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作者:曆史系小狼

佤邦,位于緬甸東北部,其面積與中國的昆明市不相上下,這一地區實際由“佤邦聯合軍”這一地方武裝組織掌控。

雖然在明面上屬于緬甸,但其實佤邦卻是自治。

在許多方面,佤邦與鄰近的中國有着更緊密的聯系。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地理的臨近使得兩地在文化與經濟上互有滲透,佤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緬甸的“小中華”。

這麼一個獨特的地方,其創始人鮑有祥是如何發家的?

緬甸的小中華

佤邦位于緬甸東北部的區域,有時被戲稱為“山寨中國”。

這個稱謂并非無由,它不僅源于佤邦與中國的地理鄰近,更因其文化、經濟乃至政治生活中深刻的中國影響而得名。

在這裡,漢語國語不僅是通用語言,更是官方語。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行政機關和官僚體系在名稱和運作上密切模仿中國,從“書記”、“辦公室”到“部長”和“委員會”,無不顯示出其對中國行政體系的借鑒。

佤邦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樣凸顯出中國的影響力。

電力、供水、道路等基本設施多由中國公司承建,甚至連工程的管理團隊也常由中國派遣。

此外,手機網絡由中國國有電信公司營運,佤邦流通的貨币竟是人民币。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中國企業在這裡廣泛涉足礦業、橡膠業、煙草種植乃至超市和旅館業務,這些都顯著推動了佤邦的經濟活動,同時也加深了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作為緬甸衆多少數民族反對派武裝中最為強大的力量,佤邦聯合軍的實力部分源于其獨特的地緣政治位置——位于中國與緬甸的緩沖區,以及在金三角地區的鴉片生産。

長期以來,鴉片貿易是佤邦武裝的主要經濟來源,但在過去十年中,受到國際社會和中國政府的雙重壓力,鴉片種植逐漸被壓制。

為了适應這一變化,佤邦已經開始轉型,積極發展茶葉、煙草和橡膠等合法經濟作物,并努力吸引外資,特别是中國的投資,以促進經濟的合法化和現代化。

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向中國學習”不僅是學習中國的發展模式,更是學習如何與中國這樣的大國共處。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佤邦的現代化程序與中國的發展息息相關,兩者的關系錯綜複雜,互為因果。

佤邦的經濟和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種獨特的現代性,這種現代性是通過與中國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實作的。

鮑有祥發家記

在探讨佤邦獨特的曆史和文化時,我們不得不提及“山寨”。

在佤邦,這個詞不僅象征着模仿和借鑒,更是那些建立在山區的防禦性村寨。

直到二十世紀初,類似的山寨在中國南方仍然普遍存在,為邊遠地區的民族群體提供了防禦侵擾的堅固堡壘。

這些寨子是居民抵抗外來壓迫的避難所,常常成為叛亂武裝或起義軍的後勤基地,他們從這些高地向周圍地區發起攻擊,以此來維護自身的自治權。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阿佤山的深處,寨子由木栅欄和防禦溝渠所環繞,構成了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不同部族的人們在這些寨子中共同生活,有時幾個相近的村莊會聯合形成一個較大的防禦聯盟。

這種生活方式直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才逐漸消失,随着現代國家的建設和地區安全的增強,這些傳統的防禦結構逐漸失去了其軍事價值。

佤邦的早期曆史也離不開鮑家的影響力。

鮑有祥,作為佤邦的創始人,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佤山昆馬區,一個曾長期處于中緬邊界未定區域的地帶。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鮑家的四兄弟——鮑有誼、鮑有祥、鮑有良、鮑有華,在20世紀50年代曾随家族長輩前往北京,接受國家上司人的接見與鼓勵。

值得一提的是,昆馬區直到1960年中緬邊界勘測定界前,一直是中緬南段的一個敏感地區。

1941年中緬臨時邊界協定的簽訂,雖未正式勘定,但暴露了邊境地區的脆弱性。

1957年,中國政府為避免更大的地區沖突,選擇從“1941年線”撤回,這一決定再次使得昆馬地區處于無有效管轄的狀态,鮑家和當地居民在此期間經曆了許多困難和挑戰。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防止滇緬國際交通線被日軍切斷,中國國民黨政府在英國的壓力下,于1941年不得不草簽了一份臨時邊界協定——曆史上稱為“1941年線”。

