沫”,過度教育問題是由“證書主義”驅動的。它将學術資格作為個人從事特定工作的智力或能力的最佳衡量标準。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比例很高,導緻了“教育通脹”,即求職者必須獲得更高的學位,才能勝任以前要求較低的職位。

例如,美容專業的兩年制大學學位面臨着美容專業的四年制大學(學士)學位的競争。除了最負盛名的大學之外,教育通脹也削弱了工作經驗和文憑的價值。2015年,44.5%的南韓大學畢業生和78.5%的南韓研究所學生學位持有者表示,他們資曆過優了。

不找工作要躺平,南韓年輕人怎麼了?

勞動力市場的不比對也傷害了那些找到工作的人,因為一半的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他們的專業無關。當高中畢業生申請大學和院系時,證書主義鼓勵學生專注于上最負盛名的大學,而不是尋找符合他們興趣的領域,進而造成了錯配。是以,大專院校畢業生平均要花九個月左右的時間找工作。

南韓勞工研究所進階研究員金佑彬認為,與其他年齡段相比,年輕人失業有一些獨特的特征。比如2020 年初的新冠疫情對年輕人的影響最明顯,在失業人數中,其中有一半都是十幾歲或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目前,企業更願意雇用那些可以随時解雇的人,即短期工或臨時工。換句話說,勞動力市場前景的不确定性導緻企業青睐那些工作不穩定,不需社保的員工。

“另辟蹊徑”

在就業市場走投無路的南韓年輕人,選擇了把目标對準收益巨大,但風險更大的加密貨币投資,俗稱炒币。據南韓金融服務委員會(FSC)統計,截至2021年底,該國炒币的20-39歲年輕人共有308萬,占這年齡段全部人口的23%。每五個南韓年輕人,就有一個在炒币。

面對炒币虧損導緻的各種鬧劇和悲劇,時任FSC主席恩成洙曾怒斥:“政府沒有義務保護他們,如果他們犯錯,我們大人必須警告他們,他們正在犯錯。”第二天,接近10萬群眾殺到青瓦台請願,要求他下台。

冒險的另一個極端是,越來越多人選擇放棄努力,甚至徹底躺平。最近這些年,南韓年輕人開始流行一種名為“YOLO”的生活方式,即You only live once。人隻活一次,要享受當下的生活。這種思潮下,“N抛族”成為一些南韓年輕人的選擇,而且抛得越來越徹底。第一批是“三抛”,即抛棄戀愛、抛棄結婚、抛棄生子。接着是“五抛”,再加上抛棄人際關系、抛棄房子。然後是“七抛”,抛棄夢想,抛棄希望。最極端的是選擇自殺,抛棄生命。

目前,自殺已成為南韓10至39歲青年人死亡的首要因素。

未來遙遙無期

教育太卷,找工作太難,房子又太坑,好像無論如何,一些南韓年輕人都躲不開被收割的命運。在拼盡全力卷下來之後,越來越多的普通年輕人意識到:随着階層固化、貧富差距加大和競争加劇,他們的人生早已被鎖定。

2019年南韓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88.6%的受訪年輕人認為,父母的财富和地位決定了子女的未來,階層躍升幾乎無望。拼自己不如拼父母的大勢下,就算他們拼盡全力,也無法實作從國小就開始心心念念的目标,甚至還過不上父輩一樣的生活。因為父輩們要麼擁有更多的機會,要麼不會面臨如此高企的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是,父輩們普遍沒有為出人頭地付出舉債讀書這樣的代價,沒有70%的大學率,也沒有年輕一代的高期望、高欲望。

不找工作要躺平,南韓年輕人怎麼了?

如今,随着全球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南韓年輕人的處境雪上加霜。今年5月份,南韓出口已連續第八個月萎縮,持續15個月出現逆差。對重度依賴進出口的南韓來說,形勢相當嚴峻,但另一邊,卻是生活成本還在增加。今年5月份,南韓的炸醬面漲了12.5%,五花肉漲了11.4%,餐飲的漲價速度創下了1992年5月以來的最高記錄。吃不起飯館的南韓白領們,隻能開始自帶便當。2023年4月,南韓20歲至39歲的青年人群中,已有66萬人登記為不工作,不考試,不求職,不生育的“休息人口”。不少年輕人選擇“出家”,南韓150家廟宇人滿為患。此外,還有一些年輕人傳回故土,啃老的“袋鼠族”在增加。

當一部分最有創造力的年輕人陷入迷茫,不買房子,不要夫妻,不生孩子,娛樂至死,還能指望他們繼續貢獻什麼價值?面對危機,南韓總統尹錫悅提出重建中産階級,恢複階層流動。但是,橫亘在他面前的,是把持國民經濟命脈、享慣了階層紅利的财閥、以及南韓并不樂觀的經濟環境。

這是南韓的問題,但也不隻是南韓的問題。

來源:韓聯社、澎湃APP、36kr等

編輯:張添翼、張吳羽回

監制:王俊稷

本文系“第一财經廣播”微信公衆号獨家内容,轉載前請聯系背景授權。本文涉及個股僅做參考,不推薦買賣,不對個人收益負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