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中進士,如同考上清華北大,是“破天荒”“出頭地”

作者:小小溪學堂

朋友們,我們都知道,一個家庭的孩子,若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學府,堪稱“破天荒”的壯舉,意味着“出頭地”,代表着家族教育的新高度和新突破。

同樣,在古代也是如此,古書《幼學瓊林》就有這樣的描述:其家國中,謂之破天荒;士人超拔,謂之出頭地。

這話怎麼了解呢?感興趣的朋友,一定堅持看我的文章哦。

“破天荒”

“其家國中,謂之破天荒”,中的“其家國中”,是指某個家族中首次有人通過科舉考試或其他選拔方式,第一次有人考中進士,仿佛打破了某種長久的“荒蕪”或“空白”,故稱之為“破天荒”。

考中進士,如同考上清華北大,是“破天荒”“出頭地”

關于“破天荒”,還有一個典故,我跟大家說一說。

在唐朝,荊州那可是名門望族的聚集地,每年都選出一批才子進京趕考。可惜啊,多年來,荊州才子們屢試屢敗,被人戲稱為“天荒解”。

但就在唐宣宗大中四年,荊州南部的劉蛻一舉考中進士,終于打破了“天荒”的魔咒,成了“破天荒”的傳奇人物!

考中進士,如同考上清華北大,是“破天荒”“出頭地”

魏國公崔弦,當時鎮守荊州南部,聽說劉蛻中進士,激動得不行,立馬寫了封信祝賀,還附贈了70萬“破天荒”錢。

可劉蛻卻婉拒了這份厚禮,回信給崔弦說:“荊州這地方,多年來才子未出,不怪天荒,隻怪我們自己不努力。如今我中了進士,說明隻要努力,天荒也能變寶地!”這句話,不僅道出了荊州才子們的心聲,也展現了劉蛻的胸懷和格局。

“出頭地”

在古代中國,“士人超拔,謂之出頭地”中的“士人”指的是讀書人、學者或知識分子。

“超拔”意味着超越他人,脫穎而出。

“出頭地”則是指獲得了顯著的地位或成就,不再默默無聞。

是以,這句話描述的是當一個士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才華,在科舉考試或其他競争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進而獲得了高官厚祿或名聲大噪時,他就被認為是“出頭地”了。

考中進士,如同考上清華北大,是“破天荒”“出頭地”

“出頭地”這個成語的典故源于北宋時期,當時歐陽修是文壇領袖,主持科舉考試,發現了蘇轼的才華。蘇轼的才華出衆,在文學上的造詣和見識讓歐陽修十分欣賞。

考中進士,如同考上清華北大,是“破天荒”“出頭地”

有一次,歐陽修在與梅堯臣交談時提到蘇轼,他說:“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意思是說我應當讓這個人高出一頭,表明自己将會因為蘇轼的才華而被超越。

考中進士,如同考上清華北大,是“破天荒”“出頭地”

這個典故後來被廣泛傳頌,成為了“出頭地”這個成語的來源。這個成語的含義也逐漸擴大,不僅指文學上的超越,也可以用來形容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或進步,超過了别人。

結語

朋友們,無論是家族中的‘破天荒’,還是士人中的‘出頭地’,都是莘莘學子十年寒窗苦讀的回報,凝聚着學子們對于榮譽、成就和卓越的渴望與追求。

這種精神不僅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前行,更成為了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考中進士,如同考上清華北大,是“破天荒”“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