然而,這一線并未得到雙方的正式确認與勘定。

随着戰争的結束,1941年線的模糊狀态導緻了一系列後續問題。

1957年,考慮到長期的地區安全與發展,中國政府作出了從該線撤回的決定,結果是包括昆馬在内的佤山地區再次陷入了無政府狀态。

此舉意外地為國民黨殘軍與當地的敵對武裝提供了可乘之機。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這些勢力迅速占領了昆馬,對當地居民進行了掠奪,鮑岩一家的遭遇尤為凄慘,不僅家财被洗劫一空,還被迫逃往中國雲南省滄源縣尋求避難。

1960年的中緬勘界警衛作戰中,國民黨殘軍遭遇了緻命打擊。

在聯合國的幹預下,這些殘軍被迫從昆馬撤退,逾3600餘人最終撤往台灣。随後鮑岩嘎一家得以傳回他們的故土。

由于國民黨殘軍有着 “中國軍隊不會越界作戰”的想法,泰緬邊境的國民黨殘軍依然企圖回歸,繼續在緬北佤山活動。

1966年6月,當地的動蕩與不安促使鮑有祥與年長的鮑三闆在昆馬組建了遊擊隊。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此後,佤山地區湧現出多支由本土居民組織的遊擊隊,包括岩城遊擊隊、戶算遊擊隊和紹帕遊擊隊等,由岩肯、岩克龍、魯興國和趙尼來等人上司。

這些遊擊隊的目标明确:“反抗壓迫、解放佤山”。

他們緻力于抵抗外來勢力的侵擾,也争取佤山地區的自主權與發展。

1966年3月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沖突在昆馬部落再次爆發,由紮跌率領的當地武裝聯合國民黨殘軍,一千多人猛烈攻占了這片土地。

他們破壞了昆馬部落珍視的“梅禮”信仰象征——西岡,更是強迫當地人轉信他們推崇的“賽瑪禮”。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在這一過程中,紮跌的部隊肆無忌憚地四處搶劫,屠殺牲畜,場面一片混亂。

昆馬的部落頭人達騰試圖以理智化解這場災難,他對紮跌的軍隊首領達改尚表示,可以為他們安排食物,希望他們不要自行掠奪。

然而,達改尚不僅未置一詞,反而将達騰與其他十餘名村民捆綁并殘暴對待。

更令人發指的是,達改尚甚至當衆侮辱鮑有祥的母親,這種對長輩的不敬在當地文化中被視為極其嚴重的亵渎與羞辱,此舉極大地觸怒了昆馬人的底線。

面對如此淩辱,鮑有祥心中怒火中燒。

他和他的表兄鮑三闆暗中策劃反擊。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他們偷偷潛入寨子外的草堆中,等待着複仇的最佳時機。

終于,在敵人陷入無憂無慮的殺豬宰牛、忙碌準備午餐之時,鮑有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

他高聲喊道:“時機已到,打吧!”

雖然鮑三闆最初還有所顧慮,擔心是否真的能夠成功,但鮑有祥的勇敢與決斷打消了所有猶豫。

他領先沖出草堆,幾名同伴緊随其後,槍聲響起,幾個敵人應聲倒地。

見狀,鮑三闆也不再猶豫,帶領其他七人從另一側迅速發起攻擊。這場突發的反擊迅速将敵人攪入混亂之中。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敵人對昆馬遊擊隊的實力和戰術一無所知,這使得他們對遊擊隊的突襲毫無準備。

當遊擊隊的槍聲突如其來地響起時,敵人猝不及防,陷入了極度的驚慌失措。

寨子裡的居民們,長期遭受侵害,對這些侵略者懷有深深的仇恨。

此時聽到槍聲,他們紛紛拿起家中的武器,加入了這場自衛的戰鬥。

在這混亂的一刻,遊擊隊員鮑尼軟表現得格外英勇。

他在一名正坐着吃飯的敵人被打倒後,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用尖刀狠狠劃開對方胸口,殘忍地翻攪其心髒。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随後,他舉着沾滿鮮血的刀子和手在寨子中奔跑,高聲呼喊:“你們聽到槍聲了吧!我們已經開始反擊了,看我的手,這是敵人的血!大家也行動起來吧!”

