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班最大的悲哀:把順序弄反了

作者:洞見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上班最大的悲哀:把順序弄反了

作者:洞見MK

波蘭作家萊蒙特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秩序各就各位。”

工作也是如此。

很多人在職場中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卻還是沒做出什麼成績。

歸根結底,就在于順序出錯了。

抓不住上班的重心,一味往錯的方向使力,結果隻能是越努力越心酸,越奮鬥越無力。

想要事半功倍,一定不能把工作的順序搞反了。

1

  • 錯序一:把個人情緒放在第一位,解決問題放在第二位。

網上看過一個有趣的段子:

職場中,你會溝通,加10分;

會合作,加20分;

有資源,加50分;

但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好意思,扣100分。

很多時候,阻擋你前進的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情緒不穩。

人一激動,氣血上湧,就容易把事搞砸了。

作家李筱懿曾經在書中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曆:

26歲時,她在一家公司任廣告部門副主任。

一次,她遇到了一位很重要的客戶,如果簽下合同,她當月業績至少可以提升50%。

為了拿下這個客戶,李筱懿經常在深夜改稿,廢寝忘食地調整其中細節問題。

可方案改了幾十遍客戶都不滿意,李筱懿心裡也越來越憋屈。

一次電話溝通中,對方又開始挑方案中的毛病,指出來有幾處還需要改正。

想到自己那麼辛苦,對方卻毫不在意,李筱懿再也忍不了了。

她在電話裡大聲對客戶嚷道:

“你的要求特别沒道理,你也特别變态,别以為甲方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說完,她狠狠摔掉電話,覺得太過瘾了

然而很快,她就為自己的沖動付出了代價。

那位客戶把她發火的事當成段子一樣講給同行,一傳二、二傳三,沒過幾天,這件事就在圈子裡鬧得沸沸揚揚。

這下子,不僅李筱懿個人的名聲變差了,甚至影響了公司的聲譽。

公司上司也痛批了她一頓,她直接陷入了職業低谷。

作家胡夫蘭德說:

世上一切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功敗垂成的,往往就是過度的情緒。

職場中,最忌諱的就是帶着情緒去工作。

跟着一時的心情走,被不理智沖昏了頭腦,小問題也會變成大麻煩,讓你難以脫身。

成熟的人,都不會輕易發脾氣。

因為他們知道,每一次的情緒化,都有其要付出的代價。

無論在哪兒上班,請收起你的玻璃心。

臉皮厚一點,把心放寬點,難聽的話别入耳,遇到挫折别擺爛。

能嘗到工作甜頭的,永遠是把做事放在第一位的人。

上班最大的悲哀:把順序弄反了

2

  • 錯序二:熱衷于人際往來,忽略個人提升。

看過一個春晚獨幕喜劇,叫《投其所好》。

女科長馬晶晶是個馬屁精,為了拓展人脈,她絞盡腦汁,在上司的愛好上狠下功夫。

但她的個人能力卻一塌糊塗,上班不是摸魚就是睡覺。

結果就是,巡察組發現了她在職期間的不作為,免除了她職務。

直到此時她才明白:

一個人如果自己沒實力,無論多高的圈子,多牛的人脈,也不能為自己的事業助益。

《滄浪之水》裡的丁小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一沒學曆,二沒家底,卻一直妄想攀上廳長的關系。

于是,他就整天跟在老廳長後面,像狗皮膏藥一樣,搶着為其端茶倒水,忙前忙後。

本以為和廳長搞好了關系,下一個升職的肯定是自己。

但老廳長直到退休,也沒給他謀得點實在的利益。

而同僚池大為,從不屑于拉攏人脈,工作多年,他一門心思都花在了自己身上。

别人上班喝茶閑聊,他專心看業務書、寫文章、申報國家課題;

别人抱怨工作無聊,他趁着閑餘時間學習日語、考博士。

幾年下來,他的能力更突出了。

沒過多久,他的才能就被老廳長發現,他也成功繼任,成為幾十年來廳裡最年輕的上司。

培根曾說過:“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一個人越是投機取巧,越是容易弄巧成拙,越是急功近利,就越容易走上歪路。