男女老少紛紛拿起武器,向四散逃竄的敵人發起沖擊。

敵人在昆馬人的怒吼和密集的槍火中,無奈之下選擇了逃離,四散奔向密林。

這場勝利極大地增強了昆馬遊擊隊的士氣與規模。

在此後的日子裡,隊伍迅速壯大到150多人,由鮑三闆擔任隊長,鮑有祥任副隊長,而鮑有誼則負責處理政治和後勤工作。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不久後,在鮑有祥和趙尼來等人的共同商議下,昆馬、岩城、紹帕、戶算等幾支小隊合并,形成了一個擁有300多人、200多支槍械的遊擊大隊。

此大隊設有五個分隊,裝備包括150支步槍、5挺機槍和15支沖鋒槍。

鮑三闆被推舉為大隊長,鮑有祥則擔任副大隊長。

1969年10月的一天,紮跌和麻哈三的武裝伏擊了鮑有祥上司的昆馬遊擊隊,殘忍地砍下了兩名隊員的頭顱。

這一事件在部隊中引發了極大的憤怒和悲痛,同時,也激起了鮑有祥的強烈複仇心。

不久後,鮑有祥策劃并實施了一場精心的伏擊。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他選擇了王冷地區和永邦地區之間的戰略要地,對敵方進行了突襲。

這次行動果斷且殘酷,當場打死了12名敵方武裝人員。

為了報複之前的暴行,鮑有祥下令将4名敵人的頭顱砍下,并公開展示,以此警告敵人。

起初,他的士兵們因畏懼而不敢執行這一指令,鮑有祥便親自上陣,砍下了第一個人頭。

見到首領的決斷和勇氣,士兵們随後跟進,完成了剩餘的三個。

他們将這四顆人頭挂在樹上,旁邊張貼告示:“誰再砍我們的人頭,砍一個我砍你十個,砍你一百個!”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鮑有祥的形象在民間也被妖魔化,人們将他描述成紅胡子、綠眼睛、青面獠牙的兇神惡煞。

随着時間的推移,鮑有祥和其他遊擊隊上司意識到,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抗争,必須實作遊擊隊的統一與整合。

他們開始尋求與緬共的合作,通過整編群組織調整,顯著增強了佤山地區部隊的戰鬥力。

1972年至1978年間,緬共人民軍東北軍區的總部逐漸向北佤和邦康遷移,實作了地區的戰略統一。

這一系列的調整,為緬共中央總部的最終設立在邦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到了1989年,鮑有祥與趙尼來等重要人物倒戈一擊,結束了緬共的曆史使命,開啟了佤邦新的曆史。

鮑有祥就是這樣發家的。

發展中的佤邦

在1996年,鮑有祥被選為佤邦政府主席兼财政部長,同時也擔任佤邦聯合黨的總書記。

這一年佤邦從一片動蕩不安的地區,逐漸轉變為緬甸政治力量中最為強大的之一。

鮑有祥,不僅在政治上握有絕對權力,更在軍事和經濟領域有非凡的影響力。

到了2005年,鮑有祥作出了一項重大決策——全面禁毒。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這是對佤邦曾經作為金三角毒品貿易中心那段黑暗曆史的徹底告别。

佤邦的名聲長期被毒品交易所籠罩,但在鮑有祥的上司下,通過大規模的緝毒行動,成功地清除了這一污點。

這項舉措不僅顯著提高了佤邦的國際形象,也極大地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安全。

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特别是得到中國的支援和合作,佤邦逐漸走上了正規發展的道路。

中國不僅在經濟建設上提供了支援,還在技術和教育教育訓練方面給予了大量幫助,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佤邦的現代化程序。

參考資料:

佤邦——緬甸高地上的“山寨中國”

石漢

《穿越佤邦》 傥城稻香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緬甸“小中華”佤邦:創始人鮑有祥發家記

繼續閱讀