以實力論高低的世界裡,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拼人脈,不如拼自己。

恪守本分,一步一個腳印,把專業能力提上來。

等到你做出成績,升職加薪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上班最大的悲哀:把順序弄反了

3

  • 錯序三:計較眼前小利,忽略長遠發展。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

“作為過來人,你有什麼建議給初入職場的年輕人?”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說道:

永遠不要隻盯着錢看。

因為人生絕大多數的财富,都是中年以後賺到的。

比賺錢更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持值錢的能力。

工作說到底,靠的都是厚積薄發。

如果你隻盯着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想的都是賺快錢、走捷徑,注定會被時代淘汰出局。

知名高爾夫球運動員泰格·伍茲在讀國中時,有個常在一起練球的朋友。

兩人球技不相上下,但他們卻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朋友受不了辛苦乏味的訓練生活,跑到當地富人那裡當陪練,不到兩周就賺了1000美元。

看着朋友發了财,泰格蠢蠢欲動。

眼紅之下,他也忍不住也跟着去做兼職,幾次缺席了學校的訓練。

泰格的教練知道後,嚴肅地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到底是想成為職業運動員,還是有錢人家的陪練?”

一語驚醒夢中人。

泰格這才意識到,為了多賺眼前這點錢而放棄練習,無異于自毀前程。

于是他狠下決心,決定拒絕一切誘惑。

從此,當地少了一名富人宅邸的高薪陪練,多了一名俱樂部裡沒有工資的實習生。

7年後,泰格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高爾夫球運動員,創下單賽760萬美元獎金的記錄。

而他那個朋友,早就淪為了籍籍無名的路人甲。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艾米·瑞斯尼斯基曾把工作觀分為三種:

第一種,把工作當差事,辦一件事拿一份錢。

第二種,把工作當職業,恪盡職守,在意自己的遠期發展;

第三種,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使命,從骨子裡熱愛它,力求實作更高的價值。

一個人的工作觀,就是他的人生格局。

隻看到蠅頭小利的人,幹不成什麼大事。

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深耕專業,沉澱本領,你才有機會沖破平庸,完成真正的蛻變。

上班最大的悲哀:把順序弄反了

4

  • 錯序四:手腳走在腦子前面。

“矽谷投資教父”納達爾說過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

在現代職場中,忙碌是普遍的狀态。

純靠努力已經無法超越他人,隻有會思考的人,才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工作中,最怕的就是腦子沒動,手腳先行。

網友@林瀾在一家生産手表的電子廠裡當工廠中的房間主任。

早年時他隻是一名勞工,負責給手表裝配零件,每天從早忙到晚。

因為收入是按件計算,許多勞工為了多賺點錢,都會主動延長工作時間,拖到深夜才下班。

最後往往錢沒多賺多少,人還累出了毛病。

但林瀾不一樣。

他知道,靠人力拼手速永遠隻能賺辛苦錢,得想辦法提高效率。

于是,他開始研究整個手表的架構、各種配件的功能。

他每天都準時下班,一回到宿舍,就坐在電腦前開始鼓搗,一邊學習組裝原理,一邊學習使用電腦操作自動化生産線。

後來工廠引進大量機械手,很多人都失業了。

他因為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也會操作電腦,被留了下來,還順利晉升了工廠中的房間主任。

思維導師葉修說:

像野草一樣的普通人,想出人頭地簡直難于登天。對我們而言,人生角逐的入場券僅剩一張,那就是思考力。

在這個内卷嚴重的社會,用蠻力是走不遠的。

守着一個崗位,盲目地往死裡幹,隻會搞垮你的身心。

未來,終究是腦力為王的時代。

隻有深度思考的能力,才能成為我們一躍而起的底氣。

做任務之前先動動腦子,站上高處,放眼全局,你才能抓住重點,從根本上完成能力的進階。

有了思考力的支撐,人生也會大不相同。

《終身成長》一書中寫道:痛苦+反思=進步。

工作注定是苦的。

但有人吃的是渾渾噩噩,止步不前的苦。

有人吃的是逐漸覺醒,更新打怪的苦。

結果可想而知,前者落于平庸,後者在成長中出衆。

是以,意識到自己工作狀态糟糕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反思,主動調整。

戒掉僥幸心态,拒絕一切的無用功。

學會抓大放小,捋順工作思路,把每個小任務做到極緻。

點個贊吧 ,跳出無效努力的怪圈,當你的實力強了,工作自然就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